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很多人拍過東西塔,拍它們站在古城萬厝間的樣子,拍它們在各路光線裡的剪影,拍它們落在某個浮雕上的笑容,但很少有人曾像楊湘賢那樣去拍這兩座塔。

楊湘賢今年84歲,他開始拍東西塔的那年是54歲,1989年秋。兩座塔160尊人物浮雕,塔基四周80幅須彌座雕,塔階兩側14面花繪圖雕,塔角16尊侏儒,他拍一幀挪一次架子換一個角度。那時候用的是膠片相機,拍完的當下看不到成片效果,他得計算著天氣、光照條件去拍。270張照片,他拍了整整一年。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有一張照片是東西塔沐浴在火燒雲中,幾隻鳥兒從塔尖掠過。為了捕捉這個瞬間,楊湘賢在西街人家的屋頂上守候了好幾個傍晚。這張彩照,後來作為泉州學者王寒楓1992年出版的《泉州東西塔》的扉頁,橫跨了兩頁書。

他並不是過過拍癮拍完就算了。2007年,楊湘賢第一次自費出版《泉州東西塔雕刻》畫冊,這也是泉州人第一次以畫冊的形式,展現東西塔的藝術成就。因為印數不多,曾一書難求。2015年,泉州市佛教協會原副會長傳敏法師繪製的《泉州東西塔浮雕人物線描》刊印,也是對照著楊湘賢的《泉州東西塔雕刻》畫冊手繪而成的。

楊湘賢對泉州這座城的影像記錄,並不僅限於東西塔,開始得也比1989年更早。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75年,泉州雙塔遠眺

他是自學考上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畢業後分配到廈門市文化局,單位裡恰好有一臺沒什麼人會用的相機。一陣自學,他很快掌握了攝影技巧。憑著這份技能,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楊湘賢在福建電影製片廠當過新聞電影攝影,又在新華社福建分社任攝影記者。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86年,泉秀街圓盤城雕路口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84年,重建承天寺的迎梁隊伍行進中

1961年他被派往家鄉泉州,拍攝當年元宵燈會的熱鬧場景,計劃錄成十分鐘的片頭插播到一部電影裡。作為兩位攝像之一,他記錄了踩街隊伍從未拆毀前的威遠樓出發的場景。“隊伍裡有火鼎公婆、踢球舞、戲曲人物、妝閣……”人們邊走邊跳,那場景現在已經難以尋覓。他甚至還記得踩街隊伍從舊威遠樓邊出來時經過一條“不成樣的路”,或許就是如今已不存在的“連理巷”吧。現在這些電影膠片可能還保存在省電影製片廠的庫房裡。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60年代的百貨公司


1973年,楊湘賢調回泉州,在政府從事新聞報道工作,1984年成為泉州市第一屆攝影家協會主席。回到家鄉後,他用鏡頭記錄下泉州許多的重大時政新聞場景,保留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泉州城鄉的真實面貌。譬如上世紀60年代的百貨公司裡,人們採買生活用品的場景;1976年著名畫家李碩卿正在創作巨幅國畫《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場面;1978年藝術家郭蘭英帶隊,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演員訪問泉州,在體育場人山人海看節目的場景。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76年著名畫家李碩卿正在創作巨幅國畫《漲海聲中萬國商》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86年,法國木偶劇團參觀泉州木偶表演

楊湘賢還現場拍攝了一些重要的外賓訪問:1983年11月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和夫人訪問泉州,留下一段尋找泉州百柱殿的佳話;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乘船考察泉州,輪船抵達後渚港前,在港口高處守候了兩個多小時的楊湘賢拍下了泉州人熱鬧的歡迎隊伍。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91年,聯合國海上絲綢考察團在天后宮舉行祭海儀式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調員參觀天后宮

楊湘賢現在很少再拿起相機,閒時他更多地翻閱和整理老照片。在他位於泉州馬坂巷的家中,十來個玻璃罐子密封存放著他珍藏的老膠片。他收集整理了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近四百張泉州老照片,暫命名為《古城印記》。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86年,泉州大橋建成通車

這些泉州老照片,你應該沒見過

1978年,清真寺俯瞰塗門街


關於這些老照片的最新消息是,楊湘賢再一次自費刊印了《泉州東西塔雕刻》畫冊,再版已經問世。精美的宗教石雕,神秘的造塔技藝,東西兩座古塔迷人的魅力,都在紙頁翻飛裡摩挲著古城的溫暖。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