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究竟是誰寫的?

哉避zJC47336


答:《西遊記》到底是誰寫的呢?文學界曾經出現過很多爭論,有過吳承恩、丘處機、李春芳、許白雲、蔡金、唐新庵、陳元之、朱觀錠、閆希言等等的各種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由於魯迅、胡適等泰斗級人物最後指定是吳承恩,即“吳承恩之說”遂成定論。

但“吳承恩之說”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支持“吳承恩之說”的依據是什麼。

當年,胡適坦承,他在寫《西遊記序》時,並不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只能一再強調“《西遊記》小說之作必在明朝中葉以後”,“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發現比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出版還要早一些的蔣瑞藻《小說考證》裡面,引有清乾隆年間校勘學家丁晏的一段話,說據天啟年間的《淮安府志》裡有提到,《西遊記》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作的。所以,就特意就查找了《淮安府志》,以訪尋關於吳承恩的材料。但沒有查到。不過,之後得到了魯迅的幫助——魯迅把自己搜得的許多材料轉抄給他共享。

原來,《淮安府志》在清代咸豐年間重刻,已不存“吳承恩作《西遊記》”條目。

魯迅是從清乾隆年間的古文字和考古學家吳玉搢所著《山陽志遺》查這一說法的。

吳玉搢讀天啟《淮安府志》後,發了一通感慨,說:天啟年間《淮安府志》裡記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即天啟《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作《西遊記》”條目是怎麼寫的,現在已無從得知了,但從吳玉搢的感慨裡可以得知,其中的《淮賢文目》裡提到《西遊記》為吳承恩所著。

魯迅還提到與吳玉搢同時代的大散文家、法學家阮葵生讀了吳玉搢《山陽志遺》後,作《茶餘客話》,贊同了“吳承恩之說”,稱“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

注,因為淮安在漢代曾叫射陽縣,縣的東南有一湖泊叫射陽湖,所以吳承恩以“射陽”為號,經常自署為“射陽居士”,後代亦有人稱他為“射陽山人”。

據此,“吳承恩之說”的依據是很薄弱,支撐它的,其實只是一本改編前的《淮安府志》(改編後已經沒有該條目)。

但改編前的天啟《淮安府志》裡的“吳承恩之說”是否成立,也有很大問題。

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指出《西遊記》“篇中多金陵方言”,與吳承恩淮安方言極不相同。

而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署吳承恩的名。

再有,《淮安府志》說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沒交待他的《西遊記》是何種文體,是什麼性質的書籍,有多少卷、多少回,即說明不了吳承恩所作的《西遊記》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神魔小說《西遊記》,道理明擺著,世間重名的書籍是有很多的。

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就有這樣的著錄:“唐鶴徵《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

黃虞稷時代距萬曆二十年(1592)神魔小說《西遊記》首刻刊行時間只有五十多年,神魔小說《西遊記》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可知吳承恩的作品《西遊記》只是一部普通遊記。

還有,至今存留的吳承恩詩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都從未有提及其撰寫《西遊記》事,《淮安府志》雖然說了,但按常例,演義、稗官之說是不入方誌的,即吳承恩的《西遊記》應該是輿地類書籍,而非神魔小說《西遊記》。

當然,最能說明吳承恩不是神魔小說《西遊記》作者的,是《西遊記》裡面的大量詩作與吳承恩的詩才不搭。

前面說了,《淮安府志》裡在稱讚吳承恩的詩才時,說“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

吳承恩的好朋友、湖北沔陽人陳文燭也稱讚吳承恩的詩才“詩詞雖不擬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遺也”。

但是,我們讀《西遊記》裡面的詩,詩品很低,近於打油詩、口水詩。這些詩,作者為提高其品格,還往往會抄襲幾句前人的佳句進行妝點。

舉個例:觀音菩薩隨悟空到五莊觀救人參果樹,書中配了首不倫不類的詩:

玉毫金象世難論,正是慈悲救苦尊。

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

幾生慾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

甘露久經真妙法,管教寶樹永長春。

你看“玉毫金象世難論,正是慈悲救苦尊”、“甘露久經真妙法,管教寶樹永長春”這幾句,都是大俚語、大白話、口水詩,這是詩作者的真正水平,但“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幾生慾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這幾句,卻是妙手獨得,渾然天成。但這幾句,其實是原封不動照抄了宋朝惟白《文殊指南圖贊》的。

所以說,《西遊記》的作者不可能是吳承恩,真要是吳承恩的話,他不會寫這種低水準的詩入自己的作品裡丟人現眼,更不會做可恥的抄襲搬運工。

最後,我的結論是:《西遊記》是誰寫的不知道,但絕不會是吳承恩。


覃仕勇說史


看了前面的兩個回答,覺得回答方向不太對。

我認為這個題幹要問的是關於小說《西遊記》的作者之爭,而非世代累積性造成的“非一人獨立寫成”問題(前兩個回答雷同了,都在不憚其煩地敘述《西遊記》的成書問題,似與本問答無涉)。

也就是說,題幹裡的《西遊記》,就是指在元明以後逐漸定型的長篇章回體通俗小說《西遊記》。“《西遊記》究竟是誰寫的”這個問題,指向的就是小說作者之爭的學術公案,也就是《西遊記》作者研究的學術史。

這本是《西遊記》研究中的常識性問題,但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還需要一些普及工作。這裡筆者簡要介紹下《西遊記》作者之爭的前因後果。


一、《西遊記》未註明作者,作者都是後人考證出來的。

《西遊記》作者之爭的根源,在於小說從誕生起就未標明作者(從未標明過作者是吳承恩),只有時註明校者。這和《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卷首標明“某某史傳、某某編次”“某某的本”不同。

這就導致了作者考證的繁多與爭論的擴大。據竺洪波先生考證,從清初汪象旭考證《西遊記》作者為長春真人以來,三百多年間考證出的《西遊記》作者多達近十人,大有追趕《金瓶梅》作者研究數量之勢。而吳承恩,是這些人選中相對最“像”的一個,卻也是爭議熱度最大的一個,更是“運氣最好”的一個——因為即便面對著顛覆性的質疑,依然因為“歷史問題”而保留在小說封皮上。


二、汪象旭首先提出《西遊記》的作者是長春真人丘(邱)處機。

汪象旭是清初《西遊證道書》的箋評者。他認為《西遊記》是一部道教經典,大旨在於演繹“金丹大道”,在這一“證道”說的驅使下,他懷著熾熱的護教之心對此做了考證。

輾轉蒐羅之下,他找到了宋元之際的道教宗師丘處機。丘處機,後避諱孔子而改名邱處機。他寫了一部遊記《長春真人西遊記》,又常常簡作《西遊記》。

現在我們知道,邱處機的這部同名著作是一部遊記,並不是小說。但汪象旭為了拉近二者,在評註時對小說《西遊記》和邱處機的遊記作了模糊渲染,偽託序及傳贊弁乎首,拼接文本,將玄奘取經故事與丘處機的西遊行記糅合,成功地給後人造成了混淆視聽的效果。

汪象旭的這一“功績”,後來被乾嘉學者錢大昕、段玉裁等識破,告以失敗。


三、魯迅、胡適等人最初考證出《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

上世紀二十年代,魯迅、胡適等人開始考證幾大名著作者問題。

魯迅首先援引外證(紀昀、錢大昕等人觀點、記述)和文本內證,否定了丘處機說,將小說《西遊記》與遊記《西遊記》區分開來。

接著,考證出作者為吳承恩——

1.天啟年間《淮安府志·淮賢文目》著錄“吳承恩《西遊記》”;
2.這一記載,清人後陽山人丁晏、阮葵生、吳玉搢等人都已發現,但魯迅作了進一步廓清。
3.《淮安府志》中的《人物誌》對吳承恩生平作了記載,顯示出吳承恩的性格及履歷,比較符合《西遊記》的創作情況。

而後胡適推而廣之,擴充了相關載述文獻。董作賓、趙景深、劉修業、日本學者小川環樹等人繼之,提供了更多有關吳承恩的材料,從內證和外證上對其生平考證漸次詳細。吳承恩說逐漸深入人心。各家出版小說、拍攝電視劇都冠名以吳,如86版電視劇就標明“吳承恩原著”。

雖然吳承恩說在此後遭遇了巨大質疑,但魯迅等人的考證有著重要的意義——堅持了科學考證分析的原則(正面的著作權記載、與藩王府有關等線索)。雖然其邏輯上存在的漏洞,成為日後被挑戰的“罩門”,但不能抹殺其開先河之意義。


四、餘波迭起:《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說”質疑與未解之懸案

吳承恩說提出之後,一時間似乎成為“定讞”,但其實際帶有先天性缺陷。是以主張與質疑兩派,至今仍呶呶不休。

信從吳說者,如蔡鐵鷹、蘇興與劉修業等人,不斷完善著吳承恩說。

質疑吳承恩說者,代表人物為章培恆。他在《百回本是否為吳承恩所作》一文中提出了有力的質疑,原文論述很精彩,其論據大致有以下幾點:

1.《淮安府志》所記《西遊記》未標明卷、回數,不能確定是小說。
2.在《千頃堂書目》中,《西遊記》著錄於“史部地理類”,可能是遊記而非小說。
3.古代史志的慣例,是不會收錄通俗小說作品的,《淮賢文目》等著錄可疑。

4.不論從內證(語言風格、內容反映),還是外證(史志記載,歷代考證),都無法將目前已知的吳承恩情況與小說《西遊記》文本完全契合。不能完全排除所見著錄為遊記而非小說。吳承恩說的相關考證,有“先預設吳承恩為作者”之後再予以循環考證的邏輯謬誤。證據與結論之間無法建立“充要”關係。

章先生此文一出,遂掀起巨瀾,原本似乎已是定論的問題被重新拋出,引發了學界熱議。而近年來,隨著科學分析觀念在學術研究中越來越深入人心,吳承恩說的邏輯漏洞越來越被研究者重視,以至於否定吳說者大有與持吳說者分庭抗禮之勢。

吳承恩說既然存在如此明顯的問題,為什麼當初會被那麼普遍地接受,直到現在仍被迴護呢?筆者認為,儘管說法欠妥,但是——

1.在《西遊記》作者長期處於未解之謎的歷史前提下,突出出現一個“各方面如此相合、相像、似真”的吳承恩,給了研究者莫大的驚喜,一定程度上輕視了反面證據;
2.除了吳承恩,沒有人比他“更像”的《西遊記》作者了!

所以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一個比吳承恩“更適合”的人選。而標明“吳承恩”原著在出版界和影視界已經是既定的歷史事實。所以出於謹慎的考慮,再沒有更好的結論的前提下,目前還是沿用了“吳承恩著”的說法。歸根到底,這更多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五、其他魔幻考證。

除了丘處機、吳承恩兩大主流觀點外,還有一些持他說者,多缺乏說服力,或證據不足,或邏輯謬誤,或索隱荒誕。簡要列舉一些:

1.認為作者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以沈承慶等人為代表。
2.認為作者是茅山道士閆希言師徒。以胡義成為代表。……

這些考證雖然在今天看來問題百出,當時卻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所以,“《西遊記》究竟是誰寫的”,你看明白了嗎?

拙文參考了竺洪波先生的相關成果,避繁就簡,省去了很多論證過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師太的元博士


看到這題,任何人頭腦裡首先浮現的就是:這問題還用問嗎?《西遊記》作者當然是吳承恩了。可是這種觀點正確嗎?


《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的觀點是清代學者吳玉搢(1698-1773)首先提出。上世紀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根據清代學者著作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這也是我們學的教材中吳承恩作者說的主要依據。

也就是說,《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的說法最早出現於清朝乾隆年間。但是,《西遊記》成書於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在明朝所有版本的《西遊記》中並沒有署名吳承恩的版本。

《西遊記》的故事脫胎於玄奘取經的故事。玄奘取經發生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公元645年,玄奘從天竺回到大唐,取經過程歷經十七年。

後世之人根據唐三藏取經的典故進行了藝術加工,演繹出了不同版本的取經故事。


南宋時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裡面有了“白衣秀才猴行者”的形象,這是後世孫悟空的雛形。

金代院本(戲劇劇本雛形,為後來元雜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元末明初有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

以上這些文學作品要早於我們今天的《西遊記》數百年,甚至元代就有了《西遊記》之名,這些都為明朝《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明朝時,私人印刷業有了極大的發展,全國能夠出版文學作品的印刷廠有數百家之多,《西遊記》作為大IP成為各出版社的熱門出版物。

我們現在版本的《西遊記》是以明清各版本為基礎融合而來的。它以明刊金陵世德堂本為底本,參考明代李贄評本、朱鼎臣本、楊致和本、楊閩齋本、閩齋堂本,清代證道本、真詮本、新說本、原旨本、正旨本,以及當代學者整理校注本。這麼多版本合在一起,你說《西遊記》作者是誰?

和現在版本基本相同的能見到的《西遊記》最早的版本正是金陵世德堂出版的《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遊記》,沒有署名作者,出版於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這也是以後西遊題材小說的底本。

世德堂版本中有用榮壽堂本插補,因而在世德堂本之前,還應該有榮壽堂本《西遊記》。但是至今未見獨立刻本的榮壽堂本,這裡不做解讀。

世德堂版本同樣沒有署名,卷頭只題了兩行字:“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華陽洞天主人編輯,金陵世德堂刊印發行。

那麼這個“華陽洞天主人”又是誰呢?此人真實身份有兩種推測,一是吳承恩,二是李春芳(不知道的可以搜索,明朝嘉靖年間名臣,青詞宰相之一)。

吳承恩是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境內雲臺山有華嚴、朝陽兩洞,因此人們推測吳承恩就是“華陽洞天主人”。


李春芳是江蘇興化人,但他祖籍江蘇句容,中進士前他還去了句容祭祖。句容茅山有華陽洞,而且又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說“華陽洞天主人”是李春芳也說的過去。

但是不管華陽洞天主人是吳承恩還是李春芳,他們也只是校注了《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遊記》,並不是編寫了此書。

這裡還需要重點說兩個人:楊致和和朱鼎臣。

我們知道《西遊記》,其實還有《東遊記》(吳元泰作,說的是八仙過海)、《南遊記》(又名《南遊華光傳》,作者餘象鬥,說的是華光大帝故事)和《北遊記》(又名《真武大帝傳》,作者餘象鬥,說的是真武大帝故事),四書合稱“四遊記”。“四遊記”當中的《西遊記》指的就是楊致和著作的《西遊唐三藏出身傳》,亦稱《西遊記傳》。

楊志和,任何信息不詳,只知道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間。他的《西遊記傳》書中描述孫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應詔取經,在途中遇難,到達西土,最後終於迴歸大唐。

朱鼎臣,廣州人,其餘信息無記載,和楊致和同時代人。朱鼎臣善寫通俗小說,編輯有《唐三藏西遊釋厄傳》、《三國志史傳》、《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

其中《唐三藏西遊釋厄傳》知名度較高,是《西遊記》簡本之一,與楊致和《西遊記傳》齊名。

通過上面的探討,我們要想清楚誰才是今天《西遊記》的作者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說是古代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不管《西遊記》作者是誰,總之書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副波瀾壯闊、奇異紛呈的西遊世界,豐富了我們的想象,這就足夠了。


別酒流年


最初的《西遊記》無作者署名。

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人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

“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過目成誦,尤喜愛神話故事。

他在科舉中屢遭挫折,人到中年才補貢生。可是沒有做官,靠賣文為生。

30歲時,他蒐集的奇聞異事“貯滿胸中”,準備創作一部書。

50歲,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生活困頓不堪,他當了縣官的文書。因工作繁忙,他中斷了寫作《西遊記》。

晚年辭官回到家鄉,吳承恩才開始正式創作《西遊記》。

吳承恩塑造了師徒四人的形象。

齊天大聖孫悟空,他與妖魔鬼怪搏鬥;與一切困難搏鬥,孫悟空是最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豬八戒的形象非常討喜。他缺點一大堆,例如好佔小便宜,好女色,常常要回高老莊找媳婦。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把私房錢塞在耳朵裡。但是豬八戒是人們最喜歡的老豬🐷。沒有老豬,這漫漫取經路該多寂寞。

唐僧,沙和尚也讓人印象深刻。

吳承恩的作品除《西遊記》外,還有《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等等。



潤楊閬苑


公認的《西遊記》作者有兩個:一是長春子丘處機;二是大家都熟悉的吳承恩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唯有明代萬曆20年刊刻的世德堂本署名為“華陽洞天主人校”。

因此《西遊記》的作者只能尋找各種資料的猜。

作者丘處機

主要依據是《西遊記》中用了很多煉丹的術語,有些段落就全部照抄全真教經典,作者非常熟悉全真教祖師王重陽、馬丹陽及其弟子的思想。

因此,在明清時期,部分道士和文人認為《西遊記》就是一本道士煉丹之書。清朝全真教教徒、汪象旭、蒲松齡等清朝文人多認為丘處機是《西遊記》作者。

反對意見:紀曉嵐是第一個質疑丘處機是《西遊記》作者的看法,理由是《西遊記》寫作年代是在明朝,而丘處機是南宋到元代時人;錢大昕也是如此看法,且認為《西遊記》中多出使用淮安方言,而丘處機一生都在北方活動,從來到過淮安。


作者吳承恩

主要依據是《天啟淮安府志》的一句話記錄:

“吳承恩《西遊記》”

寫得這麼明白,還需要解釋嗎?

反對意見:1980年之後,開始質疑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說法,理由有:

1、不管是吳承恩本人,還是他的好友李維楨、吳國榮、陳文燭、丘度等,從來沒有留下一絲提及吳承恩撰寫《西遊記》的記錄;

2、《天啟淮安府志》記錄吳承恩撰寫《西遊記》——作為演義小說的文學,是不會錄入地方誌的,既然錄入,只能說明《淮安府志》所記錄的《西遊記》除了名稱相同之外,並非我們所熟悉的《西遊記》這本書;

3、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將吳承恩的《西遊記》列為地理類書籍而非小說;

4、《永樂大典》第13139卷就有“魏徵夢斬涇河龍”內容,且註明引用的的是《西遊記》,即說明在吳承恩出生前一百年已經存在《西遊記》;

5、《西遊記》中的詩詞和吳承恩存世的詩詞對比,風格差異很大。

到底誰才是《西遊記》的作者

丘處機和吳承恩各有依據,也各有反對意見。於是就有人認為《西遊記》是丘處機及其弟子合著的,完全解決了對丘處機的質疑。

另外一些作者將眼光放在唯一署名的“華陽洞天主人”,認為華陽洞天主人才是真正的《西遊記》作者,而華陽洞天主人的真實身份是:李春芳、唐光祿、陳元之三人中的一人。原因就是三人都在華陽洞待過,因此嫌疑最大。

總之,唯一可以確認的事實是:

《西遊記》是將宋、元時期流行的唐僧取經故事和有關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楊景賢雜居《西遊記》等,加以擴充、組織和再創作而寫成的。

因此《西遊記》成書的時間應當是元朝末年到明朝編修《永樂大典》前。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西遊記很多人都會說是吳承恩寫的,這貌似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不要忘記了,之前西遊記的作者並不是吳承恩,而是華陽洞天主人!



吳承恩的說法是來自民國時期,有人看到《天府淮安志》寫著吳承恩《西遊記》,誤認為是西遊記作者,其實明清時期流傳的西遊記是西遊釋厄傳,而且著作者是華陽洞天主人。




裡面嘲諷佛教比較嚴重,尤其是白鹿國丈裡面直言佛教是鬼仙者,在唐代的道教《鍾呂傳道集》中鍾離權說有五仙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鬼仙次等,止於輪迴,難返蓬瀛,終無所歸,古今崇佛之人以為證得大道也,誠可笑也。



作者華陽洞天主人應該是在茅山,華陽真人確實有此人,《鍾呂傳道集》中,華陽真人把鍾離權向呂洞賓傳道的情況寫了下來,華陽真人也叫施肩吾,再加上裡面眾多的道教術語,不難看出是道教人士寫的。



再加上我曾經見過一些匪夷所思的,用科學解釋不清的道教法術,打碎了三觀,所以開始信仰道教,也相信西遊記作者應該是華陽洞天主人,也就是華陽真人寫的,而是實打實的道教人士。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我會給你帶來最好的文章!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反正不是我寫的,那西遊記各大版本的署名,還有琳琅滿目的各類影視劇的原著作者署名不都是吳承恩嘛?

這個應該是經過眾多學者考證了的。

但,據我而知,西遊記的各種斷斷續續的故事在明代以前就有流傳,遠可追溯到大唐西域記,元代就有很系統的西遊記故事了,有唐玄奘西遊系列的說書的,到明代吳承恩是十分熱愛愛好西遊記的神話故事,於是,廣泛的民間遊歷,收集記錄整理,經過不斷的加工,連綴寫出來了前後連貫成章節的長篇故事。所以,主創者基本定位就是吳承恩,而,西遊記的那些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內容,很多應該來源於現實生活中勞動人民的不斷創造,有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有一定的形成歷史時間的。吳承恩經過不斷的編纂加工又經過自己的創新創造形成了系統長篇小說西遊記。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這個沒多大問題。


質躍


大多數認為是吳承恩所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2c9a2f6973646bb69839325a87b0646\

閆平詩歌


西遊記的作者沒有爭議,就是吳承恩,我不知道小編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另有目的?或者是專門引誘那些無知的人說是別人寫的?總之,問這個問題的本身,就顯得小編很另類,用這種方式攥眼球,沒有意義


驕然


“西遊記”究竟作者是誰?“西遊記”的故事對於普通的中國人來說,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筆者童年的暑假成為我唯一的精神食糧。讓我欲罷不能,想入非非。孫悟空成為我兒時的偶像。

“西遊記”成書於明朝,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對於它的作者是誰。眾說紛紜。今天我們普通人知道的作者,吳成恩。是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

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沈承慶遺作《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咸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經沈先生考證,吳承恩作有《西湖記》,《西遊記》應為《西湖記》之誤。不過證據不多,沒有廣泛性。

其實《西遊記》最早的版本沒有署名作者是誰,在萬曆二十年,也就是1592年,《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遊記》出版了,這是我們豈今能夠看到最早版本的《西遊記》,而在卷頭只題了兩行字: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這個後者就是發行商。華陽洞天主人,有人說是李春芳。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


西遊記的作者撲朔迷離,由於歷史久遠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其實在古代文人士子都以考取功名為榮。出書並不是他們的追求。何況“西遊記”這樣的書,當時上不了檯面的。所以作者大多都使用筆名。並不使用真實姓名。這給今天的考證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作者是誰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