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購買武器裝備為何如此闊綽?

捂愛的人


印度真是“人傻錢多我三哥?”或許是“事多樣多被坑多”。

打開印度現役武器裝備的名單,如果從武器的來源看,整個兒一世界軍火商大拼盤!這個只能怪印度自己的軍工生產實在不給力,印度自己的軍工無力滿足印度軍隊裝備產品,除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印度軍隊就沒有合格的國產軍工產品。雖然印度軍工推出的陸海空天產品不少,包括LCA戰鬥機,印度國產戰艦,印度阿瓊坦克,但這些軍工項目最後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只有量產幾架、幾艘、幾輛,最後還得靠外購。

就連步兵手中的英薩斯突擊步槍,也讓其基層官兵因性能和可靠性太落後,而被飽受批評。印度由於軍隊基數大,特別是軍隊人數大,所有賣武器看似常常拋出幾百億,幾十億訂單,感覺印度軍隊一口氣確實能買不少東西,但實際來看,印度只是購買的數量多,基數大,武器採購方面印度則是能省就省。

比如,印度採購T-90S主戰坦克,俄羅斯給印度的報價300萬美元,這個價格真心便宜,這種T-90S坦克是什麼樣的呢?沒有空調、沒有夜視設備、火控和T-72坦克一樣,只是外殼是T-90坦克,購買到手後,印度要求加裝法國夜視儀,空調等等,又花了一堆錢。

而印度購買法國陣風戰鬥機也是,8500萬美元一架,真心便宜,但這僅僅是印度空軍購買的裸機的價格,印度還需要購買大批零備件、導彈,但從現在來看,印度空軍很可能沒有購買這些必要的物品,這是因為印度糟糕的軍購採購原則,印度每一件武器都需要議會來批准,所以價格上必須大,買得多,但武器採購真心不是價格大,買得多才算合適。

這就造成了印度給世界留下了武器採購龐大的印象,但實際上遠不是如此。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在軍事上作為僅次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作為僅次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印度,國土面積龐大所以軍隊保有量大,所以對軍事裝備的需求量也就非常大,而印度國內自身的軍工體系卻又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軍需,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外國購買武器。再加上印度手中的錢又比較多,在2018年世界GDP排行榜上,印度的GDP和排在世界第6位。所以有錢,再加上有需求就造成了印度現在需要大量購買外國先進武器的現狀。


至於說為什麼印度出手如此闊綽,我想我們他的理解可能有點錯了,當市場上就只有一家商店可以去購買,那麼定價的權力並不在買方手中而在賣方手中,所以不是印度出手闊綽,而是賣家故意抬高價格。最後印度沒辦法就此一家別無分店,武器再貴也得買。憑藉印度的地緣關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俄羅斯都想拉攏他,所以都向它進行武器的出售,所以現在印度是既有西方裝備也有俄式裝備,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其他國家都願意賣給印度,是因為由於運動沒有治主完整的軍工體系所以仿製不了武器,因為你手把手教他都不一定能製造,所以不用擔心和印度的軍火交易是一次性的。
像買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全球就這麼一家賣中型二手航母,而印度又特別想要,那你說是買呢?還是不買呢?

而像中國,要不是當年的蘇聯老大哥手把手的教我們建起了完整獨立的軍工體系,不然我們當年的情況比印度還要糟糕,所以建立完整的軍工體系之後,起碼基本的武器裝備我們不用擔心,而像高端武器裝備雖然我們不一定會造,但是起碼我們擁有能研發的能力。在中美蜜月期的時候,中國去參觀德國的豹2坦克生產線,可能是某種原因德國願意用最低的價格賣給中國,並且在中國建立生產線,但就是這樣的成本價中國都買不起,像中國雖然家大,但業小,所以每次買武器的時候都扣扣索索的,依然不會像印度那樣當冤大頭,畢竟如果不買的話我大不了不用就可以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關於印度為何購買“大量”武器裝備這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印度屬於地區性大國,目前在世界上也努力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存在感。二是印度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軍工業更是如此,所以印度的大部分重武器裝備乃至士兵手中的槍械都依賴進口,但是印度軍隊必然又要承擔起領土防禦的責任以及稱霸印度洋的決心,所以造成了印度大量進口武器的局面。自2010年以來,印度每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主要原因還是該國國防工業難以跟上其國際雄心。

印度購買的法國陣風戰機

印度的武器可謂是五花八門,因為印度一直有一大批願意出售武器給它的小夥伴們,俄羅斯、美國、以色列、英國、法國等等,只要有錢,各國先進武器隨便挑。考慮到有這麼多的選擇,他們幾乎沒有想過要在國內製造這些武器。然而,有許多武器是不容易買到的。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航空母艦、間諜衛星等,以上這些都要靠印度自己製造。所以在印度這也算一個怪現象,雖然印度決心走出依賴軍購的陰影,但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然了還有比如步槍(INSAS)、雷達、聲納、各類作戰車輛、無人機,印度都有自己生產,因為需求很大,這些方面比較完善一點。

印度遭遇了1962年的慘敗,美國拒絕分享高科技武器,印度迫切需要提升其軍事能力。鑑於當時的冷戰態勢,蘇聯介入,最終印度的軍械庫裝滿了蘇聯的武器。即使在今天,俄羅斯仍然是印度最重要的戰略伙伴和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之一,提供了印度75%的武器進口。剩下的25%是美國和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英國和德國。

不管怎麼說,自從印度光輝戰機服役之後,它成為了世界上第7個能獨立研發戰鬥機的國家。

從反方向來分析印度購買諸多國外先進武器也是給自己“爭取”時間,這裡以印度的阿瓊坦克為例來解釋這一點。印度要設計和開發一種坦克,首先坦克本身就極其複雜的機械體,除了必須的攻擊和防禦各項作戰性能之外,然後是電子系統。所有這些電子設備都需要設計、開發、測試然後在精確安裝到坦克上。正如我們所發現的,在印度看來即使是在冰箱裡安裝和佈線都非常困難,因為對他們來說空間非常有限,已經夠擁擠了。(以上只是比喻)

印度自產的武裝直升機

一輛性能出色坦克需要勝任在陸地上的大部分環境,如沙漠,高海拔,沿海地區,平原等等。這個問題現在擺在印度面前,他們需要逐一測試,收集數據,然後繼續測試,最後還要通過實戰測驗,最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部隊,而飛機更要複雜一千倍。所以這些事情對於印度來說要花很長時間,當然對於其他大國來說不會耗費如此時長,這就是人員與基礎的差距。所以印度在這個設計、開發和測試國防裝備的時間中,進口武器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

對於印度來說與其從頭開始設計所有東西,還不如請人幫忙,當印度進口武器的時候,大多數都要求技術引進,這可以帶給印度更多的技術知識。使用這些先進武器裝備的時候,印度勢必會接觸到最新的設計和趨勢,為自己研發設計裝備時帶來更多的靈感和減少錯誤。

目前印度武裝部隊的現代化仍在以“草率”的方式進行。儘管有“本土化”的豪言壯語,但並沒有出現重大的系統性轉變,印度國內國防生產的鉅額成本和時間超支總是司空見慣。儘管政府一直強調私營企業和公私合營,但印度國防工業仍然由公共部門主導。印度國防部在促進私營部門發展上的失誤,進一步限制並暴露了印度國防工業規劃的缺陷。私營部門在國防生產部門的比例仍被限制在26%,這個問題針對於印度來說可是致命的。


戰武奇兵


印度購買武器裝備為何如此闊綽?原因很簡單,歸結一句話就是:能力配不上野心。印度有一顆大國雄心,從尼赫魯時代就立志要做一個響噹噹的全球大國。但天不遂人願,印度這70年的發展並不順利,相比建國曆史相當的中國,今天印度各項指標都遠遠落後。一邊喊著要做有聲有色的全球大國,另一邊又自身能力有限,工業化水平落後,造不了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只能選擇花重金外購。
印度國產化裝備的“傑出”代表——阿瓊主戰坦克


。前後研製時間超過30年,現在已經淪為閱兵專用坦克。

但歷史多次證明,花錢買來的軍隊,成不了大事。沙特阿拉伯這些中東土豪國,已經證明了單純靠金錢堆起的軍隊,哪怕武器裝備再先進,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戰魂,沒有士氣,缺乏敢於犧牲的勇氣的軍人,手裡哪怕拿著再先進的槍械,到頭來也跟燒火棍沒有什麼不同。
前段時間被胡塞武裝俘虜的沙特聯軍。此役手持全套美械沙特聯軍,共被俘2700人,丟下200多輛軍車,其戰鬥力之低,刷新世界認知底線。

印度的情況跟沙特雖有不同,但缺陷同樣是致命的。印度國內工業基礎薄弱,但又好高騖遠,一方面願意投重金研發國產裝備,但同時又好面子,極力追求高性能、高指標,導致研製一款裝備往往要幾經更改設計方案,極大地拖延了研製進度。最後的結果,“30年磨一劍”,到頭來還未服役就已經落後。阿瓊坦克、北極星武直、LCA“光輝”戰機的例子比比皆是。
又是印度“30年磨一劍”之代表的lca“光輝”輕型戰機。比它立項晚的梟龍,目前已經改了幾改,光輝卻還要面臨被自家軍隊嫌棄,不願意用的命運。

印度最缺的就是謙遜。近些年印度經濟騰飛,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所以發展現代化軍隊,印度不缺錢,但缺耐心。印度每一項裝備研發計劃,起點都很高,往往性能指標都看齊美俄歐同類裝備,但可悲的是,最後的結局都不怎麼美好。原因就在於不願意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以印度的國力,再加上在國際社會左右逢源技術隨便買,想要踏踏實實搞出一款性能先進的三代機著實並不難。但印度顯然已經看不上三代機,光輝列裝才不久,馬上宣佈將加速AMCA國產隱形戰機計劃,並揚言要在2025年前試飛。
在放棄跟俄羅斯各研後,印度已經宣佈要加速國產隱形戰機研發計劃,其首架原型機將於2025年前試飛

小編可以打包票,2025年前印度絕對搞不出隱形戰機。不信咱們就拭目以待!


兵者詭道也


說到印度,我們很可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印度的“窮”主要體現在底層平民的身上,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非常巨大,甚至還有許多印度村莊還沒通上水、電。

不過呢,以印度這個國家的整體上來看它並不窮,目前全國的GDP排在世界第7位,甚至還可以說印度算得上是一個經濟“大國”。
而印度軍隊所裝備的武器大多都是以進口為主,甚至可以說全部都是進口貨。印度所進口的武器以俄製與美製為主,像米格29、米格21、蘇30、潛艇、航母、運輸機等等,都是從俄羅斯或美國所進口。

那麼為何印度在進口武器裝備方面會如此闊綽,甚至還要比中東那幾個土豪大戶還要豪氣呢?


印度軍隊
所裝備的飛機大炮、坦克軍艦都是進口貨,當然了,印度也自己鼓搗過幾個國產的武器裝備。比如“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驅逐艦、潛艇等等,這些所謂的印度國產武器裝備,從提出立項開始研製到現在,許多都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漫長研發期。
印度所自主研發的那幾款武器裝備,名聲可是不怎麼好


,甚至還鬧出了許多非常大的笑話。

比如:

印度國產航母三次下水還沒能服役,竟然只是為了給商船騰出船塢。

印度國產的榴彈炮在試射時竟然打在了炮口制退器上,造成整根炮管報廢。

印度國產“光輝”戰機,研發週期長達30年,製造出來後自己的空間卻不願意要。
所以說,印度對於購買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是大手筆


,這也是因為印度國內的自身原因所導致的。

印度國內不能自主生產,就算生產出來了也是蹩腳貨,而印度又作為一個十幾億人口、國土面積遼闊的大國,平時必須維持一支強悍的國防力量。造又造不出來,造出來的又不能用,所以對印度來說大量進口國外的先進裝備才是真道理。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你去看看聯合國每年發佈的世界各國飢餓指數排行榜,你就能明白其中道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