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重疾險時,要不要選輕症?

- 01 -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渠道的,基本都包含了輕症責任。大家在挑選重疾險時,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

買重疾險,是否有必要選輕症?

關於輕症,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瞭解其含義。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誤把輕症理解為很輕微的小毛病,花不了多少錢,所以覺得不選輕症也無所謂。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夥聊聊——輕症。

- 02 -


早在2006年前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醫師協會,就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明確了高發的25種重大疾病的定義。但是,截至目前,行業始終沒有推出關於輕症的規範定義。

由於重疾賠付標準相對嚴格,很多客戶罹患了疾病,卻因達不到重疾賠付標準,所以無法獲得理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輕症應運而生。

那麼,到底什麼是輕症呢?

簡單來說,輕症就是指,比較早期的重大疾病,有些公司也會把輕症描述為“輕度重疾”。所以,普通感冒、發燒、肺炎、腸胃炎並不屬於“輕症”,否則,如果連這類常見、高頻、低費用的小毛病都保的話,保費真的要貴上天了。

具體到保障責任上,通常來說,市面上的重疾險,除了提供重疾保障外,還通常包含如下兩個責任:

  1. 輕症額外賠付;
  2. 輕症豁免保費。


解釋一下:被保人若確診輕症,額外賠付一定保額,常見的是,賠付保額的20%、25%或30%,且不佔用重疾保額。賠付後,合同繼續有效,未來若確診重疾,依然會賠付1倍保額;同時,被保人確診輕症,還可豁免餘下各期的保費,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 03 -

那麼,輕症主要都包括哪些病種呢?

目前各家公司的輕症病種基本都達到了20-30種甚至更多,雖然暫時還沒有規範性的輕症病種及定義,但行業公認的高發輕症,大概有10種左右。分別是:

  •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含原位癌)
  •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 輕度/中度腦中風
  • 冠狀動脈介入/微創冠狀動脈搭橋
  •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
  • 主動脈內手術
  • 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和腦血管瘤
  • 慢性腎功能衰竭
  • 較小面積III度燒傷
  • 視力嚴重受損

可以說,惡性腫瘤(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是重疾理賠佔比最高的兩類重疾,佔據所有重疾理賠案件的90%左右。

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兩類高發重疾所對應的輕症,也應是相對高發的。

具體到剛才提到的這10類行業公認的高發輕症而言,發生率更高的,也必然是癌症和心腦血管類疾病,包括前6類: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含原位癌),不典型急性心梗,輕/中度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或微創冠狀動脈搭橋,心臟瓣膜介入術和主動脈內手術。

- 04 -

我並非醫學出身,身邊也沒有類似的案例可借鑑。我從網絡上搜集整理了一些輕症的治療費用,供參考,如果有不實之處,歡迎拍磚。

原位癌,它是指惡性細胞侷限於上皮內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潤周圍正常組織的癌細胞新生物。高發原位癌包括:結直腸原位癌、乳腺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以及膀胱、腎盂、口腔、食道、喉、胃、肺、皮膚等部位的原位癌。原位癌沒有形成浸潤和轉移,如能及時發現,儘早治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由於其發病部位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所以治療費用也不相同,平均的治療費在5萬以內。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單純造影費用大概5K-6K左右,如涉及到支架治療,則大概需要2-5萬元左右。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如果採用國產器材,費用大概在3萬左右,如採用進口器材,則大概需要4-5萬的成本。

主動脈內手術,主動脈內手術需要使用主動脈支架,國產支架大概在8萬左右,進口的則需要10-12萬。外周支架總費用大概3-4萬。同時,手術相關費用也需5-10萬不等。

腦垂體瘤,腦垂體瘤治療費和年齡、有無嚴重基礎病、腫瘤大小、周圍組織侵犯程度等有關。垂體瘤切除術費用大概在2-5萬之間。

……

我再次申明一下,這些疾病的治療費用不一定100%準確,僅供大家參考。

總體來說,輕症的治療費用少則幾萬,多則十萬以上,這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吧。

所以,輕症雖然名曰輕症,但實際上,輕症不輕,治療費用也並不便宜。

- 05 -

最後,說說我對於是否選擇輕症的建議:能選,儘量還是選上。

有幾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首先,隨著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體檢的廣泛普及、體檢項目的日益完善,早期癌症的檢出率越來越高。

很多原位癌,在早些年通過常規的體檢或檢查很難被識別、發現。而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一方面,早發現,早治療,能夠讓病人儘早恢復健康。而另一方面,早期重疾的檢出率提高,本身也會進一步提高獲得保險理賠的幾率。

相比於重疾的理賠條件,輕症的理賠門檻更低,我們總不能等到達到重疾標準時,才去進行治療。如果能提前拿到一筆輕症理賠金,也可更早、更及時地介入治療。

其次,輕症雖然是重疾的早期狀態,但其實,治療費用也並不低。少則近萬元或幾萬元,多則也需要準備十萬以上的資金。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花銷。

況且,傷筋動骨還要一百天呢,更何況是早期重疾的治療,術後總是需要很長時間用來恢復。

而且,這期間必然會涉及到病人的營養滋補、理療康復,甚至請護工照料的花銷。這些費用開支,零零散散加起來也不少,而且醫療險並不提供這方面的費用報銷。

所以,假設當時投保50萬保額的重疾,未來若罹患輕症,至少可以一次性獲得10-15萬左右的賠款,這筆錢可以有效幫助病人度過難關,緩解家人的經濟負擔。

特別是,輕症保障多為額外賠付型的,不佔用重疾保額。未來若不幸發展成重疾,依然可獲得50萬的理賠金。

最後,絕大多數帶輕症保障的險種,都有輕症豁免保費的功能。這也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可以避免因為保費負擔過重,無力支付續期保費而導致保單失效。

舉個例子,某35歲男性,投保某重疾險50萬保額,附加輕症(賠付30%)及被保人輕症豁免,30年繳費,保終身,每年保費6377元。

假設交了兩期保費後,不幸確診輕症,則保險公司除了正常賠付15萬的輕症保險金外,還將豁免未來各期的所有應交保費(共計17.8萬元),且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相信大家對輕症的理解應該更加深刻了。輕症並非“輕微的小毛病”,而是屬於相對早期的重疾。而且輕症不輕,很多輕症的治療費用也是很高的。

所以,面對一款重疾險,是否有必要附加輕症及輕症豁免,大家心中應該有桿秤了吧!


買重疾險時,要不要選輕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