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初二學生學習?

王俊英旭旭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

第一點:首先不能讓孩子出現偏科,各門功課保持在70分以上,班級排名不能低於20~25名才能考上高中

當前中考只錄取一半學生,也就是說只有40%到50%的錄取比例,至於成績差,剩下的另一半學生只能被分流到技校或者職業高中,人之常情基本上所有的初中生都不願意上職業高中或技校,他們都想上高中考大學,所以競爭特別激烈,下圖所示即為我與初中生關於上高中的對話


所以這就要求孩子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要處在中游偏上的水平,各門功課不能低於70分,不能出現嚴重的偏科,才能在進入初三以後考上高中,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偏科,成績排名靠後的話,那麼在進入初三以後是很難考入高中的,例如在中考的時候,語文的滿分是120分,如果別的孩子都考到了100分以上,而自己的孩子只考了80~90分,那麼僅這一門成績10~20分的差距就可以把孩子阻擋在高中的校門之外,因此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期中期末成績,詳細規劃下圖所示


第二點:家長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好的學習態度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孩子的學習不是被爸爸媽媽逼出來的,也不是被爸爸媽媽監督出來的,靠的是孩子從內心深處願意自己主動學習,如果孩子本人做不到這一點,僅靠爸爸媽媽去監督才學習,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了,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玩去了,推一下動一下,不推就不動這樣的學生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呢?因此家長一定要點燃孩子學習的發動機,讓孩子做到自己主動積極學習


第三點:不能讓孩子過度玩手機

智能手機嚴重的影響孩子的學習,一個孩子一旦沉迷於手機遊戲之中,那麼他的腦子裡面每天裝的都是遊戲而沒有裝學習。他們在課堂上想的是玩遊戲,下了課聚在一起談的是遊戲攻略,放學回到家中或者星期天放假以後更是手機不離手,這樣的學生怎麼可能把成績搞上去呢?事實證明他們的學習成績只會是越來越差。這種沉迷遊戲的學生多年來我遇到很多,基本上都無一例外中考失敗,連一所普通高中都沒有考上,比如下圖所示中這位初中生每天都要玩遊戲從不去複習功課,該背的不背導致歷史英語等好幾門功課不及格


總之,初二承上啟下是孩子學習中的一道分水嶺,初二距離中考也越來越近。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把成績搞上去了,那麼進入初三以後就可以輕鬆上陣,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如果初二落下太多,僅靠初三不到一年的時間,孩子是很難補起來的!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內容


家庭教育感悟


初二是孩子初中重要轉折點,如果初一沒有打好基礎,那麼初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到了初三才去發力的話,可能就晚了。因為初三要學習課更多,又要去補習初一和初二的內容,那麼孩子是相當吃力的,很難把基礎抓起來,所以初二一定要把基礎知識抓上來,初三孩子衝刺才會好。所以孩子初二時候,父母要多幫助孩子,讓孩子把學習提上來。所以差的功課和科目,不管是請家教輔導班等,都要幫助孩子把功課學紮實。


Lee968111


1、初二是孩子的心理逆反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動向,多傾聽孩子的話,掌握起心理動向,多和他談心,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有話願意和你說,和孩子一起面對他所遇到的困惑。

2、深入瞭解孩子學習狀況,知道他的薄弱點和強項,幫他分析學習上存在問題的原因,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3、和孩子一起訂立目標,先定大目標,比如高中要考上什麼樣的學校,再定小目標,比如下次月考要在班上達到什麼水平,小目標不能太高,要然孩子跳一跳能夠著。

4、家長要對孩子的方方面面有詳盡的瞭解,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孩子的問題。記住: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AH海老師



泰輔導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在青春期前後,孩子在形體上更接近於成人,在內心裡也向成人靠攏,類似成人的願望在他們心裡大量湧現。同時,他們正在從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經驗都缺乏,內心經常處於矛盾衝突之中。因此,我們要了解存在於他們自我意識中的幾組明顯矛盾。

而對初二學生提供學習幫助則需要家長及時糾正此時學生的不良心態,及時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做好初三前一年的準備學習任務。因此,家長必須及時觀察學生此時的心理狀態,積極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

初中學生自身具有獨立和依賴的矛盾、自負和自卑的矛盾、 溝通和封閉的矛盾,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開始象旁觀者一樣進行自我觀察和評價。這種自我評價可能是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也可能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較,或者完全是內心的自我分析和評價。這些評價具有相當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發生極端變化。青春少年渴望與同齡人交流思想、溝通內心體驗,排遣日益增長的孤獨感。從青春期開始,孩子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他們既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憧憬,又會萌發許多孤獨和感傷,並且有自我封閉的傾向。

此時,家長和孩子之間要保持積極互動的親子關係,教育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每個作家長的人都應該明白,當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如何時,應該注意到我們自己是否正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觀色,他們會從我們身上學習生活。父母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對孩子的行為給以正確的強化是教育孩子的關鍵。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傾聽自己的話。這種需求較少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滿足,而同齡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對事物的看法有有更多的共同點,容易溝通、更可信賴。同齡朋友可以幫助青少年增進對自我的瞭解,可以幫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價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緩解不良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