如果突然離世,股票賬戶和理財賬戶裡的錢怎麼辦,家人不知道的話?

琅琊榜首張大仙


如果有人不幸突然離世,不但是股票賬戶、理財賬戶裡的錢是安全的,而且他的其它有關金融賬戶裡的錢也是安全的。我們偉大的祖國,對個人財產的保全還是做的不錯的。

關於“家人不知道的話?”,這部分問題沒交代清楚,是家人不知道這些金融賬戶的密碼呢,還是不知道這些財產的存在。

既然這樣,我們把這兩種情況都分別研究下吧,畢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第一、家人不知道這些金融賬戶、財產的存在:

這種情況就沒轍了,只能讓這筆錢靜靜躺在股票賬戶和理財賬戶裡了。因為這些金融機構一般都不會主動打電話給他們的客戶的,除非是欠了他們的錢。

就像法院不會隨便給人打電話的,有人犯事了,直接給他傳票了。所以說,有人打電話給你,說是法院的,十有八九是電信詐騙了。咋辦?報警就是。

再說,不管是買賣股票的券商、還是賣出理財產品的銀行,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的客戶什麼時候死了,還以為是高明的客戶在做大長線,賺大錢呢。這樣就更沒理由打電話了。

第二、家人不知道這些金融賬戶的密碼:

如果家人知道死者有這筆財產,而不知道密碼的話就好辦了,錢是可以拿回來的,就是麻煩點。

怎麼做呢?

  • 1、要證明死者真的死了:開個死亡證明。

  • 2、證明跟死者有繼承關係:即證明有法定繼承關係。

總之,只有死亡、繼承關係等事實被公安機關、法院等證實了,才可以去相關金融單位辦理相關的業務,錢才能取出來。不然人家憑什麼受理呢,萬一是騙子怎麼辦。

所以,平時最好不要藏私房錢,最好跟家人的關係密切點,萬一有個意外呢,是吧。

其實,平時有些錢不想給家人知道也沒關係。自己可以先立個遺囑,或者寫個類遺囑的東西藏起來就好了。裡面交代好錢將來要給誰,怎麼分配等,然後附上密碼等相關信息即可。

這樣兩者就可以兼顧了,就可以生前方便自己,死後不會麻煩別人。媽媽也不用擔心股票賬戶和理財賬戶裡錢說沒就沒了。

好了,就回答這麼多,答題好辛苦啊,點個贊鼓勵下唄,祝你平安。


財富總動員


我家小區就有一個這類事情,S男是一個老股民,好像是2003年還是2004年在家突然腦梗了,突然打擊讓他們家一下失去了經濟支柱。S男的股票賬戶裡有股票和資金,他老婆和他女兒卻不知道S男股票賬戶密碼,所以無法賣出股票也更無法從股票賬戶裡提取現金。

另外一件也是自己親身知道的一件事情,那是2005年的6月一天,我那時候在證券營業部的中戶室炒股,一天中午快11點一個手機電話,我接聽電話知道一個朋友問我說她姐姐得病走了後,有我們公司在上海上市的股票,開始她姐姐去世很突然,她和她姐夫也不知道股票裡的密碼,她給我打電話就想問問我錢在裡面該怎麼辦? 我說大姐你彆著急,我替你問問我的客戶經理這事該怎麼辦?問完後我告訴她說要帶上她姐姐的死亡證明和身份證複印件。那時候因為券商們已經實行“第三方託管”,我又帶著那位大姐又到銀行再取錢,一直幫她銀行取錢。

辦完事情後,我和我老婆說,假如我們出現這種事情,也得以防萬一提前說好股票交易密碼是什麼?股票交易與銀行之間資金轉賬密碼是多少?第三方銀行託管銀行卡密碼又是多少?這都要一一告訴老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吧。。。誰也不願意出事,但人往往無法預料自己的生死。


用戶5563755623


我記得第一次去證券公司開通賬戶的時候,就正好遇到有位朋友在辦這個業務。

她就排在我前面,準備了很多資料,櫃檯業務員審核完後,又讓她去找經理,說可能還有一些流程要走。

輪到我辦的時候,就特意問了下,若是遇到這種情況,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那個營業員就說,最好是把密碼給家人,直接把股票賣掉最省事。

也是那次之後,我有個習慣,每次出差前,把一些重要的密碼信息發給孩他爸。


類似的還有保險。清明節放假一家人出去玩了,走之前也買了一份意外險,然後我就把保單發給了我弟。

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一種強迫症。


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所擁有的資產,都是網絡上的一串數字,不像以前,至少還有個存摺或存單。

一旦發生意外,要是完全沒有準備,處理起來大概會是很複雜,很麻煩,很困難吧。

肯定是有辦法的,也可以查出來,但要很多的證明。

所以,還是可以考慮提前有所準備。

比如,把家庭的資產列個清單,定期梳理,讓雙方都知道。

比較特殊的家庭,還可以考慮提前立遺囑,比如再婚家庭,涉及到雙方子女,會更復雜吧。

總之是有備無患吧。


康愉子


家人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多少而已和是否會操作股票交易以及密碼。我一要好同學50多突然離世辦了後事我幫他把票賣了(他賬戶密碼都放我這,我的賬密他也有,以前互相幫對方買賣過)他女兒就去取了錢。只是不知道密碼什麼的就麻煩些。


楚風150696528


不用擔心,這個錢不會流失,很安全,後期可以退出來。

1、如家人不去管,賬戶上的錢不會變動,很安全。

這個錢在賬戶裡,不進行操作,不會消失,不會被挪用或沒收,一直都會很安全。

其他人沒有賬戶資料,沒有密碼,是無法動用這個錢的。

證券公司或銀行,都有嚴格管理制度,所以,這些機構也無法轉移這個錢。

2、錢可以退出來

人突然不在了,股票賬戶和理財賬戶上還有錢,這個錢就成為遺產;根據《繼承法》規定,可由繼承人繼承;落實好如何辦手續後,辦完繼承即可去證券公司、銀行退錢。

3、辦理退錢程序

(1)去證券公司、銀行落實退錢需準備的資料

(2)準備資料

(3)辦理繼承公證

(4)持所有資料去證券公司、銀行退錢。

4、一般來說,人不在了,家人都應該仔細清理死者遺物,查詢存摺、銀行卡、房產證、車輛登記證、股票賬戶、理財賬戶、基金賬戶等財產線索,並逐一打聽,落實,看看有無遺漏財產。很少會出現家人遺漏死者遺產的情況。

所以,不用擔心,只要保管好財產憑證,保管好相應密碼,股票賬戶、理財賬戶上的錢都是安全的,通過法定程序,都是可以退出來的。

<strong>


房壇法菜


如果突然離世,股票帳戶和理財賬戶裡的錢家人不知道的話。基本上是沒有人管的,這筆錢只能是永遠在你的賬號上,股票賬號上的錢證券公司是不會通知家裡人的,當然現在證券公司和理財賬號需要填上家裡人的聯繫方式,雖然聯繫方式是填上了,證券公司和銀行理財賬號也不會主動聯繫你的家人的。原因很簡單,證券公司和銀行是不會主動聯繫客戶的家人的,證券公司和銀行也無法知道誰會突然離開人世,這種意外發生的概率很低,銀行和證券公司不會為這種極低概率的事件而動用資源,這是各人自己的事情,與銀行和證券公司無關。

所以,正常情況下銀行理財賬號和證券公司的股票賬號最好是讓家裡人知道,萬一有什麼意外,家裡人知道拿著證件去銀行及證券公司辦理。去銀行及證券公司辦理時還需要各種證明,手續還是非常複雜的。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金融思維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一種思維。現代人大部分都有股票賬戶和理財賬戶。據統計,中國人股票賬戶超過1.8億人,理財人數就更多了。因此,那麼大的一個群體,出現意外身亡的事件肯定是很多的。


萬一,有一天,你忽然離世,是不是錢就不見了呢?首先,大部分都會提前將自己的股票密碼和理財卡密碼告訴配偶等親人的。如果沒有,也不用怕。因為進入業發展到今天,各種託管業務和保險業務都已經很完備。


現在證券行業大部分都有第三方託管的業務。所謂的三方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這樣的話 你的錢只能從你卡里轉到交易賬戶裡,同樣要轉出去, 必須轉到你自己的卡里。這個是為了保管你的資金安全。當賬戶所屬的人死亡,那麼他賬戶的資產可以通過一定的手續轉移給他的親人。


比如,假如你忽然去世,你的親人可以拿著你的死亡證明和身份證和戶口本,到第三方託管單位辦理提取現金業務。但是這個手續也是比較麻煩的,第一要審核你和死者的關係;第二、要你提供死亡證明和身份證明;第三、一般只能提供提取現金的手續。因此,最好你要有危機意識,提前將自己的賬戶資料告訴家人。


商業風尚人物


你好,題主。

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很常見,無論是股票賬戶、理財賬戶、還是存款賬戶、定期存款、國債等等金融產品經常遇到客戶焦急的帶著戶口本、身份證到銀行來因為家人遭遇意外情況突然去世,來不及交待後事,在金融機構的賬戶信息不得而知希望銀行能夠給與查詢。

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對於遭遇這種情況的客戶家屬都是很同情的,但是從操作規定上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的:

一、家屬先進行自查

可以翻閱去世者的手機短信通知(只要開通了短信通知,賬戶尾號、餘額一般都是可以看到的)、看下載的銀行APP軟件(既然下載了手機銀行或者證券公司的軟件一定是有相關業務發生),查看遺物,看有沒有銀行卡、存摺、辦理業務的回單等實物材料。找到以後就可以省去一個環節,進行下一步操作。

二、如果第一條沒有發現有效賬戶的話,就需要去公證處開查詢函

在開具查詢函之前公證處會明確遺產繼承人,在繼承人的授權下由指定的繼承人作為代理人全權處理查詢的事宜。

一般查詢函可以開若干份,說明由於什麼原因,由某人作為授權人可以持查詢函到任何金融機構查詢死者的相關賬戶信息及餘額情況。

無論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必須如實反映客戶賬戶信息情況,並且出具查詢信息的詳細情況,加蓋單位公章交給查詢人。

三、在明確了賬戶信息後,下一步就需要進行賬戶資金的取現問題了

簡單來說我知道去世的家人在你銀行有賬戶且裡面有錢,我想取出來,怎麼辦?

1、有卡、有存單等實物賬戶,先試密碼。其實只要你能證明你和死者的關係,說清楚之後銀行是希望你能試出密碼的,省去了公證、掛失補卡再掛失密碼取款等許多繁瑣的業務環節,試不出來就辦理公證做密碼掛失吧。

2、無賬戶實物,不知道密碼

還是和第二條差不多,所有繼承人到公證處授權一個人全權辦理賬戶掛失、密碼掛失和取款業務。正常情況下手續齊全,人員都到齊的情況下一天就可以辦理所有業務。

現在很多客戶都很注意保護自己的賬戶、資產的隱私。其實從安全層面來說是有必要的,一輩子攢點積蓄不容易。但是,對於一些年級較大的老年人,也會揹著兒女自己攢點養老錢。不用說子女,就是老人 自己經常出現存單不知道塞哪裡去了,密碼記不住等問題。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尤其是遇到子女不孝或者子女眾多的情況,很難做到賬戶資金在家庭內部的公開,遇到此類情況也是見怪不怪了。

希望我以上的經驗之談能對遇到類似問題的朋友能有所幫助。


財經札記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事關重大!隨著金融資產普及化多元化。每個人,無論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持有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或者證券!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退1萬步,但有意外,錢怎麼辦?甚至家人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牽扯到每一個人和家庭!


下面的朋友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相關情況:

首先一點,無論銀行或是證券等單位,通常不會通知家屬…

第二,目前銀行存款實名制,無論是開設證券賬戶或是購買理財,正規產品通常需要綁定相應的銀行卡和賬戶!一些社會上的理財公司可能例外,有可能接受現金!

小結:正規的證券是綁定銀行託管的!因此是可以從銀行查詢到,相應的賬戶,是否開通了證券資金託管!

而正規理財產品到期後,資金有兩種處理方案:一是按照哪兒來哪兒去的原則,到期後,返回相應的賬戶!二是,設定了相應的選項,每一週期,到期後,不主動贖回,產品不斷的滾動…直到產品解散,清算 !

對於一些社會上的投資理財公司,特別是用現金購買,到期後,通常需要投資人自行前往處理…

參考性的解決方案:

1,由於正規理財,或者證券,是綁定銀行賬戶實名制,可由法定繼承人,開具相應的查詢函,前往銀行或相關單位進行查詢,通常在銀行即可查到,相關綁定的賬戶!

2,根據查詢到的線索和賬戶(也可以開具另外的查詢函前往相關公司進行查詢!),憑相關證明,繼承手續,聯繫證券公司或理財產品管理人,進行具體的處理!

3,對於一些,投資理財公司,也可以比照上述兩項,進行查詢和處理!

友情提示:目前各類理財公司眾多,同時許多是跨地區經營,或者網絡營銷,因此查詢起來難度較大,畢竟現在有4000多家銀行,一一查詢,也不太現實!特別是一些網絡營銷,現金購買非綁定賬戶的理財,一定要做好備忘錄,寫清時間地點,品種,期限,公司名稱,密碼提示等等,不僅是防止忘記,關係到將來是否能夠查詢!

綜合分析:目前個人財產越來越多樣化,加之網絡營銷,一旦有不測風雲,查詢起來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是作為正規的金融銀行單位,目前實行的都是實名制,同時,證券,理財等正規投資單位,都有銀行第三方託管,資金綁定賬戶,這也為查詢提供了便利!但是做好相應的備忘工作依然10分必要,會大大節約精力,提高查詢的準確精準性!

天意難定,人間有情,正規的大型金融機構,是值得朋友們信賴的!這些機構,有很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和熱心的服務!據瞭解,當年唐山大地震之後,相關銀行,為了尋找,無主賬戶的繼承人,前前後後,一直到八幾年才結束,這顯示了,我們整個和諧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理財迦


如果有人突然離世,作為銀行也好,券商也好,第一是不可能知情的,第二,他們也不會主動聯繫客戶(除非該客戶是重要大客戶,經常性保持聯繫)。第三,當繼承人拿著賬戶要求辦理取現業務時,銀行出於自身法律責任(擔心陷入繼承人糾紛)而拒絕辦理,除非你獲得公證的無爭議繼承權。

銀行也好,券商也好,並不是和公安戶籍部門保持數據的聯網和信息的頻繁交換。當有人突然離世,在辦妥死亡證明和戶籍註銷手續後,公安也不會通知所有的銀行系統和券商系統。基本上他們除了在驗證儲戶和投資者身份證信息異常時會有一些工作聯繫。

而從客戶突然死亡後,辦理存款或者股票賬戶的股票賣出和取現業務時,銀行和券商往往會要求你具備繼承手續,並且經過公證,甚至要“戶口簿”裡的所有人都出具對繼承權無異議的公證。因此手續非常麻煩。

真正一個人,自己應該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狀況。如果自己感覺離彌留之際不遠,就應該把繼承權事務辦理清楚,而對於房產和存款賬戶,股票賬戶,尤其是後二者,應該把具體的賬戶號碼,密碼,銀行賬戶號碼,密碼告知繼承人,讓繼承人可以直接憑賬戶和密碼支取或者轉賬支取,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和瑣碎的麻煩手續。而言通過銀行或者券商櫃檯辦理,則銀行和券商一定是站在自身法律“免責”角度,儘量力求手續完備,只多不少。

而如果家人不知道,則只能帶著完備的繼承法律文件,到各家銀行和券商櫃檯辦理查詢,在查詢確認後,才能辦理取現業務,而如果死亡人在外地也有大量銀行存款或者其他資產,繼承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很難獲得辦理相關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