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聚焦|專訪國慶閱兵“觀禮人”:心潮澎湃!想為祖國再奮鬥幾十年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0月24日訊 (記者 孫靚 陳俞印 畢勝)

70年的風雨同舟,70年的奮鬥歷程。在不久前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來自山東濟南的山東廣電網絡全媒體視覺總監郭建政和山東智邦文物工程保護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胡正春,作為全國先進模範人物受邀到閱兵現場觀禮。近日,這兩位模範人物做客大眾網·海報新聞網絡訪談節目《海報聚焦》,分享觀禮歸來的體驗與收穫,聊一聊作為“觀禮人”在閱兵式現場的那些故事。

海报聚焦|专访国庆阅兵“观礼人”:心潮澎湃!想为祖国再奋斗几十年

接到觀禮通知興奮地從床上蹦起來

配眼鏡、換手機、找西裝……出發前他們做足了準備

“最開始就是讓我填張表格,當時也猜想過,有可能是國慶慶典的事情,但沒想到是邀請我們去閱兵觀禮。”胡正春回憶,前後總共遞交了三次表格,到了9月5號晚上八點多,他剛躺下準備休息,就接到了正式確認參加觀禮的電話通知。“當時我一下子就從床上蹦起來了!真的,作為一個農名工代表能參加咱們國家這樣的盛事,太高興了!”

往後半個多月,胡正春一直在為這趟特殊的北京之行做準備,張羅著買了一身新西裝,還特意配了兩副新眼鏡。“為啥是兩副啊?咱是怕到了觀禮現場,不小心把眼鏡擠掉了、碰壞了,耽誤看閱兵式,所以得多配一副備用的才放心。”他笑著說。

而對於郭建政來說,作為多年奮戰在新聞攝影一線的資深記者,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到國慶閱兵式的現場——早在十年前,他就在天安門廣場用鏡頭報道過國慶60週年閱兵式的盛況。今年作為受邀嘉賓坐到觀禮臺上觀看閱兵式,郭建政的心情更加激動。接到通知後,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去買一部“先進”的智能手機。“要拍照功能特別好的。”他特別強調,自個兒是攝影記者出身,這樣的場合肯定要拍照記錄,萬一觀禮臺上不讓帶相機,就得靠這手機拍照了。

臨出發前,郭建政還將自己唯一一身西裝也放進了行李箱。做記者平時也沒啥機會穿西裝,他就這麼一身西裝,還是結婚的時候買的,這次觀禮特意翻出來打理乾淨,穿到了天安門廣場。“20年前結婚和這次去北京參加國慶閱兵觀禮,都是穿的這一身西裝。”郭建政笑呵呵地說著。這套“服役”多年的西裝,也見證了他人生中幾乎每一個重要的“大日子”。

差點犧牲在地震災區的記者、40年書寫傳奇的農民工

這兩位來自山東的模範可都不簡單

作為全國先進模範人物,郭建政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自2000年開始從事新聞攝影,他曾任大眾報業集團齊魯晚報、生活日報攝影記者,近報融媒編委、圖片總監。先後參與了神六發射、北京奧運、雅典聖火、汶川大地震、國慶60年大閱兵、玉樹地震、法國戛納電影節等重大采訪。

海报聚焦|专访国庆阅兵“观礼人”:心潮澎湃!想为祖国再奋斗几十年

從事新聞攝影工作20年來,郭建政屢次涉險,尤其在2010年玉樹地震期間,由於在高海拔持續高強度的採訪報道,他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及併發症,差點“犧牲”在採訪的第一戰線。如今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他還心有餘悸。他清楚地記得,當時他被送到醫院後,醫生對他說的一句話:“小夥子命真大,再晚來兩個小時,命可就保不住嘍。”這次採訪報道之後,為了表彰郭建政在玉樹地震期間的英勇表現,他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這一榮譽稱號。

“1個產業、2個單位、40年”的建築工程醫生,這是大家對胡正春的“愛稱”。作為一名來濟務工整整40年的農民工,胡正春的人生經歷同樣可以用“傳奇”來形容。當初高考二度失利後,家境貧寒的他成為了一名建築工人。“當時在工地上,我晚上從不打牌、看電視,除了吃飯就是看書和學習文化知識。那個時候太窮了,上交完生產隊和給家裡的生活補貼,每個月就只有4.4元的生活費和零花錢。所以,那是就只能把水泥袋子中間夾層的牛皮紙來當作練習本,像這樣的練習本我有20本。”每每回憶起當年在工地做農民工的時候,胡正春就十分感慨,還好那時心裡有夢,能夠支撐他一路走到現在。

海报聚焦|专访国庆阅兵“观礼人”:心潮澎湃!想为祖国再奋斗几十年

作為全國先進模範人物,這些年來胡正春不僅致力於帶領大批農民工從事建築文物修復等工作,還一直堅持扶貧獻愛心工作。認認真真地想,踏踏實實地做,這就是胡正春一直堅持踐行的事情。從在工地的板磚農民工到技術資料員,再到公司合夥人,胡正春用40年的堅持不解和刻苦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身體力行、踐行實踐”

閱兵現場他們心潮澎湃,觀禮歸來他們用行動表白心聲

國慶前夕,郭建政受國家表彰獎勵辦公室的邀請,作為全國先進模範人物的代表,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非常榮幸,非常激動。”郭建政說,從獲得表彰到參加閱兵式觀禮,那些天的經歷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他記憶深刻,心潮澎湃。“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感謝黨和國家對英雄模範的高度重視,我在現場看到功勳模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郭建政看來,出席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觀禮活動,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激動和榮耀,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他發自內心感到為祖國感到驕傲,為自己能趕上這樣一個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的偉大新時代,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相比之下,自己也應當像那些英雄模範學習,將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身體力行,踐行實踐。

觀禮歸來,胡政春在自己的小筆記本上寫下一首詩。其中寫道:“不去國慶閱兵觀禮,不知今日芳華有多美好,不知自己尚青春年少……”在閱兵式現場,百面戰旗和抗戰老兵方陣等細節都令胡正春十分動容。在震撼和興奮之餘,他不僅為祖國今天的強大自豪,更感慨那麼多七十多歲、八十多歲的模範人物依然奮戰在各自的領域,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五六十歲的自己又何談“退休”呢?“跟他們一比,我們做的真的太渺小了,往後幾十年還要繼續努力,繼續奮鬥。”胡正春說,這段時間他正在好好思考今後該如何去做,如何將想法轉化為行動力,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去創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