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現象嚴重 養老模式亟待改變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時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田地荒蕪、農村社會“空心化”現象令人擔憂,農村養老更成了農民的一塊“心病”。

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現象嚴重 養老模式亟待改變

我老家一個遠房爺爺,鰥居20餘年。因家境困難,小兒子在外省當了上門女婿,大兒子因腦子有問題長年在外漂泊,對爺爺生活不問不管。爺爺自2008年初87歲時突然癱瘓在床到2010年底去世的兩年多時間裡,全靠鄉鄰們送些食物和水維持生命。我每次回老家,總要給他帶點吃的,他也總是跟我說些悲傷的話:“唉,人老了難,子女沒有能力更難。天老爺早該讓我死了,留下這口氣沒人管實在造孽。”聽我母親說,爺爺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裡,只要聽到有人過路就喊,讓人送點食物和水,他最後是被餓死的。

再說我母親。她今年74歲,患支氣管炎10多年了。2009年,母親因感冒導致支氣管嚴重感染,入住我所在城市的最好醫院治療。經歷重症監護室醫生搶救及輔助治療,半個月花掉了54000多元。還好,我有四兄弟,醫療費負擔不是很大。今年1月,母親舊病復發。從3日送往縣人民醫院救治到18日出院,花掉醫療費6400多元。好在老家農村實行了新農合,報銷後個人僅支付1000多元。

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現象嚴重 養老模式亟待改變

除夕夜,老家小弟打電話說母親又病重,需到醫院搶救,又將母親送到醫院。到2月20日,住院半月的母親感覺病情好轉又要求出院,我沒辦法,只得趕回去將她送回家。這次醫療費花掉了7400多元,個人支付了2000多元。2月23日,回家才3天的母親病情又加重,要求到醫院救治,於是我又請假跑回老家,將她送往縣中醫醫院治療。中醫院幾位醫生聽了胸音、把了脈後拒絕接收病人,說昨天晚上一個與我母親一樣病情的老年人,到醫院第二天就死了。我與弟弟們商量後也不顧母親反對(母親擔心死在城市火化,一直不肯到市醫院治療),就將她帶到市裡原來的醫院,找到她的原主治醫師給她看病。經過搶救,母親病情得到控制,我們心裡寬慰了許多,但估計這次又得花掉幾萬元醫療費。

幾經折騰,我深感身心疲憊。而更讓我不安的,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老家與我母親同齡的長輩有65個,其中15人因子女缺乏經濟能力或贍養不力,生活十分艱難,還有12人常年生病,難以得到及時治療。目前,農村養老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公共養老設施幾近空白。僅有的以鄉(鎮)為單位修建的敬老院,多半隻接收“五保戶”,而且設施相當落後,護理水平也跟不上,一些“五保戶”還不願往裡住。

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現象嚴重 養老模式亟待改變

我從母親住院想到了社會養老。農村養老如此,城鎮養老也好不到哪兒去。城鎮沒有建立專門的社會養老管理機構,各項制度安排跟不上,基礎設施奇缺,居家養老仍是主流。這種傳統養老模式難解老年空巢寂寞和生活上諸多不便的問題。10年、20年後,我們這代人(多數只有一個小孩)的孩子,能承受家庭養老之重嗎?所以我到醫院看母親時,安慰同病房的老人說:“你們現在是幸福的,至少膝下都有幾個兒女,經濟上、精力上都比較好辦;我們只有一個小孩,將來老了不僅孤獨,而且小孩在經濟和精力上都無法承受,大部分老年人只有到敬老院去生活。”說到這裡,我心悽然。

當今中國這種自發式的傳統養老模式以及目前的養老現狀,不僅是家庭之痛,也是社會之痛。

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現象嚴重 養老模式亟待改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