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成性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真的是毒死唐中宗的幕後凶手嗎?

王執臣


唐中宗李顯,原名為李哲,唐高宗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他曾兩次在位,時間分別是683年12月至684年2月、705年至710年。
人他一開始被封為周王,後來改為英王。他的兩位哥哥李弘和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廢黜後,李顯繼立為太子,於高宗死後繼位。可是,他即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699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武則天迫於大臣和將軍的威脅,將皇位傳給了李顯。李顯於同年改年號為“神龍”,復國號為唐。中宗復位後,派兵把武則天逐回皇太后應該居住的上陽宮。當時武則天已經82歲了,受不住這一生中最後的當頭一棒,回到上陽宮後即一命嗚呼。

中宗的妻子韋皇后就效法當年的武則天,跟李顯同時出現在金鑾殿上聽政。

唐中宗昏庸儒弱,大權不久就落入了韋皇后手中。韋皇后與李顯最寵愛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一起,公開招權納賄,把國家官爵分別標定價格,公開兜售。

人們期待的唐朝中興局面沒有出現,相反朝政日益腐敗起來。隨著權力慾望的不斷膨脹,韋皇后希望丈夫早日死掉,以便自己能夠像武則天一樣女主天下。安樂公主也要求父親立她為皇太女,希望登上權力的最高峰。李顯知道大臣們不會接受這個決定,不肯答應。於是,母女二人合謀,在710年毒死了唐中宗。關於以上的說法,《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載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根據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他們與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於是,這幾方勢力都認為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

為了增加這一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710年)的五月,也就是李顯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覆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有人狀告皇后淫亂,公主、駙馬和大臣謀逆,皇帝當然要把告狀人燕欽融找來當面盤問。

面對中宗聲色俱厲的盤問,燕欽融表現得大義凜然。其實,中宗對妻子和女兒的所作所為也並不是全不知情,現在這些醜事甚至讓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中宗也覺得有傷情面,於是就默默地把燕欽融給放了。沒想到燕欽融剛出大殿,就被韋皇后的死黨——宰相宗楚客派人殺死在殿前。中宗雖然沒有追究,但卻第一次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憤怒。韋皇后和她的黨羽這才擔心起來,開始想辦法應對了。於是就出現了毒藥事件。

但也有人認為,中宗不應該是被毒死的。有如下幾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在現存史書中,首次提到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謀殺,是在此後半個多月的一場針對韋皇后的政變中,帶有十分明顯的軍事動員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政變。參加一個政變的將軍對士兵說:“韋皇后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很明顯,說韋后毒死中宗只是為了給政變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不足以作為了解事實的依據。

第二個理由,完全把安樂公主當做反面教材來對待的《舊唐書》提到了她想當皇太女、修建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許多細節,但是卻沒有提到她還給中宗下過毒。

第三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當時並沒有毒死中宗的現實需要。因為她們當時的準備還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還能給予她們充分的準備時間。

第四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死後都以禮改葬。在唐中宗死後半個多月,韋后和安樂公主也死於政變。雖然政變打出的旗號是她們兩個人毒死中宗罪該萬死,但是在政變結束後不久,她們倆卻還是被以禮改葬了。如果她們真毒死了中宗,怎麼還能認可她們的身份、以禮改葬?

有了這些理由,就有人推斷,中宗是病亡的眾所周知,李氏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都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個千古冤案。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推測。

天天開心歷史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因為李顯在第一次當皇帝被廢黜為廬陵王時,韋皇后與李顯有一段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經歷,她用溫存軟語化解了李顯無數次的擔驚受怕,使李顯最終走出了人生低谷,又重新走向輝煌;所以,李顯對她非常寬容,安樂公主是二人生下的女兒,小名“裹兒”。


神龍政變後,李顯復辟了皇位,此時,苦盡甜來的韋皇后虛榮心膨脹起來,她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在“雙聖臨朝”時的作派,與李顯同時出現在金鑾殿上聽政、議政、干政。

唐中宗儒弱,天長日久,大權旁落到韋皇后手中,韋皇后趁機廣培勢力,結黨營私,後來與女兒安樂公主一起,公開招權納賄,賣官鬻爵, 便得朝政汙煙瘴氣、日益腐敗起來;隨著權力慾望的不斷膨脹,韋皇后的野心也空前地膨脹起來了,她想如武則天一樣坐北朝南、君臨天下、做女皇帝,安樂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也要求父親立她為“皇太女”,也企圖登上權力的顛峰。李顯儘管昏庸,但知道大臣們是不會接受這個決定的,一直沒有滿足女兒的這個願望,於是,利慾薰心的母女坑瀣一汽,秘密合謀,在公元710年六月的某一天,於食用餅中下約,毒死了唐中宗。



以上情節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有記載:“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情節相似,但毒死皇帝的的直接原因不同:風流成性的韋皇后有多個情夫,楊均和馬秦客也在其列,二人害怕他們與皇后私通的事遲早會敗露,韋皇后又自不量力想當皇帝,安樂公主夢寐以求皇太女;於是,這幾方邪惡勢力都認為中宗是絆腳石,就狼狽為奸,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毒殺了中宗。



《資治通鑑》還有如下記載:“五月(公元710年),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覆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這說的活靈活現,有個地方官向皇上狀告皇后淫亂,公主、駙馬和大臣有謀逆之舉;中宗把告狀人燕欽融找來盤問; 燕欽融表現得果敢堅決、大義凜然;事實上中宗對妻子的淫亂行為早有耳聞,只是他不想這醜事讓地方小官知道罷了,後來中宗默默地把燕欽融給放了,但燕欽融剛出大殿,就被韋皇后的死黨殺死在殿前。



對燕欽融的被殺,中宗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憤怒,韋皇后及其黨羽惶惶不可終日起來,為避免大禍臨頭,這才開始想辦法應對中宗,於是就製造了毒藥事件。


但也有人認為,中宗不應該是被毒死的,上面的故事真假如否,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世民帶壞了一幫男人,武則天帶壞了一幫女人。唐朝歷史上的宮廷政變之多、之頻繁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立李顯為帝,封韋世為後。李顯繼位後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準備抗衡武則天,但是他不明白自己這個皇帝只不過是武則天一句話的道理,因此只坐了55天的皇帝就被貶為廬陵王,帶著韋后蝸居房州,過上了戚惶不安的日子。


然而二次復位,並不是中宗人生的大喜,而是大悲。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初二,唐中宗被毒死於神龍殿。表面上,中宗之死的幕後兇手就是他的皇后韋氏與寶貝女兒安樂公主,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源於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而在集團的背後隱藏著更多不可見人的淫亂勾當。

那麼,中宗之死的背後還有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梳理。

武則天晚年身體每況愈下,但在傳位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經朝中正直的大臣們紛紛勸誡,武則天才決定退居後宮,棄侄子武三思,讓兒子李顯登基,這樣一來,武三思當皇帝的心思落空。但是狡猾的武三思雖失去了一條路,但馬上又開闢了另一條路,那就是主動要求去迎李顯返宮,從而為日後立功得寵打下基礎。


武三思和中宗可以說是積怨很深,當初為了太子之位,倆人你爭我搶,相互謀算對方。武三思此次奉旨來房州,中宗誤以為是取他性命而來,心中惶恐,拉住妻子韋氏抱頭痛哭,韋后當時也沒了主意。當武三思走進中宗、韋后居住陰暗狹小的房中,韋后再無顧忌,一把上前拉住武三思的手,聲淚俱下,請他不要宣讀聖旨。

武三思本來就是好色之徒,如今感到韋氏的手臂溫香滑膩,頓時觸動心絃,低頭看時,只見她一張粉臉白嫩無比,一雙淚眼含悲含戚。武三思不覺心頭一顫,當下忍不住抓住韋氏的雙臂,扶她它慢慢起來,眼睛不住的在韋氏的身上打轉,再看看在一旁瑟瑟發抖的李顯,心中淫念驟起,如此嬌豔的一朵鮮花怎麼就插在了一坨牛糞上。


想到此時,武三思哈哈大笑,口中道:“誤會了!恭喜王、爺王妃,經過我不停的在萬歲面前勸諫,好不容易萬歲才回心轉意,如今聖旨已下,來召王爺、王妃回京,王爺將要重登帝位了!”

中宗韋后如夢初醒,轉而破涕為笑,即刻盛情款待武三思。第二天,整理好衣物等物品,啟程回宮,中宗果然重新做了皇帝。回憶在房州期間的艱難生活,中宗不眠免對武三思萬分感激,便以高官厚祿來報答他的恩情。

武三思自從見了韋后,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但是能與韋后能夠勾搭成奸,少不了中間一個牽線搭橋的人,這人就是與武三思的情婦、中宗的昭儀上官宛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韋后自從在房州與武三思見面之後,對他頗有好感,大有深交的期盼,這樣一來事情就容易多了。

後來,當韋皇后見到武三思的時候,立馬放下皇后的架了,變得千嬌百媚,含情脈脈,彷彿換了個人一樣。上官婉兒冰雪聰明,眼中只有利益,一眼就看出了端倪,不僅沒有吃醋,反而很大度地為韋后和武三思牽線搭橋。從此以後,武三思與韋后和上官婉兒同時通姦。武三思一箭雙鵰,只有中宗全然不知。



一日武三思進宮與韋后玩雙陸游戲,汙言碎語,如同煙花柳巷。中宗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貶低身價,在一旁為武三思出謀劃策。就是平民百姓,對這種做法也感到羞恥,所以韋后的為所欲為,多半是中宗放任的結果。

韋后及上官婉兒還常常在中宗面前稱讚武三思才華出眾,中宗不加思索,馬上任命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縱觀天下男人,自己的兩個女人對別的男人頂禮膜拜,只有中宗認為很正常,這樣的情商、智商以及軟弱註定了他灰暗的人生。

所以,正是由於中宗撐不起來門面,武三思、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繼而形成韋武集團,威脅中宗皇位已成必然。雖然韋后陰謀篡位,已昭然若揭,但是中宗一直不以為然。後來發生了幾件事情,中宗有所覺醒,但為時已晚。

  1. 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四月,定州人郎岌上言:“韋后、宗楚客將為逆亂。”韋后下令將其杖殺。
  2. 五月,徐州市兵參軍燕欽融又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危害社稷”。中宗詔他當他面詰問,燕欽融神色不變,慷慨陳詞。事後,宗楚客卻矯旨讓飛騎士兵將燕欽融摔死在殿廷石上,並大呼稱快。

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讓中宗開始有了戒備之心,加上之前韋后及安樂公主迫害自己胞弟相王李旦不滿,李顯覺得事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然而中宗的醒悟時,就是他殞命之日。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初二,韋后安樂公主與經常出入宮掖的散騎常侍馬秦客、光路少卿楊均密謀,在御膳中下了劇毒,將中宗毒死於神龍殿。

後語:也許有人疑惑不解,安樂公主不是李顯的親生女兒嗎,她怎麼也對父親下了狠手?原因就是權力惹的禍,因為她親眼見證了武則天的威風,她也想成為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風雲人物。所以,安樂公主甚至繞開母親韋皇后而求父親立她為皇太女,等中宗去世,她就名正言順的繼位。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中宗即便再昏昏欲睡,也不可能讓這樣荒唐的事情發生,於是斷然撲滅了女兒的美夢。這樣一來,權慾薰心的安樂公主就站到了李顯的對面,併成充當殺害父親的幫兇。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風流成性的韋后與安樂公主真的是毒死中宗李顯的兇手嗎?

小編印象之中,封建王朝中,象隋文帝楊堅那樣怕老婆的皇帝不多。

象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父子都怕老婆的皇帝更是絕無僅有。這要是李世民泉下有知,非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不可。

李治怕老婆,看見武則天權勢熏天,囂張跋扈有所不滿。都已經和大臣擬好廢后詔書,結果武則天一番梨花帶雨的申訴,就不敢下詔了。甚至李治死後,天下都被武則天奪去了。

中宗李顯,前面許多回答中說是他被母親貶為廬陵王后,由於韋后的陪侍撫慰才對韋后特別優待的,這是違背史實的。

李顯第一次登基,就對韋后父親兄弟封賞太過了,李顯就說了一句混帳話:“天下都是我的,我多賞一些老婆的親人,過分嗎?”武則天本來就想取而代之,這句話成為李顯被貶的把柄了。

“神龍”政變後,李顯奪回帝位,對韋后母女寵愛愈甚。甚至對韋后亂睡男人,戴綠帽子,也是甘之若怡。

李顯做皇帝以後,韋后在後宮“飽暖思淫”,正好女兒安樂公主要相親了。李顯給女兒找的是武三思的侄子武延秀,小夥子長得唇紅齒白,風度翩翩,簡直就是“貌比潘安”。韋后見了,以試試小夥子功能為由,逼他侍寢。這個丈母孃做得也是到家了。當然,安樂公主後來也是嫁給武延秀了。

後來武三思想參與朝政,託上官婉兒找韋后疏通關係。上官婉兒,本來就是武三思長久的炮友。她疏通的方法也是曠古未聞,就是誇武三思功夫如何了得,如何持久。韋后一試,結果就與武三思姘上了。


南雷霆峰


唐中宗李顯是中國歷史上最憐香惜玉的一個皇帝,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女人分別是母親武則天,妻子韋香兒,愛女安樂公主,寵妃上官婉兒,妹妹太平公主,可以說唐中宗李顯對她們都非常好,但受她們的傷害都非常深。

首先是母親武則天。李顯是一個忠厚孝順的好兒子,即使武則天殺害了李顯原配妻子趙妃,殺害了李顯與韋香兒唯一的兒子李重潤及愛女李仙蕙,但公元705年李顯與張柬之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恢復唐朝以後,李顯仍然對母親武則天非常孝順,每十天帶領群臣看望武則天一次,當武則天在李顯面前控訴張柬之等五王是五賊時,李顯跪地流淚向武則天請罪,並流放處死了張柬之等五王。

其次是妻子韋香兒,她是李顯一生最愛的美女,她16歲時嫁給26歲的李顯成為太子妃,剛剛結婚三年,絕代佳人韋香兒就為李顯生下了一個兒子三個女兒。李顯做皇帝以後,韋香兒成為皇后,李顯為了討好美若天仙的妻子,要破格提拔韋香兒的父親韋玄貞為宰相,結果輔政宰相裴炎不同意,李顯一氣之下說出要把天下讓給韋玄貞的氣話,結果李顯剛剛做了一個多月皇帝,就被母親武則天廢掉並流放房州。

在流放房州的十幾年艱苦歲月,李顯憂心忡忡擔心母親武則天會派人殺他,而美若天仙的妻子韋香兒是李顯活下去唯一的精神支柱,她多次安慰鼓勵李顯堅強地活下去,李顯對她非常感激,發誓以後再做皇帝任妻子做她想做的事。

公元705年,50歲的李顯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恢復唐朝,他開始放縱皇后韋香兒,讓她垂簾聽政,韋香兒與武三思等大臣偷情,李顯也非常寬容。

後來韋香兒又與楊均馬秦客等年輕帥哥偷情,其中馬秦客是御醫,而史書記載李顯就是馬秦客下毒害死的,皇后韋香兒當然難逃干係,因為韋香兒的確有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帝的野心,但毒死丈夫李顯不一定是她指使的,很可能是馬秦客害怕皇帝李顯追究而通過安樂公主下毒害死她的父親李顯。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在流放房州途中韋香兒生下的女兒,歷史書記載安樂公主“光敏動天下”,號稱唐朝最漂亮的公主,唐中宗李顯非常寵愛這個漂亮女兒,以至於安樂公主逼父親李顯封皇太女,引起她的哥哥皇太子李重俊造反,雖然李重俊兵變被殺,但李顯一直沒有答應安樂公主封皇太女的要求,這也許是心狠手辣的安樂公主親手毒死父親李顯的原因。

而上官婉兒據說在她16時就與皇太子李顯偷情,李顯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時,上官婉兒裡應外合幫助李顯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兄弟。

唐中宗李顯到了復位以後,便接著把婉兒召 幸,冊為婕妤,又令婉兒專掌起草詔令。 上官婉兒曾與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蓆上的功夫也很讓她滿意。上官婉兒還拉皮條便把武之思薦給了皇后韋香兒。韋香兒平日在宮中愛賭雙陸游戲,她和武三思對坐著賭雙陸,韋香兒故意撒痴撒嬌,逗著武三思玩笑;唐中宗李顯手中握著一把牙籤兒,還替他二人算著輸贏的籌碼。

武三思被殺以後,上官婉兒感到孤單寂寞,她又將兵部侍郎著名詩人崔湜作為情人。 婉兒又想出一法,請營外第,以便遊賞。寵愛上官婉兒的唐中宗李顯派人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為沼,疊石為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此地亭臺閣宇,園榭廊廡,風雅為洛陽第一家。

上官婉兒與崔湜從此日日鴛鴦戲浴。崔湜的弟兄崔蒞、崔液、崔滌弟兄四人個個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個一個地引他們進宮來,和上官婉兒偷情。

唐中宗李顯也非常寵愛妹妹太平公主,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暗地裡投靠閨蜜太平公主。

唐中宗李顯晚年,以皇后韋香兒為首的後宮集團與以太平公主為首的皇族集團之間的奪權鬥爭越來越激烈,而上官婉兒腳踏兩隻船,她既是皇后韋香兒的親信,又為太平公主出謀劃策。

皇后韋香兒想做女皇帝,她的女兒安樂公主想做皇太女,而太平公主勾結侄子李隆基企圖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唐中宗李顯是她們實現野心的最大障礙。因此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勾結上官婉兒,讓上官婉兒挑撥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然後讓李隆基以為唐中宗李顯報仇為藉口殺死韋香兒與安樂公主等人。

而同樣野心勃勃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幫助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動兵變殺死韋香兒與安樂公主以後,她自己也被李隆基斬首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