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Liu&川媽

時隔25年,“真獅版”電影《獅子王》,再度讓大小朋友們興奮地追隨小獅子辛巴,踏上榮耀之旅。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現實生活中,人與動物也有很多宿命般的相遇……

2013年,滿懷愛心的加拿大魁北克女孩Alexandra利用假期來到南非,成為一名照顧野生動物的志願者,為一群小獅子服務。

名叫Serabie的小獅子是她的最愛,朝夕相處的時光給Alexandra留下了美好回憶。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Alexandra與Serabie的日常

2016年,俄羅斯飛行員伊萬在機場遇到一隻迷路的小棕熊,鐵漢動了柔情,伊萬把它帶回基地照看,取名Mansur。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一人一熊的畫風是這樣的

雖然感情日增,但伊萬和同事們還是決定送它迴歸自然。這時,一位官員表示可以把熊送到自然保護區好好生活。

大家十分欣慰,含淚送別了Mansur。

1表象溫馨美滿,真相肝腸寸斷

故事當然不會這麼短。

志願活動結束了,Alexandra才發現自己成了幫兇。

包括Serabie在內的五隻小獅子,都將被送去“困獵”。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這是一個風靡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富人圈的運動,即在無法逃脫、隱藏的封閉場所獵殺野生動物。

獅子們的照片被放到網上明碼標價。富人們會挑選喜歡的“獵物”下單,再專程飛到南非,由當地提供槍支彈藥,由專人陪伴到達“困獵”地點。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有時獅子還會被下藥,只為提高命中率。在“獵人”的連續射擊下,許多獅子連中數發子彈,在痛苦中流血過多而死……

小熊Mansur的命運呢?

思念心切的飛行員們找到官員,要求去保護區探望,才知道Mansur被賣到了獵犬訓練基地,整天囚於牢籠,被大型獵犬攻擊、撕咬……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對Alexandra和伊萬來說,這只是他們人生的偶然故事;但對野生動物來說,卻是一場普遍的災難。

2009年,紀錄片《海豚灣》播出,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漁民大量捕殺海豚的血腥場面讓人不寒而慄。

2017年,視頻《黑象》曝光了泰國馴化大象的過程,殘忍程度觸目驚心。

可能,只是因為人類畸形的娛樂和好奇心……

可能,只是因為人類喜歡動物身體的一部分……

捕捉、獵殺、販賣、食用;拔掉牙齒,剝落皮毛,割下鰭翅……

對野生動物的濫捕濫殺、殘忍虐待,絕不止此也從未停止。

人能至善,亦能極惡。

在可可西里,被獵殺的藏羚羊中,90%以上是懷孕的母藏羚羊,腹中之子也一起殞命!偷獵者掌握藏羚羊的繁殖和遷徙特點,守在它們的必經之地,趁母羊行動不便,伺機獵殺。

世界上有無數種罪惡,利用母性弱點的罪惡最卑鄙無恥!

《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山中猿洞裡發現一隻幼猿,就把它抓回來。母猿一路跟到家中。他把幼猿綁在院中大樹上故意挑釁。母猿雖不能言,但表情同人一樣,百般乞求。他不但沒有放手,還把幼猿殺死了。母猿悲痛不已,一頭撞死。他把母猿剖開,發現腸子已經因為哀慟而寸寸斷開……

可能,當我們和孩子在動物園裡做親子活動時,溫馨的表象下,是那些被圍觀的動物剛經歷肝腸寸斷的母子訣別……

2An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不會忘記

今年早些時候,捷克的Michal私自買下雄獅和母獅,圈養在自家後院,想要進行繁育。

結果,他被發現死於雄獅的籠中。

人想囚禁山林之王,最終命喪其口。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具有普適性。

大家不會忘記——

2017年末,泰國旅遊勝地芭提雅,一頭大象突然發狂撞向大樹,接著衝入人群,捲起一名導遊反覆摔、撞,最後瘋狂踩踏至亡……

大象在遊樂園、馬戲團表演,供人騎行或租用於娛樂,是泰國常見的旅遊項目,消費的多是外國旅遊團。

近幾年,大象傷人已不是偶然事件。它們用象牙刺死馴獸員,踩死遊客,甚至踩死主人……

老導遊表示不解:“一般來說,供遊客騎的大象都是被馴化過的,性格比較溫順。”

事實果真如此嗎?

英文裡有一句形容人記性好的俗語:Anelephant never forgets.

大象不會忘記——

大象的智商相當於6歲兒童。“你從小怎麼對待它,它就記得很深。”在馴化中所受的虐待,那些噩夢般的創傷記憶,令大象變得十分易怒。龐然大物的報復,人類根本不是對手。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猜猜看,獅子會不會攻擊小女孩?

3生態網經緯交錯,食物鏈沒有頂端

一隻烏龜多年來爬行千里,準時在同一天回到救助過它的村民身邊致謝;

一隻鷲鷹常年盤旋村落,攻擊一名曾攫取幼鷹的山民;

所有關係都是相互的。

有所給予,必得回報;有所傷害,必受懲罰。

自然界是一個扣合緊密的鏈條。

一種生物往往要與二十種左右的生物相互依存。

這張生態之網結線越細密就越牢固。抽取其中一絲,網絡不會馬上鬆散;但如果無限制地抽取,總有一天,整個網絡都會崩落。

人類經過漫長的跋涉,自認為已走到食物鏈頂端,成為“超級掠食者”;用鋼筋水泥鑄就盔甲堡壘,儼然是自然界的主宰。

卻不知道,對環境的所有加與,最終都會反噬。

人與野生動物,同是自然之子。

濫捕、濫殺、濫吃、殘虐……

我們,正在一根一根,親手抽掉生命的網線。

雨果說:“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我們怎樣對待自然,自然就怎樣對待我們。看看去年9月,颱風山竹將海洋的垃圾如數奉還……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若人類驕縱無度,自然界有債必償。

4懂得網開一面,才能適者生存

她去非洲志願養獅子,反成“獵殺者”的幫兇......戳痛多少人的心

獅子當然沒有攻擊小女孩

一定有人記得這個法國小女孩Tippi。她1990年生於納米比亞,從小跟隨拍攝野生動物的父母在叢林長大。在那裡,3米高的大象能一腳把她踩扁,兇猛的金錢豹能把她撕碎當午餐。

結果呢?

大象的鼻子給她當滑梯,金錢豹與她相擁入睡,鴕鳥讓她爬到背上當馬騎,狒狒與她共用一個奶瓶……

她學會了野外生存,會用眼神、心靈與動物溝通。

她的人生就是動物與人類和諧共存的樣例。

當然,她也慢慢知道動物的世界並不簡單;她謹慎,但不畏懼。

——她說:“動物永遠是我們的好朋友。”

其實,小Tippi的生活,古人早已有言。

杜甫說:“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

黃庭堅說:“林下猿垂窺滌硯,巖前鹿臥看收帆。”

那些豐富而厚重的生命與人格,哪一個不是親敬自然、心懷丘壑呢?

有人說,弱肉強食本就是自然規律。

沒錯。

但濫捕濫殺、殘虐動物並不在此之列。

即便在古代,皇家狩獵從東南西北四面張網,也會在其中一面留出缺口,讓動物有逃生之機。

這,就是“網開一面”。

“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這是古人處理人與動物關係的智慧。

古人主張“時禁”,不絕對禁止狩獵、砍伐,而是“取之以時,用之以節”,順應自然節律、萬物本性來開發自然。

這古老的智慧中,既有人的積極作為,又有自然的隨機鐵律。

要做到這些,前提是先認識、瞭解自然,熟悉、掌握自然界的客觀性質。

能從一片葉子的脈絡中感受時序更替,領悟生命奧秘,這也是我們提倡自然教育的一個出發點。

食物鏈沒有頂端,人類只是優勢物種。

只有懂得網開一面,才能適者生存。這是人類的自洽。

人和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結局?

並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結局——

因為遊客紛紛響應不再騎乘大象,影響了利益鏈條,《黑象》遭到泰國禁播。

《海豚灣》播出十年後,日本太地町重啟了捕殺海豚的活動。

並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結局,但總有些故事的結局在走向美好——

Alexandra在社交媒體上籌款救出了Serabie,送到大型貓科動物收容所,它將在那得到照顧並過上正常生活。

她只能救出一頭獅子,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

仍然有成千上萬的獅子在等待著被困獵。

但她救出了一頭獅子!

伊萬和同事們衝到獵犬訓練基地,救出了渾身傷痕的Mansur,並把它留在身邊。照看身型龐大、食量驚人的成年熊並不容易,伊萬很擔心將來,但他發誓絕不放棄。

24歲時,Tippi完成了電影專業的學習,回到非洲出生地,與最愛的動物朋友們重逢。

她成了一個專門記錄野生動物的電影人,呼籲更多人保護自然。

而在那個古老的《搜神記》故事中,沒到半年,虐殺幼猿的人家遭瘟疫,家人盡歿。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