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大基因”傾心繪製新綏化的“精神圖譜”

隋 偉

8月13日,在黑龍江省“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活動第八場—綏化新聞發佈會上,市委書記曲敏在做主旨發佈時充滿自豪地提出:“綏化,傳承著‘紅色基因’ ‘良善基因’‘文化基因’。”

百多年風雨傳薪,吉祥安順、造化發展的綏化,無愧於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盛讚。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上,不僅孕育著寒地黑土及其生態化的豐富物產,更傳承著作為綏化特質符號的“三大基因”,這是最可寶貴的精神密碼和文化財富。

市委特別重視“三大基因”的傳承。2017年市四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精心策劃推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綏化讀本”即“基因三部曲”: 由綏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編篆,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黑土軍魂》,傳承革命英烈的“紅色基因”;由市文聯組織編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家訓廉吏鄉賢》《綏化好家風》,傳承綏化人民的“良善基因”;由綏化市政協組織編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醉美都城地》,傳承寒地黑土的“文化基因”。市委書記曲敏為“基因三部曲”撥冗作序,並在今年2月26日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時講到“基因三部曲”時提出“基因強大,就不會變色、不會變形、不會變質”。早在2016年,曲敏同志任市長期間就策劃選編了《家訓廉吏鄉賢》一書,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書立言以文化人的一段佳話。該書所選的30篇文章猶如今人與古代聖賢的時空對話。內容有孔氏家訓、“為官如清水”的包拯、乞討興義學的武訓等等,以此作為廉政文化教材發至政府系統各部門。人們爭相傳閱,唇齒留香,啟迪心靈。

紅色基因世代相傳 英雄故事永不落幕

為慶祝共和國70華誕,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頌讚祖國、祝福中華的愛國熱情,進入9月份以來,綏化大街小巷上萬面鮮豔的國旗迎風招展,城區成了“紅海洋”;19日“我和我的祖國”全城同唱一首歌大型群眾文化活動隆重舉行,市級領導出席活動,直接參加活動的社會各界群眾達到7萬餘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綏化人唱出了傳承紅色基因,歌頌偉大祖國的時代最強音!

在我們賴以生存且倍加眷戀的這片寒地黑土之上,一批批綏化兒女胸懷奇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在反對內外敵人之歷次革命鬥爭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出生於望奎的革命家林楓,少小離家,早年領導學運,33歲時專程赴延安向毛主席彙報抗戰形勢,長期在晉西、東北開展革命鬥爭,後來成為第七、八屆中央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擔任過劉少奇同志的秘書,協助周恩來總理抓過教育。抗聯英雄、老省長陳雷曾任綏化中心縣委書記,領導了綏化軍政建設和反奸剿匪運動。抗戰14年,趙尚志、李兆麟、於天放等著名抗聯將領都曾轉戰於綏化。望奎的張錫武曾指天發誓“寧願戰死,絕不屈服小鬼子”!安達的冷萬忠在生命最後一息遞交入黨申請書、青岡的馬玉祥被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魏巍稱讚為“最可愛的人”、北林的麻扶搖抗美援朝出征前寫下振奮國人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壯麗詩行。據權威統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靠血性、理性、韌性,我們綏化這片黑土地共走出了103位共和國將軍。

基因傳承生生不息,忠貞故事連續上演。

在海倫,退休鄉村教師伊天才,40年間兩遞申請書,72歲成為黨的人;義務植樹60載,兩立遺囑,25萬株樹木全捐國家,獻出百畝森林作“綠色黨費”。在明水,退伍軍人、公安輔警範永強, 9月3日在抓捕公安部重大督捕逃犯時頭部被砍血流如注,但他置生死於度外,終於制服嫌犯。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些英雄人物帶給綏化無上的榮耀,因此我們不能讓時間風化記憶。今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為濃厚尊崇英烈銘記功勳的社會氛圍,籌資330萬元修繕烈士紀念設施。

良善基因蔚成風尚和諧綏化慈愛無疆

尊道貴德,善莫大焉。

——勤勞善良的明水人梁軍,作為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積極投身開發北大荒,當選亞洲婦女大會代表,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全國勞動模範,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1962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一元紙幣上的女拖拉機手就是以梁軍為原型。在哈爾濱火車站一面館發生爆炸時,三次勇闖火海的“最美警衛戰士”海倫人高鐵成,因見義勇為獲評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9月20日下午,市委宣傳部在黨政辦公中心千人會堂舉行“新時代綏化好少年”頒獎儀式,17名傑出的青少年獲此殊榮。市委書記曲敏致信祝賀並勉勵全市廣大青少年“立鴻鵠之志、成有用之材、建非常之功,傳承好綏化的紅色基因、良善基因、文化基因,跑好偉大事業的接力賽,讓生金長銀的‘都城地’在你們的手中真正成為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2018年6月,市委宣傳部進行的綏化撤地設市20年來首次道德模範評選,集中展示了我市道德模範的美麗群像,讓人們近距離感知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14年如一日用業餘時間撿廢品資助貧困學生,助力寒門學子完成求學求知夢想的鄉村教師何春雨;爬上7層樓頂救下輕生女,40年間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俠商”石永固;發揚工匠精神,20年來所建工程合格率一直保持100%的全國勞動模範吳奉明;顱骨骨折未痊癒跑回工作崗位,罹患癌症術後第8天重返維穩一線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劉明輝;帶著公公改嫁,被鄉親們點贊“天上難找,地上難尋”的好兒媳劉鳳傑等36名道德模範以德修身齊家,善行聞名遐邇,群眾認可度高,示範作用強大,是新時代新綏化最可愛可敬的榜樣教材,最可親可學的道德標杆。市文明委隆重表彰道德模範,吹響了加強全市思想道德建設,助力綏化振興發展的“精神號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市充分利用道德模範這個精神的富礦,讓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蹟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讓幹部群眾真正從中獲得精神力量、道德滋養;讓道德模範高尚的人格魅力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行為習慣,進一步提高了綏化幹部群眾的“道德顏值”,使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成為“都城地”最新最美的風景。12年間,共有83名綏化優秀兒女獲評全國、全省、全市“道德模範”稱號。

文化基因澤潤黑土成風化人培根鑄魂


構建特色文化,傳承文化基因,形成“一縣一品”。 肇東是“國畫藝術之鄉”、安達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海倫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東北地方戲之鄉”、望奎是“全國詩詞之縣”“中國書法之鄉”、 青岡是“中國猛獁象故鄉”、慶安是“全國版畫之鄉”、蘭西是“中國民間掛錢藝術之鄉”、綏稜黑陶獲評“中國陶瓷十大品牌”、明水篆刻成為藝苑奇葩聲名遠播、北林是“全國風箏之鄉”。

“人以地傳,地以人貴。”著名“鄉土詩人”王書懷和歌唱家郭頌1962年在綏化寶山工作期間,以寶山農民的火熱生活為題材,聯袂創作出享譽全國的歌曲《越走越亮堂》, 用歌聲唱出了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獲得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的讚譽。冰雪山水畫開宗立派的大家於志學、讓黑土詩歌走向世界的邢海珍、以謳歌綏化禮讚家鄉為己任的 “中國寒地黑土綠色使者”青年歌唱家伊泓遠、折取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青年書法家蔡興洲、奧運會競走冠軍王鎮……群英薈萃,群星璀璨。

我市擁有世界級、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7項。宣講“對國言忠、對親言孝、對子言慈、對友言信”的望奎皮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登上了世界非遺的頂級殿堂,還曾赴美國、德國、日本進行藝術交流;望奎皮影戲《西溫莫日根》斬獲皮影類國家級最高獎金獅獎“最佳劇目獎”,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類示範劇目”;作為黑龍江皮影“江北派”創始人之一,望奎皮影國家級傳承人谷寶珍,榮獲我國對非遺傳承人的最高獎勵 “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海倫剪紙作品裝飾過人民大會堂的會議廳,被周恩來總理轉贈北海艦隊和大慶鐵人王進喜;省級傳承人傅作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大師”稱號;省級傳承人於忠厚,則在促進剪紙產業化發展上下功夫,20年來經常深入海倫中小學開設的剪紙藝術培訓班言傳身教剪紙藝術;海倫制定了建成“十個剪紙村、百戶剪紙人家、千個剪紙人”的傳承目標;海倫剪紙現已漂洋過海,亮相世界文化博覽會並展銷70餘個國家。在蘭西,有全國第一家掛錢博物館,蘭西掛錢曾在毛里求斯、意大利等國家進行藝術交流。

在“三大基因”的傳承上,我市排演的“三臺大戲”,精彩演繹出綏化人忠孝仁義的氣節風骨,成為戲劇藝術的“基因三部曲”:

——《海倫往事》,是海倫市北派二人轉傳承保護中心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創排的抗戰題材的大型拉場戲。2015年6月5日在哈爾濱首演便大獲成功。2016年7月21日在首都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參加由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匯演,獲得好評如潮。8月27日再次進京,為在京的百名將軍演出,贏得一致點贊;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聞名中外的牡丹江“雪鄉”駐場演出120餘場,人氣爆棚。

——《這片黑土地》是海倫市北派二人轉傳承保護中心為了傳承“良善基因”創排的大型龍江劇。以“感恩黑土地、守望黑土地、報答黑土地”為主題,作為改革開放40週年和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劇目,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重要論述的藝術表達,於2018年10月份搬上舞臺後多次在我市彙報演出。今年初,已獲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並獲得250萬項目資金。

——《扶貧書記》,是北林區文工團為了傳承“文化基因”創排的以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大型龍江劇。被市委作為弘揚廉政文化、進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出,2018年在10個縣(市)區巡演,被評為是一部“沾著泥土、帶著露珠、順應時代、體現民意”的好作品,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該劇在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全國基層院團匯演活動,並於7月份代表黑龍江省在北京中國評劇大劇院進行了彙報演出。

三臺大戲,原汁原味地向世人呈現了色彩斑斕的寒地黑土文化,以其獨特氣韻傳承了“三大基因”,在充滿自信講述“綏化故事”的同時,酣暢淋漓地展示了“綏化氣派”,傳遞了“ 綏化力量”。

崢嶸歲月重回首,幾千寒熱到今朝。譜寫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綏化篇章”、推動“都城地”建設向更高質量發展,全市幹部群眾正牢記初心使命,重整行裝再出發。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釋放“農業大市”潛力、彰顯“工業新軍”銳氣、加速“方興之城”崛起。生金長銀的“都城地”就是“學懂弄通做實”的“施工圖”、 “兩座金山銀山”論的“試驗田”、追求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今天,回望“三大基因”的傳承,是我們綏化人共同的記憶追尋,集體的溫故知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正是在我們血管裡奔湧著的紅色基因、良善基因、文化基因,以其鮮明特質繪製出新時代新綏化砥礪奮進、開拓創新、擔當作為的“精神圖譜”。

行文至此,讓我們以市委書記曲敏在做客央廣大型直播節目《城市新跨越》,向海內外聽眾推介綏化時的一句話作結:

“綏化是一個值得端詳、值得品味、值得記憶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