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的生活到底過得怎麼樣?

新大風歌


本人長期在城市工作,未下過鄉,但年青時也到過農村並短期生活過。雖然對農村瞭解不夠,但也長期關注三農問題。並在本世紀前十年有過多篇反映農村的社情民意,通過民主黨派的直通車渠道被全國政協採用的記錄。如取消農業稅,建立農村養制度和建立生態保護區轉移支付制度,保障基層政權正常運轉等。前年退休後,有時也去農村轉轉,瞭解農民的生活狀況。通過對三戶不同村民的瞭解,兩不愁三保障是有保障的。三戶村民中其中有一戶因病致貪戶,通過幫扶和政府保障衣食無憂,住房改善,小孩免費住讀。另外兩戶都是老兩口在家,一戶將土地流轉取得一定收入,另外養種豬每年有約四萬元收入。最後一戶老兩口過去種十多畝高山綠色蔬菜,每年有十多萬元收入,現在將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在政府的幫助下開辦了民宿,收入與過去種菜的收入差不多,但勞動強度降低許多。通過對上述三戶村民的觀察我相信大家還有一個自己的判斷。


用戶名趙老大


這個問題和小馬過河一樣,被問的對象不同,答案也不同,你去問村書記,百分之九十都說現在農民太幸福了,小樓住著,小車開著,經常旅遊,遍嘗美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真是幸福滿滿,歡樂多多。你若問這些年通過各種辦法發了財,致了富得農民,回答也很類似,只是比例太小,估計不到百分之十。如果你問一直靠勞動謀生的農民,他們就會說苦不堪言,一人一二畝地,種金子能產多少,何況一斤糧食不如一瓶水值錢,就是種了點經濟作物,賣給貨販子壓得你無利可圖,進城去賣就等於去送死,高昂的市場管理費和英雄的城管讓農民望而生畏。沒辦法只好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地去外地討生活,老的顧不上,小的顧不上,找了個老婆成了擺設,一年聚少離多,人生有幾年好光景,就在這樣的動盪中流失了。到了五十多歲,生活還不過溫飽,想想自己一天天老下來,生活尚無保證,豈能不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農民大慨足有百分之七八十。你問問他們幸福嗎?如果我們要問那些豪車華宅的專家們,他們就會說農民太幸福了,整天大米白麵,雞鴨魚肉,幸福死了。其實,她們就是坐在空調屋裡對著空氣說話,農村啥樣他們根本不瞭解,也沒必要了解,說話的目的與農民無關,討好頌揚只是為了謀私利而已。還有,幸福的指數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如果人們的幸福感只滿足於物質,那幸福感和動物沒什麼區別,動物只要吃飽了就幸福了,而人則不同,精神上的幸福是高於物質幸福的,只是現在許多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好像農民吃飽了就達到幸福的標準了,這其實是對農民的一種歪曲和醜化,剝奪了農民追求精神幸福的權力。總的看來,農民的物質生活比四十年前提高了,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畢竟又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如果一點變化都沒有,還有討論的必要嗎?有人覺得今天生活比四十年前好了點,就無恥的否定前二十七年,他們從不把前二十七年和解放前比較,都擅長田忌賽馬,以今日之長,比昔日之短,屬於吃肉罵祖宗一類。這一類人大多是自私自利者居多,說輕了,是鼠目寸光,說重了,是用心歹毒。唉!扯遠了,農民幸不幸福,只有農民子己知道,一天不幹活就愁沒飯吃的日子,到底幸不幸福呢?我覺得自己說的是實話,希望不被當做負能量來噴。


用戶4956903716549


說實話很不願意觸碰這個話題,在全國人民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但凡有一點點說的不對的話,就可能宣佈違禁,可我壓抑在心中那份對農民的情感又不得不讓我想把農民的真實情況說出來。



確實不能否認的事在這場改革的浪潮中有富強來的農民,他們憑藉自己的才能確實過得生活富裕了,但這僅僅是農民中的極少的一部分。而我要說的是大部分農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他們一年年背井離鄉出外打工,僅僅只能積攢極少的一部分,在這些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中,要說存上三萬兩萬的我相信,再多他們根本就拿不出!你們可能會說這幾年農民工的工資不是漲了嗎?怎麼還沒有錢?大家可能忽視了他們的工資並不是月工資,每月掙的都不一樣,一個活完了,又要去漂泊找活幹,往往一年幹個六七個月算是多的了,這點錢對於如今飛漲的物價,根本就不算什麼!往往就一個人出門養活著一家人,有老人,有孩子,還要到處在村中應籌社會關係,一年能落個一萬算是多的了!所以他們從不敢休息,外面人拼了命的幹,家裡人年令再大也不敢閒著,他們怕孩子沒書讀,兒子大了娶不上媳婦,他們怕有天找不到活幹了會坐吃山空,他們怕家人中有誰病了會由於沒錢而離開,他們怕……怕的實在太多太多了。有人說農民雖然錢不多,但生活的很快樂,可我要說那快樂只是裝給別人看的,他們在憂愁,他們在害怕,他們的生活才真正是“苦中作樂!”這就是我深深感知的中國農民處境。



我是雲夢蒼生,個人見解,希望大家互動參與,謝謝大家!


雲夢蒼生


思來想去,腦海中浮現了幾十個詞彙和話語,筆者最終還是覺得借用白老師的“痛苦並快樂著”這句話最適合形容如今中國農民的生活狀態!
外出務農的農民辛苦掙錢,為家鄉留守的老人孩子或者伴侶創造幸福生活,內心不禁感到快樂和滿足這種付出和情感,在中國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

截止目前,中國還有7億農民,約佔我國人口總數的一半左右,佔世界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如果單列出來的話,在全世界人口總量中能夠位列第三,甚至是美國人口總量的2倍左右。那麼,這個約佔地球人口總量一成左右的群體目前的生活狀態到底是怎樣呢?我們還要從其人員構成中說起:
筆者也是農村出身,這些年也經常和我國的糧食產業打交道,接觸過大多數糧食主產區的農村地區的一線種糧農民,也比較關注進城務工人員目前的生存狀態,深知他們目前的真實處境。
而在我國這7億人口之中,有大約3億人左右被稱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也就是俗稱的農民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不再進行農業種植活動,一年中大約有十個月以上在外地賣命掙錢。而剩下的4億農村人口中,大多數都是以“老幼婦孺”為主,真正能夠幹得了農活的青壯年勞動力數量已經非常的稀少,相對而言,這一類人的生活狀態要比著以前好轉很多,不管是生活品質還是社會福利保障方面,都是如此。

“痛並快樂著”比較適合形容這一類人群如今的生活狀態。首先,他們的生活確實比較艱辛,每天所從事的幾乎都是城市裡最累最苦的職業,雖然收入要比在家務農高出不少,甚至還有人能夠做到月入過萬,比一般的白領收入還要可觀,但是他們從事的都是體力勞動,高薪背後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遠非一般人能夠承受。
比如說,在高溫或者嚴寒等惡劣自然條件下的建築工人,日薪達到300、500元也是有可能的,工期繁忙的時候,月薪破萬也不是難事,但是這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為日後的疾病埋下了隱患。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自己的辛苦能夠換來家人的幸福,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而且,整體來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一些基本的保障工作也越來越到位了。
比如說,農村的孩子如今上學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無需繳納學費就能夠接受最起碼到初中畢業,甚至有些經濟較為法發達的地區還實現了“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
再比如說,2006年後,農民無需再繳納農業稅,甚至在最近幾年糧食價格低迷,種植效益不高的情況下,國家還為農民發放種植補貼來保證種植積極性。
可是,整體而言,農民想要過得更好,還得靠外出務工掙錢.......


糧油市場報


我是地道的農民,對這個話題有發言權,我是1963年岀生的,能夠記事大概是七幾年的事,可以說打我懂事的時候起,伴隨著我的就是艱難的生活環境,最起碼的吃飯問題一家人都發愁,更談不上生活質量問題,可以說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昏昏噩噩地度過。隨著1980包產到戶的時代來臨,我己經到了青春年少,吃飯問題基本上解決了,但勞動強度之大,遠超我哪個年齡段所能𠄘受的,過著哪種原始狀態的生活方式。隨著對外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農村的生活在改革的潮流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農村人不再是為了生存而生存,開始有了理想和追求,但農村依然是過去哪個農村,農村跟城市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大,農村人的生活追夢不是在農村經營好自己的生活,而是岀外奔波,擺脫和結束自己是農民的嚴酷事實,7億農民人口,留在農村的只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只有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農村才有點人氣,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農民弟仍然很窮,農村人的路在何方?


玉清


家有幾畝薄田,年年種地賠錢,沒辦法,幾乎長年在外打工,上有老下有小,咬牙堅持著





李166210356


回答這個問題。最有資格的應該是長期務農並且生活在農村的人。說農民脫貧了。農民致富了。農民一天天好起來了。都是一些大腦有毛病的人說的話。中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差距所代來的後果。通過農產品價格值續下跌。其它所有產品直續上漲這種反差現象。國家對造成損失的農民沒有應有補賞。整個中國對農民形成了殘酷的剝削。使得農民一年收入少的可憐。也正是這樣使得國家實現穩定局面。追逐根源還是國家政策失誤造成了農民收入低而形成的農民困難。這也造就了大量的農民工的出現。為國家創造了巨大材富。使得現如今國家經濟有了大發展。所以農產品價格下跌。不盡農民維護了國家穩定發展的局面。而且也同時也對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低價的勞動力。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柱作用。農產品下跌起到了一石雙鳥的作用。可是現如今也同時包括農民在內的人能這樣看問題的人幾乎沒有。而且大言不愧的說農民苦是因為農民懶造成的。農民工乾的活全世界沒有人原意幹。別說中國城市市民。這麼大的一個世界誰能說話公道話。盡出現了說些違背良心的話。


屈恕的吶喊


鍾情三農也是農村出身,而且工作這些年幾乎都是在和農民和糧食打交道,所以對我國的農村問題以及農業問題也有一比較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雖然和幾十年前相比,我國的農村以及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但是,依舊存在很大的改進和提高的空間。個人以為我國大多數農民的生活狀況並不是特別好,整體處於社會低層,不管是在人均收入還是所獲得的社會福利資源,亦或者是其他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具體來說,農村地區的人均年收入要明顯低於我國平均水平,而且叫城鎮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有較大的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均年收入水平在28000,可是農村地區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4600多元遠遠低於城鎮人口平均年收入39000多元,兩者之間的差距超過了1.5倍,也就是說,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水平差距依舊明顯。
在教育和醫療方面,我國大多數的優質相關資源都集中在城鎮地區,而農村地區的相應聚集和覆蓋the非常的稀少。農村的老人想要接受更好的醫療條件,農村的孩子想要接受更好更優質的教育,農村的勞動力想要獲得更優質,更有發展前景的就業機會,大多數情況下還是需要到城市中去獲取,在農村,這些訴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條件的。

而最受關注的社會保障方面,特別是在老人養老方面,農村地區仍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急需完善的地方,比如說在大多數城鎮人口退休之後可以領取到每月不菲的退休金或者養老金,而於農村的老人而言,目前的養老,大多數還是需要個人來解決,要麼通過一次性補交新農保,要麼還是採取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農村老人並不能夠享受到比較全面的社會保障服務。

如果指望農業種植,只能實現溫飽,如果想要掙大錢,還得需要外出務工。
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我國現在仍有七億農民,其中絕大多數常年處於農村地區進行農業種植,而大約有三億農民處於常年外出出務工,但是從農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以及年收入增長點來看,外出務工所帶來的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地區人均年收入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農民不想外出打工的話,選擇願意在家耕種自家為數不多的耕地,那麼只能勉強做到溫飽以及在貧困線以上,僅此而已,肯定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通過外出務工,很多農民可以做到提高自己的家庭收入,改善自己的家庭收入水平以及追求更美好生活物質的可能。

根據官方的預測數據,2019年,我國農村地區人均年收入將會首次突破16000元,也就是平均每月1350元左右,雖然聽起來不高,但是已經是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根據相關研究表明,這其中依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所帶來的公司應收益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今後農村地區的人們想要獲得更好的收入,過上更好的生活,還是得靠外出務工來實現。


鍾情三農


我是一個五十年代過來的老農民,雖然現在溫包基本解決,農民還是很苦的;農民這個弱勢群體是沒有什麼出路的,過去是,現在是,將來又能怎麼樣呢???


丫1953728


我是農村出生,靠考學跳出農村,然後在基層做公務員,退休後又回農村辦農場,和農民打交道最多,而且兄弟姐妹們也有幾個在農村,真正知道農民的情況。總體來說,整個農村再不用為吃喝發愁了,一年360天有吃有喝,身上穿的也沒有補丁加補丁的衣服了,而且很多家庭孩子們還買了小車,70歲以下的人有摩托車代步,種田也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如果孩子們不向往城市生活,有吃有喝,日子也還可以。但是,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在農村生活,想方設法在城市買房子,到城市生活(這也是沒有辦法,主要就是孩子的教育,醫療城市要好得多),這樣一來,家裡的負擔一下就重了,動手早的用多年積攢的錢買小產權房,勉勉強強打開了局面,買的遲的價格上漲,東挪西借,搞了一屁股債,每年弄個幾萬還賬,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總的來說,農村基本上都是老兩口在家,年輕人基本沒有,會搞的一年可以弄個5萬左右的純收入,不會的一二萬元,但是種田最多萬元左右的純收入,其它都是副業賺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