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老媽媽的花園是自然風格,貌似隨意,實則在顏色搭配,植物種植上還是有她的小心思。運用不少銀色植物和常綠松柏植物,所有的植物成條狀色帶種植,中間用耐寒圓錐繡球作為骨架。再配上木質景觀,牽引著觀賞的人視線往上。

走到一處底部堆積石頭的大樹下,她自豪的介紹:這是我種的鐵筷子,在日本這個很貴,都是我大兒子的禮物”。趕緊告訴她:“在中國,鐵筷子也很貴”。

大樹地下的種植位置很適合他們的生長,我可以想象開春時,看到這裡最早呈現的春的信息,老媽媽欣喜的表情和給老公兒子彙報的驚呼聲。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一到上野農園,天放晴了。下車,看到了熟悉的大門和那隻往裡偷窺的大白熊。一進花園,眼前一亮,植物的色彩、質地、形狀和氣味,爭先向我襲來。

抑制住急不可耐的心情,又看到了北海道花園女神——上野由紀女士。幾年不見,歲月沒有在她身上烙下絲毫印記,還是那樣的美,身材嬌小玲瓏,眼神靈動極具傳神,渾身閃發出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是對生活對事業極度投入熱愛的人才能有的小宇宙。

和上次一樣,她一邊介紹造園的經過和思路,一邊介紹北海道的各種植物帶領我們參觀。

昨夜一場秋雨,讓花草倒伏不少,一大早他們一直在忙於綁縛植物,方便我們的觀賞。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園以前以種植水稻為主,為了讓來買大米的客戶有地方休息,特意打造了花園。2000年上野女士到英國研修園藝,回來後運用北海道特有的宿根植物打造英式風格的花園,上野自嘲:‘現在人們來這裡都是為了看花園,大米確實銷售不好”。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上野農場以童話《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為主線,在農場各處,指示牌,牆上的卡通畫都是小矮人的形象。在水塘中心用石頭修建了尖頂小屋作為他們的家,經過較矮的種植區,上野說這裡是為了方便小矮人玩耍,勞作。輔組圖形的如此頻繁運用,強化了上野的主題形象。

圍繞著尖頂小屋和水塘,展開了宿根植物花境的種植。上一次來此時春季,各種球根,耬鬥菜,羽扇豆,罌粟、老鸛草等春天開花植物正是花季,花境裡被鮮豔的鵝黃、草綠、淡粉、藍紫等柔和的色調充斥著,奼紫嫣紅。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這一次正值秋季,猶如上帝打翻了調色板,色彩斑斕,各種黃、桔紅、暗紅、藍紫、深綠、棕色等濃烈的顏色糅合在一起。各種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紫菀,福祿考、觀賞草,澤蘭、續斷、各種蓼等正是花期菊科植物開得正旺。發草、京引佛子茅、荻、芒、箱根草等觀賞草正在抽穗,在陽光下發射出特有的光芒,和各種植物種莢搭配在一起,饒有趣味,觀賞性很強。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欣賞花境,除了觀察顏色,葉形,高矮的搭配,重要的當然是植物的品種,尤其是宿根植物,每一次來都有很多新的發現。國外的園藝在新品種的培育上確實讓我們望其項背。

當然,在日本的宿根植物相對於北京,過冬不是問題,過夏恐有難度。在北京種植要防止積水,夏季需要適當遮蔭。

北海道的花境因氣候涼爽,花境裡植物都是密植,很容易出效果,在北京如此種植,早就爛糟糟的一片了。

上一次來,痴迷於箱根草,園藝罌粟,老鸛草等植物,回國後一直在尋找,所幸國內各大植物進口商都在進口擴繁,現在已很容易尋覓到。這一次,對敗醬草、升麻、花葉小盼草、金色腹水草、前胡、獨活等情有獨鍾。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這一次再訪上野,注意到所有的硬質景觀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植物變化很大。所以再一次驗證我一個觀念:一個花園的靈魂絕對是植物,再好的建築時間長了也就不過如此了,只有植物才是不斷變換的,種類、高矮、四季狀態、陰晴光線等因素都能給人呈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才能讓人體會到四季的更替,生命的無常和意義。

上野說:“花境裡的植物不是種下去就一勞永逸的,經常都在變化,有的植物表現不好,有的養護方式欠妥,都需要不停的更換,失敗就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園藝經驗絕對是自己幹出來的,書本和他人的經驗只能是借鑑,不能生搬,因時因地根據實際情況處理才是王道。園藝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跟隨大夥兒一起圍繞著水塘遊覽了一圈,此時天色陰暗,拍攝幾張圖片後決定等光線再來補拍記錄。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跟隨上野一起到了鏡像花境區。在花境區的起始點有一個木屋,門前做了很多定植盆栽,也就是組合盆栽植物展示區,在配上各種花園雜貨,常換常新,這是一種時髦的體現。

鏡像花境就是種植的時候,把相同的植物對稱種植,如同照鏡子一樣,這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最大的的發現,是遠景透視的規則,兩條平行線相遇之處即是沒影點,在這個位置會放置比如雕像、壁龕、椅子這類物品,線條便會吸引你來到那裡,品味新的發現。

英國人加以創造發揮,把當初種植的樹木等用色彩品種更加豐富的花草代替,自然靈動又不呆板。

上野女士說這是她當年留學英國最喜歡的設計元素,回來運用於此。當然,這也是我喜歡的元素,可需要體量,花園縱深不夠很難打造,只能小範圍嘗試。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到了“媽媽花園”,這裡是上野農園的初始園,裡面的植物茂盛繁多,隨性自然,色彩濃烈,沒有絲毫匠氣,上野說就如她媽媽的氣質和性格,包容大氣,至今仍由媽媽自己打理。

日本老人是精神氣在這裡可見一斑,木屋別墅的70多歲奶奶,紫竹奶奶、上野媽媽,莊司夫人,甚至街上偶然相遇的老人,都面容精緻,衣著得體,神情淡然,沒有絲毫暮氣。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歲月在他們身上很少能留下太多的痕跡。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花園裡的椅子上有好多真人大小的木偶,腳邊時各色南瓜,很是有趣,在牆上又很多圖片,陳列了每月花園裡開花的植物的圖片,如此嚴謹和細緻,有條理,值得我學習。

上野女士陪大家遊覽完,自己忙活去了。到了自由活動時間,咖啡廳裡安頓好先生,天也放晴了,遂決定再去補拍片子,獨自認真仔細的重新瀏覽一遍。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到了水塘區,陽光普照,圍繞著小矮人的家,從每個角度拍攝了許多圖片,記錄各種植物。

隨著鏡頭的移動,景色也在發生變換著,所謂一步一景就是如斯。鏡頭裡,尖頂小屋門口種植的怪松柏,和幾棵高高的楊柳,秋風拂過,突然感覺到了怪異和魔性,彷佛看到小矮人們正在魚貫而行,忙碌勞作著。我也雀躍起來,回到了童年。

突然意識到,這座花園之所以成功,不僅是觀賞性巨佳,重要的是它觸動了我的情感,當然,於我來說,它就是我理想中的花園。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花境的打造張弛有度,該留白就留白,該密植就密植,雜而不亂,貌似隨意,實則刻意。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順著兩旁開滿了胡枝子花,鋪滿木屑的小路拾級而上,看到了上野農園的全貌,四周是水稻田。旭川地區的水稻產量名列北海道第一,日本的大米久負盛名,這一次旅行每一頓就餐米飯都成為我的必須,粒粒晶瑩剔透,油亮飽滿,入口香甜可口,彈性十足,真是人間極品。

在山頂我看到了兩尊小佛和一個紀念碑,這就是上野農場的歷史,上野家族的傳承。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下山時發現一個陰生植物水景區,駐足片刻,風吹來的鳥鳴或者一閃而過的光亮,都讓我感覺到歲月靜好,世間悠寧,惟願和平常駐,共同美好。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繼續到媽媽花園和鏡像花境溜達,時不時遇見上野女士忙忙碌碌的身影,她正在種植球根,為明年春天做準備。頷首作答而別,不敢打擾太多,遠遠看著她的身影,感受到她的活力就像電流一樣刺激著花園。

這座花園是這位非凡女子內心絢爛熱情的寫照,放眼滿院子盪漾著活力和色彩的音符,讓我心底湧起一股力量,回家我要愈加認真的生活,好好照顧家人,打理好我的花園。

上野農園佔地20畝,由上野和媽媽,還有一個臨時工三人打理,如此繁重的工作強度下還能保持這份優雅和美麗,自翊為農婦的我是應該反思了,日常勞作安排更加合理化,更應該提高對自身的要求。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回到咖啡館和先生朋友們午飯,日本的花園營運模式幾乎都是由花園,苗圃、咖啡快餐館,園藝中心構成產業鏈,國內也有這樣規模的模式就好了。

飯後往停車點回走時,再仔細回味一遍各處花園。

來到當初讓我有所觸動的矮牆,向先生表達了一下強烈的述求,實地說明了裡外借景的妙處。終於得到他的首肯:”回家後你設計好就修吧“。欣喜!實現這一陰謀這一趟拉著先生出訪就沒有白遊。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惜別上野農場園!

這裡不愧是北海道的花園典範,富有靈性,讓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但如果說是極美的景觀感染了我,不如說是上野對生活,對事業的執著和投入震撼了我,至今她一直在研究適合北海道氣候的北海道庭院花園,併為旭川家鄉的農場復興在努力著。

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唯有熱愛和堅持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唯美,這是智慧的結晶,也是智慧的來源。

人生如此,已是完美。再見,上野農場!再見,上野女士!期待下一次夏季的拜訪。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上野農場——造園的經過和思路

明天將拜訪此次行程的最後一個花園,最有領地感、和身份感的花園——“銀河庭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