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徵”,是由於頸椎外傷或勞損等引起的多種症狀的常見疾病。由於頸椎連接頭、胸與上肢,椎骨較小而靈活性較大,活動頻率較高,又要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容易因各種原因發生椎體錯動,壓迫不同組織產生不同症狀。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主要臨床表現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或有眩暈、甚至突然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的脊髓型預椎病患者會出現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癱瘓。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本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提高,並且有發病年齡年輕化傾向。腹針療法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經多年實踐獲得滿意療效。

【取穴】

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便溏加天樞(雙);眩暈明顯加上脘。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具體操作】

患者仰臥位,穴位常規消毒,用0.25mm×40mm長的毫針快速進針,只捻轉不提插或小幅度提插,直至術者手下有沉緊感,而患者無疼痛及酸脹感。留針30分鐘。隔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個人體會】

腹針的進針深度分天、人、地三部,把握好進針深度是取得臨床實效的關鍵。

腹針療法的針刺操作不要求有“針感”產生,因此,施術時患者基本無不適感覺,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理論研究】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人體腹部存在一個全身高級調控系統,即“神闕經絡系統”,這個系統對全身具有宏觀調控作用。人之先天, "

神闕系統”是形成於胚胎期的人體調控系統,是經絡系統的母系統,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與對機體進行宏觀調控的作用。

因腹部解剖結構的特點,在“神闕系統”的形成過程中逐漸分解為兩個截然不同的調節系統,即“外周系統”和“內臟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為影響並對全身起著調控作用。腹部為五臟六腑之主要居所,腹針療法直接在腹部施術治療內臟疾病或久病及裡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臟腑最集中、經脈最多、途徑最短等優點。通過針刺腹部穴位,可起到調和五臟六腑的作用。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頸椎病屬於“骨痺”的範疇,多因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營衛不固、風寒溼邪乘虛而入,是一種積勞而成的慢性、老化性疾病,故臨床施治當求之於本。頸椎病與脾腎的功能的失衡相關,腎主骨、生髓、主納氣為先天之源;脾主運化、主四肢、主肌肉,為後天之本。因此,腹針療法取離、坎卦的天地針使脾、腎兩髒得到調整,恢復機體的穩態;取商曲以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兼以補腎;滑肉門滑利雙肩關節,促進肩部血液循環。

腹針療法在總結前人針灸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用針之道,立法為先,操術次之,爾後機變”的針灸大法。臨證要求“先從診斷入手,再看辨證妥否,爾後操術勿躁,依情再做加減”。突出“辨證施治”與“治病必求於本”的學術思想,用中醫的理、法、方、穴,通過針刺腹部穴位,最大限度地激發“神闕系統”及人體經絡系統自我調控的潛能,使內臟逐漸趨於穩態,從而治療全身疾病。因此,腹針療法即具有傳統針灸特點,又具有自身診治特色,為針灸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腹針治療脾腎兩虛型頸椎病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