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遊”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大臉貓仙仙


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有深刻原因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窮遊”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遊這個愛好,這也是老少皆宜的活動。既能陶冶情操,增加見識,又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第二,這也是很多旅遊成本過高引起的。尤其是門票支出竟然佔到了總的出遊成本的三分之一。以至於只能通過節省其他開支來進行“窮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尤其是這兩年高鐵的發展,也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出行更加便利,所以也刺激了人們出遊的想法。但是大多數人收入普遍不高,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窮遊”這種最省錢的出遊方式,所以說“窮遊”是當下國人旅遊的無奈之舉。因為畢竟現在生活成本也很高,比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家庭其他開支等等。這就讓很多的人加入了“窮遊”的大軍。小編之前的文章《如何讓出遊成本節省三分之一》,也是針對“窮遊”的這種現象所給出的對策。

對於高門票的現象,國家這兩年也在努力讓地方景區把費用降下來。但是細心的遊客就發現,一些景區門票降下來了,結果景區大門修的很遠,必須得做景區的擺渡車才能到達。無形中,其實旅遊成本並沒有減少。其實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小編的一篇文章《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國內景區門票那麼貴》中分析過,沒想到引來數十萬人閱讀,幾千人討論。這從側面反應出大家對高門票現象的深惡痛絕。所以這也是大多數人不得不選擇“窮遊”來應對高門票成本的措施。

其實這兩年好多人選擇了出國遊,仔細算下來出國遊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旅遊市場比國內市場還要便宜,性價比也很高。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出遊方式。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關注我/旅遊的路上不迷路/關注我/每天分享實用而驚豔的旅遊資訊。





行者小明


說說我的窮遊經歷吧。本人自助遊十年。基本上屬窮遊,每次定好出遊的地方後,先查機票,如果機票折扣價超過火車票很多的話我會選擇火車出行,如沒有直達火車的話我會選擇一箇中轉的城市,也基本上會選擇夕發朝至的火車在中轉的城市一日遊,然後在乘晚上的火車到達要去的地方,這樣還可以省住宿的費用。到達要玩的地方出行基本都是公共交通,住宿一百元以內的小賓館,就這樣我走遍大半個中國。因為我們喜歡徒步!好多地選擇徒步,廬山三日遊上下山徒步,門票當地老鄉帶上山,一人30,景區交通車沒買票,全靠徒步,走遍山上所有的景點。下山不走回頭路。花最少的錢看最美的風景。雲南虎跳峽穿越,瀘沽湖環湖。華山,泰山上下徒步等等,就是跟旅行社去的一樣的景點,但看的風景卻不同,旅行社是走馬觀花,我們是用雙腳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美麗的風景。


用戶9044207063216


在我看來,“窮遊”越來越多,也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自己熱愛生活的方式了。

不說現在,大約十年前。我的大姑還在單位工作,那時候就經常旅行,全國各地,東南亞。她的薪資水平不算多高,所以在當時也被人嘲諷過“窮遊”,沒錢還要旅遊。


時至今日,當我們年輕一代受到自媒體和各種新思想的衝擊,都紛紛效仿這種旅行模式。而我大姑曾經的執著,也並不為了什麼,純粹是熱愛,是對生活信仰的一種表現形式。

當經濟水平以及消費水平都依舊是不高的情況下,慢慢更多的人摒棄了“要有錢才能去旅遊”的思維方式之後,就是一種行動的解放。出發便出發,也沒有太多理由,既不是一分錢也沒有,也不是非要腰纏萬貫。就是一種比較中庸的狀態。

老一輩的窮遊者們,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把旅行這項奢侈物件,變成了大眾皆宜的中端物件。

我認識一個東北大哥。叫大光,在幾年前,就帶著5000元環遊中國,徒步以及搭車。這就是窮遊,最為真實的窮遊,總共240天的行程,當我第一次聽聞時,被震撼到了。



他的事蹟,第一次改變了我的價值觀,讓我明白。喜歡和行動,不一定要到達某個物質標準才能去做,因為熱愛,內心達到臨界值,那就可以出發去做,不用顧慮太多。也正是這種旅行心態,讓我明白了,旅行並不是汽車房子一樣的東西,而是和吃飯睡覺一樣東西。遲早一天,越來越多的人會覺醒。

也正是我生活之中,大光,我家人等等諸多旅行者們的窮遊方式,讓我熱愛旅遊,敢於出發。相信現在那麼多的窮遊者們,也是受到了那些最早感於出發的人,現在才岔開腳步,大步向前。

於是漸漸地,源源不斷的人,背上揹包。不一定要花多少錢,吃多好的伙食,祝多好的酒店,就這樣按自己適合的來,一直到自己疲倦為止。



中低端消費的大量出現,給予窮遊者大量的可能性和生存空間。

旅遊花錢就住酒店,沒錢就住青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是這樣想的。這也代表著,青旅的出現,讓旅途的住宿成本降低成為了一種常態。既然住宿是這樣,那麼相對應的,吃飯,零售等等方方面面的相應體系,都在降低消費,迎合越來越多低端旅行者。



例如去現在大家感受到最熱愛,最神秘的西藏,新疆等地方。中低端消費的商業十分之多,能保證高性價比的消費,也讓越拉越多的窮遊者堅持下去。

窮遊者的增加,促進了這樣的商業模式的成長。成長之中也吸引更多窮遊者的到來,相輔相承,這也是一種比較有前景的良性循環。起碼讓市場可以照顧到這部分中低端消費人群,也更加釋放每一個人的追求旅行和自由的權利。

潮流的帶動,讓一切都在生長。窮遊將越來越旺盛,一發不可收拾。

窮遊,不得不否認,是一種極致的潮流。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也在體驗窮遊的方式。住青旅,或者是帳篷。自己帶好煮飯的工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其實都是人生經歷的一種多樣性。窮遊不是無奈,反而可以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旅行方式。它不僅受到低端旅行者們的追崇,連中高端旅行者們也對這種方式神往,好奇,紛紛來嘗試。

這就是旅行的生命力,也是探索的生命力。

在短暫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熱愛,實屬不易。

窮遊,出發,這路上一切都能給你!

祝你旅行愉快!


西南六千


窮遊,自打新世紀伊始開始就逐漸在國內流行了起來。

初識窮遊

剛接觸窮遊遊那會,就是覺得窮遊嘛,就是一個“窮”字,去花最少的錢,玩最多的地方(甚至逃票,也確實逃過幾次票)。

那時候旅行,是真真切切的旅行,火車最多連續坐過53個小時的硬座(包含轉車),從青島到拉薩;住宿也是住青旅,那時候,還特意辦了張全球青旅卡(26歲以下辦理),國內30元——50元一張床位的那種,也住過30一晚的膠囊公寓(封閉倉的那種僅夠一個人躺下,類似火車上鋪的感覺);玩的時候大多數是到了一個城市就租自行車,偶爾逃票進景區(只是偶爾,記得最深的是去九寨溝,當時買了門票跟第一天的景區交通然後第二天景區交通買票,直接上車就出發了,甚至一早坐上的還是員工通勤車),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就從沒有逃過票了。

成長之後

現在,對於旅行的定義也越來越深。對於窮遊的定義,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玩夠自己想玩的地方跟活動。在大交通方式的選擇上,也是根據同行人員來決定,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那是能省則省,自駕遊的時候甚至可以住在車裡;陪媳婦家人一同出行的時候,肯定是要住的舒服,行的暢快,吃的開心,這時候是萬萬不能省的;陪朋友出行,這就看朋友的習慣是什麼樣的了,全憑商量決定是窮還是富遊。


講在最後

旅行,現在我對於這個概念,是跟旅遊分開的。旅遊就是跟家人朋友的行程,旅行是自己的行程。因為旅行,在於行,我現在喜歡每到一個城市,坐上公交,從這頭坐到那頭,感受每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操;到其他地方,也是習慣走走停停。這就是我對於旅行的概念,行在腳下,把每個地方的感受印在腦海裡。



狗哥嗅途


怎麼樣說呢,窮遊也是種幸福,也是種享受,也是散心的方法,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花完了,可以在掙的,我五一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是窮遊,帶兩個小孩去了九江廬山,長這麼大沒有出過遠門,活到三十四歲,還不會怎麼去買票,就在手機查,學著買票,買了兩張票坐高鐵,一個小時就能到九江,在廬山玩了兩天回來了,也是散心吧,心裡想的事情太多,心裡特別的累,所以想出門散散心,下次不知道啥時候能出去旅遊了,去玩了下,心情好多了,以後開心的生活吧


只為明天32222819


窮可以不是一種狀態,但是我覺得可以是一種心態。不管是對外的天地萬物,還是對內心的自我修行。“窮”這樣的態度都不是一件壞事。本人有鼻炎,之前比較嚴重,經常得擦鼻涕。所以養成了一張餐巾紙都是撕開用4次的“窮”習慣。記得幾年前和老婆一起去香港旅行,到太平山上的一家餐廳吃飯。西餐廳的紙巾挺大一張的,我自然是習慣性的把它撕開來使用。。。然後有個服務員過來收拾東西的時候,拿走了剩下的半張紙巾。我把他叫住跟他說,請把那個給我,我還沒用完。那人當時可能是有一點鄙視的,對我說餐巾紙不收錢的。我還是執意找他要了回來,並且告訴他,that's not about the money。(這和錢沒關係。)所以,我喜歡旅行,我也喜歡窮遊。


IMKK1889


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有那麼多的錢啊?就變態著法的算計自己的那點錢怎麼走完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出現了窮遊,我覺得真是好的不得了,我從小就嚮往西雙版納,也終於去了一次,當然不盡興是跟團去的,因為我找不到跟我窮遊的伴,退而求其次跟團吧,總之是去了


用戶2248072076479


所謂“窮遊”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標準算是窮遊,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既然窮遊,我認為就是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比如我和老伴三年多時間走過77座大小城市,行程6000多公里、走過1921個景點(有些景點是自己給下的定義)、橫跨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福建、河南、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西15個省市。花費52912元、我們認為是窮遊,照比那些支帳篷在戶外宿營的旅行者來說就不是窮遊,所以,所謂的窮遊只是一個旅行中消費理念一個名詞而已,並沒有嚴格意義的標準。

我們具體窮遊的方式如下

1、一般情況下旅行都是坐普通火車,在一個城市旅行中從來沒有打過的,都是坐公交車。我們都是走街串巷尋找景點,每天走二三十里地屬於正常,所以每天的交通費一般在二十元以下。

2、住宿以家庭旅館為主,價格控制在30元到60元之間,當然有時間找不到低廉的家庭旅館也住過80元的旅館。

3、吃飯,在外旅行中主要吃快餐,我們感覺快餐既經濟又衛生,旅行中快餐是我們的首選。

4、一般情況下要票的景點不進。


愛吃鋼絲面的老劉


與窮遊這個詞個人理解不同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出門在外,能省則省把錢花在必要的地方。並且窮遊不一定就代表著旅行的質量差,舒適度低。

以前經常關注一些旅行自媒體和相關論壇,見過各式各樣旅行方式的人,總結了一下。

1 有一種是真正的窮遊的人,徒步或者騎行,自己做飯住帳篷,幾乎是不花任何錢,吃飯都是燒火煮麵條這種,經常一天的開銷不足10元錢,這種個人感覺有點太辛苦了,就我自己來說是有點受不了的。

2 還有一種老年人較多,就是跟團也好,自駕遊好。從來不吃飯店,不去景區的 不買紀念品的。見過,有那種打卡式的,直接到景區轉一圈,門票太貴就不進去的。吃飯就是自己泡麵。

3 更多的是這一種,比較理性消費。也會去飯店吃飯,吃飽就可以了,住店的也是挑便宜一些的,這種是工薪階層居多。這種的優勢呢,就是不用花很多錢,也能去到處旅行。這也不算辛苦,還能節約不少錢,能去更多的地方。

4 還有一種就是開床車 房車自駕的。這種自由度較高,自己做飯睡在車上。開車能攜帶東西較多,有的時候做的飯往往更加合口,比在外面吃的要強。如果是房車的話,那住宿的舒適度會更高,缺點就是前期投入較大。現在開房車出來旅行的人越來越多了。房車更加適合於時間比較充足,能長期在外旅行的人們。

我們就屬於這一種。我們買了一輛二手房車,常年在外旅行。是住在車上,旅遊景點用的是旅遊卡。感覺玩的質量也很好,也去過很多地方,但是花錢也很少的,一個月全家三四千塊錢就夠了。

其實窮遊的人們不代表就是沒錢,有很多人不願意在旅行方面花費太多。也有一些喜歡出門就訂一些好的酒店,吃住一定要好,哪怕花光積蓄也要保證旅行的質量。吃住一定要讓自己滿意。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我對“窮遊”的理解是:旅遊的時候窮盡省錢的辦法,到了旅遊地盡最大可能多看一些景點,“窮遊”與錢多錢少沒關係。

一、窮盡省錢的辦法

大家都知道旅遊是個比較花錢的事情,我經常是為了一次長途旅遊,需要攢大半年的錢。因為車費、住宿費、景點門票等有些方面是不得不花錢的,但如何在旅遊中省錢,可能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

畢竟我們都不是“富二代”,家裡也沒有“礦”,誰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我旅遊的理念就是能省錢的地方儘量省錢。

1、享受國家的政策

我是一名教師,有許多景點門票對教師有優惠,所以我每次出門的時候,都要帶上我的“教師證”。我名正言順的享受打折門票進去,這是國家對教育工作者的尊重。

我不會裝大尾巴狼的購買全票,享受打折優惠的時候,我也不會有內疚,堂堂正正的,心裡反而更加自豪。

帶父母旅遊,也會帶上“老年證”,享受免門票的優惠,這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在國家規定和政策允許範圍內的,檢票員也不會給你白眼。

所以有優惠身份的人員,旅遊時一定帶上相關證件。比如學生證、軍官證、士兵證、警官證、老年證、記者證等。

2、詳細制定旅遊攻略

旅遊攻略就包含了旅遊的費用,要對這次旅遊有一個總的預算。羅列出省錢的地方,省錢的路線,省錢的住宿,省錢的飲食等。

運籌於帷幄中,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人常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世窮。當然“土豪”除外。

確定好旅遊的方式:自駕、報團、自由行等以後,就可以開始做攻略了。

我大多數情況是自駕遊,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睡在車上,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旅館、酒店、青旅等地方住宿。我按照行程,計算好住宿的地方,網上貨比三家,預定好住宿地。

飲食以旅遊地的特色美食為主,畢竟品味當地的美食,也是旅遊的項目之一。不一定在大飯店才能吃到美食,有時候街邊的一些小店,也是很有特色的,多留意網上的評論,一定會找到物美價廉的美食的。

3、避免擺渡觀光車的坑

不少景區的大門距離景點很遠,用擺渡觀光車,有時三四公里的路程,就要收費20元。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儘量徒步轉景區。徒步既鍛鍊了身體,又節省了開支,何樂而不為呢?

甚至有些景區的纜車收費比門票還高,你就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來選擇了。四五分鐘不到十分鐘的纜車,有些地方收費達到了一百多,這些錢,我總是花的有點心疼。

4、不買無用的東西

旅遊一定要忌諱買、買、買。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旅遊的時候都比較喜歡購買當地的特色東西。因為好奇、好玩、好吃、好看等原因,旅遊一趟成了購物遊了。

“有錢不買半年閒”,旅遊一定要理性消費,不要衝動購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旅遊買回來的東西大都無用,回家後就束之高閣了,別說是半年,有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的。

再說,旅遊景點的東西還很貴,一個普通的絲質手環,動輒就是幾十元,網上同樣的款式,有可能才是幾元。

旅遊更不能購買玉器、奇石、古董一類的東西,幾乎沒有真的,不要依靠旅遊購買的東西作為投資。

二、花最少的錢,遊最多的景點

1、規劃好線路,不走回頭路

有些地方的景點很多,如果沒有規劃,打亂仗,既花冤枉錢,又浪費時間。這就需要統籌規劃好,做事有條理。

其實旅遊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我經常作為我們自駕遊的領隊,帶領著一幫大老爺們自駕,研究路線是我的強項,他們都聽我的。實踐證明,我也是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

2、走國道,多看景

最好的景色在路上,有時一片溼地、一道山樑都會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都會使人流連忘返。而走高速,有時沒有出口,往往會錯過風景,收費還挺高。

旅遊不是比誰一天跑了多少路,而是看一天看了多少風景。高速上面又不能停車,即就是看到了美麗的風景,也會一晃而過,拍不成,看不成,只能遺憾開車走了。而國道可以隨時停車,隨時拐進景點,可以深度旅遊。

3、距離景點稍遠的地方食宿

景區的消費一般都很高,無論是住宿還是飲食。如果沒有小孩吵著要吃飯,一般情況稍微忍一忍,到景點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就餐或者住宿。這樣的價格就和當地的消費水平是一致的。

雖然有人說,旅遊的時候吃飯、睡覺不能窮對付。我們雖然不窮對付,但要有所選擇,有了選擇,才有了比較,也就會有了省錢。

三、“窮遊”不等於“壯遊”

杜甫的《壯遊詩》,唐玄奘的西天取經,我認為應該是屬於“壯遊”的範疇。他們為了理想信念而“壯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探險、取經,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所以會排除萬難,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時下有些人拉著板車徒步走青藏線,很佩服他們的勇氣和勇敢,但我做不到。

首先我要通過工作掙工資養家餬口,我做不到扔下工作,一走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幾個月不工作,房貸、車貸誰替我還?

其次,我旅遊的目的就是為了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了緩解工作的壓力,放鬆心情,更好的工作。我沒有西天取經的鴻鵠之志,更沒有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恆心和毅力。

第三,我不排斥“壯遊”,自己有自己的旅遊方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人各有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但是,無論哪種旅遊方式,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了安全作為保證,一切等於零。

結語:

“窮遊”不等於不花錢,而是窮盡辦法少花錢,窮盡辦法多遊覽景點。用精打細算去對待旅遊。“窮遊”,也不等同於“壯遊”,沒有堅定地理想信念,一味地為了博取眼球的“窮遊”沒有意義。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如有不妥,希望批評指正

喜歡我,就請關注我,我是“花小花遊記”。為旅遊痴,為攝影狂的小花。配圖全部是我所拍攝,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