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 拒絕了李白?他是誰?

開元八年,渝州,刺史官邸外,一個叫李白的年輕人扔下他的詩篇,忿忿而去。

上面寫著飄逸的毛筆字的紙張終究散落到了地上,守門的衛士有些奇怪,又有些憤怒:你個年輕人,哪來的那麼大脾氣,小心抓住你給你一頓暴揍。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大鵬

在好奇心驅使下,衛士撿起地上的紙張,還巴望著上面寫的東西能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還好這個衛士有些文化,要不然對後世的研究者會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紙上赫然寫著: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府裡坐著的是渝州刺史,李邕。他冷笑著對身邊人說,這年輕人,有才是有才,但是還太年輕,現在把他舉薦出去他怕是連命都保不住,或許等他摸爬滾打幾十年就明白什麼是人生了。

二十歲的李白被拒絕了,他想拿著用自己的詩歌來干謁李邕,以此獲得舉薦,進入官場。去之前他滿心自信,剛剛得到高官蘇頲讚許的他正意氣風發,期待著李邕對自己的誇讚。

可是,一個冷笑,毀了他所有的希望,直到這希望化成了憤怒,最終發洩在那首著名的《上李邕》中。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李白

可是,為什麼他要找的人是李邕?他只是一個高官麼?可是刺史級別的官員遍地都有,為何單單去找他?

往下看一看他的故事,你可能就能明白了。

  • 背下整座圖書館?

歷史上要是說誰比較有名,一般就會從他小時候幹過的出人意料的事情說起。

李邕也是這樣,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新唐書》裡說李善注完《文選》以後拿給李邕看,李邕竟然能挑出許多錯誤,並且還寫了一本帶有自己風格的《文選注》,與父親的書一同流行。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順便提一下,李邕雖然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但他是一個典型的“學二代”,家學深厚。上文提到的注《文選》的李善,就是李邕的父親。而李善,自是不用提,稍微有點古文學常識的都知道,李善的注本是學習《文選》不可缺少的參考資料。

是不是覺得李邕太牛了,他居然能給許多學者一輩子都讀不透的《文選》作注?這豈不是比李杜蘇牛多了。

很遺憾地告訴你,這個故事是假的。李善自己在書中署的時間是顯慶三年九月,李邕是二十年後出生的,李善寫完書的時候,李邕還不知道在哪,怎麼可能讓他查缺補漏。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李善

但是彆著急,這事兒是假的,但是有別的事兒是真的呀。接下來的這個事兒也足以證明李邕少年時有多強大了。

李邕剛成年時候,見了當時的內史,後來的宰相,“文章四友”之一李嶠。他想看宮廷圖書館“秘閣”裡面的書,於是就求李嶠放自己進去,李嶠雖然知道這小子從小就牛,但是秘閣那麼多書,沒個三年五載的誰能看完。一開始不打算同意李邕的要求,但是耐不住李邕的軟磨硬泡,於是就暫時讓他做了幾天秘閣的秘書。

沒過多久,李邕自己走了。李嶠也很奇怪,問他看了多少了?李邕從容作答,看完了。李嶠還不信,專門挑秘閣裡面冷門偏僻的書來考他,結果李邕都能夠對答如流。李嶠很是震驚,直呼:太牛了,你以後一定是個大佬。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宮廷秘書多達萬卷,幾日之內搞定,李邕非等閒之輩也。而且後來李嶠做了宰相,也對傳揚李邕的名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李邕進入官場,開拓新的江湖打開了大門。

  • 官場—折二張之角,挫韋氏之鋒

少負盛名的李邕,被李嶠和監察御史張廷珪聯名推薦,最終被朝廷徵召為左拾遺。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唐朝時期得官的方式其實還是十分靈活的,既可以通過科舉入仕,也可以通過門蔭入仕,還可以通過利用這種較為少見的官員推薦入仕。

左拾遺是個什麼官兒呢?跟後來杜甫做的那個左拾遺一樣,都是在皇帝身邊為皇帝提建議的人。可是大家都明白,皇權社會,給皇帝提建議可不是那麼好提的,弄不好就得人頭落地。所以這一類的官員大多數都很謹慎,不怎麼直言敢諫。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武后

李邕不一樣,當時的他,求名心切,又很正直狂躁,見到不對的事情非要懟一懟。

當時武后當權,養了許多“小白臉”,其中最猖狂的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一些大臣早就看著這倆狗仗人勢的貨不順眼了,一天,有個叫宋璟的御史中丞上書彈劾張昌宗,但是武后有心包庇,根本不理他那一套。

由於品階低下,李邕只能站在遠遠的臺階下,滿朝堂都沒人說話,此時,傳來了李邕的聲音:宋璟說的事情事關天下社稷,陛下應該好好考慮考慮!他把天下社稷都搬出來了,弄的武則天沒臺階下,只好准奏了宋璟的彈劾。

事後有人責備他:你這麼小的官兒,還敢違背陛下的心意,就不怕招上禍事麼?

李邕說:不這樣,我的名聲怎麼傳播開來?

這神采與性格,還真與李白頗為相似。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武后

後來,中宗朝,皇帝想要延攬方士鄭普思入朝,李邕得知找一個迷信鬼神的方士來必然會耽誤朝政,於是立即上書諫言:如果這些方士口中的長生不老是真的的話,那麼秦始皇,漢武帝早就永葆青春,一直坐天下了,那還輪得到你李顯。這話說得相當衝,可能是惹龍顏不悅,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但是他的名聲卻愈發傳開了。

後來玄宗上位,當了戶部郎中,然而由於性格矜燥,被人排斥出京。好不容易碰到玄宗封禪泰山回來,給皇帝獻了一首詩,得到了皇帝的稱讚。眼看又燃起了復出的希望,但是又遭到了陷害,有人告發他貪贓枉法,按律當斬。此時就有很多人來為他求情,其中還包括與他素未謀面的“許昌男子孔璋”,此人上書天子敘述李邕的種種功勞,並表示願意替他接受懲罰。信中說到:

伏見陳州刺史邕,剛毅忠烈,難不苟免。往者折二張之角,挫韋氏之鋒,雖身受謫屈,而奸謀沮解,即邕有功於國。且邕所能者,拯孤恤窮,救乏賙急,家無私聚。今聞坐贓下吏,死在旦夕。臣聞生無益於國者,不若殺身以明賢。臣願以六尺之軀膏鈇鉞,以代邕死。

雖然此事的真實性已不可靠,但李邕當時名望之大,傳揚之廣,也已經可見一斑了。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被貶

後來李邕多次被陷害,多次被貶官,任渝州刺史的時候就剛被貶下來,見到年少輕狂的李白,自別有一番心境。

但可以知道的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盡心竭力,為民服務。《新唐書》給了他這樣的評價:

邕少習文章,疾惡如仇,不容於眾,邪佞切齒,諸儒側目。頻謫遠郡,削跡朝端,不啻十載。歲時嘆戀,聞者傷懷。

  • 文壇—盟主級大佬,伯樂級貴人

除了官場上有名,在文壇,李邕也是當時的一位元老級人物。

史料中記載他“ 文章, 書翰, 正直, 詞辯, 義烈, 英邁”皆過人, 時號“六絕”,其中有一半說的都是他的文才。大家可別忘了,當初他可是因為文采好才被推薦做官的。

中宗朝時,他就已經被相中了,雖然當時他的品級還不夠升學士,但是中宗特許他參加只有學士才能參與的修文館活動,還被特許以學士的身份跟隨皇帝遊覽酬奉。後來玄宗朝時,他寫的文章被玄宗當面批評,還因為文采才政績都很出色被玄宗召到京城面談,臨走時玄宗還親自為他寫了一首《送李邕歸滑州》,皇帝專門為其寫詩,真是羨煞旁人。差不多此時就已經奠定了他文壇領袖的地位了。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當時的李邕,跟後來的歐陽修很像,樂於提攜後進。最有名的當屬他提攜杜甫之事了,當時的杜甫正在山東那邊兒窮遊,李邕看了他的作品,聽了他的故事就覺得這個年輕人挺有才的,於是拿上自己的文集,主動去找杜甫見面。後來杜甫也把“李邕求識面”寫進詩中,作為自己一生的驕傲。後來杜甫也這樣誇他:“情窮造化理, 學貫天人際”, “獨步曰十年, 風聽九嗥唳”。

除了杜甫,李邕還提攜了蕭穎士和高適,把自己寫的書法假名於蕭穎士,來幫助他快速出名,其慷慨至此也。李白去找他,還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 書法—晚年的鉅額外快

《舊唐書》中說李邕晚年生活十分奢侈,吃穿用度都極為豪華,以至於當時有人以此為由頭誣告他貪汙受賄。

並且李邕還愛供養賓客,史書中說他是信陵君那樣的人物,那麼他哪來的那麼多錢呢?除此之外,杜甫懷念他的詩中還提到了他家中的陳設:

豐屋珊瑚鉤,騏驎織成罽.

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

分宅脫驂間,感激懷未濟。

眾歸賙給美,擺落多藏穢。

可見家中陳設之豪華,原來他還是個隱形的富豪,難道他的錢真的是貪來的?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杜甫

當然不是,有愛好書法的朋友可能知道,李邕的書法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擅長寫正行草書,對後世影響極大,《宣和書譜》這樣點評他的書法:“邕初學變右軍行法, 頓挫起伏, 既得其妙, 復乃擺脫舊習, 筆力一新。李陽非謂之‘書中仙手’”。

有這麼一手好字,不用來商業化變現還真是可惜了。李邕就是一個完美的書法商業化文人。

當時流行請名人寫碑文,李邕靠這個就獲利不少,《舊唐書·李邕傳》中說他:

邕早擅才名,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 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 多齎持金帛, 往求其文。前後所制, 凡數百首, 受納饋遣, 亦至鉅萬。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 未有如邕者。

那個拒絕李白的男人後來怎麼樣了?

李邕碑文

這一點和後來的韓愈很像,如果說李杜是盛唐詩歌的“雙子星座”,那麼“李韓”就是碑文商業化寫作的“雙子星座”,這其中的商業化利用資源思維,值得我們每一個現代人學習!

  • 杖殺!

雖然他掙了很多錢,但是政治的悲劇始終沒有離他而去。他因為與當朝奸相李林甫交惡,被以一個莫須有的連坐罪名定罪,而且還是杖殺,也即活活打死。憤恨之極,以至於不想詳細寫,望見諒。

李邕,李杜前一代的江湖風雲人物,文人鉅富,叱吒官場,直言敢諫,勞國憂民,提攜後進,書法大家。

在老江湖面前,李杜仍然是年輕人。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兩正補》,《再從看李白與李邕的交往》,《紺珠集》,《唐代詩人叢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