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起止時間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間正值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拐點,中國正處於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十四五”時期對於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同樣是極其關鍵的時期。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四次提及開展體育工作:包括全民健身廣泛開展,體育健兒勇創佳績;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等。

體育產業首次進入國家經濟總體佈局,明確了體育產業與智能產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方向。它也被國家發改委明確定義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

今年的9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綱要》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資的高確定性,也為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了政策保障。可以預見,體育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那麼,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是如何的呢?

一、“十三五體育產業發展回顧

1、體育產業日益壯大

近年來,體育改革全面深化,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成績顯著,體育產業日益壯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2.4萬億元,同比增長9.09%,實現增加值8800億元,同比增長12.82%。結構上體育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繼續上升,從2016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57%,其中直接與公眾體育消費相關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增長突出,增長速度分別達到39.2%和47.5%。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2、體育場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髮展,體育場地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7年我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總產出為459.6億元,增加值為97.8億元;分別佔體育總產值和增加值比重為2.1%和1.3%。近三年來2017年我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總產出和增加值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2.09%、66.45%,增長十分迅速。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19年其總產出將超1300億元,增加值有望突破250億元。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近年來,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達到9105.3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未來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4、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持續增長

隨著全民健身政策的出臺和引導,國民強身健體意識不斷增強,2015-2018年中國參加鍛鍊人數不斷上升。從體育人口數量佔比角度來看,中國體育人口占比與美國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5、體育總產值佔GDP比重不斷提高

目前,我國體育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會逐步提升,相比美國以及日韓提升空間大。數據顯示,近六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總值佔GDP比重不斷提高,從2012年佔比0.6%增至2017年的0.94%,上升趨勢明顯。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1.2%,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二、“十三五”末體育產業發展目標

根據《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0%,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閒業、場館服務業、體育中介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傳媒業、體育用品業和體育彩票作為發展的重點行業。

(1)產業總量進一步增長

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明顯提升,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0%。

(2)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體育產業各門類協同融合發展,產業組織形態更加豐富,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足,層次多樣。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

(3)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

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社會組織,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設5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單位,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

(4)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明顯增加,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1.8平方米。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普遍增強,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

(5)產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體制機制活力進一步增強,體育產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備,標準體系科學完善,監管機制規範高效,市場主體誠信自律。

三、“十四五”體育產業展望

1、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持續增長,體育總產值佔GDP比重不斷提高。。。我國的體育產業正一步步地走向體育強國邁進。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健康中國"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隨著美好生活嚮往的不斷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體育需求日益增長,體育已經從公共服務領域向個性化消費領域不斷擴展,消費方式也逐步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未來幾年,體育產業規模將加速擴大。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出超5萬億元,體育用品、體育裝備和器材等領域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2、體育消費進一步升級

目前,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僅為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潛力巨大。體育消費需求從傳統的體育製造用品初次消費轉向娛樂性消費、觀賞性消費;消費者對於新型體育運動的消費需求增強,如馬拉松、競技體育、雪上運動、戶外運動等。

3、“體育+”產業快速融合

體育產業將與“互聯網+”、“AL+”“物聯網”快速融合,以全民健身、體育產業等為基本架構,整合教育、醫療、金融、旅遊、文化等“體育+”資源,構建一種全新、高級的體育生態系統。

4、體育服務業潛力無限

體育產業可以分為體育製造、體育服務及體育衍生三大部分細分。其中,體育服務是其中最能創造價值和實現高額利潤的領域,同時也是體育產業的重要主體部分。2018年世界盃期間,蘇寧體育旗下的PP體育聯合江蘇衛視推出了自制綜藝《足球解說大會》,通過“選秀+偶像養成”的節目製作模式進行新生代的足球解說。PP體育顯示,截至第一季收官(7月4日),其累計播放量已接近20億,數據亮眼,成為體育綜藝中的佼佼者。除了真人秀節目、自創賽事外,有些平臺還通過簽約流量明星來為傳統男性比賽引流女性粉絲,如新浪簽約李易峰作為世界盃首席新聞官;騰訊體育簽約鹿晗加盟超級企鵝足球名人賽等,通過偶像效應將新媒體體育營銷市場拓寬至原本滲透率較低的女性市場。


中商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十四五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十四五重大項目謀劃、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十四五專項產業規劃。

體育產業展望: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