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平原為何是沙漠?

Mr_Dash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要問印度河平原為何是沙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多人認為有河又是平原,怎麼可能跟沙漠掛上鉤呢。

大多數人聯想到我國的長江三角洲。還有我國沿海一些平原,都是大河流經的肥沃土地啊,怎麼可能會是沙漠呢。但印度河平原偏偏是一個

怪類,它的形成還是有諸多特殊原因的,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講解:

主要原因是受副熱帶高壓帶操控。

副熱帶高壓是一動力高壓,它是因為赤道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到副熱帶上空聚積,產生下沉氣流,致使低空氣壓增高而構成的,屬暖性高壓。

副熱帶區域天氣晴朗乾旱的主要原因是盛行下沉氣流的緣故。

第二,受枯燥信風的操控。信風是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定向風,因為地球的自轉,風向發生偏轉,在北半球向右偏,成為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向左偏,成為東南信風。北半球副熱帶區域大陸西岸處於東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北信風的頂風面;相同,南半球副熱帶區域大陸西岸處於東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南信風的頂風面。這樣,使得南、北半球副熱帶區域大陸西岸降水稀疏,氣候枯燥,有荒漠散佈;而大陸東岸降水較多,非荒漠。

第三,受寒潮的影響。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寒潮對所流經區域有降溫減溼的效果,熱流對所流經區域有增溫增溼的效果。從《國際氣候和洋流圖》上能夠看到,在副熱帶區域的大陸西岸受寒潮影響,故降水稀疏,氣候乾旱;大陸東岸受熱流影響,故降水較多。至於副熱帶區域大陸內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除受副熱帶高壓或枯燥信風的影響外,還與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有關。非地帶性:(1)印度河流域受北面和西面山地下沉氣流的影響,比較乾旱;(2)不能遭到西南季風的影響,加之古代森林遭到損壞,構成沙漠氣候。

非洲:因為南北迴歸線穿過非洲大陸,這一區域終年受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操控。盛行下沉氣流或大陸內部吹來的枯燥氣流,難以構成雲和雨。尤其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該區域坐落大陸中西部區域,大陸廣大(是非洲最寬廣的地帶),西部沿海又遭到寒潮的影響,東北信風從內陸吹來。

東部恆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的廣大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北部靠近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地區為高原和高山氣候;西北部靠近巴基斯坦,即靠近印度河平原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這裡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有三點: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西南夏季風無法到達這裡;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渡開發導致植被破壞)。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莫循


印度河與恆河平原同是喜馬拉雅山南側兩條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緯度大致相同,一個東,一個西,印度河平原在西,銜接伊朗高原。因為位置不同,印度河平原沙漠廣佈,而恆河平原卻是芳草萋萋,一片翠綠的世界。

印度河平原為何多沙漠?主要與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有關。看下圖:

印度河平原從表面上來看,處於撒哈拉沙漠經伊朗高原向東延伸地帶,到了印度河平原自然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再往東就是印度季風氣候區,變成了溼潤氣候帶。而印度河平原正好處於荒漠化邊緣,有點類似於我國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的位置。

從緯度來看,印度河平原位於北緯30°C左右,正是副熱帶高壓控制地區,常年盛行下沉氣流,天氣炎熱,乾旱少雨,加之西南方向是阿拉伯半島,夏季吹過來的多是乾燥的西南季風,這也是北非的撒哈拉、伊朗高原形成荒漠的主要原因,印度河平原受此影響,多沙漠,少綠地。看下圖

而印度河平原東面的印度大部分的地區,卻改變沙漠景觀,雖然也在副熱帶高壓控制地區,盛行下沉氣流,但受青藏高原影響,破壞了大氣環流,使得這一帶夏季卻盛行西南季風,而西南季風從阿拉伯海海面上吹來,攜帶著大量暖溼氣團,給印度半島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雖然也受副高影響,因為季風的出現,卻成為了我國的“魚米之鄉”。

印度河平原,在青藏高原沒有隆起之前,這裡曾經是沙漠景觀,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受地形影響,暖溼氣流得到抬升,產生大量降水,發育了一條印度河流。在河流兩岸,出現了大片綠洲。所以說在地質歷史時期,先有沙漠,後來才形成了印度河。

印度河平原處於荒漠向綠地過渡地帶,加之印度河穿過,才使這裡的自然景觀發生了變化,相對來說這裡的沙漠變綠洲容易一些,我國的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治沙取得成功的經驗,而巴基斯坦又是我們睦鄰友好的國家,經驗值得它們借鑑和學習。


地理縱橫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地軸傾斜;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的岩石和礦物。

在太平洋西岸,南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逆掩的二氧化硅岩漿衝擊波層流,隕石坑西面會形成沙漠;在太平洋東岸,北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順推的二氧化硅岩漿衝擊波層流,隕石坑的東面會形成沙漠!

這樣,印度與巴西的河流就會經過沙漠。

事實上,沙漠的形成與氣候無關;或者說,先有沙漠,然後才有“沙漠氣候”!只要有了大量的水,沙漠的環境就會改變。

(注:四川盆地是白堊紀隕石坑,對應西部及西北部沙漠;墨西哥灣是隕石坑,對應巴西沙漠。)




金童希瑞


有成“印度河—恆河大平原”,舊稱“印度斯坦大平原”,是南亞最大的平原,東西長2000千米,寬約240~500千米 ,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分屬於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三國.由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而成.又稱印度大平原,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和德干高原之間.兩河大體以亞穆納河高岸為界.平原東部又稱恆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內,平坦廣闊,沖積層達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城市遍佈;西部又稱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內,大部分地區是廣闊的塔爾沙漠,沿岸灌溉農業發達,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區之一.河口三角洲面積約5.7萬平方千米,河網密佈,土壤肥沃,是孟加拉國經濟發達地區.三平原相連成片,坡降很小,中間分水嶺僅250米.恆河流域可分為上、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可分旁遮普平原與印度河下游平原(信德平原).

印度河—恆河低地是古代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工業重要和交通運輸的繁忙地區.

印度河—恆河低地屬亞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沙漠氣候以及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溼潤氣候.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

印度文明被稱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文明的發端與所依賴的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坡度徐緩的高原,境內江河縱橫,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在北面,喜馬拉雅山脈如屏障聳立,南面則以低矮的文迪亞山與德干高原相隔.印度河—恆河低地地區面積遠遠超過了法國、德國和意大利麵積的總和.在這廣闊的平疇沃野上,流淌著印度河和恆河.印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就是在印度河—恆河低地上產生的.廣闊的印度河—恆河低地被其普拿沙漠和阿拉瓦利山脈分為兩個部分.沙漠以西的平原為印度河所灌溉,以東的平原為恆河及其支流所灌溉.河流將高原上的土壤帶到平原上堆積起來,使土壤肥沃,河流則使交通十分便利.印度河—恆河流域豐饒的平原地區,被人們稱做是大自然對印度民族的慷慨賜予,它哺育滋養了悠遠的印度文明.


寰球觀景臺


沙漠才是常態,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玉米之鄉才是特殊的。真正決定氣候帶的分佈不是表面的河流流經與否,而是海陸分佈與氣壓帶分佈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便於理解人們創造理想大陸,一個理論模型,按照地球南北半球大陸分佈大致比例製成。

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的西岸有很大面積的荒漠。主要和副熱帶高氣壓帶存在相關,由於地球自轉的原因。大陸西部常年盛行從大陸吹向海洋的風向,來自大陸氣團往往乾旱少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往往都是荒漠氣候。

而東岸也不同,都是相對好很多,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新疆內陸的荒漠都是符合理想大陸氣候帶分佈規律的。但是特殊性就在於理想大陸上沒有青藏高原的存在,青藏高原不但成為眾多亞洲江河的來源,也成為在一程度上改變了東亞區域大氣環流。使得長江中下游更溼潤一些,擴大了常綠闊葉林區域,稱為我們口中的魚米之鄉。

青藏高原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疆內陸乾旱荒漠面積。使得中國西部自古存在一連串的天塹。古代四大文明有三個都被外族侵略而消失,包括題主所說的印度文明,而中國古代文明得以一直延續至今,和特殊地形也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