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朱自清曾在《歐遊雜記》中說到:

從前人說,六朝賣菜都有煙水氣,而巴黎人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

除了無數的博物館、歷史建築、花園、噴泉和雕塑,還有那些不可或缺的向上生長的綠色建築。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國,也已經有很多的團隊開始將想象賦予建築空間,他們不再只是提供房子這一種物理形態的產品,更注重將生活方式與情懷裹挾其中,這些建築已經在悄然間成為了新生活方式的最佳代言。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倡導自然的生活美學的官廳公共藝術小鎮,也在踐行這樣的理念,臨湖而立的官廳湖山坊將熔鑄在建築中的生活美學展露無疑。 ▼

被自然寵溺的幸福感作為”悅界者“,來到官廳公共藝術小鎮,總是能夠在這一方域所內感知生活的溫度和色彩。駐足官廳湖山坊,我們也就明白了阿蘭·德波頓在《幸福的建築》裡所說的那句話——“美”的建築會向我們暗示出一種生活方式,它具有一種吸引我們的“性情”,假如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人的話,正是個我們喜歡的人,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官廳湖山坊,是官廳公共藝術小鎮距離官廳湖最近的建築,視野極佳,站在露臺上可將整個官廳湖的美景盡收眼底,這樣的位置決定此建築本身也應成為官廳湖周邊景觀的一部分。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事實上,官廳湖山坊在改造之前,建築形體低矮零碎,厚重的建築裸露著水泥的表面,粗糙的現狀與周邊秀美的自然環境形成很大反差。改造之後的官廳湖山坊,將原有建築的牆體拆除,只保留建築結構,讓建築的體量輕盈通透,將建築面向官廳湖的方向完全敞開,將湖景引入到室內;在建築形體上提煉出了高低起伏的體量關係,與周圍連綿起伏的群山形成呼應,在山間水畔營造一幢空靈並且極具藝術氣質的建築。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靜立官廳湖山坊,任由手中畫筆飛舞,抑或“以文會友”,飲茶誦詩,都能收穫一種獨特的體驗。 ▼

流淌在建築中的情懷官廳湖山坊強調與自然的融合,建築立面材料選擇了能夠與人產生對話且有溫度的材料。項目團隊在對比了各種材料的視覺、觸覺等感知效果後,選擇了竹材,而且竹子在傳統文化中也有著特殊的含義。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鑑於天然竹物理屬性不穩定、在自然環境下尤其在北方使用很容易開裂、並且顏色不穩定的屬性,團隊經反覆論證材料的可實施性,最終選用高耐戶外竹材作為建築的立面材料,在保持了竹子特點的同時,也擁有穩定的物理特性。整個建築立面使用竹格柵作為媒介形成有趣的視覺遞進關係,打破虛實的界限,使內外有了隔斷、可視、可達的不同層次。 ▼

重新定義空間功能官廳湖山坊的室內使用功能被重新定義,由原先的住宅功能轉變為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建築。功能的轉變決定了室內空間改造的難度,改造方案首先對原建築的空間進行了必要的擴充與完善,重新梳理室內交通與功能;其次原建築層高低矮,項目團隊通過“共享內庭”來提升空間品質。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官廳湖山坊在原建築中打通局部樓板,形成貫通一二層之間,二三層之間以及三層通高的內庭空間,或直面湖水,或曲徑通幽,或一線天光,或光影婆娑。共享內庭”貫穿於建築之中,相互之間又有可視可達、可視而不可達之分,使空間變得自由靈動,步移景異,置身其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室內近景與官廳湖遠景之間多層次的對比與變化。

一個為風景而生的水岸藝術中心

官廳湖山坊,以建築之名,盡顯悅界之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