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考的大學一般,考研究生卻能上名校的學生?

光華萬丈a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每年研究生考試,都有一大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學生考入985、211這樣的名校,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逆襲。這在考研大軍中已經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了。分析其中原因,我認為有多個方面。

首先,高考和研究生考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場

高考是一個近乎全民參與的考試,是無數競爭者混戰的戰場,你稍有閃失就會被放大。比如粗心一道題,就可能被拉下1000多名,原本可以上的名校,可能就因此遠離了你的人生。另外,高考是一種省內競爭,由於教育資源的省際間不平衡,各省份高考難度相差很大,所以高考成績和考上的大學,很大程度上跟投胎質量有關係。



但研究生考試不同,由於報考時明確了學校和專業,所以考研戰場實際上是被劃分成為很多個獨立的細分區域,競爭者的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競爭中不需要那麼精細,哪怕你筆試比別人少10分20分,面試發揮好了照樣能被錄取。考研過程中地域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比較重要的是本科畢業學校。



其次,普通高校學生和名校學生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很多二本三本高校經常吹噓自己學校考研錄取率多高,但名校卻從來不會做這樣的宣傳。真正好的大學是極度重視本科教育的,追求的是本科畢業後,即便不上研究生,也能成為社會棟樑之材。但那些考研率很高的高校,大三開始課程就為考研讓步,很多人雖然以高分考上研究生,但能力素質很差,基本功極弱,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



另外,名校學生往往是一般水平的考研,較好水平的保研,而真正優秀的,早就申請國外高校,出國留學去了。普通大學學生拼勁全力,在考研戰場上戰勝了一大批985、211學子,但實際上,這些人大多都是一般角色,真正優秀的,你仍然難望其項背。



再次,研究生考試的篩選方式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水平

大家也知道,研究生考試考的科目不多,重點在兩門專業課上,而且重在知識掌握,沒有太多技巧。說實話,大多數人拼個半年不做別的,就啃這兩本書,是很輕鬆就拿到高分的,所以僅通過考試很難看出這個人的科研能力、學習能力。但高考不一樣,它既有知識的掌握,又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的考察,更像一個智力測試機。智力不夠的人,刷多久的題恐怕都難上清華北大。



最後,不能忽略的是個人的努力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次長跑,不跑到最後也看不出結果。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個大站,後面還有很多站。在高考中落後的人,只要能把握好後面的路程,完全是可以超越的。不光是在研究生考試中,還有博士,還有工作中。像這兩天在網上很火的南農最年輕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本科,中科院博士,博士期間發表一篇一作nature。她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經


我覺得這沒什麼奇怪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

第一、沒考上好大學的不代表以後學習也差,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距不大

我覺得高中沒考好的有這麼幾類人吧:

一種真的是學不進去,不開竅的人,這種人是努力也學不好的。

一種是高中沒有好好學,結果就玩過了三年(相比其他及其認真學習的人),但是確實聰明的人,這種人還有不少

一種是高考沒有發揮好,平時能考600結果考了570,平時能考550結果只考了500等等,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底子好但是略顯浮躁,要麼選擇復讀,要麼選擇去上大學然後準備考研進入名校彌補遺憾。

我覺得對於後兩種,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不是難事

第二、研究生考試的內容和大學考試的內容完全不同

就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高中選擇的是理科,但是我的物理到了高三簡直是奇差無比,數學相比來說也不算突出。語文和英語很不錯,結果高考就考了一個普通院校。

但是考研的時候,我選擇了跨專業,只需要考英語、政治和兩門專業課,英語和政治都是我的強項,兩門專業課也是偏背誦的內容,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比高中的物化生簡單好幾倍,自然考研就有了一個更好的結果。

第三、進入了名校,有些人覺得十拿九穩玩起來或者追求更好的名校;不甘於上普通大學的同學,都鉚足了勁

我們宿舍當初幾個人,都是被調劑到我們學校的,除了兩個早就堅定了工作的想法,其他人都是從大二就開始準備考研,並且早早過了英語六級。

我覺得努力就會有回報的。

上了名校的孩子,也有不少反而是整天打遊戲,甚至玩的,當然競爭不過有準備的人。


煮酒論高考


每年都有許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考上985,但如果讓這些人參加高考卻基本上沒考上985的可能性。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考研和高考考查的能力不一樣。

高考考什麼?理科考語數英,物化生,文科考語數英,政史地。而考研呢?考研只考四門,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先說政治,高也很難高過80,低也很難低於60,大家分數基本都是65~75之間,這就意味著政治很難拉開差距。英語也一樣,A區工學國家線39分,你死嗑真題能考60分真的不錯了。專業課呢?多記多背不需要你創新,而且有的學校真題重複率很高,遇見背過的題考場上直接默寫,這在高考是不敢想象的。能拉開差距的只有數學,但這一差距可以通過時間彌補。985的學生複習半年,二本學生可以花二年時間複習,勤能補拙,二年不夠花三年,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就不信考不上。


可以把考研比作一場馬拉松,二本、三本的學生跑得慢,但可以提前跑,大不了多花些時間,你會發現許多初試分高的反而不是那些985/211的學生。許多二本的學生初試400多分,甚至初試成績第一名。

今年100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率達80%,但能進入985/211的只有51萬人,也就是說非名校學生基數更大。還有就是“倖存者偏差”,你只看到許多本科不好的學生考上了名校,卻沒看到更多的人連初試都沒過而淪為炮灰。


考研小秘書


我的答案比較殘忍,心理素質不好的慎入!

雖然很多學生在讀大學的時候,依然很努力,笨鳥先飛,用長時間去準備考研課程,在考研時取得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名校的碩士研究生,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但依舊不是主要原因!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你優秀的人不再和你玩了!

考研不是唯一的選擇

考研不是所有大學生唯一的選擇,但是高考卻是每一個在校的高中生的唯一選擇!而且在高考中,每個人都是使出渾身解數,希望摘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可以看看高中學生的作息時間,我對我的高三生活真是想想都可怕!可以說,高考的戰場是真造真槍的火拼,沒有人會藏著掖著。

下圖是衡水中學的學生,看看他們跑操之前手裡拿的是什麼?

但是考研卻不一樣,到了大三基本上就會出現三種人:一種人保研成功;一種人不讀研,準備工作;一種人正在為考研備考。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數要比高考少得多,自然競爭不那麼激烈。

越名校的學生考研率越低

大部分的學生考研是為了給自己將來工作加一個好法碼,而名校的本科生不太需要這種砝碼。

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看一個大學生的競爭力,好比看一個球的大小,越大說明競爭力越高。本科是球的內核,碩士生是把球又渡了一層金,讀博士又讀了一層金!然而對這個球最後的體積取決定性作用的是本科時候的內核,試想一下,一個小球如何鍍金才能變大呢?

不妨看看清華北大學生的考研率,真的是非常低,因為人家本科時的球就足夠大了,畢業後找工作非常容易!

相反,本科很一般的學校,由於求內核很小,更需要給自己鍍金去加大球的體積。所以一般學校的大學生,在考研上所花費的努力也越多!

所以說,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不在考研大軍,這才給一般學校的學生充足的機會,如果可以假設的話,考研要是像高考一樣,全部大學生都參加,一般學校的本科生還是毫無機會的!

話說回來,希望學生們在高中的時候努力讀書,爭取在高考取得一個大大的球內核,至於將來是否需要鍍金,可以再考慮,到時候想鍍就鍍一層,不想鍍出去工作,球也足夠大。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數學你新哥


我就有一同學高考成績一般,而且還偏科,然後讀了一個地級市的學院,在省內排名都是靠後的學校,但研究生卻考到了中科大,現在都已經成了中科院的某所研究員。從一個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為什麼能夠在讀大學後一帆風順?

高考考的內容比較綜合,需要每一個學生都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才能上名校,如果有偏科自然是不行的,但研究生就不一樣了,只要專業課夠好,英語能跟上,上名校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失利,上名校的研究生其實也是對高考缺憾的一個彌補,很多人都是憋著一股勁的,在排除了偏科的學科後,是完全能夠投入到自己的擅長的學科中。但有一點是需要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本科讀名校的學生認可度更高,研究生的話除非在學術上很牛,就像我那位進入中科院的同學一樣,否則認可度還是沒有名校本科生含金量高,尤其是清北一類的高校。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哪怕你是清華研究生畢業,他也會要求看你的本科畢業院校,因為他們深知本科院校能看出你的綜合能力。

你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給我個贊和關注哦


美蛙英語


高考不公平導致的!

因為考大學時有地區戶口限制,而考研究生時沒有地區戶口限制。

我就是考大學的時候,考了一所一般的大學,考研究生的時候進入了985高校。

這個與地區限制有關,並不是一概而論的。比如說山東省的考生,高考的大學都一般,但研究生時考的都是名校;而北京的考生,高考的大學都很好,但是考研究生的時候就非常的困難。原因如下:

1.高考有地區和戶口限制。

高考招生給我們的印象按分數來的,但實際上是按名額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山東的考生考的分很高都上不了大學,因為名額少,競爭多。而外省的分比較低都能進入大學,因為名額多,競爭少。

各所大學在各省會投入一定的招生名額,比如說清華、北大在山東省總共投入200個名額,而山東省每年有70-80萬的考生,競爭非常激烈。清華、北大在北京市總共投放1000個名額,而北京市每年大約有10萬左右的考生,競爭激烈程度就會降低很多。

所以山東省的考生,想在高考的時候,進入一所好大學是非常困難的,大部分考生都進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學。

在10多年前,像山東省這樣的省份,出現了有很多高考移民,就是為了擺脫地區和戶口的限制。很多考生把戶口遷到了新疆、西藏和東北這些人口比較少的地區地區,這樣就參與外地的競爭,通過高考上好大學的幾率就增加很多。但是後來國家嚴厲打擊這種情況,高考移民已經成為了歷史。

2.研究生考試全國統一劃線錄取。

研究生考試,在全國不劃分區域和戶口,只要是大學畢業,符合要求,就可以報名參加考試,各個大學全國統一劃線。

這樣是最公平的考試了。那些學習能力特別強,但又因為高考受限的山東考生,在考研過程中將會脫穎而出,一舉考入全國985或者211高校。

像山東省份這種情況還有很多,比如說河北省河南省等,在我考入研究生高校之後,發現班裡的同學有1/3來自於山東省,1/3來自於河北省,來自於北京市的生源考生特別少,因為北京市的生源在研究生考試中,競爭不過外地的生源。


3.高考政策有它的合理性。

有很多人抱怨高考政策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但是實際上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1)考慮地區人才平衡。

大學數量是有限的,大學資源也是有限的。如果全國統一劃線進行高考錄取的話,那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河北省等省份的考生就會全部進入大學,佔有了大部分名額。

而些貧困地區,但學生很難進入大學。這樣就會造成惡性循環,越貧困的地區,大學生人才的數量越少。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很難取得發展,就會進一步造成貧困。

(2)維護地區穩定。

如果一個地區,上大學的人數很少,考不上的學生成為社會人員,這部分數量就會很多,沒有這是文化水平和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比如說北京市來說,作為國家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如果這個地區的青少年上大學的數量還少,大部分都在社會上游蕩,那必然會造成這個地區的不穩定,影響了國家和政府單位的辦公。

相對於參加高考的人數和規模來說,研究生考試的人數少之又少,可以實行全國統一考試,不會造成影響。

所以從現行制度和國家大的局勢來看,目前的高考政策,對各地區的均衡發展和穩定來說是公平的。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高考大省的考生,由於地區戶口的限制,只能進入了一般大學,但在考研究生的時候,限制得到釋放,考入了全國重點大學。


牽牛花牽牛郎


考大學考的是智商,是學習的天賦比拼,,考研拼的是毅力,可以說是個10%的腦力+90%體力。

大學本科生質量差異大

更多的因素是各地高考不公平,比如河南河北山東的很多三本學生,在北京考個211都不在話下,但是因為當地高等教育匱乏,國家高等教育的分佈不均衡,造成各大大學生素質差異很大。尤其是河南、河北、山東的二本大學生,考研能力特別強,讓許多985本科生不寒而慄。特別是北京上海的考生,這些當年分數不高考進了985,但是考研時候卻被曲阜師範類的本科生吊打。


幾十年前很多上過重點大學的學生都知道,同一個大學,高考分數不同省份直接差幾百分的都有。

我和很多985教師聊過,他們一方面痛斥河南河北的二本學生考研太瘋狂,一方面又大罵本校985考生腦子笨,竟然考不過外地二本。

他們是不想要外地二本學生,卻不得不要,想要本校學生,可惜本校學生就是考研上不了線。

考大學,各省嚴重不公平,而考研,全國統一,很公平

所以在高考之後,智商高的,有學習天賦的考上了北大清華及其他211/985,而到了考研時候,基本上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差別很小了。

比如高考英語,很多985考生可以考到140,130。而二本三本學生智能考八九十分。


但是到了考研階段,因為題難,985曾經的英語優勢當然無存,985英語好的最多考個60分,人家二本三本也能考個四五十分。

985院校學生基本高考英語都在120以上,很多大學不努力學校,過不了6級,但是很多優秀的二本三本學生卻早早過了6級。

另外很多非北京上海的985優秀考生,在北京上海絕對的清華水平,但是高考卻絕對考不上,但是保研卻可以。

考研題基本都不難,拼體力,不拼腦力

考研題啊。都不難。在考研面前,各個大學生基本上是一個起跑線,任何一個985學生不敢說自己考研能力比二本三本強。

所有最重要的就是看每個人的努力了,985學生學一個小時的學習效果不一定比三本一個小時學習效果好,那如果三本學生學兩個小時那就超越985了。下圖是黃河科技學院考研情況,不少考取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吉林大學。2019年鄭州大學在河南省錄取分數是587,而黃河科技學院的錄取分數是430分,差了140分。而吉林大學是630,差了200分。



現在985開始限制普通院校學生

985怎麼限制普通院校學生考研啊,第一招:超過一半的研究生都是面試推薦生,面試推薦比例,知名院校可以達到50%,一般985院校也在30%左右,一般211院校比例在15%左右,而非211院校保研比例只有5%。三本院校沒有保研資格。

比如南開大學推免比例高達57%,統招生越來越少了。

第二招:增加複試分數比例。

初試是最公平的,所以沒法操作,很多學校不想要二本三本學生,就想了一個歪招:複試佔總成績的50%,複試這個事,說你不行,你就是不行,一看你是名校畢業,複試分數給你打高,一看是三本直接打個低分。

比如清華大學工物系,面試分數要3.5倍。這就是專門對付一般院校的學生。

保研難度要小與考研難度

對於很多普通非211,或者211院校學生,保研進名校很容易,考研進名校去很難。

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子,2018年北京科技大學推免到清華大學的學生是27人。

而北京科技大學


到清華大學讀研人數是38人。

相當於自己考上了11個,推免了27個。考試難度很大啊。推免不要太輕鬆。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學推免到清華大學71人。說明推免的更多了,那對於統考就更難了。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很多人都有個名校夢,有的人在高考沒有實現,但卻在考研時實現了,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當然需要明確什麼是名校,清華北大當然是名校,華東五校人大也是名校,C9中的哈工大、西交大也是名校,航開濟呢?中堅九校呢?葉秋認為985都可以認為是名校,現在範圍可以擴大一點,雙一流的一流高校建設也是名校,明確了什麼是名校,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考研更容易實現名校夢。

下面是部分學校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因為數據不全,葉秋簡單估算了一下,985高校研究生總招生人數在20萬左右,保研率的話清北高一些,普通學校低一些,總體估算下來有30%左右,所以,還有70%也就是14萬的名額可供考生爭取,那麼有多少考生呢?2019年參加考研的有290萬,多大的百分比4-8%,而高考時,985高校提供的名額和考研差不多,也是20萬,有多少人競爭,1000萬,讀985的概率只有2%,所以,考研上985的概率比高考上985的概率高了差不多兩倍半!

所以,考研更容易上名校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錄取概率大大增加。

第二個,和高考生的競爭對手相比,考研時競爭對手大大減弱!985高校的學生一部分申請出國留學,從成績來說,這可能是成績最頂尖的一批,還有一部分保研了,這也是很優秀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參加工作了,競爭對手整體不如高考時強是考研能上名校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和高考相比,考研考察內容變少,變簡單。比如政治,報個輔導班,刷個肖秀榮八套題,考個六七十分基本沒問題,英語,英語100的總分也很難拉開差距,所以考研拉分的關鍵是數學,數學也是能否是名校的關鍵,數學拉個幾十分很常見,所以,很多同學一如大學就準備考研,因為目標明確,較容易出成績,比如有名的曲阜師範大學很多985高校都不是其競爭對手,因為大家的面臨的選擇不一樣,985高校同學因為本科就業也可以不錯,所以考研意願沒有普通學校強烈,所以投入精力不行,經常考不過普通學校的的!而且,普通學校的課過起來相對容易,而985高校很多課較難,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才能保證不掛科,放到考研上的精力自然也就有限了!

第四,考研和高考不一樣的地方是政治、英語、數學是真正的全國一份卷,每個學校同學公平競爭,給了很多高考大省、高考強省同學機會!

所以,錄取概率增加、競爭對手變弱、考察內容變少、變簡單、985同學精力投入相對不足都是很多普通高校學生可以上名校的原因!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高考難省份學生。如果學生是來自於高考難度較大省份的,那麼這些學生,即使是考上了很一般的大學,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是比較強的。舉個山東考生的例子,山東省是孔子的故鄉,這裡的人們開花比較早,各家各戶都是比較注重子女教育的,所以山東省的基礎教育也是比較發達的;即使教育比較發達的結果,就是學生參加高考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山東省也是一本線與二本線分數差較小的一個省份;這就意味著學生要麼學習成績特別好能考一所重點大學,如果成績稍微差一點的話可能就考不上大學了;所以山東的考生即使是考上了一所二本高校,他的總體學習能力也是比較強的。


這些高考難度比較大省份的學生,即使是考上了普通高校,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是比其他省份學生能力強的。這些學生如果是去外省上大學的話,一般他都是班上、年級裡面的學霸,經常課餘時間你都看不見他的人,要麼是的圖書館要麼就是在自習室上自習。這些學生早早的就給自己制定了考研計劃,甚至在大二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著手準備相關的考研事宜,到大三的時候更是拼了命的在學習。所以這樣的學生考上了名校研究生畢業也是能理解的,因為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是特別的強。



大學知道努力。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強,但是可能他們在上高中的時候荒廢了學業,導致最終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學。

當這些學生到了大學以後,他們深刻認識到學歷的重要性,覺得自己這樣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將來肯定是很難找到較好工作的。這些學生早早的就制定了考研計劃,可能在從大二的時候就開始準被考研的相關複習計劃了。如果學習計劃制定得當,而且自己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去努力學習的話,將來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人家努力過。


饕餮視聽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複雜,具體來說有下面三方面原因吧。

一、人往高處走。

在一個普通大學讀書,你的夢想是考上名校研究生,那麼在名校就讀的本科生他們就沒有夢想了嗎?所以當你用盡全力考入名校之後,你卻發現,你的同學大部分都和你一樣是從普通大學考進來的。而那些名校本科生,他們去哪了呢?出國、去更好的大學、直接工作。總之,他們也往前邁了一步,原地踏步的人並不多。

所以考研主要還是主要跟自己同層次的人進行競爭,難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二、生源差異。

大學大家在一個班級上課,大家都是同學,但是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同學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高考是以省為單位錄取考生,不同省份的錄取分數線不同,所以不同省份的考生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甚至是有很大差距的。以河北省為例,600分剛夠得著上211大學,而且是排名靠後的那種211大學,而在一些高考錄取率高的省份600分可以考個很好的985大學甚至清北復交都有可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他們的情況跟河北省差不多。研究生錄取是全國統一分數線的,所以這些省份出來的學生,雖然他們本科讀的大學不太好,但是考研時會相對容易一些。

不僅不同省份之間有生源差異,即使是同一省,高中畢業學校不同也存在生源差異。比如同省的兩個學生,高考分數一樣,一個畢業於衡水中學,一個畢業於普通中學,他們的潛力是不一樣的。衡中這樣的高中,管理嚴格、師資力量好,學生的高考成績基本上就是學生所能達到的極限成績了。普通中學呢?師資薄弱,管理鬆散。這兩個同學大學在一起學習,誰的潛力更大一些呢?

既然大學同學之間存在這麼大的差距,那麼一些普通大學的學生考上名校研究生也就不奇怪了。

三、考研是與自己的鬥爭。

在大學只要拿出高三衝刺時1/2的學習勁頭就能考上研究生,為什麼很多人考不上呢?

大學和高中的管理不同。高中管理嚴格,即使你不愛學習、自制力差,在一所管理嚴格的高中你也不得不去學習。大學沒有人逼著你考研,也沒有人逼著你天天學習,所以大學的學習成績自制力或者叫自控能力佔主要因素。你可能不是班級裡最聰明的那一個學生,你也不是班級裡入學成績最高的學生,但是隻要你是自制力最好的那個學生,你的成績就會名列前茅。這樣講大家也就理解了,普通大學裡有自控能力好的學生,名校也有自控能力差的學生,所以普通大學學生考入名校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個問題老李覺得主要是由上述三點因素導致的,朋友們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留言討論。

我是物理老師老李,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