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安居才能樂業。作為衣食住行四件大事之一,新中國成立70年來,溫州人的住房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從第一批商品房落地到全裝修房的崛起,反映了溫州人對住房品質的追求在日益提升。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1983年,出現第一批商品房雛形

何先生出生於1963年,作為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他見證了溫州第一批商品房雛形的誕生。

何先生家住市區水心住宅區櫻組團,這裡是最早具備商品房特徵的樓房之一,也是曾經的溫州玉棉廠宿舍樓。回憶過去,何先生說當時大家的居住條件都不是很好,他家的老房子在倉後巷,面積僅有28平方米,卻住著他和父母,還有哥哥一家。三代六口人擠在狹小的空間裡。

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為了讓他早日結婚,家中急需購置新房。“那時候,哪有賣房子的,各家都在老屋居住,或者在工廠附近租住宿舍,也是沒有產權的。”何先生說,他媽媽是溫州玉棉廠的退休職工,他哥哥在廠裡上班。當時廠裡為了照顧一些居住條件困難的職工,集資建房。他家經過商量,準備以何先生哥哥的名義購買一套住房,給何先生結婚用。

何先生說,當時的玉棉廠有1000多名職工,很多人的居住條件都很差,購房名額有限,只能根據職工的居住條件來評定購買資格。

1983年,溫州玉棉廠集資建設兩幢樓,每幢5層,共80戶,戶型面積有40多平方米和50多平方米,當時的價格為每平方米300元。何先生說,那時月工資20至30元,為湊一期購房款,只得向親友借。從1983年溫州玉棉廠計劃建房一直到1986年新房落成,何先生家支付了4期購房款,共12000多元。

“新房剛建好,我就迫不及待地住進去了。”何先生說,那時候40多平方米的房子算“豪宅”了。

何先生家佔地41.72平方米,一廳一衛一臥,還帶一個陽臺和廚房。從中也能看出,以前的設計講究的是實用,面積一點也沒有浪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何先生感嘆,時光如梭,70年間溫州的變化實在太大。他的房子單價也從每平方米300元,提升到每平方米20000多元。而如今商品房面積大幅增長的同時,設計、裝修、格局都大不同了。

“那時雖說可以自由出售,但幾乎沒人賣。”何先生說,這套住了30多年的房子他會繼續住下去,這裡是他大半輩子人生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1995年,真正意義上的商品房出現

翻開歷史的檔案,1995年,由溫州市甌海房地產開發總公司開發的西城路教場組團算是我市在商品房發展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從當時的商品房預售證存根上,可以看到項目名稱為“拆遷、改建(多餘出售)”,用途性質為“住宅”,建設面積有住宅1000平方米、商貿2000平方米、家連店2000平方米。

1996年3月20日出具的一張浙江省溫州市房地產銷售專用發票聯顯示,當時售賣的這套住宅面積72.637平方米,單價每平方米1650元,總價11萬多元。

由於該項目建設的目的帶有拆遷安置性質,多餘的房子才會作為商品售賣,因此還不是完全符合現今商品房開發的概念。

直到1995年,坐落於車站大道地塊的康宏大廈項目開建。該大廈為商住兩用項目,其中住宅3075.36平方米、寫字樓5929.64平方米、營業房795平方米。當時住宅售價為每平方米2769.8元,戶型面積已達139.13平方米,是我市真正意義上在市場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商品房。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去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5.8平米

在改革開放前29年(1949年~1978年),由於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和“先生產,後生活”的指導思想,且無償低租福利分配,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單一的國家住房投資仍杯水車薪。當年城鎮的住房緊缺狀況,稍上年紀的人都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以後,房地產業務得到很大發展。我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也從1984年市房屋建設開發總公司(現溫州市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溫州房地產公司、市城市建設開發公司、市公用事業開發公司等4家及瑞安2家、平陽1家,發展到1993年的162家,再到如今的的627家。從業人員也從當年140餘人,發展到今天的12861人。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隨著溫州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現我市常住人口900多萬,較新中國成立時已增長近10倍。城市居民的住房條件也得大極大改善,住房面積不斷擴大,住宅的更新換代正在加快,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1949年至1978年間,市區新建住房只有47.8萬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住房僅1.57萬平方米。到了1979年至1990年間,市區住房建設已達前30年住房建設投資總和的1.59倍。而到了2018年年末,房屋施工面積達4866.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165.8萬平方米。比起當初,已是跨越式的增長。

為了不斷改善居住條件,近年來我市也加強“經濟適用房”投資力度,並加大房改步伐,城鎮住房私有率明顯增加。

到2018年末,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176.57億元,累計比上年同期增加14.9%;房屋施工面積4866.79萬平方米,累計比上年同期增加3.1%;房屋竣工面積478.06萬平方米,累計比上年同期減少29.8%;商品房銷售面積1165.76,累計比上年同期增加8.9%。

隨著住房商品化和私人建房投資的增加、房改措施的逐步實施,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大大改善。

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5.8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9.8平方米。


那一年,他在溫州這個小區買了套婚房,40多平米總價1.2萬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