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先生

當代著名美術教育家

中國書畫界泰斗

集中國美術獎

中國書法蘭亭獎

中國造型藝術成就獎於一身

他的學生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乃至海外,致力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領風騷。

孫先生的作品熔古今於一爐,根老蕾新,古樸中見雅趣,理法嚴謹、章法豐富、拙巧互用、書意強烈,於平淡端莊中見氣韻,體現的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的美學傳統。

是什麼造就了這位中國美術史上的巨匠,懷著崇敬和好奇,記者王戈走近孫老先生及其學生、後輩,一探究竟。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梅花雙兔


勤奮樸實,寬以待人是根基

記者問著名山水畫家、孫其峰的長子孫長康:“您的父親對您影響最深的是什麼?”他脫口而出:“勤奮!從小父親就不管我們,任我們自然成長,但是他的慈祥在我們兄妹眼裡就是威嚴。我家沒有什麼家訓,只有父親的言傳身教,其中給我們影響最深的就是勤奮。

我現在70多歲了,每天依然嚴格作息時間、堅持作畫寫字,就是在父親耳濡目染中形成的習慣。曾經有人問,你們家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我說,就是勤奮樸實,寬以待人。”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花鳥


“樸實寬厚是父親做人的原則,父親從來沒有說過別人不好,他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長處。”著名花鳥畫家、孫其峰的三子孫季康如是說。

天津市文聯副秘書長、書協副主席張建會說,我接觸孫先生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二宮聽孫先生講座時,後來又向孫先生請教過隸書。孫先生平易近人,他把許多很深奧的哲學層面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用很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深入淺出,隔行不隔理。感受最深的是先生的勤奮刻苦。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墨鴨圖


孫先生曾說:“凡是說自己忙的人都是藉口,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善於擠時間的才是刻苦。”孫先生還說:“能力有三種,天分、見識和勤奮。天分是先天的,見識和勤奮是後天的。有天分和見識出的是神品,有見識和勤奮出的是妙品,有勤奮出的是能品。只要努力堅持去做,都會成功的。學習沒有固定的模式,有‘苦學派’更有‘智取派’,‘智取’是建立在‘苦學’上的昇華,是一種智慧的創新。”孫先生稱自己是“苦學派”,但不保守,“做人要老實,學習不要老實。”“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麻雀


一位年近70、在當地已頗有名聲的畫家,一提起孫先生就眼圈發紅,不勝唏噓。當年他在天津求學時,家境貧寒,沒錢購買筆墨和顏料,是孫先生經常資助他,還將自己的衣服給他穿。他說:“對孫先生的恩情我無以為報,惟有將老師的品行傳承和光大。”多年來,他多次為社會公益事業贈畫捐款,以回報社會的實際行動報答老師的恩情。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初陽


傾心育人,無私奉獻是情懷

孫其峰早年兼受“入室”與“學院”兩種教學模式的影響與薰陶,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兼容師徒式”與“學院式”兩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體系。他的“學生”概念十分寬泛,除了“入室”和“學院”外,無論工農兵學商,無論是將軍、官員還是下崗工人,他都有教無類,有人登門求教,他有求必應,毫無門戶之見,學生可謂遍天下。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花鳥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霍春陽說,老師在教育思想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變為大象,神是通化,得意忘形”。他重傳承、重發展,不守舊,大膽借鑑西畫色彩之長。他從教學程序出發,一步步引領學生走進藝術殿堂,併力主舉一反三,以一知萬,促使學生思考。在孫先生身上,體現了教人、做人、畫畫的一致性,“心正則筆正,人品即畫品”。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登枝圖


霍春陽說,針對一些學生因水平一度停滯而產生的困惑,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缺乏的是形而上的教育。作畫講究意、氣、神,這是大義,是境界,需要養心養氣,多讀書,多修身,形成一種超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老師鼓勵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創新,“有一兩種像我就可以放行。”在與老師合作《迎春花》時,為了反襯黃色,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大膽採用了連勾帶染的手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得到了老師的讚許。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清供圖


霍春陽清楚地記得,孫先生對待學生請教,從不推諉,總是悉心指點。他不厭其煩地一張一張為學生改畫,用什麼技巧表達什麼意境,講得清清楚楚,毫無保留。他經常到班裡給學生改畫,作範畫。小學生來信求教,他也認認真真地回覆。老師說曾說過:“指導學生是我應盡的責任。”學生在藝術上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突破,老師都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不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希望學生能早成大器,超過自己。一次,孫先生與他的老師吳作人和我一起聊天,老師謙遜、幽默地對吳作人說:“你的學生不如我的學生”;又指指我說:“你的老師不如我的老師!”孫先生還對學生說:“春陽的用墨好,你們可以和春陽學學用墨。”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春意濃


孫長康說,父親對學生比對子女還要親,既無所保留,又不保守,主張“過河拆橋”、“挑肥揀瘦”、“東張西望”、不拘一格。無論是學生還是朋友到家中來求教,父親都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從入筆、行筆、收筆到兌水頭、調墨用色,他都講得清清楚楚,毫無保留。他為學生示範作畫,信手拈來,寥寥幾筆就是一幅作品,任憑學生拿走。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春枝歡唱


孫長康對記者說,父親深悟“師學舍短”“轉益多師”的古訓,從無門戶之見,也無立宗立派之意,只有熱切盼望學生成才之想。他胸懷寬闊,絕無文人相輕的舊習氣。在教學過程中,他從不要求學生專學自己,而主張他們不拘一家一派,融會貫通、勇敢創造。在學校裡,他常常向學生或青年教師真誠地推薦其他老先生;他還有意識地為那些有才華和一定水準的青年教師尋找有特點的老師,使他們能夠轉益多師,得到更大的提高。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花卉


天津師大書畫院院長、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陳元龍是孫其峰先生在1974年力主創辦天津美院第一屆中國花鳥畫班的學生。他說,老師對中國畫教育有卓越貢獻,是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奠基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總結和創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國畫(花鳥)教學模式和方法。他教我們學畫,也教我們做人。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花鳥


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張洪海回憶說,老師為人謙和,經常勉勵我們。1975年,天津市召開印染訂貨會,老師帶領我們去了解印染行業的發展趨勢,並鼓勵我們說,你們是將來印染界的“頂樑柱”。1976年,我去內蒙古招生,臨行前,已經成名的孫老師當場作了一幅山雞(白鷳)圖送我,題的是雙行款,最後落了四個字“頗無是處”。這幅畫我至今珍藏著,老師的品行我更是深深銘記在心。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山雞圖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培訓中心教授魏樹東深情地說,“孫老師永遠是我的老師。2010年時,我帶西部培訓班。一天,我按照約定帶著學生去看望老師。見了面老師說:‘我給你準備的教案還沒有寫完呢。’我已經60多歲了,教了40多年的書,90多歲高齡的老師還像當年對待小女生一樣對我循循善誘,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在講這段話時,這位潑實幹練的老大姐眼睛裡閃動著晶瑩的淚光。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蒼鷹圖


淡泊名利 笑對人生是境界

中國寫意畫追求畫外的意境創造,因而具有其他畫種難以企及的獨特藝術效果,最能充分體現中國傳統美學表現的特點,這也是中國寫意畫經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意境的創作,不但有賴於畫家對客觀物象的深入研究,而且有賴於畫家主體情思的積極活動。作為內因的學識修養,首先在人品。中國自古就有知人論畫的傳統,“人品即畫品”,畫家的人格修養、情操品位是內因的主導,意境的創作實際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實寫照。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鴛鴦同樂


霍春陽說,在做人上,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老師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他的行動表現出來,為我們樹立了楷模。那就是“標準要高,期望值要低,保持一種淡泊的心態。”他淡泊名利,泰然人生,他的境界是我們做學生一生效仿和追求的目標。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雙猿


霍春陽回憶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知名畫家有意控制贈畫的數量,以提高畫作的市場價值。孫老師當時也作了不少畫,但是他從來不在意這些,手很鬆,參加公益事業很慷慨,有求必應,“但求做事,不問前程”,真誠地對待教育、對待藝術。與學生合作作品,從不將自己的名字署在前面,也不讓學生代筆。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不掠他人之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署名的後面,你們今後也要這樣做。”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松鷹


霍春陽說,每次去見老師都有一種忐忑,老師的要求、厚望自己做到了嗎?還有什麼書沒有看?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怎樣向老師彙報學業……總之,只有拿出我們的成績,才是對待老師最好的回報。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鳥趣


95歲高齡的孫先生對前來看望的學生有一個要求就是“帶畫不帶禮”。著名作家馮驥才前去探望時,孫先生問他,最近有什麼作品,帶什麼畫來了?馮驥才回答,“我是真想帶畫來向先生請教,但是又真的不忍心煩擾先生。”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松鼠


孫其峰的內侄,也是他的學生楊正,曾在他的身邊學習和照顧生活七年。楊正說,這七年裡,老人家沒有在吃和穿的方面提出過任何要求,生活非常簡樸。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放下碗筷就拿起畫筆,不拿畫筆就用鉛筆,手邊的小紙片、煙盒紙、包裝紙都是他的畫稿紙。“老人家自己常說,‘我不難受時畫畫,難受時也畫畫。’有人說,畫畫是老人家生命的一部分,實際上,畫畫是老人家生命的全部。”楊正無限感慨地說。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喜上眉梢


孫長康的學生楊鳳桐,也是一位經常在孫老先生身邊照料老人生活的青年畫家。他曾給記者看過一張毫不起眼的奶品包裝紙,在紙的空白處有孫先生用鉛筆勾畫的圖稿,寥寥幾筆,幾隻生動活潑的小鳥躍然紙上,形態迥異,栩栩如生。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秋林群雀


“人品如畫品”,在孫老先生的身上,記者終於深深體會了這句話深邃的內涵。孫其峰對藝術和育人傾注了畢生心血和全部生命,他是為藝術和教育而存在的。他將勤奮樸實、寬以待人的根基,傾心育人、無私奉獻的情懷,淡泊名利、笑對人生的境界熔鑄到藝術之中。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花鳥


他的人格就是他的繪畫靈魂,他的知識和修養構築了他的繪畫格調。他的繪畫品位是高尚的,是尋常人無法企及的。歷代優秀的中國寫意畫家,儘管風格各不相同,但其成就的取得無不立足於作品格調的高雅;而作品格調的追求,又是以意境為第一要素的,要與內心世界融為一體,成為表達內心情感的語言,達到忘我交融的境界。


觀禾分享 | 孫其峰:來看望我,請“帶畫不帶禮”

孫其峰 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