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詐騙逾千萬,被評級機構調低評級,丹東銀行怎麼了?

員工詐騙逾千萬,被評級機構調低評級,丹東銀行怎麼了?

員工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不良率兩年上漲1.47個百分點,被評級機構調低信用評級,營業收入、淨利潤連年下滑......資產規模近千億的丹東銀行,究竟怎麼了?

50萬元高利貸引出千萬級詐騙大案

裁判文書網近日披露的判決文書顯示,自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間,被告人趙宇以其丹東銀行鳳城支行微貸業務部信貸員的身份做擔保,虛構貸款人在丹東銀行貸款到期需要“倒貸”的事實,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不斷將所獲錢款用於償還前次所欠高利貸及利息,最終導致鉅額錢款無力償還。

事情的起因究竟是怎樣的呢?這要從趙宇50萬元的高利貸擔保說起。2015年,遼寧省鳳城市居民王某在丹東銀行鳳城支行辦理的貸款50萬元到期後無力償還。王某於是找到融奇擔保公司借款53萬元,借期期限10天,扣除3萬元利息後實際到手50萬元,趙宇作為該筆貸款擔保人。

趙宇和王某原本打算用高利貸先歸還銀行貸款,之後再從銀行貸款償還高利貸(俗稱“倒貸”)。但歸還銀行貸款後,王某卻未能如願從銀行繼續辦理貸款,趙宇作為擔保人只好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導致高利貸越滾越多。經鑑定,趙宇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間,總共收到胡某等5人資金7675.6萬元,尚欠975.4萬元無法歸還。

裁判文書網此次公佈的判決書為該案的二審判決,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判處趙宇有期徒刑15年。

經營性現金流驟轉負

不良率兩年上漲1.47個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丹東銀行成立於1993年12月,其前身為丹東市城市信用聯社。截至2018 年末,丹東銀行資產總額為848.92億元,共有員工1992人,下轄5 家分行和100 家支行,分支機構遍佈丹東市各縣(市)區,並分別在瀋陽、大連、遼陽和營口設有4家外埠分行。

國內評級機構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今年7月公佈的《丹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16丹東銀行二級的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丹東銀行經營性淨現金流持續下行:從2016年淨流入47.40億元,到2017年下降至淨流入24.77億元,直至2018年全年淨流出20.04億元。銀行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反映的是銀行與主營活動相關的現金淨流入(出),在當前財務體系下,該指標或比淨利潤更能反映銀行的盈利和造血能力。報告解釋稱,之所以會在2018年出現經營性現金流驟然的“失血”,主要是“由於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規模大幅增加”所致。

記者發現,丹東銀行的存貸比(存貸比=貸款總額/存款總額),由2016年末的54.54%,升至2018年末的73.13%,兩年上漲近20個百分點。此外,2016年至2018年,丹東銀行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以一級資本充足率為例,從2016年末的12.23%,降至2018年末的9.50%,兩年下降近3個百分點。因此,日趨擴張的信貸政策,應是丹東銀行經營性淨現金流由正轉負的主要原因。

那麼,在丹東銀行貸款政策擴張的同時,其貸款質量又如何呢?報告顯示,該行的不良率,由2016年末的1.12%,迅速攀升至2018年末的2.59%,兩年上漲了1.47個百分點。伴隨著不良率的上升,2016年至2018年,丹東銀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呈下行之勢,由269.64%降至150.60%,兩年降幅超過100個百分點。對於不良率的迅速上升,報告表示,丹東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大連地區,“大連地區信用風險暴露導致大連分行不良貸款規模明顯增長,丹東銀行整體信貸資產質量有所下滑。”

貸款集中度較高

曾被評級機構調低信用評級

報告指出,從貸款行業集中度看,丹東銀行貸款主要投向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等行業,2018 年末前五大貸款行業合計佔貸款總額的69.09%。因此,從整體上來看,丹東銀行的貸款面臨一定的行業集中風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末,丹東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佔貸款總額的必為13.05%,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建築業貸款佔比為8.93%。以上兩類貸款合計佔比較高,且部分已出現不良,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記者注意到,根據聯合資信2018年3月出具的《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關於下調丹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存續期債券信用等級並將其列入評級觀察名單的公告》,2017年10月30日,丹東銀行的授信客戶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東港”)發佈《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未按期足額兌付本金的公告》,丹東港發行的2014年第一期中期票據“14丹東港MTN001”本金髮生違約。2018年3月6日,丹東港發佈《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涉及重大仲裁的公告》,顯示丹東銀行於2018年2月7日向丹東市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提出《仲裁請求》,請求仲裁委解除丹東銀行與丹東港之間的《綜合授信合同》及《流動資金借款合同》,並宣佈借款全部到期。彼時丹東銀行仲裁申請涉及金額分別為本金47.39億元,利息1.06億元,追索費用4844.21萬元。綜合上述因素,聯合資信決定將丹東銀行長期信用等級由AA調整為A+,“16丹東銀行二級”債項信用等級由A+調整為A,並將其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針對上述情況,報告表示,丹東港為丹東銀行單一最大貸款客戶。截至2018年末,丹東銀行單一最大客戶風險暴露與一級資本淨額的比例為66.00%,最大十家客戶風險暴露與一級資本淨額的比例為134.79%,均已明顯超過監管要求。報告進一步表示,47.39億元逾期貸款的收回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丹東銀行尚未對該逾期貸款計提減值準備,“鑑於丹東港信用水平的惡化,加之重組事項尚處於推進過程中,由此對於丹東銀行的資產質量、盈利水平和資本充足性均可能產生一定影響,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就丹東銀行與丹東港債權債務處理的最新進展,記者詢問了丹東銀行有關負責人,未獲對方回覆。

營收、淨利潤連降

利息淨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不到22%

報告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丹東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連年下降: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17.97億元,下降至2018年的16.48億元;淨利潤降幅更為顯著,由2016年的7.27億元,下降至3.51億元,年均複合降幅達30.52%。

就營業收入的構成來看,2018 年,丹東銀行實現投資收益12.5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高達75.94%。事實上,僅從2016年至2018年的情況來看,投資收益對丹東銀行營業收入的貢獻逐年遞增,相關比例在2016年和2017年為36.39%和63.93%。記者發現,截至2018年末,丹東銀行投資類資產總額為281.83億元,其中非標債務融資工具總額為182.87億元,後者佔前者的比達64.89%。因此,報告也指出,“非標準化投資資產規模較大,丹東銀行未對投資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信用風險值得關注。”

而就營業收入的另一項構成要素來看,2018年,丹東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3.5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僅為21.48%。事實上,2016年至2018年,丹東銀行利息淨收入下行趨勢頗為顯著,相關收入2016年佔總收入的比尚為58.43%。對於利息收益的快速下滑,報告認為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一方面,在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下,丹東銀行存款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政策導向下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導致丹東銀行淨息差較上年有所收窄,利息淨收入水平明顯下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