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人的本性總是善忘,也是善於記憶。

但忘記的是,別人的好處;記得的是,別人的冒犯。

可是,人生在世,遇人無數,少不了交際。

那麼,想要處理好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只要記住三句話:

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看人長處

韓非子說過:“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不會掩蓋別人的好處,更不談論別人的壞處。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世上本無完人,若只盯著別人的短處,而看不見別人的優點,恰恰說明,你自身修養有問題。

一個人具備高尚情操的表現,就是忘記別人的缺點,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無論看誰都很順眼。

古訓: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古代有個笑話:

一位先生教導兩位學生。無論做什麼事,先生總覺得甲處處順眼,乙處處礙眼。有一天早晨,兩個學生在唸書,過了一會都沒聲音了。先生抬頭一看,見甲在趴在書本上睡著了,他讚許的笑了笑。他見乙也扒在書本上睡著了,便一巴掌將乙扇醒,說:“你一看書就睡覺!”又指著甲道:“你看看人家,睡覺還看書呢!”

做人應該心胸開闊些,不要讓偏見矇蔽了自己的心,不能刻意去忽視別人的優點,否則的話,你的世界會越來越小,看不清全貌,容易鬧出笑話。

畢竟,一個常拿偏見眼光看人的人,往往看不見別人的長處,還自視甚高,這樣的人往往不受人待見,沒什麼朋友。

生活中,多看別人的長處,少拿別人短處說事,懂得欣賞別人,才能收穫友情。

古訓: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幫人難處

胡雪巖說過:“扶危濟困,樂於助人。”

生活本就不易,各有各的難處,看到別人的困窘,千萬不要視而不見,能幫則幫。

畢竟,在你那可能是舉手之勞,但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救命稻草。

多與人為善,常樂於助人,福氣才會深厚。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鮑叔牙輔佐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於是,鮑叔牙向桓公求情,並推薦管仲為相國。管仲被任用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可是,天下人稱讚的不是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牙慧眼識珠,其後代在齊國也享受俸祿。

幫人難處就是在幫自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

人人都有難關,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才會在你有難處之時幫助你。

畢竟,人心是相互的,你幫我一次,我記你一世;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加可貴。

俗話說:“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你若心存善念,經常幫助別人,就算福氣一時還沒趕到,但禍難卻已經遠離你了。

你所有的善行,都是你的福報,會幫你趨吉避凶。

助人者,常得人助。

古訓: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記人好處

做人,應當心懷“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觀念。

我們從小到大就接受著別人的恩情,小到朋友勸慰之情,大到父母養育之恩,我們無時無刻不是沐浴在別人的恩情中。

當得到身邊的人幫助時,要表達衷心的感謝,內心才能獲得溫暖,也會給對方提供一份快樂和喜悅。

在享受他人的幫助的時候,要發自內心的感謝,雖然只是一句真誠謝語,或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有“受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效果。

明朝名臣楊繼盛說過:“人有恩於我,則終身不忘;人有怨於我,則即時丟過。”

別人的恩情,我們要牢牢記住;別人對我的怨恨,要當下丟開。

一生中,恩也有,恨也有,對此,唯有記人恩,忘人怨,人生才會快樂;若一直記著別人的不是,長久活在怨恨中,只會苦了自己。

為人處世,我們不能僅因一點小事而全盤否定別人的好,不能因為別人的一次拒絕而全然忘了別人的恩。

畢竟,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拿別人對你的情分當做是他應盡的本分,那些給過你幫助的人,你要一輩子記住,並且去報答他們。

人生在世,只有常懷感恩之心,路才寬,人緣才好,未來才會更光明。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處理好人際關係,要記住三句話:

看長不看短,心胸才開闊;幫難不幫順,福氣才深厚;記好不記壞,人緣才會好。

你所有的善念與善行,都是你一生的福氣;只有你心中裝滿愛,所有的快樂都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