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中德國罪在不赦但情有可原?深度解析日耳曼民族的災難

文|金鞭策史(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歷時4年,1918年結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39年爆發。中間僅僅間隔21年,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為何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爆發世界戰爭。在這其中不得不提到,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機——德國。這其中是日耳曼民族深沉的災難。

世界大戰中德國罪在不赦但情有可原?深度解析日耳曼民族的災難

一德國源起

德國的起源是從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下來的日耳曼蠻族,是的當時羅馬帝國時代日耳曼是歐洲三大蠻族之一。這個外表皮膚白皙,金髮碧眼,身材壯碩的日耳曼蠻族,在經過和羅馬交戰並定居羅馬後逐漸轉型成聯邦制——由部族定居下來建立一系列類同羅馬的有文明的國家制度,但同時又各自獨立的聯邦。經過一系列的合併和戰爭最終由普魯士在德意志帝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的屍體上,於1871年成立了德意志帝國。

如果說神聖羅馬帝國賦予該區域廣大人民,德意志的概念和統一的思潮(比如奧地利就是德意志區域的一員,其實算起來和現今德國同種同源),那麼普魯士的德意志帝國,就是近代德國精神的起源,是一戰二戰中中央專制集權主義的來源,和軍國主義的由頭——普魯士以軍戰起家以鐵血聞名,更以軍風而稱雄於世。同時也是最早的施行義務教育的國家,為其後的高素質軍事人才,軍隊和軍工武備奠定紮實的基礎,同樣也成為以軍事求出路的起源。

普魯士本是一個地名,由此崛起的小邦國實現了德意志民族統一的夙願,更在一統德意志諸邦後,使普魯士之名一躍成為眾邦之首,其後更是以其命名德意志帝國的意識形態和軍事政治——普魯士精神,普魯士政體,更是聯合國清算二戰最為徹底的事物,甚至需要通過文字形式將普魯士這一字眼徹底埋葬在歷史裡。

世界大戰中德國罪在不赦但情有可原?深度解析日耳曼民族的災難

二德國一戰後的環境

德國其實算是發展比較晚的國家,在一戰時為了能在其他先行一步的國家所瓜分的地盤裡劃出一部分肉來,而與其他國家聯合開啟了一戰——重新劃分世界這塊蛋糕的實力大賽。不過遺憾的是,德國在這大賽裡面輸了,而且輸得很慘,慘到什麼樣呢?

在巴黎和會過後,德國直接損失了1/8的領土——大約65000平方公里和近700萬人口,這當中包括相當重要的魯爾工業區——德國將近三分之一工業集中於此也是德國最大煤礦資源、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劃分出去的領土使得東普魯士成為飛地——這是分隔民族的精神故鄉、承擔了1320億馬克的賠款——直接導致德國陷入通貨膨脹,真正民不聊生人民矛盾空前激烈的原因之一,僅僅失業率就高達50%、不許擁有空軍海軍各類輕重武器坦克,軍隊數量被限制在了10萬人以內。

其實德國之所以加入一戰,是為了重新劃分蛋糕,如今不僅僅不能解決當時的問題,而且使得更多的新來的問題,如分裂德意志民族固有的國土,將一個民族分裂成幾大塊,甚至精神家園還成了飛地與祖國相隔。

這使得德國積極備戰有二個十分充分的原由——統一。

將德意志民族置於一個統一國家之下,這就是當時奧地利為什麼沒有抵抗,就是投降並且在希特勒進入奧地利後,會有盛大的歡迎。因為奧地利本身一直以來,就是德意志民族德意志國家的一部分,與其說是是被征服不如說是一戰後被分割,之後希特勒到來是迴歸。

世界大戰中德國罪在不赦但情有可原?深度解析日耳曼民族的災難

另一個原由是德國民眾,在一戰後對戰勝國的仇恨深入人心,如此大辱深刻影響了那一代人,德國民眾教育孩子的都是要復仇,所以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一代人已經將復仇刻骨銘心,戰後失業率的高居不下,將無所事事的人們更是將這仇恨推上巔峰,街頭小巷滿是竊竊私語的人們,民間的不滿經過二十年的醞釀已經達到了頂峰。

當凡爾賽條約的各國在分享勝利的喜悅大肆慶祝時,德國的人民卻在水深火熱中煎熬憤恨中度過。一戰後成立,作為他國意志代表的傀儡政府——魏瑪共和國就在這樣的浪潮中垮臺。作為新生的德國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黨(納粹)由於獲得其他黨派、各大民間勢力如美國的財閥的支持(為了抵禦新興的共產黨主義政權——俄國,美國需要有一個棋子去打俄羅斯,所以大力支持扶植納粹上臺)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到了1933年,通過國會縱火案成為了唯一執政黨,施行一黨專政。至此,德國在外來的援助和內層民眾的不滿以及軍國主義軍事教育下逐漸走上了擴軍備戰的道路,而

希特勒的到來,讓這本來已經滾燙的油鍋,變成一把能燃燒整個世界的火炬。

然而面對如此燙手的危機形勢,西歐各國卻心懷鬼胎,法國沉浸於德國鉅額賠償中不能自拔,英國隔岸觀火暗地扶植援助德國希望德國能遏制法國,美國希望能遏制在一戰後崛起和反對他的新生蘇聯政權,極力暗中扶持德國積極備戰,希望他去攻打蘇聯人(當然最開始希特勒也是這樣答應並滿足美國的,這也是希特勒為何後面一定要雙邊作戰,一邊開戰俄國一邊開戰英國的由來,就是希望得到美國的認同,只是越到後面美國越和德國對著幹,以至於在1943年德國被迫對美國宣戰)其他弱小國家要麼背靠大國要麼壓根沒有準備或者不當一回事,比如波蘭在西部國境被閃電戰的幾天後東部還在跳希特勒舞——一種模仿希特勒軍隊行禮軍儀的舞蹈。

就是如此荒唐而弱智的形勢導致了二戰的必將到來,或許說這是許多人期盼——不止德國。

世界大戰中德國罪在不赦但情有可原?深度解析日耳曼民族的災難

三德國20年後的總爆發

德國自1939年9月到1945年5月投降,雖然歷時短短不到6年時間,卻侵佔除英國外整片歐洲大陸,勢力直達北非,整個中亞,俄羅斯46%的國土,純以地域論,這片土地之大較史上,最大的蒙古帝國也不遑多讓。將其中席捲近35億人,因德國戰爭的直接間接傷亡達5000萬人以上,期間消耗的物資幾乎難以計數,雖說二戰期間大力推動各項軍工科研發展,有力促進歐洲各國統一等積極影響,但仍然不能避免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深沉的災難。一頭由資本家意圖掌控世界而培養出來的野獸(德國本身有軍國傳統,但資本家火上澆油才會釀成大禍),最終也啃噬著資本家的骨血,最終在一片廢墟上,誕生了遠離歐洲戰場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