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檢查不準的3大原因

糖尿病患者血糖檢查是為了瞭解自身病情發展情況,瞭解藥物治療的效果,更好的為今後的治療提供指導,然而據不完全數據統計,60%的患者血糖檢測不準確,其中包括患者在醫院門診的檢測。醫生表示,這和患者隨便找時間檢查等因素相關。

糖尿病血糖檢查不準的3大原因

糖尿病血糖檢查不準的3大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展控制、治療藥物是否有效,全憑血糖檢查的化驗單,對此血糖監測,對此檢測的數值準確性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嚴格的意義不光在於檢測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檢測的時間、檢測時用藥狀況的掌握。

1、隨便找時間檢查:空腹和餐後血糖的檢測時間規定是按照正常胰腺功能分泌胰島素的狀況來定,不是隨意安排,所以檢查空腹血糖的時間都是在早上6~8點。抽血時,患者要保證前一日晚餐後至次日清晨做監測時空腹8~12小時,超過12小時的“超空腹”狀態也會影響監測結果。而餐後血糖監測時按平時飲食習慣吃飯,餐前降糖藥照常服用,抽血時間從吃第一口主食算起兩個小時。同時,要避免進食過多或劇烈運動、抽菸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等)。

2、檢查前停用降糖藥:有些患者認為停藥後的血糖才是真實情況。實際上,檢查血糖的目的是檢查藥物對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如果停藥後再測血糖,這樣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反映病情,還會造成血糖波動及加重病情。另外,有的患者為了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此時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可信,檢查前一天用藥和進餐應和平常一樣,並保證夜間睡眠良好。

3、只測空腹血糖:大多數患者忽視了餐後血糖,其實,餐後血糖與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這是因為如果按照空腹血糖來進行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按照餐後2小時的標準服藥。如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只在餐後升高,應該專門針對餐後血糖治療,宜選用短效藥;而對於空腹和餐後血糖都高的患者,應該選長效藥,比如達美康、格列美脲等。

上述三種情況是檢查血糖中最容易出現的誤區,儘管血糖測量儀器能準確的報出血液中血糖含量數字,但是對你來說未必準確。不準確的血糖數字將會大大的影響你的治療用藥和生活指導,所以我們要了解血糖測量失誤的原因,不犯類似的錯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