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都是氣鬱,但兩者卻截然不同

肝氣鬱結證 情志不遂,肝之疏洩失職,氣機鬱滯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胸脅、乳房、少腹脹悶竄痛,婦女月經不調等症狀。

脾氣鬱滯證 凡由飲食停積,或寒溼、溼熱之邪,壅遏中脘,以及情志不暢,肝鬱犯脾,導致脾土壅滯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脘腹痞滿脹痛,嘔吐,納差等症狀。

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都是氣鬱,但兩者卻截然不同

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的形成原因

肝氣鬱結證

情志抑鬱,悶悶不樂,憂愁過度,使肝失條達、宣暢,氣機疏洩不及而致肝氣鬱結。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驚恐、慌亂,亦可導致氣機鬱滯。肝病多與情志有關,肝主調暢氣機,情志所傷多影響肝臟調暢氣機的功能,而變生諸多病變。

脾氣鬱滯證

暴飲暴食,飲食不化,停蓄中脘,壅遏脾氣。或過食辛辣油膩,釀生溼熱,或外感寒溼,蘊胃呆脾,脾氣鬱滯。若情志怫鬱,憂思不解,肝失疏洩,脾傷氣結則致氣機鬱滯不利,故《醫門補要》說:“善怒多思之體,情志每不暢遂,怒則氣結於肝,思則氣並於脾,一染雜症,則氣之升降失度,必加嘔惡、胸痞、脅脹、煩冤。”

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都是氣鬱,但兩者卻截然不同

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的鑑別分析

肝氣鬱結證和脾氣鬱滯證,均為氣機鬱滯的病理表現。因而具備腹部脹悶疼痛,噯氣,脈弦等共同症狀。但因病變髒腑不同,故臨床表現各異。

肝氣鬱結證

情志不遂,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運行功能發生障礙而鬱滯不行。因氣之運行及升降出入,貴在通暢,才能環流不息,內至臟腑,外達肌表,一有鬱滯,則升降失職。若肝經經氣鬱滯,則肝經所循行部位的胸脅、乳房、少腹就會出現脹悶疼痛,且因氣之聚散無常,故走竄攻痛,痛無定處。因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故噯氣。

脾氣鬱滯證

多因有形邪氣(食積、水溼、痰飲)和無形氣滯,阻塞中焦,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而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如水溼、痰飲、食積停留中脘,氣滯不行,中焦不能轉輸運化水谷,加重了病理產物的蓄積,故脘腹痞滿脹悶疼痛。

脾與胃互為表裡,氣滯於脾,胃失和降,受納不及,氣逆於上,故不思飲食,嘔惡欲吐,呃逆噯氣;脾氣鬱滯,氣機不暢,不得宣達,胃失通降,大腸傳導失司,糟粕內停,不能下達,故大便秘結,因而,尤在涇認為便秘是“氣內滯而物不行。”因水溼、痰飲、食積,內停中焦,下注大腸,則瀉下物粘滯不爽,氣滯腹中,則排便時自覺腹部脹痛。苔膩,脈弦或滑,為痰溼、水停、食積、氣滯之象。

肝氣鬱結與脾氣鬱滯都是氣鬱,但兩者卻截然不同

肝氣鬱結和脾氣鬱滯,從症狀來看有什麼區別

雖然均有腹脹痛,但前者是因肝經經氣不舒,尚兼有胸脅、乳房脹痛的症狀;而脾氣鬱滯證,因實邪壅滯中焦,僅有腹部症狀,即腹痛兼有腹部痞滿的症狀。

二者雖然均有噯氣,因胃失和降使然,但單純的肝氣鬱結證,其消化系統功能障礙的症狀並不嚴重,而脾氣鬱滯證因脾與胃互為表裡,同居中焦,納運相得,升降相因,燥溼相濟等諸多生理聯繫和病理影響,故消化、吸收的功能失調症狀卻很突出,不僅表現為噯氣,還有噁心嘔吐,呃逆(胃氣上逆動膈),受納功能失調的不思飲食及氣滯胃腸、通降失司、糟粕內停的大便秘結等症狀,其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較之肝氣鬱結證,明顯加重。

但情志因素的增減變化,對於肝氣鬱結證的胸脅、乳房、少腹脹痛以及痛經卻很敏感,若心情愉快,諸痛得減,若惱怒忿悶則諸症加重,而脾氣鬱滯證,往往因食積、溼停而加重症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