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當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河南中原特鋼裝備製造有限公司“鉗工狀元”金其福的回答是:要有一股軸勁兒。

這個從兩眼一摸黑的學徒工成長起來的省級“鉗工狀元”,從業18年以來,幾乎都在做著同樣的一件事——與機械設備改造和維修難題較勁。

帶著這股軸勁兒,他不僅讓自己成為一個各工種技術掌握全面的全能型人才,還帶領工作室團隊成員攻破了一系列生產難題,先後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原大工匠”等諸多榮譽,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鉗工技能專家。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9年“窮追不捨”終拿下“鉗工狀元”

初見金其福,若非一身工裝,很難將這位文質彬彬書生模樣的人,與整天跟油汙打交道的維修鉗工聯繫起來。不過,當他面對眼前的生產設備講起技術改造經驗時,瞬間散發出一位高級技師特有的匠人氣質。

而事實上,今年39歲的金其福從小就結下了與“軍工”的情緣。1981年,跟隨支援國家三線建設的父親來到中原特鋼(原五三一工程)時,金其福年僅2歲,耳濡目染下,讓他的心中打小就萌生了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個軍工人的夢想。

2001年,本以為已經學到一身本事的金其福,以優異成績從技校畢業進入中原特鋼成為一名鉗工。但等到真正進入車間,面對著運轉的“大塊頭”們,金其福才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不會。

不服輸的金其福開始反思並馬上意識到,學校所掌握的那些知識遠遠不夠,真要想幹好這份工作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論和實踐學習。

為了練好基本技能,金其福從早到晚泡在工作臺前,向師傅學、向工友學,苦練銼削、鋸切、研磨、劃線、攻絲……三伏天也不例外。

帶著這股韌性和軸勁兒,金其福也很快熟練掌握了鉗工的多項工藝。2002年,參加工作僅一年的金其福,就在與眾多老師傅較量中,斬獲全廠鉗工技術比武第一名。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技術好,愛鑽研還勤於學習——年紀輕輕的金其福很快在廠裡出了名,不少老師傅當面稱讚他能幹,但他並沒有自滿,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他深知,一名優秀的鉗工,不僅需要紮實的基本功,還要掌握準確判斷設備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本領。

為了快速成長,他珍惜一切學習機會,一面跟在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身後,虛心問、認真學,一面擴大閱讀,提升理論知識,琢磨其它工種的技術知識,每每悟出些心得,他都會立刻記到筆記本上。

“要幹好工作就要有點忘我精神、有點軸勁兒。”金其福常說,軸勁兒是對技術的執著、也是對自己事業的堅持。

幾年下來,金其福光學習筆記就攢了半米多高,同時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完成了本科課程。而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也使得他進步飛快,入廠第5年便奪得河南省鉗工比武第七名,第6年又奪得第三名,2010年,即入廠的第9個年頭,終拿下河南省“鉗工狀元”。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要敢於問技術為企業要效益”

拿下“鉗工狀元”的金其福不敢停下腳步,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器具的改造上。他始終認為,科技在不斷進步,工人要操作的工具也越來越先進,只有不斷學習,弄清他們的工作原理,才能讓它們發揮更大的價值。

金其福的改造創新源於2010年,當時,廠裡普通車床向數控刀架轉型時所需要的高標準切削液。通過他的改造,不僅達到了需求標準,而且減少了能源消耗,施工環境也變得更加乾淨了。邁出第一步後,金其福再接再厲,緊緊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搞出了不少切合企業生產需求的發明改造,促進了企業的生產製造,並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公司的一項老設備搬遷以及新設備安裝的項目中,要求短時間內將15臺(套)大型裝備安裝完成。其中芯棒精加車床,長達20米,水平平面內、垂直面直線度要求精度達到0.08mm,且一旦出現問題,只能推倒重來,造成巨大損失。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為此,金其福帶領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最終研究出了一套“土洋結合”的方法,用自制千斤頂與懸掛墊鐵的方式澆灌水泥,再逐步減少墊鐵,反覆進行調整,用“土辦法”解決了大問題,最後設備精度達到了0.06mm,一次安裝到位、一次調試成功,同時創造了公司史上單批次用時最短安裝臺數最多的紀錄。

幾年來,金其福牽頭或者作為主要責任人,重點攻克了芯棒拋光除塵、16m重型臥式車床數控刀架改造等關鍵生產瓶頸,完成合理化建議改良改善71項、申報成果55項,獲得授權專利9項,創造直接效益386萬元。

“作為一名合格技術工人,不僅要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更要善於解決問題,敢於問技術為企業要效益。”金其福說。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金其福:這個“鉗工狀元”有點軸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如今,金其福已是廠裡為數不多各工種技術掌握全面,又善創新的高級技師。而在中原特鋼,因為名氣大、人品好,對工友“傾囊相授”,很多年輕人主動聚攏到金其福身邊。

為了幫企業培育更多人才、解決更多問題、創造更多價值,2013年,以金其福個人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立以來,金其福利用自己多年鑽研探索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帶領工作室成員開拓思維,收集總結生產線上的各種疑難雜症,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和研討,集中集體智慧,承擔起公司關鍵設備的改造工作。

其中,在“芯棒堆焊項目”中,由創新工作室團隊自主設計、製作、安裝,的子項創新就有16個,項目完成後,將累計完成芯棒堆焊修復1798支,形成收入1.5億元。工作室更是培養出了多位高技術人才,在省、市比賽中取得佳績。因為成績突出,2018年“金其福創新工作室”被評為“河南省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匠心就是要有責任擔當,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金其福說,“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企業選樹的大工匠,工作中我會起到擔當帶頭作用,永遠走在第一位,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創新性的開展一些工作,進一步提高生產設備的性能和工作效率。”(董君亞 記者閔亞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