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全面”階段!這些領域開放進程也將加快 來看更多細節

外匯天眼APP訊 : 擴大開放還在持續。

近日,發改委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了10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擴大對外開放方面的提法。

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全面”阶段!这些领域开放进程也将加快 来看更多细节

《指導意見》稱,要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積極引進全球優質服務資源,增強服務業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拓展市場,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協同走出去。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鞏固提升旅遊、建築、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拓展中醫藥等中國特色服務貿易,培育文化創意、數字服務、信息通訊、現代金融、廣告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質量管理等高技術服務進出口。

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格局已進入“全面”階段

自2018年4月,中國政府在博鰲亞洲論壇中提出了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承諾之後,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開放政策,推動了中國金融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更是加快步伐。5月份,中國銀保監會提出12條銀行業、保險業新開放政策措施;7月份,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再次明確11條新開放政策措施。為此,必須對相應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進行修改。

近日,國務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部分條款予以修改。這次修改兩部條例的部分條款,主要是落實已宣佈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將為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此次修改進一步完善了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監管制度。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分析認為,此次修改深入落實了 2019 年 5 月的 12 條銀行業、保險業新開放政策措施以及 2019 年 7 月的 11 條新開放政策措施,可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共同構建更加開放、互利共贏的金融市場。

10月11日,中國證監會發言人也表示,將在2020年逐步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商持股比例限制。

川財證券分析師陳靂認為,從近期的政策動向上看,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格局已進入“全面”階段。近日,取消基金公司、券商的外資股比限制的兩個時點提前。銀保監會又加速了外資保險公司和外資銀行相關條例細則的出臺,對於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可以概括為“大勢所趨、順勢而為”。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對於金融行業而言,適時引入外資機構能夠增加市場的良性競爭,促進我國保險、銀行行業的服務水平,在市場化的路徑上加碼競爭元素,最終推動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

陳靂表示,此外,針對資本市場而言,此次《條例》修改進一步擴大了外資銀行的業務經營範圍,外資法人銀行能夠在我國開展“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和“代理收付款項”業務,有利於增加我國銀行業的股權多元化,並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功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記者,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對我國金融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當前,我國金融領域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總體上看,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將推動我國金融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改善,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從而促進金融市場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機構要做好充分準備,積極適應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深化。面對外資進入時,不應只看到競爭,也要看到合作。比如在業務層面,中資金融機構可以利用自身客戶基礎好的優勢,外資金融機構則可以發揮業務模式更加成熟的優勢。

“金融業對外開放,不但要”跑得快“,還要”走得穩“。”董希淼指出,也就是說,一定要把握好金融業開放的節奏和力度,防範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對監管部門來說,應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儘快制定相關條例實施細則,彌補監管短板和薄弱環節,有效降低外資金融機構對國內金融市場的不利影響。要注重學習和借鑑國際監管經驗和監管標準,擴大與發達經濟體監管部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監管協調,使監管能力和水平與開放程度相適應。同時,要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是服務業的重要領域,為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他認為,外資在A股市場、債券市場、銀行、保險領域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金融業開放是大勢所趨,不會停頓,更不會倒退。同時,他也強調,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防控好金融風險特別重要,要特別警惕境外資金的大進大出和“熱錢”炒作,堅決避免出現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過度泡沫。此外,中國發展要立足做好自己內部的事情,有效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內部挑戰。

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加快開放

此次《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再提,要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作為全球最繁榮的信息通信市場,工信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了移動通信的轉售、寬帶網的接入服務和互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同時也樂意與世界各國的企業共享發展的機遇,逐步地提升電信領域對外開放的水平。”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再次表達了電信業對外開放的態度。

據記者瞭解,今年1月份,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在官網宣佈,其成為了在中國國內首個獲得全國性牌照的電信公司。他們獲得了兩張牌照,分別是中國全國IP-VPN許可證和中國全國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ISP)許可證。

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不同程度的在加速開放進程。以上海為例,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電信、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更多的領域和業務擴大開放。據記者瞭解,截至2018年底,上海累計引進外資項目9.7萬個,外資4711.62億美元,實到外資2404.4億美元。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上海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佔GDP比重最大、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雲表示,2018年服務業佔全國GDP和就業人數的比重分別已達52.2%和46.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對吸納就業的作用持續增強,在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中的作用迅速凸顯,日益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新引擎,成為改善民生、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轉變的新支撐。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崛起,推動服務業創新驅動亮點紛呈,帶動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活躍帶”。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還將持續推進和提升各領域對外開放水平,比如落實飛機、船舶、汽車、電信等方面的開放政策等等。同時,還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領域和範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