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上勇殺敵(追夢中華·華僑英烈)

井岡山上勇殺敵(追夢中華·華僑英烈)

朱雲卿

人物簡介:朱雲卿(1907-1931),廣東嘉應(今梅州)人。1921年隨叔父到印尼做工,1924年秋歸國,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兼第一軍團參謀長、紅四軍參謀長。1931年5月21日遭國民黨特務殺害,年僅24歲。

萬里赴戎機

朱雲卿,原名雲,字國聲,1907年生於梅城上市輔廷路一個貧苦市民家庭。1919年秋,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梅縣縣立第一高等小學。

1922年,在縣立高等小學畢業後,朱雲卿跟叔父來到荷屬印度尼西亞做工。1924年中,朱雲卿得到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瞞著叔父,自籌路費,乘船回到廣州,成為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隊學生班的一員。

在黃埔軍校,朱雲卿刻苦學習軍事知識和革命理論,研讀馬列著作,積極參加各種軍事訓練,並於192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1月,朱雲卿在黃埔軍校畢業後,留在廣東省農民協會軍事部工作。10月上旬,朱雲卿受中共廣東區委的委派,前往韶關,擔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員,負責主辦北江農軍學校。11月中旬,農軍學校第一期正式開學。朱雲卿親自講授軍政課,並帶領學員到曲江縣黃崗等地作社會調查,幫助地方組織農會和農民自衛軍。

1927年9月,朱雲卿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並隨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領導下工作。正式成立紅四軍之後,朱雲卿擔任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長。

黃洋界大捷

1928年8月下旬,湘贛兩省敵人糾集4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會剿”。素有井岡山“北大門”之稱的黃洋界首當其衝,其時留守井岡山的只有31團的兩個連和32團,形勢非常嚴峻。

朱雲卿團長和何挺穎政委作出安排:命令31團1營的1、3連守衛黃洋界;2連留在永新敵後滋擾敵人。同時,朱雲卿和何挺穎因地制宜,排兵佈陣,構築了竹釘陣、竹籬陣、滾木擂石陣、壕溝陣和射擊掩體等五道工事。

8月30日,從上午到下午,紅軍打退了敵軍4個團的十幾次衝鋒,自己的彈藥越來越少。朱雲卿命令將龍源口戰鬥時繳獲的迫擊炮抬上來,向敵人轟擊。炮彈打中了敵人的臨時指揮所,敵團長陳紀良受重傷。紅軍殺敵衝鋒號吹響起來,軍民齊聲喊叫“衝啊!”“殺!”,朱雲卿率部奮起追擊。敵軍以為紅四軍主力回到了井岡山,連忙撤退。

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會剿”,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活捉張輝瓚

1930年8月下旬,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成立紅第一方面軍,毛澤東任總政委,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朱雲卿任參謀長。

1930年底,蔣介石調集了11個師加上2個旅共10萬人馬,發動第一次反革命“圍剿”。毛澤東命令紅軍於12月29日轉移到君埠至龍岡一帶隱蔽。當天黃昏得到情報,來自東固的張輝瓚率領國民黨師部和兩個旅已到龍岡。當時紅軍沒有軍用地圖,朱雲卿馬上到實地勘察,製成戰略圖,供總部研究,下達命令。

30日拂曉,戰鬥打響了,敵先頭部隊登上黃竹嶺附近山頭,遭到紅軍迎頭痛擊。18時許,朱雲卿指揮紅3軍團和紅4軍從龍岡北面高山上壓下來,勢不可擋,敵軍全線崩潰。一夜激戰,張輝瓚被活捉,師部和兩個旅被全殲。

朱德總司令後來回憶道:“在打破1930年12月30日一次圍剿時,他(朱雲卿)的計劃、佈置都很好。活捉張輝瓚,他是有功的一個。”

井岡山揚名

1931年3月,蔣介石對我軍發動了第二次反革命“圍剿”。朱雲卿主持起草了《關於爭取第二次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地方武裝的任務的通令》,其中提出的戰術原則在第二次以至其後幾次反“圍剿”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在緊張的工作中,朱雲卿積勞成疾。5月15日,在紅軍發動總反攻的前夕,中央將朱雲卿送到東固後方醫院治療。21日,他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24歲。

1937年,朱德總司令親自為朱雲卿寫了傳略,作出高度評價。1983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將朱雲卿列入193名對中國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軍事人物之一,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