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迪拜到貴州,他把10年青春獻給山裡的孩子

從迪拜到貴州,他把10年青春獻給山裡的孩子

楊明在迪拜 攝於2008年

楊明,35歲,浙江杭州人,2008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畢業後先後在迪拜、杭州工作,2009年到黔西擔任鄉村教師至今。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近照 攝於2018年

今年是楊明到貴州支教的第10個年頭,在這10年的前7年中,楊明低調得就像消失在黔西的山裡一樣,直到後來被媒體發現。如今的楊明身體偏瘦、頭髮稍白、略顯滄桑,騎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在村裡穿行,我們怎麼也聯想不到他竟然是十年前那位風華正茂,從迪拜歸來的小夥。

“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十年都獻給了這裡,人這一輩子能有幾個這樣的十年?不容易啊!”楊明的同事感慨到。

“十年來,雖然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平凡,但是回憶起來感動滿滿,收穫很多。”楊明說。

“我不要前途,我要命”。

這句話出自一位年輕老師之口。幾年前,為了鼓勵年輕老師到村校任教,黔西縣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卻得到了一位年輕老師這樣一句回應。一切都是源於這裡的偏遠和貧困——楊明待了近10年的觀音洞鎮毗鄰六沖河,山高谷深、地勢陡峭,曾是黔西縣的深度貧困地區。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熊洞村 楊明曾在這裡任教

“現在你們下來採訪開車就可以直達每個村組,但是你看,那些就是以前的路,很多女同志下鄉都走哭了。”黔西縣委宣傳部的同志指著對面的山腰說。對於這些路,楊明也有著深刻的感受:“太險了,以前我都要帶一根木棍,一是用來探路,二是當打狗棒。”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通往熊洞村的新路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熊洞村

初來黔西的幾年,楊明從不給家裡發照片:“一是當時網絡不好,二是怕父母看到我太艱苦而難過。到後面條件好了,我就跟家裡人視頻連線,我說你們看,我們黔西多漂亮。”

“這十年可能是貴州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十年,作為一個外鄉人,我體會過東部地區的發達,也有幸親歷了貴州的飛速發展。我最直觀的感受一個是路,另一個是我們的教學條件,簡直是鉅變,現在回頭來看真的是感慨萬千。”楊明說。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2009年的學校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如今的學校

從運動鞋到解放鞋

從2010年到2017年,楊明一直在景山小學任教,這7年鄒安權老師一直和楊明共事。對於楊明,他印象深刻:“我們學校在個埡口上,冬天實在是冷啊,周圍當時人家戶也沒得,就他一個人住在學校。那時候晚上經常停電,他又沒火烤,他就跑到下面老秦(村民)家燒點水,隨便吃點填肚子,然後回學校點著蠟燭繼續工作,說實話那種艱苦,我都估計堅持不下來。”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景山小學的學生 攝於2010年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在備課

“放學後,人家別的年輕老師都去釣魚或者找點什麼娛樂放鬆一下,而他的愛好就是去家訪和給學生補課。”鄒安權說。

楊明走遍了觀音洞鎮的每一個村組。

“從景山小學到貓洞,走路要一個多小時,放學了他就陪著那些娃娃走回去,去做家訪或者補課,那時候還是那種泥巴路,他腳杆的這些位置,長期都全是泥漿。”鄒安權指著自己的褲腿說。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去家訪的路上

剛到黔西時,楊明穿的是運動鞋,但很快他就發現運動鞋在山路上根本不適用,後來楊明在老鄉的建議下穿起了更適合當地路況的解放鞋。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的解放鞋

但是由於解放鞋的透氣性差,加上經常走山路蹚水,時間一長,楊明的腳後跟裂開了兩道口,走路時只能拖著鞋子走。村民看到後,自發地織了拖鞋送來給他。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村民織給楊明的拖鞋

一雙走不爛的“解放鞋”,最終換來了孩子們成績的提升。2010年楊明剛到景山小學時,這裡的120多名學生成績在全鎮15所村小裡掛末,當年的畢業生後來沒有一名考上高中。楊明到來後,在他和幾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到2017年撤點並校時,景山小學的成績已經衝到了全鎮前三。

“他畢竟見過世面,又會用電腦,上課方法比較先進。但最主要的是他打動了學生的心,讓學生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那些娃娃些都懂事得很,條件越艱苦他們就越努力,後來好些都考上了好的大學。”鄒安權說。

2012年,楊明考取了研究生,他決定讀完研再做打算。孩子們似乎知道了什麼,說要送楊明一份比金子還珍貴的禮物。

回憶起那一幕,楊明背過身擦了擦眼角。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2010年楊明在家訪

“全校的孩子都哭著說楊老師不要走,看著那個場面,我也哭了,快要退休的馬老師也哭了,最後他就沒有走。”鄒安權說。

楊明也沒有想到,他這一留就留到了2017年,直到這裡被撤點並校。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景山小學撤併前部分師生合影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和孩子們在一起

2012年9月,楊明被臨時借調到觀音洞鎮的教管中心,為期三個月。三個月轉眼過去了,眼看楊老師還不回來,景山小學的孩子們著急了:“楊老師,為什麼你還不回來啊,不是說好的借你三個月嗎?有借有還啊!你是我們的,讓他們把你還給我們,如果他們不還,我們明天就來鎮上把你抬回來。”聽著電話那頭孩子們急切而又天真的聲音,楊明心裡融化了。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和孩子們在一起

“黔西人”楊明

在兩天的採訪中,楊明時不時冒出一些畢節方言來,比如“團轉”(周圍)、“洞門”(對面),十年的時間讓這個杭州小夥從文化、情感等方面都跟黔西融在了一起。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和苗寨裡的小朋友在一起

在景山小學拍攝時,我們遇到了村民秦良訓。儘管兩年前楊明就已經調離這裡,但是秦良訓至今還給楊老師留著一間書房和一間臥室:“他的家鄉比我們這裡好百倍,他為了我們這裡的娃娃留了下來,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那個學校裡……”這位50多歲的莊稼漢子哽咽著,雙手捂著臉埋下頭。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村民秦良訓

“我留這兩個房間只是想給他個安心休息的地方,也表達我的感謝,我們農村人不會講話,別的我也沒什麼談的。”稍作停頓後秦良訓補充道。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村民們說,楊明時常會跟他們一起幹農活、拉家常,挑糞潑菜、“撕包穀”這個杭州小夥一樣不落。

採訪中,楊明跟我們提起了一件往事:“我每年回家都臨近過年了。有一回村民們看到我還沒走,就提著臘肉過來,說過年了你還是該回去一下,我們沒什麼送你的,這點臘肉帶給你父母。因為這些村民的子女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也才剛回來不久,所以他們特別能理解這種心情。我當時就說我不要,他們就急了,說你不要那我們就放在馬路上,讓別人撿走算了,然後把肉一放,一群人瞬間就走了。後來沒辦法,我又拿筆來,一份份寫上名字挨家送回去。”

支教十年 歸來仍少年

記者問他,“在這十年的歲月中,難道你就從來沒有動搖過、後悔過?”

“其實也曾經有過糾結、動搖的時候,但是這種糾結是來自於外在的因素,比如這十年間幾次換學校時那種難捨的傷感,比如剛開始時來自家裡的壓力,我父母說,杭州哪裡不好了,只要你肯回來怎樣都行。但是從我從沒後悔過,所以有人說我是傻子英雄。”楊明笑著說。

“那你覺得這些年來,你的力量源自哪裡?”

“好多人經常在說,楊明你這些年怎麼怎麼艱苦,但是說實話,我真的沒覺得苦,在這裡我找了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遠離繁華、一塵不染。而且我是一個遵從內心的人,十年了,我最初的那份熱情、那顆本心並沒有被歲月沖淡。”楊明說。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和孩子們在一起

在黔西這30

00多個夜晚裡,楊明時常會仰望著星空,一個人發呆。他說他非常喜歡500年前那位來自浙江,對貴州影響深遠的名人——王陽明。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楊明拍攝的山裡的星空

“每一位鄉村老師,把自己的情感、青春投入到鄉村教育中,為的就是給孩子們埋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讓他們將來擁有無限可能,也是把最美的風景留給了未來的孩子們。”楊明說。

文中部分照片由史開心 楊明提供

記者:餘傑 鄧偉

編審:鐵流

从迪拜到贵州,他把10年青春献给山里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