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相聲發源於北京成長於天津,倒退幾年相聲的演員的籍貫幾乎就難逃這兩個城市。現如今如果說要把中國的相聲市場十分而制的話。那麼金字招牌德雲社至少要佔據六分天下,其餘三分下應該是天津的眾家小園子偏安一隅,剩下就是散落各個地方以嘻哈包袱鋪為首社團散兵遊勇了。那麼德雲社如此強勢的發展為什麼卻視天津這塊風水寶地於不見。更況且郭德綱等德雲主力演員也都是天津籍貫的,為什麼放著近水不得反而全國開花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一、老郭的陰影

郭德綱和天津相聲圈子的陳年恩怨,一直在坊間流傳。郭德綱在天津市混不下去不得已才離開天津到北京開山立業的。箇中的艱苦不必言表。但凡有機會能在天津到園子裡立足,也不會拋家舍業的去北京。到後來,郭德綱成名之後,一直被天津主流相聲圈所排擠。師承問題,到底是師父不對還是徒弟不對。偷活的問題,老先生的在北京演完就被學走,到底對不對。當然還有和個別演員的人品之爭的問題。當年郭德綱的藏秘排油負面新聞爆發後,相聲圈甚至發起了倒綱運動,迫不及待想要踩郭德綱一腳。德雲社如果開到天津無疑就是一種挑釁。當年的那些人還在,那些恩恩怨怨還在。如今的郭德綱是和氣生財的存在,幹什和天津這幫為仇作對呢?還不夠生氣發愁的呢!

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二、相聲風格

必須說,德雲社現在的相聲和天津的相聲是兩種相聲的存在。德雲社的相聲是粉絲的相聲,天津到相聲是市民的相聲。更有甚者,天津到觀眾認為德雲社是不敢進天津,天津相聲100多年師承,臥虎藏龍能人輩出。德雲社敢開進天津,只要不是郭德綱、于謙這種級別,分分鐘被天津相聲界爆錘出局。甭說岳雲鵬、張雲雷在網上多火,拿到天津這地界,根本不夠看;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筆者認為還是風格問題。德雲社開進天津最大的阻力是天津觀眾。

在他們看來,天津人是全國最專業的相聲聽眾,遍地都是相聲老炮。在天津你要是表演《報菜名》,少報了兩道菜都會被他們糾出來。德雲社分社都是學員當道,不用演員怎麼著,十觀眾就不好伺候。不是觀眾事兒,實在是被他們打小就聽的是那種相聲,和德雲社的不一樣。

那麼天津到底是哪樣的相聲呢?在天津聽相聲,整個天津,大大小小的茶館有二三十家,幾百號演員。相聲在天津,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逛茶館跟買菜吃飯差不多感覺,很生活化。

進了茶館,你就能感受到這一點。臺上演著相聲,臺下擺著老式桌椅。在前臺點上一壺茶,兩包瓜子,就足夠你在歡聲笑語中消磨一下午的時光。在市井氣息更重點的名流茶館,觀眾席後面就擺著電動車,不知道是不是哪個演員剛逛完菜市場,就趕來茶館演出留下的。天津是個保守的城市,他們固守著所謂“津味”

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三、得不償失

郭德綱有個段子,說想要讓天津相聲演員手舞足蹈很簡單,回家看到天花板上粘著100塊錢就行。這不純是個段子。即使是謙祥益這種天津相聲茶館的翹楚,演員收入也不過一場幾十一百的,一個月掙到八九千塊錢已經相當不錯。但把德雲社開到天津,終究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你得面臨天津數百位同行的競爭,本身壓力就大。現在有能耐有野心的年輕演員,都在想著如何去北京、上海發展,德雲社還往這片過度飽和的市場擠,有點自找沒趣;

另一方面,真開了賺的也是遊客的錢。既然如此,與其在天津跟同行們爭搶遊客的鈔票,為什麼不乾脆去他們所在的城市開分社呢?省時省力賺的還多。按郭德綱的話就是,給留在天津的同行們留條活路。但諷刺的是,儘管德雲社已經儼然是中國相聲第一社團,收入遠遠勝過天津同行,他們中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郭德綱,覺得自己賺的少,是因為郭德綱的德雲社搶了生意。

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在天津茶館裡,演員拿段子編排郭德綱。

逗哏:我創作了一萬多個相聲新段子。

捧哏:您說說?

逗哏:包括《曹雲金自由了》。

捧哏:聽著真沒勁啊。

逗哏:但我不三俗啊!

話雖然難聽,但郭德綱並不一定在乎。當他們還在小劇場賣力求生時,靠編排郭德綱取樂時,郭德綱已經在全國開拓分社,早跟他們不在一條賽道上了。

綜上所述,德雲社開不開進天津,不重要;同行們待不待見郭德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說的段子夠不夠好玩,能不能讓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的觀眾聽了,能哈哈大笑。

如果說天津聽相聲的聽的是講典故,研究裡面的理論門道,聽口風,那麼就讓天津觀眾樂呵著吧!那是另一種對相聲的追求。至於德雲社則又是種追求。

德雲社為什麼沒能在天津發展壯大?“哏兒都”與郭德綱的擦身而過

(鋼絲聯盟相聲工作室徵短視頻剪輯工作人員,工作性質是兼職,保證每天的作品產出即可。有技術熟練的pr大神,有意向的可以私信小鋼,看到必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