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忍不住二刷三刷的國產電視劇?

舞夜心動--靈魂的主宰者


國產電視劇除了寒暑假霸榜的,忍不住二刷三刷的就只有胡歌的啦!


①琅琊榜

②偽裝者



③雪豹《人品什麼的先不提,電視好看就行》


是蘇慕呀


我推薦一部電視劇吧,那就是在2016年由張萌,俞飛鴻和田雨主演的都市電視劇《小丈夫》。


電視劇講述的是70後俞飛鴻和90後楊玏談姐弟戀的故事,但是這部電視劇裡,吸引我的不是俞飛鴻和楊玏他倆,而是張萌和田雨這對活寶夫妻的劇情,張萌在劇裡飾演的是一個輕熟女,當的是攝影公司的老總,性感火辣,而她的丈夫田雨在劇中是攝影公司的副總,人老實,對張萌是一萬個忠誠,可是因為夫妻兩人工作忙,張萌又是個事業心極強的女人,又為了保持身材,一直不和田雨要孩子,這也算是田雨的一個痛點吧。

還有就是什麼呢,張萌是個大女人,事業心特別強,能力也是特別強,所以很多業務上的事情都是張萌在打理,自然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田雨看著自然是心懷醋意的,可是又拿不住張萌,看著特別搞笑。

推薦給大家看看這部都市輕喜劇吧。


歡樂影視圈兒


說起來,我一直覺得傅藝偉版的《封神榜》非常經典,無論是裡面的人物扮相還是故事內容,都經得起二刷三刷。

首先是這一版的人物扮相,傅藝偉版的妲己是在這麼多版本中我認為最經典的一版。傅藝偉本身就是當年娛樂圈的大美女,出演妲己這麼一個妖媚的角色簡直是太合適了,妲己身上的那種豔而不俗,媚而有度,妖而不賤的狐狸精特質被她詮釋得淋漓盡致。看了傅藝偉版的妲己,真的很難再看得下其他版本的《封神榜》。

其次是這部戲的臺詞非常有韻味。老版的影視劇一直都非常遵循原著,傅藝偉這一版的《封神榜》雖然並沒有照搬原文的文言文,但是經過編劇改良後的半文言的臺詞顯得非常有古風,聽起來別有一番味道。現在很多電視劇對於臺詞一點都不考究,動不動就冒出一些雷人穿越的臺詞,實在是太不走心了。

最後就是這部戲的服裝非常出色。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有一種感覺,劇裡面大部分角色的衣服都是用白色作為主色,風格顯得淡雅尊貴,和現在那些閃瞎人的電視劇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好的電視劇無論造型還是服裝都是以簡潔大方為主的,在這點上1990年的《封神榜》做了個很好的示範。

其實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傅藝偉這一版的《封神榜》有著諸多不足,比如感覺造型過時了,特效雷人等等。但是經典之所以這麼耐看,就在於它們在有限的經費裡,可以把錢用到實處,請最好的演員拍出最棒的故事。這個版本的封神榜儘管褒貶不一,但是我依舊百看不膩。

多讀書,多看報,就關注“查娛日爆”。

查娛日爆


《大唐情史》這部劇是會讓我忍不住二刷三刷一部作品。劇中的主演沈傲君、聶遠、唐國強等人一改往日的熒幕角色,化身為歷史人物。而正史和野史的結合,高陽公主和辯機的愛恨情仇,也讓這部劇頗有看點。


故事的開始是唐國強扮演的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位,而且還霸佔了自己的嫂嫂玳姬。

玳姬的扮演者張彤一開場就是風姿綽約、嬌豔欲滴,香肩半路躺在臥榻上,讓人無盡遐想。屏幕外的我們都看的心神盪漾,更別說垂涎已久的李世民了。


玳姬對李建成忠貞不渝,本想以死明志,但為了讓李建成的5個兒子活下去,她放下了手中的匕首,委身於李世民。當初李世民對玳姬強行佔有這一段,真的是刺激又香豔。沒想唐國強演起這種心機腹黑、色膽包天的角色也是得心應手。


玳姬成了李世民的寵妃之後,沒想到李世民狡黠奸詐,只是口頭答應當初的要求,轉眼就殺了李建成的兒子們,惹得玳姬破口大罵,憤懣不已。


因為玳姬生性剛烈,對李世民從沒好臉色看,被打入了冷宮,自己的女兒高陽公主也被長孫皇后撫養。或許是對玳姬的愧疚,皇上對高陽是極盡寵愛,這也讓高陽公主養成了刁蠻任性、叛逆果敢的性格。


沈傲君扮演的高陽公主,大概是史上最受歡迎也最還原歷史的。她臉若銀盆,眼似水杏,眉目含情,低頭頷首直接滿是萬種風情。她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才25歲,但是把高陽公主的放蕩不羈、敢愛敢恨的性格演繹的淋漓盡致。


幼年時,在李世民為玳姬請玄奘進宮講佛開導時,辯機作為玄奘的徒弟也隨之而來,於是高陽與辯機結識,沒想到這卻是孽緣的開始。

因為辯機的父親宗將軍曾被威逼利誘給李世民開城門發動玄武門之變,事後卻遭到李世民的滿門抄斬,死裡逃生的辯機由此種下仇恨的種子。


高陽在宮中雖然受盡寵愛,但是也有身為皇家兒女的束縛和無奈,她的婚姻大事由不得自己做主。她先後被安排給松贊干布、長孫嬙兒、房遺愛,每當自己快要接受的時候總有意外發生,內心不由得滋生叛逆和不滿的情緒。




而自己的大哥太子李承乾、最要好的三哥吳王恪、還有魏王泰、晉王治又陷入了權利的鬥爭,自己的身世也一直被隱瞞。種種原因讓高陽找不到發洩的出口,在被許配給房遺愛之際,她找到了辯機,訴說自己的苦悶。倆人在一來二往中,情愫暗生。


高陽對辯機的愛可以說是炙熱而又直接的,面對高陽的主動,坐懷不亂的辯機也沒能抵擋住,倆人乾柴烈火在草菴發生了一段曠古奇戀。


劇中聶遠飾演的辯機可以說是禁慾系的鼻祖了,又禁又撩。而沈傲君飾演的高陽,也是嫵媚風情,充滿了誘惑。


倆人遠離世俗紛爭,在草菴過的逍遙快活的日子,大概是全劇最讓人面紅耳赤也最溫暖幸福的時光。不得不說,這段戲真的尺度挺大,但那時候過審反而沒有這麼嚴格。雖然充滿了情慾的味道,卻一點都不低俗。


作為高陽公主明面上的老公房遺愛,知道此事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享受高陽為他帶來的官場上的晉升和美女相送的愧疚,甚至暗地裡還屢次撮合了辯機和高陽。潘粵明把房遺愛的懦弱無能、貪戀權勢美色的性格拿捏的剛剛好。


劇中除了李世民和玳姬、高陽和辯機的愛恨情仇,還穿插了很多配角的故事,讓人眼界大開的莫過於太子李承乾和他的愛寵稱心的故事,敢把太子的龍陽之好這麼直白的拍出來也是非常大膽服氣了。要是放在現在,肯定是播不了得被刪減的。


此外秦嵐扮演的武媚娘在劇中也是很吸睛的,雖然戲份不多,但因為足夠妖嬈多情也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讓人覺得羞恥的一段就是她蒙受李世民的寵幸,床上承恩叼露,真的是誘惑至極。


秦嵐用她的演技和美貌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嬌美動人,她所演繹出來的“風情”有別於情婦,也有別於疏離,而是那種恰到好處的地步。


劇中除了張彤、沈傲君、秦嵐等美人,還有倍受李世民寵愛,前朝之女的楊妃。當年顏丹晨在裡面的扮相非常絕美,非常的有古典美人的韻味。難怪後面扮演嫦娥的時候就很驚豔,都是顏值給撐著了。


除此之外,扮演長安第二美女醬油角色、出場只有幾個鏡頭的文成公主、高陽公主身邊的侍女都是非常養眼,所以說這部劇的顏值還是很高的,純天然的美女看著就是舒心。


《大唐情史》這部劇製作精良,無論是從服裝妝容、背景佈置來看,都非常有大唐古典的味道,而且演員顏值高非常之高再加上演技加持,值得細細品味,重點是每個角色性格非常飽滿,劇情轉折起伏,非常有看點。


雖然劇中有一些情慾的戲份,但也都是為了突出人物特點、推動劇情的高潮而增加的。相比現在的劇只是為了博眼球、造噱頭真的要良心太多。


八卦大田田


要說能幾刷的電視劇還是有特多的,(好先生)(老爸當家)(我的體育老師)(一僕二主)(爺們兒)(小別離)(我愛男閨蜜)(大男當婚)(家有兒女)(武林外傳)(愛情公寓)等。


1 : (好先生)孫紅雷這“大壞蛋”一看到他的戲份就特別有意思,演的電視不鬧事就不是他的風格了,在外國出事被抓,害了自己的兄弟都沒有了,之後帶著朋友的孩子回國生活,各種鬥志鬥勇,被前女朋友拋棄了,工作還被女老闆調戲 。

2 : (老爸當家)張國立老師帶著三個女兒一起生活,作為廚師角色,當然少不了美食,圍繞著女兒們的操心事吧劇情後也是圓圓滿滿的,結局很不錯的。





3 : (我的體育老師)(一僕二主)(爺們兒)張嘉譯,一個有著特別魅力的中年大叔,總能讓年輕的小姑娘圍著轉,“老牛吃嫩草的感覺”哈哈,好多劇都是有年輕姑娘追求,不得不說魅力大是吧,難怪他的電視劇幾刷都不膩。



4 : (我愛男閨蜜)(小別離)黃磊之前還是有幾部還的片子的,生活中常有的小劇情,也挺不錯,不知道是不是當老師的原因反而最近拍的不多,沒啥看點大多也就那樣了。



5 : (大男當婚)徐崢還是不錯的,中年火勢就蹭蹭的大漲,這部劇不就是一個老男人為了找女朋友的家裡的各種奇葩事,不過劇情最後不知道是哪位美女叫的他,也沒有揭曉,讓人胡亂猜,編劇要出來“捱打”。


5 : (家有兒女)最經典的就是家有兒女的幾個調皮小孩了,下雪(夏雪),下雨(夏雨),下冰雹(劉星),佩服的就是他家的生活水平在那個年代很不起啊,有車有房有錢,一日三餐不重樣的。至今還沒趕上他家以前的生活水平,可憐,也算是陪我們走過一個個假期的歡樂劇。

6 : (武林外傳)也是很經典的,古裝劇搞笑經典,佟湘玉的摳門,雞賊,劇情增添了不少特色,白展堂,郭芙蓉,李大嘴,莫小貝,倆傻捕頭,老邪,小六,各類人才聚集搞笑。




7 : (愛情公寓)當然少不了它啦,最逗比的就是這部劇的了,張偉屌絲界的大神,曾小賢賤得出名,一菲女博士,光谷這逗比,雖說近幾年爆出抄襲等原因,不過咱也沒辦法,也還是挺不錯的,至少也陪我們歡樂了好長一段時間,國產劇也要更加油吧。這些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劇,歡迎一起討論。

感謝。


沙丘Alan


你好,我是秀一秀撩影視,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封神榜》1990出品的。傅藝偉、達奇、藍天野等主演。這部劇播出後受到觀眾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傅藝偉扮演的妲己已成為經典的銀幕形象。小的時候非常愛看,經常到點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候,很怕少了其中哪個環節。劇中奇人能士數不勝數,武器法寶眼花繚亂。還心想著哪天自己也能拜師練習仙術,像楊戩一樣厲害,那就美滋滋了。

2.《西遊記》,老版的西遊記是電視臺必播的,到現在我都沒看夠過,只要電視放出來,幾乎都會停留看到一集結束。小的時候感覺唐僧怎麼長相變了?原來是換人了,還以為是人為變的。看我入迷的程度是多大?影響了小時候的我判斷力,唉!

3.《新白娘子傳奇》老版白娘子長的漂亮,人又善良!誰不喜歡?一心喜歡許仙,裡裡外外付出了太多,很感人的劇情。許仙這個角色一眼就看出來是個女扮演的,卻被這部劇活生生演成男人,以至於我現在看見葉童的片就感覺,她應該演個男人,留長髮被我看到心裡感覺很不適應。

小時候是追劇狂魔,這3部劇是我最愛看的,已深深烙入心底。不知十年後電視還會不會放這些老片,讓我再重溫一遍。





秀一秀撩影視


雖然,現在的電視劇都往流量方向走,但是還是有很多優秀作品值得多刷的。在這推薦一部應景的《大男當婚》。

這部山爭大叔(徐崢)主演的都市愛情喜劇主要講大齡青年曹小強在事業無成(也不能這麼說,只能說平凡普通)時,遭父母催婚,先後與幾位女主戀愛的故事(並不是相親)。

幾段愛情故事,有不同的開局,不同的結局,笑中帶淚。每個人都能在中找到最適合曹小強(或許是假想自己)的伴侶,希望他們在一起。


可是,最終曹小強都與她們分開了。在劇中我們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就是能引起共鳴的原因吧。劇中還就男女關係進行深入探討,我們是將就於年齡,還是追求愛情;我們是屈服於物質,還是追求愛情;人生除了愛情,難道沒有更好的精神寄託……

本劇不僅輕鬆幽默,還有深度的思考,每個人都能在劇中找到立足點。本劇是開放懸疑式結局,讓我一度苦等。不過也對,每個人都有最喜歡的女主,導演也很難辦!



孤獨浪著


一部好的電視劇除了敬業的演員外,還要有好的劇情。

《潛伏》這部電視劇在用人方面和劇情方面都達到了極致。 在以往的抗戰片和諜戰片中,男主角都會自帶正面光環,從形象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個正面人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帥。而這部片中餘則成的扮演者孫紅雷與以往的正面人物在剛開始演的時間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心想會好看嗎? 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曾無法自拔。 真是把人物演得活靈活現。 當時每天都是播放兩集,於是在第二天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旁等待著播出。

當然,每天坐等著播出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就是劇情起伏跌宕, 面對不同敵人的種種猜測和懷疑, 憑藉著精神和智慧一步步變被動為主動, 化險為夷,直到成功。

這樣好的電視劇忍不住要刷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刷都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那個特殊環境下革命先驅者的真實情況。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老一輩革命先驅者那個時代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但他們在當時的環境中能依靠信仰、才智 克服所有困難取得的成功,讓我們敬佩! 值得我們學習!








課舍鄉間


我的答案是《康熙王朝》,前前後後看了三四遍。


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更是一首流傳甚廣的影視金曲。我現在時不時地還得哼哼兩句,當年我也不明白這部劇的魅力在哪裡,但就是身邊的人都很喜歡看,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爸說這不電視劇裡面有很多人生的大道理,當時不懂,長大後學到了不少。

這部劇是二月河先生寫的,描述了康熙皇帝的輝煌一生,在位六十一年,滅鰲拜,平三藩,掃平葛爾丹,手臺灣,驅逐沙俄,一生豐功偉績,起起落落。電視劇情跌宕起伏,人物角色豐滿,故事情節完善,引人入勝。


康熙這一生也是充滿了各種挑戰,小時候得了天花,差點死掉。根據劇中描述,康熙皇帝父親順治出家為僧,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十六歲親政,也算是少年得志,匿名參加科舉便獲得探花名號。

康熙皇帝每一次處理重大國家大事都讓人看的血脈噴張,手底下的大臣索額圖、明珠、陳廷敬、周培公等人也是各有特色。康熙王朝中有很多很多經典的橋段,讓我們回味,康熙怒罵姚啟聖,周培公大敗吳三桂,康熙親政準葛爾。

這部電視劇在我們看的很過癮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說話辦事的道理和各種明著暗著的規則,一方面從歷史上我們收穫很多知識,二一方面從人文和社會方面也收穫很多知識。確實是一部非常好的良心大劇!


我叫鹽汽水


這些年看電視劇少了很多,不管是國產劇還是美劇韓劇什麼的。一來是沒有過去那麼多閒工夫追劇,二來也是好片太少。

此前在問答中也回答過類似問題,推薦過的國產好劇大多是過去的劇,比如《西遊記》、《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鏡子》、《浪漫的事》、《五月槐花香》、《士兵突擊》、《潛伏》、《懸崖》。這幾年又看過《人民的名義》和《大江大河》。這上面說到的劇,除了最後兩部新劇,我都是經過二刷三刷甚至更多刷的。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是九十年代中期一部被當時很多人忽略的國產劇,《無悔追蹤》。


<strong>

“肖大力,你好。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昨夜窗外悽風苦雨,雨聲中我下定決心,此番話不吐何快,不吐何安?這些年來你我朝夕相處,可我過得年年如覆薄冰,小心翼翼,食而無味,寢不能安,這一切隨我提筆之際都煙消雲散了……”

《無悔追蹤》的大結局,臨近片尾,劇中的馮靜波給四十年來的“死對頭”肖大力寫了這樣一封坦白信。

劉佩琦扮演肖大力,馮靜波是由王志文扮演的。這封信的筆觸富有文采又情真意切,由王志文沉靜的語調徐徐讀出,全劇從開場到此間兩人相處的黑白畫面一一浮現,令人動容。

毫無疑問,《無悔追蹤》是年代戲。好的年代戲是在釀酒,二三十集,一點一滴地醞釀發酵,不知不覺讓你覺察出韻味漸濃,等到最後的結尾來臨,酒瓶子砰的打開,整個人就醉了。

《無悔追蹤》也是諜戰劇。但相比《暗算》《潛伏》和《懸崖》,這部諜戰劇鼻祖又顯得是那麼不同。它充滿正能量,又富有生活氣息,它從不說服,但又充滿說服力,絲毫不讓人感覺肉麻。


<strong>

九十年代是中國電視劇創作的黃金年代,《無悔追蹤》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播出的,首播是1995年。我不太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哪一年,肯定是在1996年前後,2000年之後還買過它的DVD重新看過一遍,而後多年未看。

幾年來我的一位朋友經常提起這部劇,由於我很多年沒有重溫,他說到的一些細節我都淡忘了。這個國慶節前後,我花時間又重看了一遍,感覺出它更多的好來。

這部劇的劇情好。我從不愛看過於正能量的影視劇。很多此類作品違反藝術創作規律,充滿虛假的說教意味,或者說那根本不是藝術,而是宣傳。劇中的人物過於高大全,說出話來估計演員都不信,那怎麼能演好呢?不能說《無悔追蹤》裡蘊含的正能量小,它不僅塑造出肖大力這樣一個一絲不苟肩負使命的老民警形象,還通過展現國民黨特務馮靜波的思想意識轉變過程,從側面表現一個新國家蒸蒸日上的面貌。

一個好人,周圍人都說他好,連壞人都說這個人不錯,那他就絕對是一個好人了吧?

不得不說,《無悔追蹤》找到了這樣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好故事。此劇是根據一部小說改編的,小說寫作時有沒有原型,我不太清楚。但我在某期讀庫上看過一篇文章,家住北京通州區的一戶人家,解放後一直心甘情願悄悄為海峽對岸辦事,幾十年間一家人命運多舛,波折橫生。

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劇,觀眾看下來根本不會心生厭倦,因為它在嵌入宏大事件的同時又充滿生活氣息,塑造出連同兩位主角在內十幾個鮮活的重要人物。土唐刀衚衕裡的街坊四鄰互助互幫,偶爾互相拆臺,恩恩怨怨四十年,從少年到青年,從黑髮到白髮,上演著說不盡的離合悲歡。這些人差不多都性格鮮明,不同的歷史時期,在風風雨雨的裹挾下,體會不同的人生況味。


<strong>

這部劇的表演好。能看到王志文和劉佩琦這兩位實力演員同框飆戲,刻畫人物從年輕到年老都那麼準確到位,真是觀眾難得的福氣。不知別人怎麼看,觀察王志文的表演,有時候還能感覺出那是王志文這位演員,而看劉佩琦扮演的肖大力時,我總覺得那不是演員演的,那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倔警察。

王志文和劉佩琦的合作,多年後在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中也出現過一次。同為時間的藝術,但電影的容量畢竟不及20集電視劇,要說觀眾看同臺戲看過癮,還得通過此劇。

其他配角乃至小人物的表演,也都合適熨帖。嶽秀清、孔琳、何冰、吳軍、陶虹這些公認的好演員就不說了,這回我發現李丁老爺子的戲也實在有看頭。他扮演的剃頭包出場次數不多,但每次時代變遷他都搖頭晃腦點評上幾句,發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喟嘆,充滿無奈,同時又帶有喜感。

順便說一下扮演馮抗美的李冰冰。她的出現多少有些意外。這是一部老北京題材的劇,大部分演員都是說著一口北京話的演員,唯獨她來自東北。儘管李冰冰的表演也算出色,但如果北京味兒濃一些會更貼近人物。

這部劇的臺詞也好。好臺詞意味著合適的角色說合適的話,生動且準確。一文一武,馮靜波和肖大力完全是兩種人,聽他們兩個人的臺詞是一種享受。

肖大力是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不高,性子直說話衝,他臺詞的最大特點是愛說民間俗話,比如“沒有三十年不漏的大瓦房”,“我就不信他能滋出兩丈的尿去”,“我就是坐折板凳熬幹油,不查他個底兒掉我不姓肖”。

有位在運動中得到過肖大力幫助的人說起往事,肖大力早就把這件事忘了,對方說他曾安慰自己“幹屎抹不到人身上”,肖大力聽到這句話連忙點頭,“這話倒像是我說的。”屎尿屁臺詞平時聽來盡顯粗俗,但從肖大力口中說出來,絲毫不覺討厭。而且,他的話與人民教師馮靜波文縐縐的語言形成鮮明對比。

馮靜波由王志文扮演也是找對了人,一輩子文質彬彬謹小慎微,偶爾露出崢嶸能把所有人嚇一跳。我喜歡看馮靜波老年時候的戲,王志文把眼睛一眯,見人含笑點頭,走路慢悠悠的,兩隻腳略呈八字,真的是一個知識分子老年時的樣子。

另外王志文說臺詞的節奏也好,很多時候的斷句和字眼重複,能讓人體會出妙處,演員在說起那些臺詞的時候,應該是經過反覆琢磨的。他的聲音也獨特,聽到他最後那一大段信中的獨白,感覺是在上一堂好聲音的賞析課。多年前陸毅主演的《永不瞑目》上演,這部劇王志文沒有參演,但其中的旁白來自於他,旁白出現的機會並不多,但那是該劇重要的一部分。

順便說一下電視劇臺詞的錄音問題。《無悔追蹤》無疑是同期收音拍攝完成的,每個角色的臺詞都由演員在表演時說出並完成錄製。這很正常,因為“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一個演員的表演除了表情和形體,當然要包括他的聲音,那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而現在一些電視劇中主演的聲音都來自後期配音,原因據說是錄製同期收音不夠完美,而後期配音佔用大量時間演員給不出檔期,只能由專業的配音演員代替完成。這,就是演員?


<strong>

我還特別喜歡這部電視劇不同尋常的轉場鏡頭。一場戲中這個人問別人話,對方還沒有說話,劇情馬上轉入另一個場景,這時說話的人貌似是在回答上一場戲中的問話,實則與其已經沒有任何關係。巧妙銜接,又製造意外和笑點。

有人說《無悔追蹤》是披著諜戰劇外衣的年代劇,此話倒也不假。它的高妙之處在於,它既像很多諜戰劇一樣留給大家懸念,使觀眾始終不忘探尋一個秘密何時洩露,如何洩露,引發怎樣的結果,同時它又讓大家安於不那麼急切地探究真相,因為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個個充滿魅力,劇情婆婆媽媽又不落入俗套,街坊間的家長裡短同樣吸引人,“諜戰”的真相倒顯得不那麼重要。

它比《潛伏》和《懸崖》等諜戰劇多了真實的生活氣息,又比《金婚》和《一年又一年》等年代劇多了讓觀眾一追到底的懸念感。

《無悔追蹤》目前在豆瓣的評分是9.3,比同為諜戰劇的《潛伏》還高0.1分,但這部劇的知名度遠遠不及後者。這可能與它出現得過早人們有所忽視有關,沒有趕上諜戰劇爆棚的時間段。另外看報道說,因為題材關係此劇多年來還被雪藏過一段時間,這些年才獲解禁。《一年又一年》是經典年代劇,豆瓣評分與《潛伏》持平,比《無悔追蹤》低0.1分。


<strong>

在我忽視《無悔追蹤》的這些年裡,曾多次在該劇一個重要拍攝外景地經過,我還近距離端詳過那座建築,但從來沒有把它和此劇聯繫起來。2018年國慶節前我開始重溫這部劇,畫面中的那座寺廟越看越眼熟,想起來它應該就是我多次經過的拈花寺,就在鼓樓西大街附近。一查資料,果然是。

國慶節前再經過那裡時,我專門在拈花寺前站了一會兒,腦補土唐刀衚衕街坊鄰居們聚集在那裡時的場面。拈花寺,雍正年間命名時大概是取拈花一笑的意思。《無悔追蹤》這樣一部經典劇目,多年之後重看再重看,始終也能讓我們臉上浮起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