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喪事還沒出殯又有人死了怎麼辦?

zawwinnaing


人活著固有一死,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也是大自然的基本的規律,否則地球上將會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在農村喪事經常出現一個人死了以後,緊接著又會出現另一個人的死亡,特別對於那些村裡的人口比較多的大的農村,這種現象是經常發生的,當然對於小的村裡接連出現人死亡的現象不是太多,畢竟人口太少了。畢竟我國現在有14億人口,而且老人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在村裡一個上市還沒有出殯,另一個人去世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



在農村喪事基本上是近親屬幫忙辦理,有的人組織管理喪失的程序,有的人去做飯,有的人去抬棺材,還有的人幫忙裁一些孝布。如果村裡比較小的情況下,對於其他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會前來幫忙,畢竟 家家都有老人存在,都會出現去世的這種現象,所以互相幫忙白事。好多人為了臉面的事情,會把喪事辦得非常的大,而且請了好多的吹鼓手。在這種情況下用的人員比較多,而且浪費也是非常多的。



在村裡出現一個人去世了,而且還沒有出殯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另一個人去世了。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出殯人手不夠的問題,這就會使得農村處理的這種方式,就是對先去世的人舉行葬禮,然後在對後來去世的人再舉行葬禮,這就使得後來去世的人舉行葬禮的時間要推遲一兩天的時間,畢竟一般的喪禮的時間是三天左右的時間。對於村裡的人口比較多的情況下,這一點就不用再推遲時間了,可以說在組織另一部分人來對剛去世的人忙活出殯的事情。



在農村去世的人出殯的確是一個大的事情,而且村裡的人基本上摒棄前嫌,即便是有一點的家族仇恨,但在這方面都會拋在一邊,互相幫忙把去世的人入土為安。尤其現在農村人基本上為了家庭的收入外出打工,村裡剩的就是一些老人,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同時出殯的話,人手就不夠了,這就需要把在城裡打工的人招回家一部分。當然各個村現在都有紅白理事會,可以說這部分人也會對出殯的人進行幫忙組織程序,有時會把出殯的程序簡化一些。還有一些地方,已經有了專業的處理出殯的事情的行業的人員,也可以聘用這部分人員來幫忙出殯的事情。



總之,對於農村人去世以後出殯的事情是非常看重的,而且也有一定的程序,並且是村裡近親屬,或者其他人互相幫忙把去世的人入土為安。如果說一個人還沒有出殯,另一個人就接著去世了,有的村裡的人口比較少,使得盲睡的人也比較少,這就需要把先去世的人入土為安,然後再接著對後續事的人進行出殯的禮節。當然現在實行移風易俗、喪事簡辦的倡導,的確對農村喪事減少了很多的經濟開支,而且現在基本上程序也非常的簡單,花銷也不是太多,對於那些做事的人也少了很多,所以不會存在一個人沒有出殯,另一個人接著去世了就忙不過來了。大家那裡對這種狀況有什麼處理的方法?敬請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你的這個問題我就親身經歷過,因為這事就發生我家裡。

這死的這兩個人就是我大伯與我父親。

我大伯於2005年5月20日死的,在我們農村的習俗裡講說這個日子是重喪日,說重喪日死人必然還要死一個(當然我知道這沒有科學根椐,只是農村習俗的一個講法)。

我們這裡是人死要第3天才出繽,也就是5月22日出繽,那天早上出繽剛好把我大伯的壽木抬到下葬的井上放好,我爸就在此時就去世了,我與我哥都還在我大伯下葬的井上,聽到這消息趕忙跑回了家,

這件事到還應映證了農村習俗講的重喪日死人還真要連續死兩個而且還是親人。

我們當時的做法就是把在我大伯家裡幫忙的一切人都就叫到了家裡,繼續著與我大伯一樣的喪事,該怎樣就怎樣。

但在習俗的講究下,我家裡的人聽取了做法師的老師的建議,在出繽的時候,我與我哥一人拿了一個鏡子照在我父親的壽木上來解決我大伯重喪的關聯,僻免還會殃及自己的親人。

其實你問到的問題,在一段時間連死兩人出繽還都是根椐當地的習俗來操辦的。因為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方法。

不知你當地的習俗與我們這裡相同麼?

不知我這裡的習俗在你們那裡能借用麼?

也希望我們這裡的習俗能給你一個借籤作用。


湘西灣竹子


像現在的農村地區,比如我老家當地,很多人都出門在外務工,或者安家落戶。村裡本來人就不多,一個老人去世,整個村子裡的人都會過來幫忙。不像八九十年代,村裡去世老人,一個小組的青壯年幫忙就足夠了,根本不用別的小組的人來幫忙。現在雖然村裡沒有什麼青壯年在家,出力以及幫忙出殯的大小事宜,有新的辦法來解決。


老仇舊恨,逐漸消失。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打工潮的出現,村裡剩下的老一輩人,由於年紀大了,大多留守在家,多少種一些地,鍛鍊身體的同時自給自足,不願意給孩子們添麻煩。雖然說出門打工的人有攀比之心,誰混的有出息,誰混的沒有出息,會有各種暗自較勁,激勵著對方發憤圖強,混人上人……!他們混的再好,時間不等人,沒有熟悉的人去羨慕誰,也就沒有嫉妒和恨了!

“人死入燈滅”。村裡的留守老人,由於孩子們都不在家,以前因為爭執那一畝三分地,打的不可開交的老人——好漢不提當年勇,都會握手言和。村裡的紅白喜事,以前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最不濟也會在人去世以後,冰釋前嫌,前去的弔唁。畢竟——他們是同時代的人,有著割不斷的鄉情和發小之情,他們見證了我們無法理解的的美好、快樂,輝煌、以及“仇恨”。


村裡有老人去世,大家都有哀思之意。但是,如同題主擔心的問題,人死以後要出殯,需要很多勞動力幫忙。如果再有一個人接連去世,勞動力怎麼安排是好?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人有同日生,就會有同日死。可以靈活安排出殯順序,前一天,晚一天,問題都不太大。像我老家那裡,村裡去世人,請幾個親朋好友安排相關事宜。鎮上有殯葬“一條龍”服務,至於出力埋葬人的活,以及道路不便的地方,都有專門的“抬棺人”幫忙解決,可以幫主家安排的妥妥當當。村裡來弔唁的人,只是來表達哀思之意,送老人一程,捧個人場。人們之間,曾經無論多少愛與恨,都煙消雲散。


三農的高度


一個大村裡,一天死個三個五個也正常不過了,一萬人的大村子三個兩個也正常不過了,這也是偶然的遭遇。不會天天如此的。一個大家族百十口人,偶然兩個人病死。其家人驚慌失控,跪哭問我,咋或啊,我觀察了各種事由,認為是正常病亡。沒什麼可怕,還有一家老人85死去,兒五十六歲,為了顯得自已能行,親自看墳安葬老人,結果,他自已於老人安葬後的二十天亡故。後來,子孫託我再看,後我說,15年你家不會死人。果然,16年老祖母去逝,享年九十年,二十年其母去逝,享年八十歲。一般正常下的死亡是不會有原因的,生老病死再正常不過了。無須驚慌,坦然面對。


青春年華187925332


在老家有一種說法,一般村裡辦喪事,就是會連續兩起喪事。民間裡說的大概是不孤單上路!

我父親病重,走得很突然,他走的時候,村裡有一個和他一起長大的叔叔因飲酒過度住院。

我父親下葬的前一天,那位叔叔出院回家。

我父親下葬那天,他半夜凍死在自己家。所有在我家幫忙的人,直接轉移到他家,繼續辦喪事……

有時候這些事真的不好說……


果小橙的媽


我們老家村裡還有父母前後腳去世的呢!

老太太頭天上午,老爺子第二天下午。

本來分水先生確定的出殯時間相隔2天,後來子女們說是要合墓,於是先把老爺子的棺槨放進墓坑,拿毛毯蓋著。等第三天又把老太太的棺槨放進入去,這才澆土立墳。


harsny


我們老家死人都要抬進伺堂,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伺堂裡擺了三付棺材(平排擺放),先死的老人放中間(也就是說先做法事),然後再就是右邊,再就是左邊,等中間的老人出殯了,右邊的再抬到中間,最後才是左邊的老人。


下一站73297


面對現實,穩定辦理。92年我就遇到一家,火化車還沒到火化廠,家裡又亡一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年輕人不懂你辦事的不可能不懂,協商喪主把亡人入土為安,這就是目的,心慌意亂神不定,要做萬事都不能。


十三香47


這件事並不稀奇,畢竟生老病死不可控制,尤其是在人口比較多的村子,發生這件事的概率更大。在農村辦喪事,對整個村子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選擇出殯的時間上,家族的老人會特別重視,在我們豫北地區,家裡面老人去世後,會請會看日子的“半仙”,在家裡面停棺大於七天,再選擇合適的日子出殯。而村子裡麵人口眾多,在所難免有人同時去世,哪遇到了這種事情怎麼辦呢?聽阿坤為您講一下村裡的真事!


臨近春節,村子裡面有一位高齡老人去世,村子裡面外出的人都在家,當天就過來張羅幫忙,就算是沒有事情,也會選擇再主家多停留一會,這是為了給人家面子,第二天一大早請人看日子,人家說在十天後的日子適宜出殯,這十天村子裡面的人都在準備著,十天後出殯的事宜!在第五天的時候,村子裡面另一位高齡老人去世,德高望重的長輩出面說,這邊不太忙了,分一部分人去另一家幫忙,巧的是哪一家也選擇一天出殯。

到了雙方出殯的日子,兩家都正常出殯,只不過村子裡面的人,都會一家出兩個以上的人,畢竟出殯對誰都是大事,自己家裡人不可不到場,就算是小的男孩子,也得去參加人家的喪事!

總之,人的生老病死不可控制,在所難免有碰在一起的可能,遇到了大家也會溝通去解決。


阿坤鄉野說


俗話說,一家喪事百人哀,我們是廣袤得農村,這裡的習俗是如果老人因病或其他的原因不幸去世就有逝者的兒子去請主持人(就是督管)來主持一切事務,首先就是請在行的人來幫忙,(都是自願的免費的),安排逝者入棺材,後請歌師,道士,樂鼓隊來鬧夜,一般最少鬧兩夜,由兩個歌師一前一後圍著棺材從左至右旋轉,一人唱一篇轉,直到天亮為限屬於一天,白天由道士做法術,具體說些啥活人是聽不清的,幾經周折,鬧夜結束,各類法術做完,也就是黃道吉日了,出殯時是早晨五點左右由十六個人抬著裝有死者的棺槨由樂鼔隊吹吹打打一路走到墓地,後,道士唸唸有詞點火化靈,最後孝子暖井,下葬,道士撒五穀六米,填土安葬完畢,如果同村同時死兩個人就按順序按同樣規矩辦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