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妃六歲入宮,懷有身孕後卻被皇帝下令餓死,結局又如何呢?

老兵東雷


朱元璋是個叫花子出身的皇帝,沒有什麼文化,所以他錯誤地以為沒有文化也能做個好皇帝,因此就比較輕視皇帝的崗前培訓。

前朝的皇帝非常重視接班人的文化教育,打小就聘請名師對皇儲進行權術和厚黑學傳授,讓他們個個治大國如烹小鮮,玩文武百官於鼓掌。說白了就是培養說瞎話不眨眼,殺眾生不抖手的宮鬥人才。可是由於朱元璋不重視崗前培訓,聘請的師傅也不過關,大明江山的接班人不是吃仙丹的高手,就是做木匠的奇才,或者是遊戲大師,合格的皇帝不能說沒有,但數量的確不多。

這賜死張裕妃的皇帝就是一個業餘皇帝,為什麼說他是業餘呢,因為他喜歡木工活,立志做魯班第二,把朝政交給太監來打理,把朱明江山弄得不像樣子。

朱由校不僅是個業餘皇帝還是個情種,更有戀母情結。吃乳母的奶吃出感情了,長大後咬定青山不放鬆,還想吃一輩子。

既然有這麼好的孩子,乳母心裡也美滋滋的,一場忘年戀就在大明皇帝和乳母之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跟自己同學的母親也有一段轟轟烈烈的忘年戀,而且馬克龍對感情非常專一,不離不棄。所以說,朱由校跟乳母的愛情也是值得肯定的,皇帝也有七情六慾,情種皇帝總比無情要好。

而且都說日久生情,朱由校跟乳母相處的時間太久了,雖然相隔將近二十歲,但對於宮裡長大的孩子來說,有一個母親一樣的戀人也是叫人神往的。

對於朱由校的戀情,我們作為常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朝中那些衛道士們對此就忍無可忍,覺得是大逆不道了。這個乳母客氏曾經因為大臣的反對而被迫離開皇宮,但朱由校因此失魂落魄、度日如年,又把乳母召回宮裡。

客氏離開了心愛的皇帝也非常痛苦,苦大即仇深,她害怕再失去深愛的人,於是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反對的人開始無情迫害,那些非議她和皇帝的人都受到了嚴懲。

除了報復皇帝身邊的大臣之外,客氏還擔心宮裡那些如花似玉的嬪妃們奪去她心愛的皇帝,於是也毫不留情、辣手摧花,瘋狂迫害宮裡的嬪妃,對皇帝身邊的女人也從不手軟。有一天皇帝朱由校下意識誇一位妃子眼睛長得好看,客氏就妒火燒身,勾結太監弄毀了這位妃子的眼睛。

客氏害怕失寵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她雖然皮膚和身材保養的好,而且風姿綽約,風情萬種牢牢抓住了皇帝的身心,但客氏有個短板,不孕也不育,和皇帝沒有愛情的果實。因此她非常害怕別的嬪妃懷上皇帝的龍種,那樣的話自己就不可避免會失去皇帝的歡心。解除後顧之憂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防患於未然不讓皇帝跟嬪妃身體接觸,有播種的機會,二是消隱患於萌芽中,把孕育中的龍種幹掉。

第一種辦法有效但不現實,皇帝是個大活人,不能老跟著,防得了今天防不住明天,防的住晚上防不了白天,防得了屋裡防不了野外。越是看得緊,皇帝就越想外出播種。

百密必有一疏,客氏怕皇帝偷吃,就在嬪妃們的房間外設立崗哨監視,可是她卻忘記宮裡宮女遍地,皇上想偷吃防不勝防。客氏防得了皇上去嬪妃那裡卻沒有想到皇上去宮女那裡播種。

這皇上喜歡上一個宮女,像著了魔一樣,還堅持把這個宮女封為妃子,這個宮女就是張裕妃。

客氏看朱由校那麼鍾情這個張裕妃,恨得牙根癢癢,就不讓朱由校去張裕妃那裡過夜。

可是突然有一天,有個太監報告跑來報告:娘娘,大事不好,張裕妃懷上龍種了。

客氏大怒去找朱由校問罪,朱由校又急又怕竟然矢口否認幾個月去過張裕妃那裡。客氏這下可抓住了把柄,叫人把張裕妃拿下,說張裕妃懷的是野種,對她百般折磨。朱由校一看也後悔了,馬上承認張裕妃懷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委屈了龍種,但那時候又沒有DNA鑑定,客氏一口咬定,皇帝雖然也沒辦法證明,但還是保全了張裕妃。

一晃張裕妃懷胎十月,到了生產期,卻沒有生下龍子龍女,於是在客氏挑唆下,把她辦了個欺君之罪,就叫人把張裕妃打入別宮,所謂別宮其實就是宮牆的一處夾道,百般虐待,不給吃的,不給水喝,只有一個好心的太監偷偷往門裡送過點吃的,但被客氏發現後杖斃。

就這樣在被折磨了半個月後,張裕妃終於堅持不住死在了“別宮”,年僅十八歲。由於張裕妃被誣陷犯禁被廢除了妃子的身份,只能以宮女的身份草草下葬。


歷來現實


關於這位張裕妃,在《明史》裡還真有記載:

“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異己,幽於別宮,絕其飲食。天雨,妃匍匐飲簷溜而死。”

這段話大致刻畫了張裕妃的一生,她雖貴為妃子,但最後卻被幽禁在別宮之中(據說僅僅是兩個宮殿之間的夾道),最後,竟然是喝雨水喝死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要從明熹宗開始說起。

明熹宗可謂歷史上有名的“戀母”皇帝,不過這個“母”並不是自己的親身媽媽,而是乳母,習慣上把她稱作“客氏”。

當年,這位客氏仗著熹宗的寵愛,聯合自己的“對食”大太監魏忠賢,橫行後宮,凡是和她作對且懷孕和有子嗣的妃嬪都統統除掉。

而張裕妃原先只是一名宮婢,因受熹宗臨幸懷孕,被封為妃,她性情剛烈耿直,不願與客氏、魏忠賢為伍,再加上她到期未分娩,導致客氏在熹宗面前誹謗其假懷孕。

最終,張裕妃被打入冷宮,每日連飯都沒有人送,飢渴難耐之中,張裕妃只得靠下雨時屋簷滴下的水來充飢。

在被活活餓了十多天後,張裕妃終於倒下了,連同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一屍兩命。

哎,真是個可憐的女人,據記載,到了明末,崇禎皇帝為她平了反,還給了諡號“悼順”,以妃禮遷葬於金山。


宮殿君


前言:古代歷史後宮宮鬥也是相當劇烈的,爭風吃醋,尤其涉及到皇位的更是下死手下黑手,在後宮,哪怕再幼稚再無暇的女性,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你軟弱註定就是你被欺,今天的女主人公張裕妃就是典型的例子,六歲入宮,卻被皇帝下令餓死,何其悲哉!


先介紹一下這位張裕妃是何許人也吧:1612年,年僅6歲的張氏,因為家境貧寒,被父親張世登含淚送進宮當宮女,本以為一生就這樣度過,結果在張氏17歲時,竟然得到明熹宗朱由校的寵幸並且懷孕,明熹宗一高興,直接封張氏為張裕妃,本想著已經懷孕,一旦有了子嗣,便可母憑子貴,一朝昇天,在出身貧寒人家的張裕妃是非常向往的。

可惜的是,這位張裕妃卻得罪了一個在當時極其重要的人物,明熹宗有位奶媽叫客印月,這個可不是簡單的人物,莫名其妙的,張裕妃成為了宮斗的犧牲品。


再介紹一下另一位重量級人物,明熹宗有位奶媽叫客印月吧。朱由校小的時候,衣食住行都是有這位奶媽客印月負責,或許是從小喝了她的奶汁長大,在明光宗駕崩後,朱由校被動地繼承了大統以後更是對奶媽客氏言聽計從,萬般縱容。這還不算,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還與當時的大宦官魏忠賢結為“對食”,這樣一來,兩個人一裡一外,互相勾結互相扶持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最後來說說這位可憐的張裕妃是如何被皇帝餓死的吧。這位奶媽客印月,自己年齡比皇帝大很多,因此不能與皇帝結婚,但是又不甘心自己大權被奪,擔心在皇帝面前失寵,因此,對皇帝恩寵的嬪妃,尤其是懷有子嗣的,尤其防範,加上懷孕後的張裕妃,為人正直,不願與客印月、魏忠賢狼狽為奸,更是讓客印月恨之入骨,只不過張裕妃為人機謹,客印月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終於有一天,由於張裕妃十三個月未有分娩跡象,客印月終於抓到了張裕妃把柄,不斷說張裕妃壞話,明熹宗也是聽信讒言,將其打入冷宮,不僅如此,客印月還下令,不準給張裕妃送食物,也不安排穩婆去接生,張裕妃被活活餓了14天,終於有一天,暴雨交加的天氣,張裕妃暴斃而亡,活活餓死,年僅18歲,肚裡還有明熹宗的子嗣。


《明史》記載“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異己,幽於別宮,絕其飲食。天雨,妃匍匐飲簷溜而死。”


唯戀無名


張裕妃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妃子,萬曆四年八月選入宮中成為宮女,當時才6歲,雖然她是宮女,不過自小在宮中長大也耳濡目染了宮中禮儀,而且相貌也出落得端莊美麗,嬌媚可人。

朱由校雖然愛好做木匠活,可也好女色,看到如此漂亮的額小宮女,於是寵幸了她,這位小宮女也因為被當時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看上,並且召幸有了身孕,在天啟三年五月,被冊封為裕妃。

本來從小宮女變成寵妃,是麻雀變鳳凰的好事,而且懷有龍胎,足以母以子貴,寵冠六宮,從此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可是這位張裕妃並沒有這麼幸運。

因為寵幸她的這位皇帝並不是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這位朱由校沒主心骨,沒權勢,一心酷愛做木匠活。

朱由校真心不願意當皇帝,於是一頭扎進了後宮,天天去琢磨自己的傢俱該如何再完美點,其他一概不管,而把其他朝廷大事全部交給自己的奶孃客氏來處理。

這位客氏可不是簡單的中年婦女,在朱由校繼位後,封了客氏為“奉聖夫人”,客氏姿色妖媚,為人狠毒殘忍,自從朱由校賜婚客氏和魏忠賢為對食夫妻,客氏從而有了機會禍害大明江山六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間縱容奶孃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賢,任他二人胡作非為,在朝廷陷害忠良,禍亂朝綱,在後宮則荼毒妃嬪,殘害嬪妃和龍胎,使得朱由校沒有子嗣。

而熹宗朱由校卻不加規制,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環境下導致了張裕妃的悲劇是必然的。

客氏和朱由校是乳孃關係,因此關係很親厚,對客氏言聽計從,而客氏張狂狠毒無比,在後宮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竟然和其他妃嬪爭風吃醋,先後害死了幾個曾經被朱由校臨幸過的妃嬪,其中遭遇最慘的就是這位張裕妃了。

事情是這樣的,張裕妃雖然是個小宮女出身,然而性格還算很剛烈正直,並不願意巴結奉承客氏和魏忠賢,還經常給皇帝揭發客氏和魏忠賢的惡行,因此被客氏和魏忠賢視為眼中釘,他們一直在找了機會除掉她。

機會終於來了,那就是張裕妃到了十個月還沒有生孩子,客氏和魏忠賢就陷害她欺君之罪,並說懷的是個怪胎。

話說隔行如隔山,朱由校這個皇帝,做木匠活是把好手,可是對於婦科預產期還真整不明白,因此就聽了乳孃客氏的話,讓她全權處理。

客氏有了皇帝的授權後,讓朱由校下旨,在天啟三年八月初八,將張裕妃廢掉妃子稱號,幽禁於別宮。

“別宮”不僅僅是冷宮,而是比冷宮環境更惡劣的宮殿的夾道,現在去過故宮的朋友應該知道,兩個宮牆之間的夾道就是這裡所說的“別宮”了。

冷宮環境再破也還好,至少是個人住的地方,畢竟還算得上是屋子,房頂還可以遮風擋雨,可是兩個宮牆之間的過道,陰暗潮溼,而且要遭受日曬風吹和雨淋。

張裕妃不僅被關到夾道,客氏來了個更狠的,下令不讓她吃飯和喝水,當時的張裕妃已經身懷六甲,將要臨盆,還要忍受口渴捱餓的折磨,可以說是生不如死。

張裕妃被關了幾天後,已經餓得不成人形,正好這天下了大暴雨,她實在渴的受不了了,為了保住性命,她匍匐著仰面喝雨水來止渴。

然而她本身有身孕,已經被餓了14天,又喝了不乾淨的雨水,身體再也吃不消,被活活餓死年僅18歲,死的時候腹中尚有胎兒。客氏知道張裕妃已死的消息,下令把她以宮女身份下葬。

張裕妃本是一介宮女,誰料因為朱由校的錯愛而導致了悲劇,相比成為寵妃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倒不如一直是個卑微的小宮女,熬到出宮還能平安度過一生。


小聰歷史客棧


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為人狠毒殘忍、生性淫蕩。明熹宗登基後,客氏深受寵幸,被封為奉聖夫人。

客氏和魏忠賢是“對食夫妻”, 一個是"老祖太太千歲",一個是“九千九百歲爺爺”。

據說客氏還和朱由校有曖昧關係,她常將馬腎煮給熹宗吃,提高朱由校的性功能。

(魏忠賢和客氏)

如果兩人沒有那種關係,這不是一個奶媽應該乾的事。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是個比較正直的太監,是魏忠賢的死對頭。正是在王安聯合楊漣、劉一璟等大臣的擁戴下,朱由校才得以順利登基。

剛開始的時候,魏忠賢是王安的小弟,由於他和客氏的不尋常關係,地位越來越高,大有取代王安之勢。

在客氏和魏忠賢的唆使下,利用言官彈劾王安,矯旨將王安發配到南海。

(太監王安)

就這樣客氏還不肯放過王安,她對魏忠賢說:"爾我孰若西李,而欲遺患也!"因此魏忠賢派人在半路害死了這個曾經的“大哥”,可見客氏的狠毒。

客氏最怕朱由校的妃子產下皇子,自己被生皇子的妃子奪去朱由校的寵信。

所以對懷孕和生子的妃子和皇子,客氏用盡各種手段迫害,使得朱由校的皇子無一能夠長大。

客氏猖狂到連皇后都不放過。天啟三年張皇后懷孕,客氏收買按摩師給皇后按摩,暗中做了手腳,使得皇后流產。

張裕妃原本是個宮女,由於長得漂亮,在一個的機會被朱由校寵幸,懷上了龍種,朱由校便封她為裕妃。


(張裕妃)

這個張裕妃性格剛烈,看不慣客氏的一些作為,經常與客氏發生爭執。

她哪裡知道,這個老媽子是自己惹不起的魔鬼。 裕妃懷胎十月,仍沒有分娩,這在今天算是個正常的事,孩子早產幾天,晚產幾天沒什麼奇怪的,但客氏趁機說她懷的是“異端”,是鬼胎,唆使朱由校將裕妃打入冷宮。

也有專家考證,說裕妃並不是打入冷宮,而是將她囚禁在兩個宮殿的過道里,任憑日曬風吹,連個避風的地方都沒有。

不光如此,狠毒的客氏還不許人給裕妃送水送食物,也不讓人去給她檢查肚子裡的胎兒。

幾天後,天降大雨,裕妃又飢又渴,只得拖著大肚子爬在地上,用手接宮殿的簷水解渴。

由於裕妃有孕在身,又數日沒吃東西,喝了沒消毒的屋簷水後,當晚發了高燒,於當年八月二十二日,在被囚禁十四天後,連同肚子裡的孩子,被活活折磨死了。死的時候剛滿十八歲。

《明史》(列傳二-卷114)記載了這一慘案:“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異己,幽於別宮,絕其飲食。天雨,妃匍匐飲簷溜而死。”


(被折磨死的裕妃)

目睹了裕妃餓死的慘狀,其他妃子都有了恐懼後遺症。

朱由校的成妃李氏,天天擔心自己會落得和裕妃同樣的下場,就偷偷在那個過道的牆洞裡藏了乾糧和水,以備不測。

也算她有先見之明,後來有一次她被客氏陷害,被幽禁在過道中半月之久,靠著私藏的食物活了下來。看來未雨綢繆真的很重要。

壞事做盡的客氏,最後也沒有好下場。 崇禎皇帝即位後,將其逮捕放入浣衣局審訊,查實客氏諸般惡行,命人將客氏用大棒打死。

劉若愚《酌中志·客魏始末紀略》記載了此事:“逆媼客氏......至奉旨籍沒,步赴浣衣局,於十一月內欽差乾清宮管事趙本政臨局笞死,發淨樂堂焚屍揚灰。”

(打死)

自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誠然!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關於這位張裕妃的死,在《明史》裡有明確記載: “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異己,幽於別宮,絕其飲食。天雨,妃匍匐飲簷溜而死。” ,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描述了張裕妃的死因。

明熹宗是歷史上的奇葩,有“戀乳母”的情節,這個乳母就是“客氏”,客氏仗著熹宗的寵愛,聯合自己的“對食”——殘忍狠毒的大太監魏忠賢,在皇宮裡一手遮天,橫行霸道,主宰了後宮的一切,甚至敢迫害皇后,頗有“順我都昌,逆我者亡”的意思,到後來凡後宮嬪妃,只要懷孕了和或者有子嗣了,她都想方設法地除掉。



而張裕妃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宮婢,因受熹宗臨幸而懷孕後,被封為妃,她性情剛烈、耿直,不願與客氏、魏忠賢同流合汙,再加上她是期未才能分娩的類型,客氏就在熹宗面前捏造事實,誹謗說她是假懷孕; 導致張裕妃被打入“別宮”,飢渴交加之際,張裕妃只能靠接屋簷滴下的雨水解渴充飢,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十多天,最終被活活餓死;張裕妃終於倒下了,連同自己肚子裡將要出生的孩子也死掉了,一屍兩命。


想來,真是傷心,到崇禎朝,朝廷為她平了反,還追給諡“悼順”號,以妃子禮遷葬於金山上。而天啟皇帝死後沒有子嗣,皇位由他的異母弟弟朱由檢——亡國之君崇禎來繼承;後來魏忠賢上吊自殺,客氏被貶到浣衣局做下人的事,後來被活活打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注意了,皇帝沒有下令將張裕妃餓死……

明朝皇帝多奇怪,折騰來,折騰去。這把龍椅便傳到了明熹宗朱由校手上。朱由校祖父乃萬曆皇帝,萬曆在位48年,死後朱常洛終於即位,由於過於興奮,興奮著享樂。僅僅一個月,就邁入地獄。



世稱“一月天子”。15歲的朱由校從朱常洛手上接過重擔。但是,朱由校不愛江山,愛木頭。朱由校心靈手巧,他很喜歡當木匠,製造木器。

世稱“木匠皇帝”。試想,這樣一個人當皇帝,情況會怎樣?何況朱由校文化程度低,幾乎是一個文盲。

所以,在這朝誕生了兩大厲害角色。既然皇帝喜歡玩樂,厭惡朝政,疏於朝政。為主子分憂是臣子的指責。於是,魏忠賢、客(qiě)氏專政。一個稱霸後宮,一個專權於前朝。



頓時輿論紛紛:

天下權威所在,第一魏太監,第二客氏姐,第三皇上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客氏!

客氏是朱由校的奶媽。奶媽是皇帝的第二母親,雖沒血緣關係,但受之以情,兩人的關係甚至遠遠超過生母。自古以來,奶母的地位都是很高的!

當朱由校登基後,便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客氏與魏忠賢乃夫妻關係。藉此,魏忠賢飛黃騰達。兩人合作,那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不過,客氏是農婦,雖文化不高,但知道一個道理——沒有朱由校,便沒有客氏。因而,客氏很害怕朱由檢的妃嬪。一旦生育,那麼母憑子貴。客氏將要失寵。

這樣一來,朱由校豈有皇子?難怪朱由校死後,是他的弟弟朱由檢(崇禎皇帝)即位。

諸多被客氏殘害的嬪妃中,屬張裕妃遭遇最慘了。

妃位於皇后、皇貴妃、貴妃之下。張氏出生於公元1606年。6歲時,入內庭。公元1623年,17歲的張氏懷孕,進而被冊封為裕妃。



張氏性格直烈,耿直剛烈。處在後宮,這樣一個人,肯定會和客氏鬧矛盾。兩人關係不怎麼好,有裂痕。按客氏的觀念,不順者,便只能除掉。

《明史》記載:

客、魏恚其異己

恚,生氣。客氏、魏忠賢很生氣,將張裕妃視作“異己”。

張裕妃懷孕,肚子越來越大。但是,逾期未產,到了分娩期,沒有分娩生子。客、魏趁機向朱由校進讒言,說張裕妃啊,根本就是假懷孕。皇上,她分明是在欺騙您呀!



朱由檢懂個啥?要文化,沒文化,胎兒出生時間,怎麼是個定數呢?沒做過多思量,便將張裕妃廢黜。

五月十八日,張氏為裕妃;

八月初八,張氏被廢黜;

八月二十二,張氏死。

張氏遭遇悲慘吧?猶如坐過山車,起起伏伏,世事無常啊……側面也能說明,客氏的手段,頗為狠辣。



原來,在張氏被廢黜後,矯旨將張氏幽禁在別宮。別宮比冷宮更可怕,處在宮殿夾道,宮牆之間的過道。這裡,被風吹,被雨淋,被太陽曬……

而且,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放任自流!畢竟張氏是個孕婦……幾天沒吃喝,等到下暴雨時,為活命,張氏拖著沉重的身子,用手接過雨水,捧著來止渴。奈何雨水不淨,張氏身體更加虛弱,飢寒交迫。最終被餓死!

臨死前,張氏絕望地呼喊著萬歲爺……宮詞道:

何事丹陵遲暮生,葳蕤獨閉未全明。傷心飲徹簷頭水,萬歲潛呼三兩聲

後來,成妃李氏因為囚禁冷宮的範氏求情,得罪客氏。同樣被囚禁在“別宮”。李氏有感張裕妃故事,特地藏匿糧食,這才躲過劫難。待客氏怒氣消後。貶為宮女。



朱由校在位七年,崇禎皇帝即位後。都為她們翻了案。《明季北略》說,審訊客氏的結果驚人,當時宮內還存有8名懷孕的宮女,她們都由客氏帶領進宮。是想覬覦皇位。


史小二記


張裕妃並不是皇帝下令餓死的,當然,她的死和皇帝的無視不作為有關係。

張裕妃是天啟帝朱由校的妃子,個性比較剛直,對皇帝的奶媽客氏和太監魏忠賢狼狽為奸很不滿,在那個時代,人們還沒見過像客氏那樣一手遮天的奶媽子,對於她的破壞力認識不夠,張裕妃還天真的向天啟帝進諫,批評客氏。

這個小妞完全低估客氏對皇帝的影響,天啟帝對客氏的感情是不容別人挑撥的,當然對張裕妃的進諫沒反應,客氏知道後,就對張裕妃很不滿意,覺得這個小妃子真是活膩了,敢給她上眼藥。

在後宮一手遮天的客氏簡單粗暴的就把張裕妃幽禁起來了,儘管當時張裕妃已經懷孕,客氏也毫無顧忌,天啟帝不知道是知道還是不知道,總之,張裕妃被幽禁起來,不管是皇帝還是皇后,都沒人來管。

可憐的孕婦張裕妃被斷絕一切飲食,餓到體弱無力,某天下雨,飢渴難耐的張裕妃就爬到簷前去接雨水喝,不慎跌下去摔死了。

死就死了,還是沒人當回事,直到後來崇禎帝繼位後,清算客氏和魏忠賢的罪惡,才給這個可憐的女人追上一個諡號“悼順”。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關於這位張裕妃,在《明史》裡還真有記載:

“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異己,幽於別宮,絕其飲食。天雨,妃匍匐飲簷溜而死。”

這段話大致刻畫了張裕妃的一生,她雖貴為妃子,但最後卻被幽禁在別宮之中(據說僅僅是兩個宮殿之間的夾道),最後,竟然是喝雨水喝死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要從明熹宗開始說起。

明熹宗可謂歷史上有名的“戀母”皇帝,不過這個“母”並不是自己的親身媽媽,而是乳母,習慣上把她稱作“客氏”。

當年,這位客氏仗著熹宗的寵愛,聯合自己的“對食”大太監魏忠賢,橫行後宮,凡是和她作對且懷孕和有子嗣的妃嬪都統統除掉。

而張裕妃原先只是一名宮婢,因受熹宗臨幸懷孕,被封為妃,她性情剛烈耿直,不願與客氏、魏忠賢為伍,再加上她到期未分娩,導致客氏在熹宗面前誹謗其假懷孕。

最終,張裕妃被打入冷宮,每日連飯都沒有人送,飢渴難耐之中,張裕妃只得靠下雨時屋簷滴下的水來充飢。

在被活活餓了十多天後,張裕妃終於倒下了,連同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一屍兩命。

哎,真是個可憐的女人,據記載,到了明末,崇禎皇帝為她平了反,還給了諡號“悼順”,以妃禮遷葬於金山。


無知小人醜惡


後宮從來少不了血雨腥風,而在明代後宮中,有這樣一段十分悽慘的故事:

一位貌美的宮女得到了皇帝的寵幸,懷上了龍胎,被冊封為妃,誰知因到期未能分娩,就被皇帝治以欺君之罪,廢掉了她的妃位,還將她丟在宮牆的夾道里,不給她一粒米、一口水,任她被風吹日曬雨淋,最終,她在極度絕望中活活餓死了。

這個可憐的妃子就是張裕妃,死時年僅17歲。

那麼,將妻子和孩子一併拋棄的狠心皇帝又是誰呢?

“木匠皇帝”朱由校

他,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其實並不具備成為人君的基本素質。爺爺明神宗“萬事不理”,貪酒好色,對孫子的教育問題毫不重視;父親明光宗縱情酒色,剛剛即位一個月,就因為服用了“紅丸”駕鶴西遊。

有這樣的爺爺和父親,朱由校能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可想而知。萬曆年間,有大臣曾上疏說:“皇長孫(朱由校)十有五歲矣,亦竟不使授一書、識一字。”由此便可以想見朱由校的文化程度有多麼低下。

有人甚至說朱由校是文盲,因為他經常在朝堂上不懂裝懂,鬧出了不少笑話。據說有次江西撫軍在剿平寇亂後,上奏表功,奏章中用到了“追奔逐北”一詞,以表示自己的辛苦和勞碌,希望能夠得到皇上的嘉獎,可惜胸無點墨的朱由校會錯了意,以為他們打不過賊寇,四散逃走,結果不但沒有頒給撫軍獎賞,反而還罰了他的俸祿。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朱由校對政事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卻偏偏迷戀於做木匠活,而且手藝十分出眾,並經常有一些令人叫絕的發明。他曾經自己設計製造過床、噴泉、花園,還造了一座微型宮殿,堪稱巧奪天工。

小人得志的客氏

朱由校無心權力,有心人便會藉此做文章、動手腳,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

這其中最擅長興風作浪的便是朱由校的奶媽客(qiě)氏。

客氏本是一個農婦,十八歲入宮,做了朱由校的乳母。

朱由校生母早亡,養母對待他又不親厚,客氏彌補了他心中缺位的母親角色。而且客氏長相妖媚,頗有心計,更成為了朱由校的性啟蒙人,讓朱由校一天都離不開自己。

朱由校對她極為迷戀和信任,給予了她前所未有的優厚待遇,封她為“奉聖夫人”。甚至在朱由校成年後,都捨不得將客氏放出宮去。

為了留住客氏,朱由校讓她與大太監魏忠賢“對食”。

這一對夫妻可謂臭味相投,他們一個在朝堂作亂,迫害東林黨人;一個在後宮作祟,殘忍虐待所有想要和自己對抗的妃子,甚至設計害死了皇后腹中的皇子,搞得皇宮內外烏煙瘴氣,宮中的妃子們更是人人自危,生怕會遭到客氏的算計。

張裕妃的悲慘經歷

張裕妃就是眾多死於客氏手下的冤魂之一。

據《明史》記載,張裕妃是一個性情剛烈的女子,在宮中唯有她敢於與客氏和魏忠賢唱對臺戲,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汙,可也因為這樣,她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張裕妃因為沒有如期分娩,被客氏找到了機會,汙衊她犯了欺君之罪,要褫奪她的妃位。

朱由校可能是真的糊塗,連預產期的知識都不懂;但也可能是太過薄情,根本不在乎一個普通妃子的命運,總之,他明明知道張裕妃會遭遇什麼,卻沒有為她說一句話。

得到了朱由校的默許,客氏行事更是肆無忌憚,她把張裕妃幽閉在“別宮”。

據說別宮可不是什麼宮殿,而是比冷宮更加惡劣的宮牆夾道,臨盆在即的張裕妃被扔在此處,遭受太陽的暴曬、風雨的吹打,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

毫無人性的客氏不許任何人給張裕妃送食物,也不派人去接生,奄奄一息的張裕妃在極度飢渴中,竟然用嘴去接屋簷滴下的雨水止渴……

就這樣苦苦熬了14天后,張裕妃終於停止了呼吸。

結局

1623年,苦命的張裕妃被客氏等人以宮女身份下葬。客氏和魏忠賢的氣焰也更為囂張了,但他們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1627年,客氏、魏忠賢陪著朱由校到西苑遊船,不小心落入水中,朱由校雖被救起,卻因受了驚嚇染上了重病,後來他又服用了大臣進獻的所謂仙藥,最終渾身水腫、再也無法從床上起身。

客氏眼看自己最大的靠山即將傾塌,內心惶恐不安,她偷偷安排了懷孕的宮女進入後宮,想要冒充皇子,混淆皇室血脈,幸好張皇后識破了她的陰謀,好說歹說,才勸服無子的朱由校將皇位傳給弟弟。

朱由校駕崩後,弟弟朱由檢即位。朱由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剷除閹黨,還將魏忠賢貶去守陵,當年12月22日,魏忠賢自縊而死。

在宮中的客氏也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她在浣衣局中被人笞打而死,最後在淨樂堂被挫骨揚灰。

至於那位冤死宮中的張裕妃,朱由檢也想到了她,並決定為她恢復名譽。

1631年,張裕妃被以妃禮重新下葬,和段純妃、李成妃這兩位被客氏害死的妃子一同葬於金山,張裕妃也獲得了諡號“悼順”。

得此禮遇,張裕妃的在天之靈應可瞑目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