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交城县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交城县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解德辉 张彩峰 司晓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今年以来,交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企业兴则交城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聚焦民企,服务民企,支持民企,创新推出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包联重点项目的“双八工作法”,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表率作用,初步形成了全县上下支持民营经济、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浓厚氛围。

实施“八个包联”,助力支持民企发展接地气。按照领导分工和项目建设实际,由3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36户民营企业、包联66个重点项目。包联县级领导坚持“五个一”推进机制:一个企业(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服务方案、一抓到底,每月至少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办公2次。切实做到“八个包联”:包联项目进度。积极指导督促企业量化项目建设时间表,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帮助协调上下游资源;督促项目承载单位尽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入库工作,如实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情况。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挂牌督办,协调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帮助解决一批痛点堵点,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包联审批落地。掌握项目立项、土地、环评、选址等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督促项目承载单位尽快完善前期资料,加快项目报建审批工作;督促各审批部门集中办理、容缺预审、并联审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重点破解土地制约问题,凡符合土地要求的协调尽快审批,无用地指标的通过增减挂和外购指标解决,凡不符合规划的及时上报调规。包联融资增资。及时了解企业、项目的融资需求,协调县金融办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织银企对接磋商积极引入新的融资平台、金融产品,拓展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多种路径,帮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合作伙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帮助争取开发区综合开发、标准化厂房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聚集等中央预算内资金,多渠道破解融资难问题。包联创优环境。协调处理企业与项目所在地乡镇、村组、其他企业的关系,破解用电、用水、用气、用人等难题;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净化、美化、绿化生产环境;加强周边治安整治,帮助公安机关部署“一企(工程)一警”,报请依法打击影响企业经营、项目建设的黑恶势力;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创造“零干扰”环境。包联企业党建。指导企业在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中夯实“三基建设”,不断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经常性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提高“主题党日”规范性、实效性,注重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实行“支部建在项目上”行动,建设周期超过6个月的项目都要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指导落实村企结对帮扶,履行好社会责任。包联亲清构建。树立服务意识,及时听取反馈企业合理诉求,做到亲不逾矩、清不疏远。引导企业家牢固树立守法、诚信、廉洁、创新的经营理念,坚守“四个绝不”的铁律:绝不违法,守法律和市场规则,做到依法经营;绝不欺诈,恪守商业道德,做到诚信经营;绝不行贿,与党政干部干干净净交朋友,做到廉洁经营;绝不守旧,勇于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包联创新发展。紧紧抓住国家首批、全省首个“创新型县”政策利好,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专利申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基地;加强企业人才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引进“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重点技术领域和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包联企业管理。鼓励落实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政策导向,着力培育“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指导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内控制度,促进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向管理要效益、要红利、要发展空间。指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发展韧性和发展后劲。

建立“八个机制”,努力当好民企发展“店小二”。建立县委县政府总抓、县级领导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工作班子落实的包联机制。政府投资项目由副县长按照分工负责,包联项目的县级领导与分管副县长配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企业投资项目由包联项目的县级领导牵头,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成、投产、达效。调度会商机制。工作班子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排查堵点,形成清单,逐项提出解决建议;每月至少深入企业和项目2次,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能够协调部门解决的现场办公落实,同时上报备案,需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的及时提出申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下旬组织一次项目调度会商。观摩评价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观摩,由包联班子现场汇报进展情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点评,参加观摩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公开通报机制。按照重点项目时序规划,通过简报、媒体等形式,每月通报一次进展情况。正向激励机制。对超时序完成项目建设进度、超额完成投资增资任务、谋划生成新的衍生项目,以及在包联任务的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进行通报表彰,予以一定物质奖励,对符合重大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的及时予以兑现。效能问责机制。对在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党员干部,对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市场理念不浓、工作标准不高、作风慵懒散漫的部门和党员干部,严肃问责追责。宣传引导机制。通过简报、电视、网站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力褒扬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曝光不作为慢作为反面典型。行业自律机制。以焦化、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等重点行业为试点,指导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升,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形成抱团发展、互补发展的态势。能力提升机制。将培养民营企业家队伍与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以及交城县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强化政治引领,分类开展项目服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技术骨干等教育培训,着力增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能力。

通过创新“双八工作法”,交城县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成本,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有利于包联干部精准发现企业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在破解难题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重点项目上台阶。今年以来,全县重点项目取得大进展,如估算总投资为7513.23万元的交城县社会福利养护院PPP项目自2017年12月开工,目前1-4#养护楼、医疗康复楼、餐饮活动楼已全部封顶,剩余工程于10月全部完成;总投资13.35亿的中西部数据中心项目综合办公楼主体五层已开始施工,数据中心一号机房楼一层主体完成75%,一号动力楼主体已完工,项目一期数据中心机柜的采购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两河”治理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预计10月底可实现磁窑河北段蓄水;交城经济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均好于上年,为帮助、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新担当新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