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 開源節流 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多措并举 开源节流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

點擊上方“財政部”藍色小字,可訂閱本微信。

減稅降費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截至2018年已累計減輕企業負擔超4萬多億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減輕企業負擔和社保繳費負擔約2萬億元。此次減稅降費規模超出以往、力度空前,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拉動經濟發展。

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對企業來說是減負,對政府而言卻意味著減收。如何在財政收入減少、支出剛性不減背景下,平衡好年度預算收支、確保財政可持續,考驗著財政理財的能力與智慧。面對複雜嚴峻的財政形勢,各級財政部門認真研究對策,從適度提高赤字、多渠道開源增收、優化支出結構、嚴格執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多措並舉破解平衡難題。

首先,通過適度增加財政赤字規模,提高可用資金空間。增發國債、擴大赤字是政府彌補收支缺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各國慣用的應對辦法。但擴大赤字是一把“雙刃劍”,在加大當期可用財力的同時,長遠將加重政府償債壓力、加劇財政運行風險,需平衡好當期與長遠的關係。鑑於當前財政形勢不確定性增加,為有效應對後期可能出現的風險,今年財政預算並沒有主要依靠增列赤字彌補減收,而是統籌盤活存量、壓減支出等方式綜合應對。2019年安排赤字27600億元,比2018年小幅增加3800億元,赤字率由2.6%適度提高到2.8%,繼續控制在3%的國際警戒水平內。如此安排既符合當前穩增長的要求,又為今後留出了政策空間。

其次,通過增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實現年際以豐補歉。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是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財政利用超收節支安排的儲備性資金,用於彌補以後年度因減收、增支造成的收支缺口。在前幾年收入形勢較好的時期,各級財政積累了一定規模的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今年,各級財政積極調入應對減收。中央層面,在2018年已較大幅度調入基金的基礎上,2019年進一步加大調入力度,調入規模達到2800億元,比上年增加670億元,創2007年中央穩定調節基金設立以來的峰值。地方層面,基金調入力度也是超過往年。四川省省級調入基金210億元,比上年增加53億元,增長34%;福建省調入基金299億元,比上年增加100億元,增長50%。

第三,通過大力盤活國有資源資產,拓寬財政收入來源。在長期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或多或少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資源資產,在財政特殊困難時期,可採取適當方式盤活增收。今年以來,面對減稅降費帶來的減收壓力,各級財政大力盤活國有資源資產,積極將政府資源資產收入轉化為財政收入,更多用於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民生政策。中央主要是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上半年已增加上繳1685億元。地方也因地制宜盤活資源資產。廣東省將國有企業收益上繳比例提高到30%,四川全省開展閒置國有資產清查處置行動等。

第四,通過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為重點支出騰出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務必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李克強總理要求,政府要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各級政府認真落實中央領導要求,在已連續多年壓減一般性支出的基礎上,今年加大壓減力度,將有限財力集中用於民生等重點支出。中央財政帶頭嚴控部門支出,除剛性和重點項目外,其他項目支出平均壓減幅度達到10%。各地在嚴格落實年初壓減5%的基礎上,積極加大壓減幅度。目前,上海、北京、江蘇等多地表示今年一般性支出將壓減超10%。

第五,通過嚴控預算追加事項,確保年初預算目標實現。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不僅在於年初編好預算平衡賬,還在於預算執行中落實好年初預算。執行環節中的追加事項會衝擊年初預算的順利完成,阻礙預算平衡目標實現。今年以來,各級政府把預算執行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嚴格預算執行管理。中央層面明確,嚴把預算支出關口,嚴控追加調整事項,除應急救災等支出外,執行中原則上不再出臺增支政策。各地也紛紛參照中央做法強化執行管理。重慶、福建等地要求,年度中除應急救災等支出外,一般不追加預算。

總體來看,儘管受經濟下行、減稅降費影響,各級財政減收壓力增加,但通過實施開源、節流、挖潛的組合拳,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今年1-9月份,全國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下一步,各級財政部門將堅持不懈做好財政收支預算管理,支持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堅強物質保障。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