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這職業是否吸引人?統計其子女當教師的比例就大體反映出來(中小學教師)?

紫氣東來279


教師這個職業是否還具有吸引力,我想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家幾乎就是教師世家。父親,高中教師,母親,務農。大哥,原來在高中教書,後來有機會轉公務員出去了,大嫂,原來在一所中專教書,現在也去當公務員了;二哥,高中老師,二嫂初中教師;三哥,師範畢業(當初也是打算做老師的),但一畢業有機會就去政府了。

婆家這邊,也幾乎是教師世家。父親,教育局工作,也算老師吧。大姐,初中教師;二姐,高中教師;老公,高中教師,我在小學做老師。

現在兩邊的下一輩,有六個已經參加工作,目前沒有一個老師。


原來確實有很多教師世家。那個時候,能做老師是一件非常驕傲與自豪的事情,關鍵是受人尊重。

那時教師工資雖然不高,卻可以養活一家幾口人。我清楚地記得,我有兩個哥哥同時上學,一個是大學,一個是師範。那時全靠父親那點工資,竟然把他們都供出來了,我和另外一個哥哥也在上學,這在現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目前教師子女做老師的不多,與我們的教育環境是有巨大關係的。

二哥,中師畢業,高中教師,52歲了,目前工資5000多,在單位也算是高的。小侄大學畢業,才上班沒幾年,月薪快3萬,用我哥的話就是,難道我這個教育戰線上奉獻了一輩子的老師,貢獻還沒你這個工作兩年的大?

另外同等學歷的老師和其他行業比起來,老師的工資進步確實太慢了。

二哥的同學,當年中專畢業,在一家企業做技術工,現在已經是高級工程師了,月薪幾萬。

二哥常說,如果當年我不做老師,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做老師,想改變命運幾乎沒什麼可能!

我家也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但是,下一輩孩子的選擇卻是真實的。他們明確表達,不想做老師。

小侄說:每天就是教課,改作業,太單調了,太枯燥了,也太辛苦了。

侄女說:工資太低了,我才上班,一個月都一萬多了。

姑娘說:網上罵老師的太多了,我才不當老師呢。

連我教的學生也說過:老師,我這個書包,7000多呢,比你的包貴多了。

..........

這麼多話,我竟無言以對,因為他們說的都是事實!

教師的孩子不做老師,也許不能說明什麼,但我們的教育怎麼吸引大家的加入,確實需要認真的思考了。


人生如夢LLH


我同事大女兒學醫,本碩連讀,二女兒學的教育。老大前年畢業,在鄭州某醫院婦產科,現在月薪三萬;老二去年考的特崗,特崗的工資,前三年不足三千,三年後入編,工資還要稍低一點。同事說,二女兒埋怨她,當初不該選教育這個專業,現在想辭職。同事也後悔了,說隨女兒的心意,她想辭就辭了吧。

除了這位同事,我們學校的其他教師子女,還有一個女孩做了教師,其他的有做公務員的、有從事化工的、有從事醫藥的、有從事服裝行業的等等。



這些孩子從小看著教師的工作,深知教師工作的瑣碎、繁重、辛苦和被人蔑視的辛酸,不願意再從事教師職業。

我們學校一個語文老師,早上給學生上早自習,把三歲的孩子一個人留在房裡(和媽媽住在學校),孩子睡醒了,從床上爬起來找媽媽找不到,就哭著跑出來了,大冬天的光著身子邊哭邊抖。不只是她,帶著孩子或深夜或早起工作的老師比比皆是。
  • 經濟上呢,這幾年,教師工資漲了,我們的日子好過了一些,早些年,我們出門買件衣服,都遭人嫌棄,說我們沒錢還想買好的,光看不捨的買,上街買菜,買菜的也煩我們,嫌我們扣、小氣。
  • 我們倒是也想痛痛快快地買東西,可錢包不允許,一個月就那麼點工資,得計算著花。孩子們也深知教師的窘迫,所以都不願意再做教師。


不過,也許以後這種情況會好一些,因為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已經加大對教師工資的投入,並且進行了職稱改革。比如我們河南,從今年7月,教師工資已經上漲,尤其對農村教師,出臺了新的晉級政策。

1.增加了各種補貼。之前也有農村補貼,我們這地處河南小鎮,之前農村補貼是每月300(各地會有不同),現在又漲了200。提高了一個教齡工資,按教齡計算,一年教齡10元,比如工作20年,教齡工資就是200元。之前的教齡工資可以忽略不計。還特設了一個班主任崗位津貼,每月400元。

  • 這幾項算下來,漲了好幾百元,比如我,教齡21年,班主任,每月就漲了810元。我算了一下我所有工資(包括公積金),加到一起將近6000元,也挺知足了。
  • 看得出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待遇了,也許以後,教師職業會像其他國家一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孩子們從事教育的就會多起來。


2.教師職稱改革。這個主要是針對農村教師的,在農村工作男滿30年,女滿25年,可以不受崗位比例限制,直接評聘高級教師,並且相關條件要求降低。

  • 職稱一直是大家病垢的焦點,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積極改革,比如降低職稱工資在績效中的比例,比如縣管校聘的實驗,一切正在摸索推進,相信會越來越好。


所以,綜上所述,現在的教師子女大多不願意做教師,不過,相信以後會好一些,會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子女以及其他的大學畢業生選擇教師這一行業。

終將長大


教師,工作時間長,任務重,待遇差,風險高。你說有什麼吸引力,沒入這行不知道,去了絕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再入坑。我和我老婆同一年工作的,她去了省會城市,剛開始她學校是新學校為了吸引好人才,收入8000-9000一個月。6年過去了,還是這麼多,可以說一分錢沒有漲過,她教學成績突出,連續兩屆把普通班學生成績交來趕上了火箭班,平均分比同類班級高10幾分。關鍵什麼獎都沒她份,中級職稱也沒有機會評上,優秀教師都沒有評過。可以說除了領導口頭表揚,以及教室子女、領導子女、關係戶子女都跑到她班上去讀書外,什麼實質性的東西都沒有。她工作很認真也很幸苦,每天6:30起床,晚上經常10點以後才回家,一個周只有週一和週五週六晚上沒有晚自習。 週末還經常有家長打電話諮詢孩子的事情。你說這樣的工作有什麼吸引力? 我剛開始工作,4000--5000一個月,4線小城市工作,因為是老家離家近一個小時就到家了。每年升一次職位連續升值4年以後目前沒位置了,所以暫時升不上去了。現在每月20000多一點,另外公積金每月5000元。對了老婆的公積金現在2000一個月。關鍵是工作時間短,我有很多時間在家,上倒班,上午8點到下午兩點,或者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基本上有半天時間在家。平時週末節假日正常休息,有時如果倒班則按照正常加班發加班工資。5險兩金都有。反正我老婆經常嫉妒我,她長得比我好看,高考比我分數高,就因為入錯行了,差距就這麼大?所以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的


愛瘋機


當年我弟弟拿著買來的中專畢業證,家裡花了十萬塊錢去當兵,在部隊還蠻爭氣,弄了個優秀士兵勳章。退伍回來包分配工作,一開始分到教育戰線,我媽極力反對,理由是當了老師這輩子就沒搞頭啦。後來我弟弟在家等了兩年,分配到鄉鎮政府,正經公務員了。

我媽就是教師,而且是本地小有名氣的優秀教師。


Wind972561


雖然說我沒有統計教師子女當教師的比例,事實是是比較高的,但這絕對不能說明教師吸引人。

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教師世家,父子、母女、甚至祖孫三代都是教師,比如我的老師高老師,高老師的父親原來是我們縣的一個校長,因為受父親的影響,他也當上了一名教師,高老師的妻子也是一名代課教師,高老師夫妻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格,整天精心輔導功課,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高老師都會嚴厲的懲罰,我們上學時,不止一次的見高老師教訓兒子。在高老師那一代的眼裡,當老師有穩定的收入,風不刮雨不淋,一輩子雖不能發家致富但足以養家餬口,於是他給兒子報了師範學校,畢業後,兒子也回到了家鄉當了教師。

有很多像高老師一樣的人,不是說教師吸引人,當了教師,活動的範圍就縮小了,眼界也有限,對於闖蕩世界、創業打拼一片茫然,缺乏認識,認為有個穩定的工作就好,所以,教師子女有很多當教師的。

就像做生意的子女有很多做生意的,醫生的子女當醫生,這是思維的限制,並不能說明職業吸引人。


教苑


我是甘肅山區一小縣城教師,我校一百九十多個教職工,子女中有點本事都到大城市上班就業,也有南方自主創業的,還有出國的,也有進北京中央,學習一般的最不行也是地級市上班,當然也有幾個在本縣學校教書的,這是最沒出息的。我們夫妻二人也要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才,也到大城市去。工作了十幾年,中二職稱,一年六萬左右,當然比父輩好多了,父輩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


傾聽朝起朝落


現在教師子女繼續做教師的比例確實是不高的,我們學校16名退休教師,子女做教師的只有1人,他兒子從事職業教育;在職的70名教師中,子女繼續做教師的也只有1人,他女兒任教小學音樂,非文化科目。現在報考教師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考不上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才報考教師的,而且女生居多,男生特少。我曾做過教師資格證英語學科的考官,參加英語學科面試的男生比例不會超過百分之五。三十年前我參加工作時,學校只有4位女教師,比例不到百分之十,現在大多數中小學校中女教師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六十,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擴大。


自得其樂154889538


反正我那些同學朋友啊,當年考上師範的或者是考上工科院校從事教師工作的。他們的子女都考上了985高校。比如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

所以說當個老師還是不錯的。至少孩子的接送問題解決了。孩子從小的教育問題解決了。我兒子找老婆,一定要讓他找個中小學老師。



深思2485


我家也可以說是教師世家,從曾祖父私塾開始,每代都有當老師的。原因是教師不僅能解決溫飽,更是受人尊敬的職業。我父親也是教師,雖歷經文革,仍沒改變我的擇業志向,投身教育事業。但隨著教育環境的惡化和變味,我兄妹幾個的子女都不再選擇這個職業了。每當看到社會上對教師苛刻的要求時,真是百味雜陳。


一抹殘陽2


我是在職鄉鎮中學教師,學校離城區有20分鐘車程,還有兩年退休,我身邊同行同年紀的老師沒有一個的小孩當老師。我們學校的年輕老師大多來自父母是務農的。只有一個老師她父母是在縣城小學做老師的。這個老師通過特崗來到我們學校,是她父母給她買了房買了車為條件交換她來做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