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嗎?

浦天賢


這種論點根本就無法實現,更不存在所謂的趨勢。美俄關係本身就是影響著世界穩定的雙邊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倒是有心想要聯合俄羅斯來遏制所謂的美國競爭對手,可問題美國國內的政治力量不允許美國與俄羅斯結盟。因為如此差點讓特朗普成為通俄門下的冤死鬼,讓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美國國會的質詢。那麼美俄之間都無法形成最基本的相互信任,又怎麼會出現四國抱團的趨勢呢?



現在的美國與俄羅斯都想拉攏印度,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看中了印度口袋中的鈔票,尤其是俄羅斯。在備受美國各種名目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經濟顯然受到了極大的擠壓。那麼,能夠加強與印度之間的經貿聯繫,尤其是軍火貿易,可以讓俄羅斯緩解對外的經濟壓力。再加上兩國之間本身存在著傳統的關係,也讓俄羅斯與印度保持著一定的團結趨勢。


美國作為想要拉攏印度的一個國家,主要是從美國的國家戰略出發。美國更試圖建立起來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印太戰略”,讓印度成為該戰略當中的重要一環。問題就在於印度是不願意被美國的戰略所綁架,更不想自己的國家獨立自主被美國所剝奪。此印度對於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並不感冒,反而是冷淡對待。這樣的美國根本無法形成所謂的團結,最多就是軍事經濟上的一些合作。想要讓印度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馬前卒,恐怕短期內還不會有這樣的趨勢。


而俄羅斯與日本之間想要團結,這幾乎是不可能,最起碼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就是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定時炸彈。日本一直試圖索要北方四島,但是俄羅斯方面就是強調四島主權符合《波茨坦公告》所得規定的內容,俄羅斯沒必要將四島給日本。可是俄羅斯怎麼可能和日本報團呢?與日本之間加強聯繫,也僅僅是為了開發遠東地區,為了日本口袋當中的鈔票。

而至於美日關係,這個不用多說,日本一直是追隨著美國的戰略而行事。自然在美國的戰略當中不會違背美國的意願,進而還可以獲得一些鬆綁,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軍事發展。在日本與印度的關係中暫時還存在著多大問題,只是在美國撮合下,印度與日本之間在亞太地區顯然有著更多的合作意向他們的目的自然不用多說,與美國基本是同一思想。



總體上而言,美俄印日報團的可能性太低,更沒有這樣的趨勢。而這四國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依然是美俄關係,而印度和日本顯然也只是湊數的,美國最多也只能維持住三邊關係,而俄羅斯幾乎不可能和美國走在一起。這種報團可能也只是特朗普的想象,根本無法實現!(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美俄印日抱團這本身就是一個偽概念,這四個國家也不可能全部抱團在一起,不過這四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首先來說美國,做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不需要任何和自己抱團的國家,他需要的只是盟友或者小弟,俄羅斯和美國曆來就是對手,所以抱團根本不可能,日本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已經全面倒向了美國,而印度謀求新世紀的崛起,有可能會倒向美國。



所以在亞太地區,美印日倒是有可能抱團,至於俄羅斯,是不可能和這三個國家同時聯合在一起的。不過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戰略部署,俄羅斯這個國家在國際上朋友不多,但是印度因為需要大量的軍火,因此倒是和俄羅斯簽訂了很多武器訂單,從某個方面來說,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印度現在成為了一個香餑餑,美國和俄羅斯都向其示好,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印度。尤其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歐洲,俄羅斯是被集體排斥的,所以俄羅斯想在亞洲打開外交困局,印度的崛起,恰恰滿足了俄羅斯的需要。



其次來說日本,就日本發展的需要來說,印度是一個不錯的盟友,兩個國家也沒有太大的矛盾,而俄羅斯和日本是不可能有結盟動作的,北方四島問題就註定了俄日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緩和的。這一點也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因為日本想要和俄羅斯抗衡,沒有美國的幫助,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印日抱團,或者是印俄抱團,這是很有可能的。同時在這裡,最受益的國家,其實還是印度,當然印度雖然先天不足,但他後天努力,如果不重視這個國家,有可能其會謀求更大的國際地位。所以在亞太地區,我國一定不要小覷印度,在未來幾十年,印度可能會成為我國最大的對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任何國家的合作或者結盟,其實很簡單,只要有共同利益就可以。此外什麼意識形態、發展水平、社會治理模式等都不是大問題。

前提是必須要有能維繫友誼的共同利益。

如提問所言: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之間能有什麼四國的共同利益嗎?

如果沒有的話,就談不到這四國抱團。

在木叔看來,這四個國家在絕大部分國際問題上看法都沒有完全的一致性,所以根本不存在他們能四個抱在一起的可能。

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談這個問題:

第一,印度是這四個國家裡廣結善緣的國家,和美國、俄羅斯、日本的關係都不錯。

莫迪上臺後,推行民族主義外交,而且剛在5月的大選中連任,最新的民調支持率高達73%,這說明他的很多政策是被印度人認同的。其中就包括印度的外交。

莫迪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乃至日本首先安倍晉三都見了面。甚至在2個多月裡要三次見特朗普、2次見安倍晉三。

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更是歷史上最好的雙邊關係之一,持續60多年雙方沒有什麼衝突。

由此可見莫迪和這些國家關係的密切之處。

第二,美國和俄羅斯矛盾是這四個國家裡最主要的一對矛盾。

美俄矛盾不僅是這四個國家裡的最重要矛盾,其實也是全球的主要矛盾之一。美俄之間幾乎在全球都維持了一種彼此勾心鬥角的態勢,就算是在和這四國裡的日本以及印度發展友好關係時,也存在某些競爭的可能。

比如美國向印度售武、俄羅斯也向印度售武,這就存在印度的取捨。而美國和日本是盟友,但由於北方四島等問題,日本也必須要和俄羅斯維持友好關係。

所以說美俄矛盾制約著這四國中的其它矛盾,算是主要矛盾。如果美俄之間有共同利益,才能說這四國能抱團。

第三,四國共同利益其實也存在。

雖然大部分利益,這四個國家都難以完全彌合,不過也有能抱團的共同利益。反恐就是共同利益之一。

針對IS或者基地組織的打擊,這四個國家應該說都是很積極的。

當年911事件之後,普京是首先給小布什打電話支持美國打基地組織的國家,後來還開放領空給美國軍機過境。印度自己就面對嚴重的恐襲威脅,孟買發生過早上上千人死傷的重大襲擊事件,被稱為印度版911,所以反恐力度一直很強。

日本雖然遭受恐襲很少,但日本人曾被基地組織和IS綁架並殺害,在反恐問題上和美國合作密切。

所以,如果要談這四個國家有什麼共同利益能抱團取暖的話,反恐或許是最大的公約數。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並沒有抱團的趨勢,一山不容二虎,美國現在是世界老大,俄羅斯現在是世界老二,老大和老二之間永遠不可能和諧相處,老大擔心老二會取代自己的地位,老二擔心老大會對自己動手,在相互防備的情況下,老大和老二不可能抱團!

說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抱團,是因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對於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來說,都是一個威脅,日本覺得不安全,俄羅斯覺得不安全,印度覺得不安全,美國覺得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不保,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確實有抱團遏制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趨勢。

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有抱團的趨勢,在當前的世界格局中,卻不會成為現實。在當前的國家大環境中,印度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俄羅斯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是俄羅斯、印度、日本潛在的威脅,是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現階段的競爭對手。

日本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日本的經濟,發展日本的軍事力量,尋找機會擺脫美國的控制,日本如果和美國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永遠無法崛起,永遠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永遠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在軍事上24小時受到美軍的威脅,在經濟上時刻擔心美國的打壓和掠奪,擔心《廣場協議》再次光顧日本。基於日本的現實需要,日本現在是忍辱負重,日本對美國的不滿遲早都會爆發出來。

俄羅斯現在是美國最重要的目標,美國帶著北約已經東擴到俄羅斯的家門口——烏克蘭,俄羅斯在軍事上尚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下。在經濟上,卻是俄羅斯致命性的軟肋,俄羅斯2018年的GDP只有1.66萬億美元,美國2018年的GDP是20.49萬億美元,美國的 DGP是俄羅斯的12.3倍。俄羅斯如果和美國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就會放棄和俄羅斯結盟,不再支持俄羅斯,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俄羅斯的經濟會遭到重創,當俄羅斯在經濟上奄奄一息的時候,沒有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支持,美國就會從經濟上拖垮俄羅斯,俄羅斯就會陷入分裂。

俄羅斯現在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關係很特殊,擔心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對俄羅斯構成威脅,擔心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美國抱團對付俄羅斯,同時需要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支持俄羅斯,互為犄角,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互補,相互保護,避免俄羅斯從亞歐兩個方向受敵,所以俄羅斯對世界大國的態度是既愛又怕,一邊拉攏一邊防。

印度就是美俄製衡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一顆棋子,在美俄之間,俄羅斯支持印度已經幾十年,印度更相信俄羅斯,俄羅斯不敢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翻臉,印度自然不會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翻臉,印度和俄羅斯、日本、美國走得很近,主要是為了拉投資,莫迪想發展經濟,計劃在2024年讓印度的GDP突破5萬億美元,計劃在2030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莫迪在利用美國的同時,也擔心美國對印度的滲透,俄羅斯防著印度倒向美國,莫迪擔心美國對印度動手,不會真心和美國結盟。特朗普和莫迪參加印裔5萬人的集會,是因為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印裔議員把票都給了民主黨,在2020年的大選中,特朗普希望印裔議員把票投給特朗普,才和莫迪走得很近,不然特朗普經常模仿莫迪說話,嘲笑莫迪。

不得不承認,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有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趨勢,這一點不得不防!不過,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沒有必要害怕,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的利益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分歧,只要利用好這一點,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就可以在國際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老鱷魚觀天下


有,具體來說就是有個錘子!

作為一個立志要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國家,印度始終活躍在國際社會第一線,不斷製造熱點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除了成功95%的登月,因電腦失竊而擱淺的國產航母海試等“不可抗力”,印度還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尋釁挑事無所不用其極。

從8月5日印度取消克什米爾特殊地位並大舉增兵開始,作為侵略者的印度不僅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反而收到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爭相籠絡,俄羅斯更是拋出了“支持印度入常”的血本,直感動得莫迪想要多買幾艘航母來壓壓驚。

而早在一年前的2018年,莫迪就和安倍稱兄道弟,儼然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因為日本是美國的忠實鷹犬,在美國也為拉攏印度無所不用其極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身高和胖瘦,傳說中的美俄日印會抱成一團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畢竟世界上不是隻有印度一個冤大頭可以坑!

在靜夜史看來,能讓美俄日三國都對印度趨之若鶩的因素,除了印度的小錢錢,更重要的是“遏制東方大國”這個共同目標,而除了這個目標,三國再無共同語言。

所以靜夜史認為,三國的打算分別是:

1、俄羅斯

作為印度的傳統老鐵,俄羅斯從蘇聯時期就和印度如膠似漆,兩國的關係堅如磐石且經得起金錢考驗,最典型的證明就是2013年印度以1美元的價格買下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之所以對印度不離不棄,其根本原因在於俄羅斯沒錢而印度卻很有錢。

圍繞小錢錢的特殊緣分,讓俄羅斯和印度緊緊抱在一起不離不棄。而為了哄金主開心,普京不惜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高調支持印度,表示俄印軍演如期執行,還在印度最敏感的“入常”問題上力挺印度,讓印度知道,就算我拋棄了你,你還有全世界。

所以,被感動得一把鼻涕的印度自然是不由自主地慷慨解囊,俄羅斯無數發不起工資的軍工人員們有救啦!

而除了“錢”這個庸俗的目的,俄羅斯支持印度,還源於在中俄關系中的逐漸焦慮。因為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膨脹,俄羅斯老大哥的地位越來越名不副實,在越來越找不準自身定位的背景下,支持印度能獲得更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2、美國

和俄羅斯的狡詐不同,美國拉攏印度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印度做自己的小弟,在不倒向俄羅斯的同時也順便牽制一下東方大國。

所以從1971年開始,美國果斷拋棄昔日盟友巴基斯坦,轉而和印度眉來眼去。

不過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印度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不需要依附任何國家的大國,這讓美國非常尷尬。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不斷鼓吹印度的“民主”,爭取將印度變成南亞的反共基地以及遏制俄羅斯的跳板,所以美國始終對印度非常傾心。

當然,雖然美國很富,但誰也不嫌錢多,於是印度這個錢袋子再度成為美國軍火大亨的囊中之物,印度在捧殺中越來越膨脹。

而通過拒絕給印巴衝突調停,美國成功將壓力轉移到東方大國身上,利用印度達到了壓制以及牽制東方大國的目的。

3、日本

相比於美俄,日本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美國去哪,我就跟到哪。

不過作為亞洲國家,尤其是揹負了血債且有膨脹野心的國家,日本從來就不是安分守己的角色,除了不敢對美國造次,日本無論對俄羅斯還是我國都有著不可告人的險惡目的。

因為“北方四島”問題的懸而未決,加上美國對日本的“等閒視之”,無奈的日本只能通過“外線作戰”的方式逆轉劣勢。

雖然早在蘇聯解體前後,日本就追隨美國向蒙古瘋狂滲透,併成為蒙古人眼中最友好的國家。但蒙古弱小到微不足道,想要拉攏蒙古制約俄羅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是蒙古喊破喉嚨支持日本入常也等於放屁,所以日本迫切需要尋找其他小夥伴抗衡俄羅斯,印度自然是首選。

當然,這些經得起金錢考驗的友誼,日本從來都不吝嗇自己的錢包,縱然高鐵始終沒動靜,但日本人心意到了。

而面對我國,日本的心情就非常複雜了。一方面我國和日本有血海深仇,另一方面日本又不得不面對我國越來越強大的現實。

所以日本在尋求制衡俄羅斯小夥伴的同時,也在想盡一切辦法對我國圍追堵截,安倍除了和印度眉來眼去,更和東南亞國家暗送秋波,反華包圍圈玩得風生水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各懷鬼胎的美俄日印聯手,那不是天下無敵,而是天下大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美、俄、印、日短期內是不可能抱成一團的,因為各有各的利益需求,而且矛盾輕易無法調和。而世界上稍微有些政治智慧的國家,都懂得悶聲發大財,也不會輕易讓自身的威脅達到同時招惹四國的程度。

在這四國當中,其中矛盾最大,矛盾點最多的當屬美國與俄羅斯。


美國與俄羅斯的矛盾起源自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矛盾,儘管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試圖融入西方社會,但是美國人零和博弈的思維卻始終無法允許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存在。而在2018年美國最新的國防戰略學說當中,也明確將俄羅斯列為了戰略競爭對手。


而美俄的矛盾點也有很多,比如在形態上是俄方多邊主義與美方單邊主義的矛盾,在能源上是俄方西伯利亞油與美國頁岩油的矛盾,在軍事上是俄美互相核威懾矛盾,而在地緣上則是俄美雙方歐洲與中東戰略上的矛盾等等,雙方總體來說矛盾點遠多於合作點。


美俄矛盾歸根到底由冷戰時期而來,在長達70多年的對抗當中戰略互信嚴重缺失,所以在此情況下,雙方矛盾根本難以調和。

除了美俄矛盾,這四國當中第二大矛盾就是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矛盾。


俄日矛盾的產生主要是歷史原因,其中歸根到底是對俄羅斯戰勝國、日本戰敗國這個二戰後秩序認同的矛盾,而北方四島問題在此其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當然除了世界秩序認同的問題,還有就是美俄矛盾誘發的作為西方陣營的日本對俄戰略互信的缺失問題。


不過好在俄羅斯與日本的矛盾點並不多,主要圍繞在北方四島、遠東海域專屬經濟區以及美俄矛盾誘發的日俄間接對抗等矛盾點,而雙方在遠東開發、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上還是存在合作空間,矛盾與合作差不多,所以被列為四國矛盾當中的第二矛盾。

至於美日、美印、日印、俄印關係都是合作大於矛盾,不過儘管如此,除了美日能達成同盟以外,其他國家雖然合作大於矛盾但也很難到達抱團的程度。


想要達成四國同時抱團,除非達到對世界產生巨大威脅,但很顯然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達到這一程度,各國之間的矛盾與合作都是此消彼長的,但凡稍微存在政治智慧的,都竭力在掩蓋自身的威脅程度,加強同各國的合作,從而達到贏得戰略機遇期發展的目的。所以由此來看,短期內美、俄、日、印四國是不存在同時抱團的可能性。


馬克觀察


美日已經抱團,美印和日印已有抱團的趨勢,俄印抱團的狀態也日趨明顯,而美俄和俄日暫時沒有抱團的可能。因此,美俄日印四國,還達不到抱團的可能。

在美俄日印四個國家中,不得不說印度是最受青睞的。美國和俄羅斯都想與印度結成雙邊的同盟,而日本也想與印度發展更進一步的關係。總的來看,印度的外交趨勢最好,在各大國中都炙手可熱,這是當今國際格局中出現的一個重大現象。



其次,日本的外交潛力也不容小覷。美國與日本的盟友關係自不必說,而俄羅斯也在想法設法拉攏日本。近年來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日本的讓步,對於兩國關係的走近,無疑影響深遠。此外,作為新崛起的大國,印度近幾年與日本的合作也日漸增多,雙方的共同利益也越來越多,甚至不排除未來結盟的可能。

而俄羅斯當前的外交處境,則相對糟糕一點。說實話,俄羅斯的外交空間,似乎更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靠攏。像美日等發達的西方國家,其外交格局,其實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圍堵俄羅斯而出爐的,俄羅斯沒有必要湊上去。當然,俄羅斯在發展與印度的關係上,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印度能夠同時與眾多大國交好,但是關係最好的大國,還是俄羅斯。



至於美國,美國永遠也不可能和俄羅斯成為同盟。因為俄羅斯永遠都是美國的一個較大威脅。除非俄羅斯再次解體,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歐洲小國,否則,美國不會停止對俄羅斯的打壓。

因此,儘管一些大國目前都在爭相與印度走近,站在印度的立場上看,一個以印度為紐帶,並正在逐步靠攏的美俄日印四國,似乎有某種同盟的傾向。但是,基於各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在當前國際格局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同盟根本不可能出現。



蘇綻



無論是美國、日本、印度抱團,還是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抱團,其目的都不純,本質上都是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成世界超級大國,美、日、印的抱團因為有較大的利益交集而小有所成,至於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的抱團,特朗普花了二年半的時間來整合、推進,由於美俄關係、俄日關係、美俄印關係的錯綜複雜,尤其是彼此間的利益訴求差異巨大,捏不到一塊,已經事實上失敗了。

美俄關係在奧巴馬時期就墜入低估了,特朗普上臺後,雖然一心一意地向扭轉美俄關係,變成哥倆好,但美國反俄勢力空前強大,特朗普努力了兩年,不得不承認失敗了,現在的美俄關係比奧巴馬時期更差,如墜冰窖,如同仇人。

更讓俄羅斯人難堪的是,特朗普每一次改變美俄關係的努力的結果,都是特朗普更兇狠地制裁、打擊俄羅斯。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次數最多的美國總統不是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而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對俄關係的構想是聯俄抗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僅美國的政客、精英、媒體,而且包括美軍,統統不答應,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依舊把俄羅斯列為最主要的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今年9月18日表示,美國面臨的主要挑戰,短期內,是俄羅斯;長期來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美俄的“愛情”不可能發生。

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表面上來看,和和氣氣的,像好朋友,然則兩國根本就不具備任何的戰略互信,以至於圍繞北方四島的歸屬、俄日和平條約的談判,安倍晉三與普京已經談了20多次,每一次都是無疾而終,年復一年,始終沒能開花結果。俄羅斯明確表示,美日是軍事同盟,美國可以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駐軍,俄羅斯不可能將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

對於印度,俄羅斯與美國存在著競爭關係。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始接近印度,特別是莫迪出任印度總理後。特朗普上臺後,出臺了印太戰略,將印度置於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用美印同盟來誘惑印度,面對美國的巨大的利益誘惑,印度把持不住了,投入了美國的懷抱。

印度原本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而美國的南亞盟友是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毫不掩飾地疏遠巴基斯坦,親近印度。俄羅斯為了保住武器出口的第一大客戶印度,以及在南亞的戰略支點,除了想方設法籠絡印度外,還故意時不時地與巴基斯坦秀恩愛,以此來敲打印度:結交了新歡,不可以拋棄舊愛。

在美、俄、印、日的四角關係中,美俄關係、俄日關係存在著幾乎無解的結構性矛盾與衝突,不可能好,只能更差;美、俄、印的三邊關係,美俄存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彼此間也很複雜。只有美日關係很牢固,日印關係看起來還不錯。

美、俄、印、日的四角關係無法抱團,癥結在於美俄關係。當前的美俄關係比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還糟糕,更冰冷。基×格給特朗普制定的聯俄抗華的國策早已破產了。根源在於美國國內的反俄勢力根本不信任俄羅斯,強硬拒絕俄羅斯靠攏美國,做美國的朋友、盟友。

其實,俄羅斯最想要的其實美國的友誼與愛,但美國的反俄勢力傷透了普京的心,戳破了俄羅斯人的美好的幻想。

所以,美、俄、印、日是不可能走在一起,抱團取暖,聯手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樣的戰略是死路一條。倒是美、印、日的抱團有一定的可能性,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他們的利益訴求也有很大的差異,也有衝突,不是鐵板一塊,對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遏制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飛狼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麼?答案是絕無可能,因為無論是從沙俄時代開始算,還是從蘇聯時代開始算,俄羅斯都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保持著長期對立的狀態,怎麼可能會選擇抱團。

即使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也一直都在謀求進一步地消滅俄羅斯,所以絕對不會存在美俄聯合的可能,在這一點上,近十多年美俄兩國在國際上發生的數次激烈對抗,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目前國際局勢上,美俄印日之間的關係大概是這樣的,即美國與日本大概站在同一個陣營,而俄羅斯與印度的關係則比較不錯,這兩個集團從二戰結束至今的數十年裡,一直都長期保持著合作。

當然了,所謂的合作也都是有條件的,對於某一個國際問題,雙方都是在利益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會出現合作的情況,而一旦他們之間的利益出現了分歧,那麼翻臉也就是轉眼間的事情。

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日本在受到亞洲經濟崛起的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高速的發展期,其GDP(國民生產總值)在最高峰的時候,曾一度超過了美國GDP的60%,結果引發了美國政府對日本經濟有肯能會超越自己的擔憂。

正是出於這種擔憂,美國在1985年,與英、法、德三國一起,發動了針對日本的經濟打擊行動,其主要手法是美、英、法、德四國通過強迫日本簽訂協議的方式,以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方式,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

此次簽署的協議史稱《廣場協議》,該項協議的簽署,直接誘發了日元的升值並最終引發了日本國內的股市危機和房地產泡沫,最終日本經濟在1995年的股災和房災中一蹶不振,連續十年時間經濟增量都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

同樣在利益問題上,俄羅斯與印度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宰肥羊”的習慣,在2014年前後,俄羅斯政府為了解決軍方研製T50戰機的經費問題,就曾經以出口T50戰機以及相關技術給印度,“忽悠”印度朝這個項目裡投入資金。

結果印度人在隨後的時間裡,向T50戰機項目投入了約50億美元的資金,但是等到的卻是俄羅斯根本就不會像印度提供相關技術的答覆,這導致印度企圖借T50戰機項目,發展本國5代機的圖謀徹底破產,最終印度還是選擇了撤出這個項目另尋他路。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今天利益當先的國際格局裡,任何一個國家在作出是否與他國結盟的決定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這麼做對自己是否有利,如果有利那麼就去結盟,如果不利那就不去結盟,在這中間,任何所謂的兄弟友情都是無謂的空話,哪個國家要是敢這麼幹,那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落下m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嗎????

他們沒有抱團的趨勢,他們也沒有抱團的必要,他們更沒有抱團的共同合作基礎!


美、俄、印、日四大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4個國家之一,能夠和他們相提並論的就只有我國和歐盟了。

四國之中,實力最強大的就是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合眾國當了100多年的世界第一經濟體,當了半個多世紀的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當了幾十年的唯一超級大國。

可以說,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對抗。現在的趨勢是世界各地有了一些力量能夠在自己的區域範圍內和美國取得某一種戰略平衡,離開這一區域,在美國面前就沒有對抗能力了。

美國就是這麼強大!

美國的強大吸引了很多國家的歸順,所以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盟友,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人緣好!

錯了,他是實力強!

(強大的美軍)

這個世界遵循的還是叢林法則,人們以強者為尊,所以哪怕美國和其他國家並沒有平等的交流,他仍然可以被很多國家所推崇。

作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有兩個重要的任務:第1個任務,團結儘可能多的力量來維護自己的霸權;第2個任務,把那些威脅到自己霸權的對手給打敗,例如冷戰時期的蘇聯。

題主所說的美、俄、印、日4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一直是對手關係,雖然俄羅斯他不願意承認這件事,但是雙方還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俄羅斯雖然想和美國搞好關係,可他仍然保持了世界上和美國唯一一個相當的核武庫。

(俄羅斯核威懾力量)

美國也不傻,你把你的核武器數量保持和我一樣,這不是擺明了想跟我做對手的嗎?

然後,你又想通過和我搞好關係,提升自己的國家實力,這可能嗎?

所以,美俄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他們更不可能抱團取暖。

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GDP排名世界第三,但是日本和美國雖為盟友,卻被美國強力壓制,限制了他軍事的發展和他國家戰略的決策。

說白了,美國是把日本當做自己的附庸去培養的。

日本想走出屬於自己的大國戰略和美國就會引起巨大的衝突,當然,在美國的嚴密控制下,這種衝突只會讓日本被迫屈服。

這種不平等的關係,讓日本也難以做到和美國抱團。

日本和俄羅斯之間有島嶼上的爭奪,但是大體上互相之間處於一種合作的模式。
可惜,俄羅斯是美國重要的戰略對手,在很多政策上日本還必須要聽從美國人的意見,所以他和俄羅斯之間難以形成比較親密的戰略伙伴關係,作為美國的附庸,他只會被美國所左右。

(安倍和特朗普)

印度和俄羅斯之間和美國之間關係都比較友好。但是也看得出印度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國家,他一直有稱霸印度洋成為世界級大國的想法,一旦印度的國家實力比現在增加,那麼印度就會和美國成為地區上的戰略對手。

目前,印度和美國之間有著共同的合作基礎,所以現在關係還不錯,但這種合作並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冷戰時期,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就已經非常好了。

印度和俄羅斯之間距離遙遠,俄羅斯現在實力不濟,印度也還沒有成長起來,雙方算是遠交近攻的關係,經濟上大家互相之間做做買賣,在國際的合作上,有時候印度和俄羅斯之間也會為對方搖旗吶喊,但也很難有實質性的支持。印度想入常,俄羅斯名為支持,其實根本沒有在入常事件中為印度去遊說,可見兩國的關係也是一般般。

(普京和莫迪)

印度和日本之間目前關係也不錯,同樣的道理,印度和日本之間沒有戰略上的競爭,因為兩國實力所限,於是兩國的合作也是一種遠交近攻的關係!

所以,四個國家不可能抱團取暖,更難以形成一個比較緊密的合作關係!


目前,俄羅斯在歐洲部分被歐盟和美國聯手圍堵已經是苦苦支撐,在中東地區,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也與美國有著非常嚴重的衝突。

甚至,就連俄羅斯的傳統盟友蒙古國和美國也是眉來眼去,這讓普京著急的不行!

(普京訪問蒙古)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只會和美國的其他對手合作起來,一塊來對美國反擊!

所以,4個國家美俄之間是刺蝟和刺蝟的關係,美國和印度是若即若離的朋友關係,美國和日本是大哥與小弟的關係,日本和印度是若即若離的朋友關係,印度和俄國是比較親密的客戶關係,俄羅斯和日本是既有合作又有對抗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關!

這些亂七八糟的關係糾纏到一起,根本不會讓這哥四個抱團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