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早逝,他擔心繼母虐待孩子,執意娶妻子侄女,婚後卻自殺了

1927年6月2日,頤和園昆明湖邊。文學大師王國維抽了一支菸,然後一頭扎進平靜的昆明湖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被打撈起來後,眾人在他的口袋中只發現一封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妻子早逝,他擔心繼母虐待孩子,執意娶妻子侄女,婚後卻自殺了

王國維出生於1877年,此時社會正是風雨飄搖,封建社會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出身晚清世家大族的他鄙視當權者慈溪,無心科舉。在16歲時即考取了秀才,但他“不喜括帖”,在考取秀才之後就沒了進取動力。

王家族人丁興旺,有六子二女,是當時少數的煙火興盛的世家大族。王國維三歲時母親淩氏就去世了,不過幸好繼母葉氏善良熱心,對他視如己出,他是在父親的諄諄教誨和繼母的關懷下長大。

在他少年時,就奉父母之命娶了門當戶對的妻子莫氏。二人結婚之後舉案齊眉,相處也算和諧。

可在王國維邁入而立之年後,家中變故突然增多。先是父親王乃譽去世,隔不到一年,妻子莫氏又因產褥熱去世。這年家中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最小的只有三歲,沒等他從悲痛之中走出,繼母葉氏又因病去世。

親人的接連去世讓王國維悲痛不已,在痛苦之中,他曾寫道:“當時曾笑牽牛處”,“孤檠側,訴盡十年蹤跡。”

妻子早逝,他擔心繼母虐待孩子,執意娶妻子侄女,婚後卻自殺了

家中沒有人操持家務,莫氏的母親看不下去了,主動要求為女婿安排續絃,可王國維卻擔心續娶的女子對家中孩子不好,拒絕接受。直到岳母介紹莫氏親侄女潘氏他才點頭。

潘氏進門後同莫氏一樣,任勞任怨,操持家務,把原本繁亂的家務打理的整整有條,讓丈夫能夠更加專心致力於學術事業。王國維的女兒王東明曾說:“先父這一生,如無兩位母親先後為他處理家務,無內顧憂,恐怕不會有那麼輝煌的成就。”

王國維做過溥儀的文學侍從,還留著辮子,這對於一個封建家庭生長的男子來說,這便是表現報國之思的最好方法了。與滿清遺老不同,他是真為國家發展著想的,他曾先後上過兩道摺子,分析西方政治學說之弊,同時提議為保護國寶文物。

因為他結婚早,孩子又多,家中開銷大,他很早便參加工作,在賺錢的同時,他依然在學術之路上不斷精進。在國家沸沸揚揚的時候,他無心變法,只一心鑽研學術,想通過文學研究獨闢報國的蹊徑。

因為社會動盪,王國維的生活變動極大,可無論身在何處,面臨著怎樣的環境,他都從未停止其學術研究。

家中孩子眾多,再加上時局不穩,他一邊既要掙錢養家,一邊又要專心學術,並且居無定所,經常搬遷,之後還背井離鄉在日本呆了一段時間,可見他堅持學術不易。

妻子早逝,他擔心繼母虐待孩子,執意娶妻子侄女,婚後卻自殺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潛心學術的大師,卻自己結束了光芒萬丈的生命。有人認為王國維之死是為凋零的大清殉節,還有人認為,他放棄生命是因為與摯友羅振玉交惡。

王國維十分珍視自己同摯友的感情,如果最初不能得到羅振玉的賞識和拔擢,他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學術成就。他對羅振玉一直心存感激。兩人鬧翻后王國維深受打擊,精神幾近崩潰。

還有人覺得他自盡是因為害怕迫害,他腦後有一條始終不肯減去的髮辮,而此時國民革命如火如荼,他作為滿清擁護者是一定要遭受衝擊的,在他的遺書中有“五十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等句。

在丈夫去世後,潘氏也有過追隨而去的念頭,只是不忍心孩子沒人照料,只能獨身一人把孩子拉扯長大。

參考文獻:

[1]竇忠如,《王國維傳》,2007,百花文藝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