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化在印尼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漫步坤甸街頭,宛如置身潮汕城鎮;潮州話、潮汕小吃、伯公廟、宗祠隨處可見。

潮汕人在印尼迄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潮汕地區濱臨沿海,人多地少,歷史上由於社會動亂,生活窘迫等原因,潮汕人自明、清以後便開始大規模向海外移民,乘紅頭船“過番”到南洋及印支半島謀生。鴉片戰爭失敗後,汕頭被闢通商口岸,許多潮汕人被招為契約工(賣為“豬仔”)從汕頭漂洋過海到印尼的西加里曼丹(婆羅洲)開採金礦和蘇門答臘開採錫礦、種植熱帶作物。我父親就是30年代為生活所迫漂流到印尼去的。現在在印尼的潮汕人有60-70萬,佔整個印尼華人人數的十分之一。

潮人文化在印尼

潮汕人在印尼相對集中在靠近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幾個地方,最初主要分佈在加里曼丹島的西加里曼丹省、蘇門答臘島的佔碑省、廖內省等地,“9.30事變”後,位於爪哇島的首都雅加達成為各地潮汕人又一聚集地。現在在雅加達的潮汕人有10萬之多。

潮人文化在印尼

西加里曼丹的潮汕人有案可查的有20萬,人數多而集中,所以潮汕人的傳統、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迄今仍保留著,與我潮汕地區非常相似。在坤甸,各行各業都由潮汕人經營,城區流行潮州話,街上賣著各種潮汕小吃,伯公廟、宗祠遍佈全市,隨處可見。漫步坤甸街頭,猶如置身潮汕城鎮。 印尼沒有潮州會館,“9.30事變”後,所有僑團皆被封閉。但日前在坤甸、佔碑有不少慈善團體,其成員多數是潮汕人。

潮人文化在印尼

雅加達有兩個潮州人聚餐會,一個以參加國際潮團年會代表為成員的聚餐會,每月聚餐一次,每年都組織參加國際年會,會員逐年增加,該會的名譽團長為黃繼俊,團長為楊金鋒;另一個是潮陽港美鄉親聚餐會,港美鄉在印尼有近千人,該會的負責人為李光烈先生。 棉蘭的鵝城基金會也屬印潮人組織,1992年、1993年報該會曾邀請汕頭市籃球隊到棉蘭進行籃球友誼賽,通過體育活動加深鄉情鄉誼。

潮人文化在印尼

由於印尼的特殊情況,印尼的潮汕人與家鄉聯繫較少。中國和印尼復交後,印尼政府開放其公民訪華,濃厚的鄉土觀念使潮汕人紛紛回鄉探親,不少人在家鄉辦好事、建學校、修公路的同時,又與家鄉做生意,促進兩國的經濟貿易。近年來,印尼的膠合板大量輸入汕頭,與印尼的潮汕人木材商有密切關係。但潮人在潮汕地區投資的不多,在國內其他省市投資的卻不少,有的投資額還很可觀。如祖籍潮州江東的黃繼俊先生,1993年投資2000萬美元,與包頭市糖廠合作生產賴氨酸;祖籍揭陽的許己斌先生,投資500萬美元,在浙江蕭山、河北唐山興辦陶瓷公司。汕頭是經濟特區,更應大力做好引僑工作,爭取更多海外潮人回家鄉投資辦廠,為他們所在國、也為家鄉經濟建設多做貢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