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鳥的叫聲像“老官好過”,是什麼鳥?

春暖花開74135


每當暮春時節,可能很多朋友都聽到過“布穀、布穀”、“米貴陽”、“剛剛剛醋”、“老官好過”的鳥鳴聲,這正是布穀鳥的叫聲,其叫聲有二聲、三聲、四聲和八聲,聲音洪亮十分動聽。對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這種鳥叫聲出現的時候,意味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左右了,但是布穀鳥的叫聲也會延續很長時間,到了夏天還能經常聽到。



布穀鳥又叫杜鵑鳥,在生物學中屬於鳥綱杜鵑科杜鵑屬,在我國常見的杜鵑鳥一般是大杜鵑,由於這種鳥在我國分佈廣泛又十分常見,因此不同的地區對它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稱,如喀咕、布穀、子規、杜宇、郭公、獲谷,其中子規和杜宇都是經常出現的古詩詞中的稱呼,一直是我國人民很喜歡的一種鳥類。


成年大杜鵑體長超過30釐米,在常見的野生鳥類中算是個頭較大的一種了,這種鳥大多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中,它也是一種候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有些不築巢的杜鵑居無定所,可能也會到處飛,屬於旅鳥。

杜鵑鳥以各種昆蟲為食,通常只在樹上捕捉蟲子吃,但偶爾也會在飛翔中或者在地面草叢中捉蟲,這種鳥通常單獨行動,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有雄鳥和雌鳥發生交配行為,但是由於這種鳥兒大多會將卵產到別的鳥兒的巢中,讓別的鳥代為孵化,所以雌鳥和雄鳥的相處時間也十分短暫。



杜鵑鳥也並不像其他鳥類那樣遵守一夫一妻制,鳥類學家發現杜鵑鳥基本上都沒有固定配偶,交配繁殖期的雄鳥和雌鳥遇到之後就有可能產生求偶活動,通常是兩隻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互相追逐,如同跳舞一般,併發出“呼-呼”的低叫聲,那是它們的愛語,這個活動很有儀式感,算是它們相互間的的求愛活動吧。


求愛活動結束之後雌鳥會站在樹枝上不動,翅膀半下垂,腦袋向前伸,表示她接受了雄鳥的交配意願,這個時候雄鳥就會趕緊抓住機會飛到雌鳥背上,抖動著翅膀,將尾部下垂呈弓形與雌鳥交尾,雌鳥同時將尾部翹起以求順利完成較為動作,交尾的時間大概會持續三分鐘左右,然後小鳥兒飛離此鳥兒,但不會飛得太遠,一般在50米之內,片刻之後它又會飛到雌鳥身邊,兩者大多會重複之前的動作,但如果雌鳥飛走,那麼交配活動也就結束了。



交配之後,就要產卵,孵卵和哺育後代了。但是在哺育後代的方式上,杜鵑鳥被認為是行為最為惡劣的鳥類,這是因為它會把卵產到別的鳥的窩中,而且它的卵很小,和它想下到別的鳥窩中的鳥蛋也會十分相似。

在產卵的時候,杜鵑鳥產下一枚卵,就把所在的鳥窩中的卵扔掉或者吃掉一枚,這樣本來的鳥飛回來後才不會發現,然後安心孵鳥,結果卻幫杜鵑鳥孵化了後代。



不過更奇怪的是,小杜鵑鳥的孵化期往往比所在的鳥巢中的小鳥孵化的更快,所以小杜鵑鳥往往是第1個孵化出來的,這時候,這種鳥最為惡劣的本性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小杜鵑鳥剛一出生就知道把鳥窩中的其他鳥蛋都弄到鳥巢之外,結果那些鳥蛋掉到地上就全摔碎了,如下圖,剛孵化出來的杜鵑鳥正在將別的鳥段頂出鳥巢外。


其實即便有已經孵化出來的小鳥,它也會將其他的小鳥弄點鳥巢之外,或者不斷用嘴巴去啄剛孵化出來的小鳥,從而把別的小鳥都啄死,這樣一來,到最後鳥巢中將只剩下了小杜鵑鳥,原先在這個鳥巢中下蛋和孵育的鳥類也就只會撫養它了。

因為杜鵑鳥的個頭很大,小杜鵑鳥生長的也很快,所以它很快就會大到鳥巢都盛不下,從而只能站到樹枝上等待別的小鳥餵養它。



很顯然,杜鵑鳥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對其他的鳥類行業是一種極大的打擊,它如果喜歡將鳥蛋鏟到哪一種鳥的窩裡,那麼哪一種鳥就會面臨滅絕的危險,鳥類學家研究發現,杜鵑鳥喜歡將卵產於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等各類雀形目鳥類巢中,由這些鳥替它帶孵帶育。

據生物學家估計,杜鵑鳥的這種行為已經造成了多種鳥類的滅絕,所以它的這種行為非常可惡。不過也有部分杜娟鳥是自己築巢撫育後代的,但是比較少見。


科普大世界


你說的是布穀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