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服務葆本色——記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張貴斌(下)

劉濤 記者劉家偉

忠誠為黨,一心為民;英雄無言,歷史有痕。

在國家需要時,張貴斌挺身而出,保家衛國;回到家鄉,他不褪共產黨人本色,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兢兢業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默默奉獻,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精彩人生。

從部隊轉業,張貴斌先後在村黨支部、西柳信用社任過負責人,之後又到西柳供電所當會計,再後來到海城農電局物資供應站工作。

然而,無論崗位如何變動,張貴斌始終秉持著幹一行愛一行的勁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回鄉第一年,張貴斌被推選為小碼頭鄉生產社委員。由於生產社剛成立,沒有生產條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復員療養費全部拿出來,為社裡買了3匹馬和一駕馬車,帶領社員發展集體經濟。那時藥品短缺,張貴斌主動將組織配發用於療傷的藥品,無償提供給有需要的村民。

83歲的王素清是張貴斌家的老鄰居。他回憶,張貴斌特別熱心,在村裡時,誰家有困難,他肯定盡全力幫忙;當信用社主任時,有幾個困難戶貸款還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幫著還。大夥兒打心眼裡敬佩、信服張貴斌。

工作中,張貴斌始終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1962年,張貴斌到海城農電局西柳供電所任會計,他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力求賬目清清楚楚。西柳供電所距農電局15公里,張貴斌經常拖著傷腿,騎自行車去局裡辦事,每一個往返都要三四個小時。寒來暑往,這一干就是6年,張貴斌從沒耽誤過工作。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張貴斌自制了一個錢褡子,一分不差地將帶著體溫的往來款送到、領回。”張貴斌的老同事趙汝策告訴記者,張貴斌不僅在會計崗位上特別稱職,調到海城農電局器材庫工作,同樣是一把好手。到器材庫工作後,張貴斌的主要工作是從火車站接運器材。一列車電杆電線變壓器,靠人拉肩扛裝上馬車,一干就是十天半個月。張貴斌與同事趕著馬車去車站接貨,經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張貴斌的帶動下,大傢伙從沒有過怨言。

1978年,張貴斌離休。當時,正值器材庫擴建,海城農電局特返聘張貴斌負責擴建工程。“30多年前,物資存放全靠記賬,那可是良心活兒,組織上必須找政治素質過硬還懂業務的人幹。”國網海城市供電公司經理寧遼逸說,張貴斌就是一名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優秀黨員。

張貴斌處處為企業、為國家著想。這幾年,張貴斌因病經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住條件好的醫院,也可以住時間長一點,可他從來都是剛好點就出院。他跟孩子說:“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買藥也不讓孩子去報銷,拿自己的工資去買。他說,國家給的工資不少,不能再花國家的錢了。

“相比於犧牲的戰友,我很幸福。特別是作為一名黨員,對照黨章,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些不算什麼。”面對人們對自己“捨生忘死、報效祖國,深藏榮譽、甘於奉獻”的稱讚,張貴斌這樣說道。

一次莊嚴承諾,一生忠誠不變。

張貴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終堅守的初心,昭示著一名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