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垂簾聽政十六年為何沒有落下千古罵名?

嶽曉瑤


鄧綏(suÍ)是東漢和帝劉肇的第二任皇后。她自小喜好讀經史之書,奠定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帝去世後,她掌握朝中大權16年,一直親政直到病故。

期間她寧靜淡泊,勤懇為國,不但沒有像呂后,甚至後來的慈禧太后一樣,留下千古罵名,而且還深受後人懷念。那麼,鄧綏掌權期間,又是如何做的呢?為什麼沒有留下千古罵名呢?

鄧綏賢良淑德,顧全大局,謙虛低調。這些美好的品德,註定她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做出讓人痛恨咒罵的事。

鄧綏的爺爺是東漢開國元勳鄧禹。鄧綏從小就善解人意,通情達理。而且她不喜女紅,酷愛經史。

鄧綏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溫婉動人。15歲時,她被選入宮中。此時和帝18歲,見到美貌的鄧綏,非常喜歡,第二年就將她封為貴人,地位僅次於皇后。

當時和帝的皇后是陰皇后。陰皇后是鄧綏叔伯姐姐家的女兒,說起來鄧綏還是陰皇后的堂姨。

但是朝中並不講這些。陰皇后比鄧綏早4年進宮。她看到和帝如此喜歡鄧綏,醋意大發。

聰明的鄧綏也深知宮中關係微妙,時時小心翼翼。她不與陰皇后爭風頭,平時打扮也儘量高潔素雅。但是她還是成了陰皇后的眼中釘。

後來,陰皇后在宮中搞巫蠱之術,要害死鄧綏,結果事情敗露。和帝知道後,一紙詔書廢了陰皇后,並把她打入冷宮。

陰皇后的事情敗露以後,鄧綏還替陰皇后向和帝求情。但是和帝對巫蠱之術非常痛恨,並沒有赦免陰後,反而對鄧綏的寬厚仁慈更加敬佩和讚賞。

鄧綏見陰皇后和自己都沒有為和帝生下子嗣,為了漢室後代,她經常為和帝挑選一些年輕妃子為和帝侍寢。

鄧綏的事蹟被大臣們知道了,大家都感動於她的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因此一致奏請皇上立鄧綏為皇后。和帝滿心應允,但是鄧綏多次推讓。最終鄧綏被推上皇后之位。

鄧綏當上皇后,還一直保持著謙虛謹慎、勤儉克已的做法。和帝按照慣例要封鄧綏的兄弟為侯,但是鄧綏卻秉持著外戚勢力太強容易亂政的宗旨,不讓和帝這樣做。

其實一個人的秉性是很難改變的。鄧綏的這些美好品質,也使得她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當然也不會遭到人們的唾罵。

鄧綏肩負天下大任,一心為國,攝政期間國泰民安,飽受好評。

公元105年,和帝病逝。死時他才27歲,當時只有一個大兒子劉勝被封為平原王,但是他卻有殘疾。

另一個小兒子劉隆還不足百日,放在宮外撫養。鄧綏經過權衡,最終迎立劉隆為帝,由皇太后鄧綏臨朝稱制。劉隆繼位不到幾個月便病逝了,鄧綏只得再立和帝兄弟的兒子劉祜(hù)為帝,由於劉祜才13歲,鄧綏繼續臨朝稱制。

鄧綏的政治能力很強,她在臨朝稱制的這些年中,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舉措,這也使得她贏得了百姓的廣泛好評。

1、慈悲為懷。

按照慣例,皇帝死後,一部分宮女和妃子會被分到陵園內守陵。對於那些守陵的妃子,鄧綏儘量給她們豐厚的金銀財寶以示安慰。

鄧綏准許那些家裡有老人需要照顧的宮女,可以申請回家,而不必在陵園守陵到老,僅這一項就有五、六百人受益。

對陰氏以及前朝馬氏等被廢黜的皇家後族都加以赦免,讓他們恢復平民身份,並歸還被查抄的家產。

鄧綏還大赦天下,罪不致死者一律釋放。

看看劉邦死後呂后對戚夫人等后妃令人髮指的殘害,再看看鄧綏的仁慈與寬厚,不禁叫人感慨:皇后與皇后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2、大興節儉之風。

鄧綏規定,要減少不合宜的祭祀,並罷免了不合典禮的祭祀官;注重節儉,對宮廷所耗衣物、膳食、玩物等方面大力裁減,皇家園林中的鷹犬悉數賣掉;削減各地徵調的貢品;縮減皇陵建築的成本。這些節儉措施,最重要的是減輕了當時農民的負擔。因此鄧綏深得百姓的愛戴。

3、明察秋毫。

鄧綏從小喜讀史書,因此深諳政治之術。鄧太后執政期間,冤案很少。有臣子因為被小人陷害而屈打成招,涉嫌“巫蠱”之事,鄧太后明察秋毫,親自過問,找到案件的疏漏之處,終於為臣子洗清冤屈。

其他的大案要案,鄧綏也儘量過目查看,力爭不冤枉好人,也不放過壞人。

4、對孃家人管束嚴格。

鄧綏對於外戚專權和太監專政都非常謹慎。她後來提拔了一批孃家子弟,但對這些子弟約束非常嚴厲,甚至為了讓他們明事理,特意開設了學校,讓他們多讀書,以文德武裝頭腦。

有一次,她哥哥鄧騭(zhì)的兒子收受了別人的賄賂。鄧騭得知後,便將妻子和兒子的頭髮剃光,謝罪於天下。

這種事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可見鄧騭有這樣的覺悟,是離不開鄧綏平日的管束。

5、以史為鑑治理天下。

要管理朝政,白天繁忙,鄧太后就晚上讀史書。而且她還提倡學習之風,對那些愛好讀書者都加以封賞和鼓勵。

她發現了許多書中的謬誤,怕這些誤導後人,就專門派一些人進行修訂,並且讓宮裡的人每天誦讀這些優秀的典籍,用來教化宮裡的人。

在學習與治國方面,鄧太后確實是學以致用的典範。她用先哲們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來修身,然後再齊家、治國,的確是一代明主。

6、體恤百姓疾苦。

有時候,天災人禍不可避免。鄧綏掌管朝政期間遇上許多的天災,比如水旱、蝗災等,而且自然災害又難以治理,許多防範措施做起來難度也是相當大。

但鄧太后遇到災情的時候都會積極治理,並常自我反思,檢查治理是否得當,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民間有冤情,還是因為宮中生活不夠節儉,才激起了上天的憤怒,致使上天降禍於民。

鄧綏於是開倉賑民,又裁減宮廷用度,上行下效,百官節約下來的糧食衣物等均救濟了災民。再加上災荒後,督促耕種,發展生產。通過這些方式,最終東漢平安地度過了災年。

大災之年,人們並沒有流離失所,而是得到了應有的照管,想來百姓也會對鄧綏感恩戴德,更談不上有什麼怨言之類了。

由此可見,鄧綏雖是太后臨朝執政,但是由於她本身就是一個深明大義、知書達禮的人,本性使然,她也做不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再者,她執政期間,除了更加強化自己的修為外,還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

她寬以待人,明察秋毫,而且以禮治天下。她對家人管束嚴格,沒有出現外戚亂政的局面,而且為其它官員做出了表率。尤其是面對災害,她體恤百姓疾苦,多方治理,而且還開倉放糧,幫大家度過難關。東漢在她的治理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當時傲視天下的大國。

可以說,鄧綏在臨朝稱制的16年中,在立法、治國、救國這些方面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帝王。她不但沒有禍國殃民,而且為天下子民辦了許多實事、好事,人們感激讚賞她還來不及呢,後世又為何要去罵她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東漢未年皇后鄧綏,頗得賢后之名,臨朝干政16年,雖有立幼把政之微詞,但她以仁德治國,寬人嚴己不同於呂后武后慈禧之鐵腕厲政,反觀其以柔克剛,以德服人之手段,真是難的。

首先鄧綏立幼為帝雖然權力的野心,但不論殤帝劉隆還是安帝劉祜,都是漢室宗親繼承人,並目從公元106年到121年共16年間,她以太后身份臨朝也符合漢制:帝幼不能管理國家,由皇太后臨朝聽政代為執政,侍帝長成則歸政。因此鄧綏執政是名正言順的事。

況鄧綏從進宮到為和帝皇后都極謙恭,連陰後被廢,和帝要立她為後,她都再三上書表示: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對自己施以巫蠱之術的廢后陰氏施仁德之心,不僅為陰氏保住性命,還封她大夫人食邑萬戶。從小廣有賢德之名,對於野心之說,也說不大過去。

二來鄧綏有女政治家之才,少私利之心。比如公元I06年執政第二年她去洛陽巡視,在臨獄審了三天積案,明察秋毫,除了真有罪的,其餘寬大發落,

而對鄧氏對家人一律嚴格要求,詔令各地官吏"勿相容護",她的哥哥一直在和帝死之前,都不過虎賁中郎並不顯貴。鄧氏家族在整個漢朝的外戚家族中,評價是比較好的

她鼎新朝政,禁奢節儉破除迷信,減冗員薄徭賦,興水利用賢能,史多記載,並無禍國殃民之舉,為世人稱頌之賢后,雖名聲不及呂雉武后慈禧響,卻也難得。


其三,鄧綏當政時,整個國家形勢都比較安定,而她死後整個東漢就愈發衰敗下去了。

當然有一點就是她從二十四歲成太后,到公元121年40歲就病故,還政於十三歲就當皇帝的安帝。在劉祜已二十六歲了,都不敢提還政,才由大臣杜根直言進諫,卻被鄧太后用布袋矇頭蓋臉套起,棍棒擊殺拋屍城外。這就難免有把持朝政不放權的批評了。

也許原本不想臨朝干政的鄧綏,一旦品嚐了萬人之上權力的滋味,便再也放不下手了。是誰說的,人人都有個皇帝夢呢!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的小鹹🐟,期待你順手點評,手有餘香哦!

元元的天下


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例子很多,比如劉邦的皇后呂稚、北魏馮太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慈禧等,尤其是慈禧太后,罵名千古。但鄧綏作為漢和帝劉肇的皇后,臨朝稱制十六年之久,卻沒有落下非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鄧綏是東漢開國元勳鄧禹的孫女,這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人。別人爭先恐後地想當皇后,而鄧綏卻多次辭讓當皇后,最後在漢和帝強烈要求下才當了皇后。鄧綏是一位深受儒學教養的奇女子,少時白天習女工,晚上讀經史,是一位女中神童。鄧綏當了皇后後,謝絕四方貢品,謝絕皇帝對鄧家的封賞,生活儉樸,恩之天下,被人稱為賢后。

漢和帝駕崩後,朝臣立年僅百餘日的漢殤帝劉隆為帝,鄧綏不得不臨朝稱制。劉隆不到一歲因病駕崩,朝臣又立年僅十二歲的漢安帝劉祐為帝,因為安帝年幼,鄧綏繼續臨朝稱制。鄧綏臨朝稱制時,英明聖斷,明辯冤獄,雖遭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但在鄧綏的治理下,天下最終恢復平靜,渡過難關。鄧綏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執政十六年,竟然外戚、宦官不能為禍,這與她不任人為親,對待鄧氏家族十分嚴格是分不開的。

當然,鄧綏因為在漢安帝長大後不肯還政,也遭到了朝廷不少大臣的非議。但功不掩過,鄧綏雖然親政到逝世,但她終究是一位英明的太后,沒有給國家造成大的損失,所以在歷史上沒有象慈禧等人一樣留下千古罵名。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自古以來,女人的干政主政,甚至是當家做主,都會有一個很不好聽的叫法:牝雞司晨。最有名的呂后、武則天、慈禧,都逃不過這個罵名,歷史上唯獨一人做到了,除了不肯還政被人頗有微詞之外,主政十六年,依然被譽為“完美皇后”。這個人就是鄧綏。



鄧綏是東漢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后。系出名門。鄧綏5歲時就知道體諒老夫人年老愛她,剪頭髮傷到前額也不吭聲。少時就喜和兄弟們一起讀詩書典籍。15歲姿色出眾,被選入宮,同時入宮的還有名門之後陰氏,同年陰氏被封為皇后,次年鄧綏被封為貴人,陰氏開始慢慢失寵。

鄧綏廣施恩惠於下,恭謹克己對上,穿著樸素從不恃寵而驕。病時,和帝不規定時間讓其母、兄進宮侍奉,鄧綏推辭:不應讓人詬病帝偏私,我不知足;帝召寢,因冷落陰皇后而稱病;衣服色撞皇后,立刻換衣服;帝有詢問,故作遲疑,絕不爭鋒;為帝納美人,祈禱皇室開枝散葉。和帝感嘆:修身養德至此!和帝病重,陰氏惦記著和帝死後收拾鄧綏。鄧綏知後,情緣自盡也不受凌辱。宮人趙玉謊稱和帝轉好,才得以保全,而和帝在第二天真的奇蹟般轉好。后帝廢陰皇后而立鄧綏,鄧綏再三推辭才受。家族堅決不受封賞,哥哥鄧騭在整個漢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和帝駕崩,二十五歲的鄧綏迎立不足百日的殤帝劉隆即位,她垂簾聽政,政治智慧慢慢展現。殤帝夭折,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年僅13歲的劉祜,鄧太后繼續臨朝。因年輕新寡,與大臣接觸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可隨招入宮議事。這件事是有被後人詬病的,屢立幼君,不肯放權。

鄧綏施政後宮施政從節儉做起。除紙墨要求按季供應外,其他貢品一律禁絕;削減開支,飲食用度,一律從簡;精簡人事,去留隨意,遣散了五六百人。這幾項措施下來,宮裡用度一年省去萬萬。

因帝王相繼去世,為減免百姓徭役,帝王陵寢為正常規格十分之一。申斥家族不得仗勢為惡,賓客姻親無任何原宥赦免。但憐愍因陰皇后被廢而被流放的家族,回原籍,還資五百萬錢。次年,京師旱災,鄧綏親至洛陽官舍審出冤案,逮捕洛陽令下獄問罪,還未回宮,天降甘霖。後大病,下人求之鬼神。鄧綏去了祭祀龐大的開銷用度,豐年依舊。

鄧綏勤於理政,夜讀經書,習天文,算數,從不懈怠。廣選博士,對乖典章制度審核校對傳記。服侍母陰氏新野君到最後,異常哀痛,葬禮規格按東海恭王的樣子,諡為敬君,賜錢布。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居喪後又久旱不雨,鄧綏親坐三天洛陽,審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鬚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

113年,入太廟齋戒而還便下詔令:祭祀食物不當季,不熟而供,傷人毀農。只供應當季食物,省去二十三種貢品。自鄧綏主政,十年水旱災難,盜賊四起,經過這番自鄧太后始的節儉仁政,天下安定,年歲還得以豐收。

118年,平望侯劉毅上疏早點記載鄧綏事蹟,功德以虞舜嬪娥皇、女英二妃,周室后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作比。安帝准奏。後來大臣上奏安帝成年,請太后還政,被太后打的打,罷的罷。這是鄧太后被詬病之二:專權。


121年,鄧綏病重,大赦天下,賞賜宮人大臣,詔書勉勵公卿百官盡忠恪慎,輔助朝廷。鄧綏三月十三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三月二十六日與和帝合葬順陵。

她的詔書有一段話是對自己一生最好的總結: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在鄧太后的嚴厲要求和鄧家人的自我管束下,外戚和朝堂並無太大矛盾。所以,鄧綏之所以有千古美名,皆因她沒有計較沒個人家族得失,而以天下蒼生計。身處尊位,勤勤懇懇,一心為公;雖然不放權位,但瑕不掩瑜。


如是史社


東漢出了非常多當政的太后,不過在後世留下好名聲的不多。可是鄧綏臨朝16年,後世對她的評價卻很不錯。南宋學者謝採伯在《密齋筆記》中評價:“後漢止三宗九帝,皆幼衝。一百十八年,政歸母后,幸竇鄧之賢,內外扶持,無大變故。”明代大學士李廷機也說:“鄧太后攝政,朝野頗安寧。”

那麼,鄧綏為何被後世這樣肯定呢?

鄧綏是個奇女子,她出生於名門望族,自幼便受到了貴族式教育,她不喜女紅,酷愛經史。

(鄧綏劇照)

她之所以能臨朝稱制還基於當時宗室的原因。

鄧綏嫁給漢和帝不久,便被封為了皇后。

然而當時宮廷情況非常複雜,外戚和太監兩股勢力為了權力你爭我奪,漢和帝的孩子常常死得不明不白,漢和帝無奈,只能將才生下來的么兒劉隆放到宮外撫養。

公元105年,漢和帝病逝。

當時得到承認的只有兩位皇子,一位是有痼疾的長子劉勝,還一位是不足百日的幼子劉隆。

已經被尊為皇太后的鄧綏經過權衡,最終迎立劉隆為帝。

按東漢制度,皇帝尚不能治理國事時,由皇太后臨朝稱制,待皇帝成年後歸政。

鑑於這個原因,再加上鄧綏在宮中深有人望,因此在大臣們的極力懇求下,鄧綏開始了她臨朝稱制的時光。

(漢和帝劇照)

也許是漢和帝的基因真的是太差了,劉隆繼位不到百日便病逝了。鄧綏只得再立章帝的孫子劉祜,史稱漢安帝,由於劉祜才13歲,鄧綏繼續臨朝稱制。

不得不說,鄧綏的政治能力很強,她在臨朝稱制的這些年中,做了許多改革。

比如:減少不合宜的祭祀,並罷免了不合典禮的祭祀官;大赦天下,罪不致死者一律釋放;注重節儉,對宮廷所耗衣物、膳食、玩物等方面大力裁減皇家園林中的鷹犬悉數賣掉;削減各地徵調的貢品;遣散年長多病的宮女,令她們出宮與親人團聚;縮減皇陵建築的成本,減少徭役。

鄧綏對於外戚專權和太監專政都非常謹慎。

她提拔了一批孃家子弟,但對這些子弟約束非常嚴厲,甚至為了讓他們明事理,特意開設了學校,讓他們多讀書,以文德教化他們。

有一次,她哥哥鄧騭的兒子收受了別人的賄賂。鄧騭得知後,便將妻子和兒子的頭髮剃光,謝罪於天下。這種事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可見鄧騭有這樣的覺悟,是離不開鄧綏平日的管束。

鄧綏執政的16年裡,鄧家子弟奉公守法,沒有一個人幹過貪贓枉法的事。

儘管鄧綏進行了一系列節儉開支、薄徭輕賦、明辨冤案、吏治改革等方面的策略,她卻還要面對最為嚴苛的“水旱十年”,當時各地不斷髮生旱澇災害,賊寇隨之四起。

鄧綏開倉賑民,又裁剪宮廷用度,上行下效,百官節約下來的糧食衣物等均救濟了災民,再加上災荒後,督促耕種,通過這些方式,最終鄧綏成功地讓東漢平安地度過了災年。

(平定西羌之亂)

就在災荒不斷的時候,爆發了西羌之亂,為了國土的完整和民族團結,鄧綏一方面派兵鎮壓,一方面採取和談和安撫的形式和西羌展開對話。通過她不懈的努力,最終平定了西羌之亂,維護了東漢的尊嚴。

由此可見,鄧綏雖是女兒身,但她卻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由於她實施了許多惠民之策,再加上她對內憂外患的及時控制,東漢在她的治理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當時傲世天下的大國。

可以說,鄧綏雖然不是帝王,但她在臨朝稱制的16年中,在立法、治國、救國這些方面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這樣為天下子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鐵娘子,後世又為何要去罵她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1、鄧綏漢人,慈禧滿族人。2、鄧綏聽政時期雖有內憂但無外患,慈禧聽政期間,內憂外患。3、鄧綏逝世於東漢中期,此後延綿一百多年,無論正史還是野史,誰敢誹謗她?誰敢罵她?慈禧逝世於清朝末期,誹謗她,罵她情理之中,不誹謗她不足以證明民國之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