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藥”中的龍頭老大

先哲看“七”

《漢書·律曆志》“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七”是陰陽與五行之和。《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載,女子從小到大,從幼至老的身心節律、生長階段、生命密碼均與“七”密不可分,

“七藥”中的龍頭老大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7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4歲)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21歲)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28歲)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35歲)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42歲)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49歲)

中醫看“七”

中醫認為,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治療有七法:補瀉宣通理散收;人有七竅:鼻為肺竅、目為肝竅、口唇為脾竅、舌為心竅、耳為腎竅;致病有

七因:風寒暑溼鬱損衰;傷害身心有七舉: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房勞過度、久坐溼地傷腎,過食冷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藥物方劑組成配伍禁忌中有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

“七藥”中的龍頭老大

中草藥裡,名末是“七”的有:三七、雷公七、菜子七、麥穗七、高粱七、人頭七、桃兒七、扇子七、銅鑼七、拐棗七、偏頭七、馬牙七、南瓜七、茴香七、白窩兒七、松打七、……

中藥方劑裡,以“七”冠名的有:七寶美髯丹、七釐散、七生湯、七珍丸、七汁飲、七子散、七聖丸、七制香附丸……

"七藥”即“奇藥”

在孫思邈《千金方》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收錄的中草藥有幾千種。名末為“七”的藥物,僅有“三七”這一棵獨苗。到後來,藥名末尾為“七”的中草藥逐漸增多,達到上百種,繁衍成為一個小家族——“七藥”。人們認為,“七藥”的“七”是“奇”之演變。“七藥”,特指那些具有奇特療效的草藥,它既可單味也可組方。

“七藥”中的龍頭老大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七藥”中的“龍頭老大”——“三七”做了這樣的描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近之”。此處,李時珍既講明瞭“三七”的葉片形態,又道出了“三七”的藥名來歷和藥用功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