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一場包羅萬象的圓桌交流

一次觸碰成長柔軟角落的深度窺探

一位心理學家對孩子價值觀的解讀

看身份各異的討論者

如何通過輕鬆而又深刻的談話

來揭露教育的本質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前不久,《少年派》、《小歡喜》等一系列青春題材、親子教育的電視劇相繼引爆網絡。看著劇中雞飛狗跳的熟悉畫面,家長們滿滿的共鳴。的確,青春期就像成長中的一道火光,點亮了孩子的荷爾蒙,也燃燒了家長的無限焦慮。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孩子們也開始打破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思想和成長侷限,開始嘗試從內在外在打破自己,去探索生活的更多層面,努力去開闢成長更大的世界。

此前,一部在豆瓣評分高達9.1的國產脫口秀節目《圓桌派》橫空出世,主持人竇文濤與各行各界優秀的嘉賓,在嬉笑言談、一來一往中彼此迸發智慧的火花。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

第四季中,節目組邀請來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青少年心理學研究生導師李玫瑾教授,來共同探討青春期教育這個深邃而困惑的問題。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教育孩子要趁早

樹立權威很重要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孩子在6歲以前,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未形成。由於孩子還沒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所以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聖旨一樣遵循。

父母的言行便是自己行走世界的標尺。在這個階段,李玫瑾教授認為,樹立家長權威,讓孩子敬畏自己是很重要的。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只有得到孩子尊敬,父母說的話孩子才會聽進去,否則基本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的甚至就不聽。想得到孩子的尊敬,首先要讓孩子害怕,沒有怕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但有一點要注意,這個怕一定不是通過暴力和體罰建立起來的。

然而現實中,在這個童年階段,大部分父母卻非常容易過度溺愛孩子。其實我們的家長搞錯了一個順序:小的時候拼命的寵愛,等到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偏偏眼裡揉不得沙子,看不慣就想拼命約束和管教。孩子當然不願意聽自己的話也聽不進去。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給予孩子

空間、尊重、理解

“家長應學會尊重和忍耐,話要少。”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如果早期錯過了管教孩子和樹立權威的最佳時期,青春期如果能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

通過適當的方式,還是能走進孩子心裡,成為他們堅強的陪伴和支持。

青春期的本質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事半功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青春期孩子處於一個較為特殊的成長階段,他們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

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青春期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

No.1

朋友的交往需求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進入青春期前後,尤其是初高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往往都會出現一次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孩子開始結交新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付出時間和精力,甚至可以和家長對抗。這其實是成長過程中孩子心理需求的問題。

No.2

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與異性接觸時也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孩子們將不再像孩提時期那樣,與異性瘋跑瘋鬧,而是會開始悄悄地關注、討論和接近異性。這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

並且由於身體和思想的成長變化,部分孩子也會打破和異性關係的界限,通過早戀來為自己懵懂的喜歡建立親密的關係。

No.3

對物質的進一步需求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對新事物關注會增多,加之獨立性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是對物質更大程度的擁有和掌控。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往往會對家長提出更多物質上的需求。

一是滿足成長時期自己對金錢的掌握;二是渴望為彰顯個性提供相應的物質基礎。

家長應如何應對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面對青春期迅速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孩子,家長們也要採取相應的辦法,科學地處理與子女的關係。不能像童年時期那樣,過度控制和關心,應適度降溫,給予孩子更多成長和思考的空間。

No.1

及時調整心態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李玫瑾教授認為,面對孩子的鉅變,大人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孩子一不聽話自己就先沉不住氣,要學會忍耐。

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陪伴孩子要時刻謹記“三顆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過多。“尤其話要少。”這個期間對孩子的教育強調點到為止,切忌長篇大論地教育孩子,說話說重點,兩句點出問題足矣。

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成長,我們大人也要改變管教的態度和方法。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長大更是。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孩子是按照他成長的規律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大人使用管教的方式也要隨著調整了。

No.2

尊重並理解孩子,注意溝通的方式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老師啟發我們,家長應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共進退。在充分協商和溝通下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這裡,同各位家長分享一個同青春期孩子交流的妙招——溝通四部曲。例如,孩子回家直接將自己獨自反鎖在屋,比起大聲呵斥“你怎麼這樣摔門”“你怎麼不跟大人說話”這樣的語氣,家長們應該如何溝通呢?

1觀察

我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具體行為

“我看到今天你回來臉色不太好,然後我想和你打招呼,但你馬上摔門進了房間。”(只說你看到的,或者你做了聯想回憶起來的具體事情)

2感受:對於這些行為,我有什麼樣的感受(情感而非評價)

“你這樣突然摔門的行為,我感到有點難過。”(千萬不要在沒弄清楚事情之前就爆發你的怒氣,橫加指責)

3需要: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我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因為我非常看重你的感受,爸爸媽媽想幫助你,做你堅強的後盾,但我好像無從幫你。”

4請求: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具體的行為

“你是否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等你願意時我們可以談談?”

這樣貼心而循序漸進地交流,相信沒有孩子不願意敞開心扉。

豆瓣評分9.1的脫口秀節目,聽心理學家談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雷區,是孩子價值觀形成並定格的最關鍵時期,當下的他們或許無法同自己身心的變化好好共處。

這時,做家長的一定要更加冷靜和智慧,調整好心態,陪伴並引導孩子度過這一時期,為他們創造青春歲月中難忘、美好並且充滿積極向上的時光。

——The End——

青春期少年會有哪些特徵?你有哪些妙計?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