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要和陰陽契合!食療和藥療順勢而為

一企業老闆因為大便秘結,來找大夫。其病因是長期腸胃燥熱,導致津液損耗,大夫沒有給他開很重的瀉下之藥,而是開了較為溫和的“麻仁丸”,一天兩次。這不是最關鍵的,關鍵在於吃藥的時間:其中一次吃藥的時間,限定在申時(15~17點之間)。

為什麼非要在申時吃?

中醫和西醫的一大不同,就是中醫更加註重吃藥、治療的時間。比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利用節令治病等;具體到每一天,也很有講究。

西醫對吃藥的要求,一般就是“飯前吃”、“飯後吃”或“空腹服用”之類,主要從藥物是否刺激腸胃、身體能否快速吸收等方面考慮。

中醫認為,陰陽之氣的上升或者沉降,都有一定的規律。一天24小時,陰陽二氣都跟爬山一樣(陽氣下山的時候,陰氣正好上山,方向相反),從山腳慢慢爬到山頂,再從山頂往下走,有時候處在上升狀態,有時候處在沉降狀態。

陽氣上升的時候,吃一些具有生髮作用的食物或者藥物,比如上午吃薑,效果會更好;

陽氣沉降的時候,吃一些具有收斂、下降功能的食物或者藥物,比如下午吃蘿蔔,效果也會比其他時候好。

當然,如果把吃藥時間從上午、下午細化到具體的時辰,結合該時辰值班的器官,效果自然更佳。

吃藥要和陰陽契合!食療和藥療順勢而為

這位大夫叮囑病人在膀胱經值班的申時吃,也是大有講究的。

陽氣的上升和下降,不僅和時辰有關,還與人的上中下三焦關係密切。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三焦。

我們常聽說的“上焦”、“中焦”、“下焦”,合起來就是三焦。三焦又稱“孤腑”,是臟腑外圍最大的腑,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而是指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腸、小腸、膀胱等。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體氣化與水谷的運行通路。

三焦相當於“水利部部長”。它類似於“水系”,就好比在地理上劃分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一樣,把人體分成了上中下三大水系。

既然是水系,就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可以把上焦簡單理解為心肺系統,中焦簡單理解為脾胃系統,下焦簡單理解為肝腎系統。

吃藥要和陰陽契合!食療和藥療順勢而為

一天的陽氣在午時達到頂峰,此時,陽氣集中在人體的上焦。

午時過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緩緩下降,體內的陽氣也從上焦往中焦走。到申時,陽氣抵達下焦,呈現一片沉降之態。陽氣的沉降,跟下山的道理是一樣的,剛開始下山的速度不算快,隨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山的速度越來越快。到申時前後,陽氣的沉降速度也會超過午時和未時。

吃藥要和陰陽契合!食療和藥療順勢而為

中醫治病講究順勢而為。在陽氣沉降的時候,採用“瀉下”之法,無疑效果最好。一個人如果出現排洩不暢等症狀,在申時這個陽氣沉降加速的時候治療,自然事半功倍。

吃藥要和陰陽契合!食療和藥療順勢而為

無論補還是瀉,一定要與人體的陰陽之氣相契合。比如補陽氣和發汗的藥,就不適合晚上吃,因為這時候人的陽氣正往下走、陰氣處在上升狀態,藥物和人體的陰陽之氣“逆著來”,顯然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同理,養陰和沉降的藥,在上午陽氣生髮之時吃,也不合適,因為會抑制陽氣的生髮。

結合不同時辰的陰陽變化,進行食療或者藥療,等於順水推舟,既輕鬆,效果也會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