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江西畫卷 # #我和江西有個約會 # #這裡是江西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自古人擇水居,城臨水而建、因水而興。

在全球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中國給出的答案是——建設“海綿城市”。

在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從此,“海綿城市”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6年,中央財政共計拿出400億元,先後補貼兩批試點“海綿城市”。如今,首批試點順利收官,16個城市全部合格,其中萍鄉、南寧、池州、遂寧、白城、鎮江6個城市評估優秀。縱觀三年曆程,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內澇緩解了,環境變美了,群眾點讚了。

倡導綠色的、低碳的、可持續的城市,摒棄傳統的粗放模式,“海綿城市”更像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踐行“美麗中國”進程中派出的一支“先鋒隊”,精準探索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淨化”快人一步,“積存”收放自如。

#壯麗70年 江西畫卷 # #我和江西有個約會 # #這裡是江西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海綿改造”後的萍鄉市玉湖廣場。 萍鄉市海綿辦提供

城市是人民的

——“海綿城市”讓群眾樂享“海綿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8月21日在甘肅蘭州考察時曾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

萍鄉市位於江西西部,地處贛湘分水嶺,獨特的地貌和地理位置讓萍鄉成為一座留不住水的城市。作為一座資源枯竭型老工礦城市,萍鄉市政基礎設施薄弱,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以前遇到下雨,小區積水往往很嚴重,居民們要穿雨鞋,有的時候甚至只能提著鞋蹚水回家。現在一般的中雨甚至大雨,基本不會導致小區裡有積水。”家住萍鄉市金典城小區的潘智明阿姨說。

1968年,潘阿姨從南昌遷至萍鄉,見證了萍鄉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尤其是近三年,萍鄉變化之大,潘阿姨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金典城小區在市中心,有1100多家住戶。往年道路破損,坑坑窪窪,小雨積水,大雨內澇,不少住戶先後搬離。自2016年,萍鄉市開始“海綿改造”,重新鋪設地下管網,將砂石路面改為透水磚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歷經三年多的“海綿城市”試點創新,萍鄉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整體目標,城市面貌也發生了華麗的蝶變:

沿著煥然一新的“海綿化路網”,一大批高品質的城市公園、廣場相繼建成,湖泊、溼地相映成趣。

“綠化搞好了,灰塵少了,路面平平整整,乾乾淨淨,大家也不好意思亂扔垃圾,居民整體素質提升了很多,我們住在這裡心情都舒暢很多。”萍鄉市民葛雅敏說。

#壯麗70年 江西畫卷 # #我和江西有個約會 # #這裡是江西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改造後的海綿廣場,市民樂享“海綿生活”。 萍鄉市海綿辦提供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淨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裡子”工程。

除了城市變得更美外,“海綿產業”的從無到有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意外之喜”,目前,萍鄉市已有100 多家“海綿產業”相關企業,年產值超過80億元,在“海綿建築材料”等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

吉林白城,以往乾旱少雨風沙大,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年均蒸發量卻達到1600毫米,“無雨就旱,有雨就澇”。

經過三年的“海綿城市”建設,昔日“風沙城”變成東北“水鄉”。生態環境改善了,市民幸福指數大大提升,“晴天不起沙,雨天不積水”成了當地流傳的新順口溜。

在首批試點城市四川遂寧,“海綿城市”建設成為當地最大的惠民工程,成為根治百姓“心病”的良方。

曾經,遂寧城市管網雨汙不分、黑水溝發臭的現象長期存在,不少小區排水不暢,一遇大雨就遭災;試點三年來,遂寧“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內,實現了“路平、燈亮、水通、景美”,備受百姓讚譽。

作為國家首批試點城市,湖北省武漢市已實施青山、漢陽四新示範區“海綿化改造項目”共計288項,且全部完工,城區“海綿化”面積近40平方公里,初步實現“海綿城市”的“呼吸吐納”功能,試點區域內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山城重慶也成功入圍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重慶提出打造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經過三年的建設,18.67平方公里試點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

“海綿城市建設已經讓第一批試點城市的部分居民過上了幸福的‘海綿生活’。”中規院(北京)公司生態市政院王家卓院長長期關注中國海綿城市建設,他認為,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城鎮老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囿於過去較為落後的發展理念,中國城市“水”問題日積月累;“海綿城市”的出現,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劑良方。

“城”長為人民需要的樣子

——脫胎換骨孵化城市“生命共同體”

2015年4月,萍鄉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現任萍鄉市委書記,當時還是萍鄉市市長的李小豹喜憂參半。

喜的是,這為解決萍鄉的“水”問題爭取了重要機遇;憂的是,“海綿城市”怎麼建?國家有要求,有目標,但是沒有規劃引導,沒有技術參數,沒有驗收標準,萍鄉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對萍鄉來說,不僅要解決水的問題,還要探索出一條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李小豹說。

#壯麗70年 江西畫卷 # #我和江西有個約會 # #這裡是江西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改造前和改造後的萍鄉市萬龍灣 萍鄉市海綿辦提供

萬龍灣地處萍鄉北部,原本是一片灘塗,多年前,在城市擴張的進程中,這裡變成了一處交通樞紐,而流經此地的五豐河卻被擠壓到只有幾米寬。於是,只要當地發生內澇,萬龍灣區域的情況往往尤為嚴重,市民划船出行的場景並不鮮見。

“萬龍灣內澇不能只看表象。”萍鄉市海綿辦副主任劉民總結以往的教訓表示,既要看到灘塗被佔用、河道被擠壓,也要看到地下管網排水不暢,要綜合考慮多重原因。

從萬龍灣看萍鄉市,痛點如出一轍。萍鄉市經近百年無序擴張後,當地老城區固然佈局不合理,局部地勢低窪,但城市基礎設施薄弱、整體管網排水能力不足等問題也不能被忽略。

曾經,萍鄉進行過許多內澇治理的嘗試,包括局部管網改造、清淤疏浚等,但收效甚微。為什麼?只因那時的治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從全局把控。

改造萬龍灣不能只著眼於萬龍灣,整個城市的“海綿改造”,也不能將目光只囿於城市。

因而,萍鄉市提出了“全域管控、系統構建、分區治理”的技術方案,將32.98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市域3802平方公里,構建起了全域尺度“海綿體”。

在上游,通過建設截留隧道,減少城區段防洪排澇壓力;在中游,打造總調蓄庫容350萬立方米的三大景觀湖體,調節洪峰流量;在下游,建設河道連通工程、排澇閘泵站,增強城區排澇能力。

同時,基於大排水系統的總體構架,萍鄉市新城區注重利用自然肌理,保護河流、湖泊、塘堰、灘塗等自然蓄滯空間;老城區則重點解決內澇積水點和水環境治理等問題。

從無到有,破局立新,萍鄉“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開闢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路子;城市排水防澇綜合治理初見成效,成功經受住了多場暴雨的考驗。

2017年6月,一場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的暴雨來襲,萍鄉主城區平均降雨量為多年均值的2.3倍。若在以往,內澇必然發生,但此次暴雨,城區地段並未“看海”,全市老百姓無不為之點贊。

“通過三年的建設,我們發現,‘海綿城市’建設要有系統思維。治理此地,不能僅著眼於此地,還要在彼地下功夫;而且,‘海綿城市’建設要多在地下下功夫。”劉民說。

“海綿改造”,可謂是城市建設系統化思維的一次升級,一場洗禮。

在吉林白城,三年的實踐,創造了“海綿試點”的“白城模式”,經受住了強降雨的考驗。而且,藉助“海綿城市”建設契機,白城同步實施了老城改造,城市面貌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住建部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績效評價結果中,16個試點城市全部合格,萍鄉、白城等6個城市還獲得了優秀,其中萍鄉位列全國第一。

隨著第一批“海綿城市”的試點成功,北京、上海等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也已經緊鑼密鼓地上馬。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裡子”,開始從過去的“重地上,輕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轉變。

未來,我們需要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中國需要更多像“海綿城市”一樣的優秀樣本

就在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結束時,2019年7月,一場創紀錄的持續降雨侵襲萍鄉。

7月7日至9日,72小時降雨超過400毫米,降雨強度遠超50年一遇強度。萍水河流量超過設防標準,河水全線漫溢,市區局部受淹,“海綿城市”建設遭遇試點以來最大考驗。

和萍鄉一樣,由於試點面積有限、降雨超限等諸多原因,多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在三年的建設中依然面臨內澇考驗。

早在2016年,試點城市中,不少地方汛期出現內澇。當時,有人質疑“海綿城市”建設失敗了。住建部回應:“海綿城市”建設不會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認為,如果沒有“海綿城市”建設,7月的洪水會給萍鄉帶來更大的內澇和更大的損失。這給了我們一個警示,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複雜的、多目標融合的系統性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

#壯麗70年 江西畫卷 # #我和江西有個約會 # #這裡是江西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海綿改造”後的小區模樣 萍鄉市海綿辦提供


“‘海綿城市’建設刻不容緩,實際上也是在為城市以前的掠奪式開發買單。只注重發展速度,不重視對自然的保護,違背自然規律,這是造成城市‘水’問題的根源。”王家卓認為。

如果將“海綿城市”建設看作是對以往不成熟發展模式的扭轉,或許,這一偉大的事業將在更加寬鬆的環境下加快推進。環境問題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向這些問題宣戰,要有打持久戰的耐心。

江蘇鎮江市政府已正式批准設立“鎮江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後的相關工作,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等方面管理機制,依法、持續將“海綿城市”建設推向深入。

四川遂寧市也出臺了《關於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了“海綿城市”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讓“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全過程。

南昌大學環資學院教授章茹認為,“海綿城市”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城市治理理念的變化,過去我們唯GDP論政績,城市建設只注重高樓大廈,忽視了城市的內涵建設。

“隨著城市治理理念的變化,現在我們更強調綠色政績觀,綜合考評經濟、民生、環境指標,不再唯GDP論英雄。可以說,‘海綿城市’建設,反映了我們的黨城市治理理念的轉變。”章茹說。

根據2015年住建部下發的《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

70年滄桑鉅變,中國城市的崛起承載了人們太多美好的寄託。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建設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怎樣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如今洋溢在他們臉上“樂享海綿生活”的幸福表情,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海綿城市”作為解決城市地下排水難題的一劑良方,它的成功試點,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新發展觀念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正因如此,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城市是人民的,為民建城,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未來的中國,仍需探索更多像“海綿城市”一樣的優秀樣本。

(黎中元對本文有貢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