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細辛有什麼功效呢?

農產品元素


細辛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直立,具有長長的鬚根,葉片呈卵圓形,雖然枝葉較少,但是地下鬚根卻十分豐富。根據細辛生長的環境不同,人們把細辛分為漢城細辛或是華細辛,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具有藥物毒性,所以藥物界有“細辛不過錢”之說。難怪《山海經》中稱呼細辛為“少辛”呢。

細辛味道辛性溫,能夠入肺經、腎經、心經,是重要的解表發散風寒藥物。初秋時後挖取細辛的根莖,淘去細砂,曬乾切斷就可以入藥使用了。由於細辛較好的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人們常常使用細辛來治療風寒感冒疾病。患者由於外感風寒而出現鼻塞流鼻涕,頭身困重,肢體困頓難以活動肢體又出現惡寒發熱的症候者,都可以使用細辛來發汗解表,《傷寒論》中的麻黃細辛附子湯,專門是為治療陽虛外感疾病而設,療效較為確切。

細辛又是入少陰經的藥物,辛香走竄,宣洩瘀滯,上達巔頂,通利九竅,又擅長治風溼,止痺痛,自然是治療風溼痺痛,巔頂頭痛的上等藥材。由於細辛辛香走竄,獨入少陰經,祛風止痛的傑出療效使得細辛成為治療頭痛牙痛的關鍵藥物。

《普濟方》中以細辛少許,配合石膏、黃連、升麻等一些清熱止痛的藥物漱口止痛使用,對於齲齒疾病有較好的療效。而《備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溼止痛的細辛配伍獨活、桑寄生等除風溼痺痛的藥物一同使用組成的“獨活寄生湯”是治療風寒溼痺腰膝冷痛的特效藥物。

細辛辛溫走散,外能發散風寒,在內入肺經又能夠溫肺化飲,治療咳喘痰鳴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對於患者出現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飲內停而出現的喉中出現哮鳴音的表現者,大多可以使用細辛溫化寒痰,驅散表裡寒邪。還要指出的是,細辛辛溫走竄,通利九竅,所以常常被用來發揮其化溼濁,散風邪,宣通鼻竅的重要作用。


本草世界


細辛,別名小辛、細草、玉香絲,來源於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乾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採挖,除去泥沙,陰乾。

《藥性論》記載:"細辛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溼庠,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滯,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細辛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功效,主要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等症。用法用量:煎湯,3-5g,入丸散劑,0.5~1g;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注意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現代藥理作用證實細辛揮發油有表面麻醉、解熱、鎮痛作用;細辛對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乃至結核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華細辛揮發油對蛙、小鼠、兔等,初呈興奮現象,繼即陷於麻痺狀態,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同時反射消失,終以呼吸麻痺而死亡,細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於水煎劑,提示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另外,細辛含有黃樟醚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臨床應用

1、用於外感風寒及陽虛外感證。

細辛能祛風散寒,達表入裡,入肺經散在表之風寒,入腎經除在裡之寒。治風寒表證而頭身疼痛者,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對於外感風寒、陰寒裡盛的病症,亦可應用,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

2、用於頭痛、痺痛、牙痛等證。

細辛有良好的散寒通竅止痛作用,對於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對於風溼痺痛,以屬於寒溼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

3、用於寒飲咳喘。

細辛外散表寒,內溫肺飲。治療肺寒咳嗽、痰多質稀色白的病症,常與乾薑、半夏等配伍應用。

4、治傷風鼻塞。

細辛辛溫行散,芳香透達,吹鼻取嚏,有通關開竅醒神之效。治中惡或疾厥所致猝然口噤氣塞、昏不知人、牙關緊閉之閉證,配皂莢研末為藥,吹鼻取嚏,如通關散。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逸仙藥師


這個東西呢,就是可以溫陽,不過溫陽藥好多,這個藥的特點,就是直入少陰經,起效比較快,短暫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長期用,就不好了,因為人體需要的是溫暖和煦的陽氣,而不是點燃汽油那種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細辛還猛的,除非沒辦法了,短暫使用下,長期堅持用總歸不是辦法。這個藥煎煮後,應該很安全。仔細想,這個藥不能歸入溫陽藥,該和附子一起,算回陽藥的,想想看,人體陽氣都沒了,需要急忙迴歸,這病得到了什麼程度?如果是在突發傳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亂用藥的一種,古人並沒有當代藥物學知識基礎,能做到如此認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皇城國醫徐光福


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為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溼痺痛,鼻淵,肺寒咳嗽。屬於常用中藥材。藥用部位為乾燥根和根莖。

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細辛具有:1、解熱鎮痛作用。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細辛揮發油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並能降壓, 而煎劑能升壓。3、對呼吸系統的作用:細辛揮發油對組胺或乙酰膽鹼致痙的氣管平滑肌有非常顯著的鬆弛作用,且其抗組胺作用較抗乙酰膽鹼強。由於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於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古訓有細辛不過錢(3g)的說法。細辛常規用量:1—3克,散劑每次服0.5—1克 , 外用適量遵醫囑。

細辛揮發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對呼吸系統的抑制,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反射消失,最後呼吸完全被麻痺,先於心跳而停止。毒性成分為黃樟醚。

細辛含馬兜鈴酸,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藥典規定細辛含馬兜鈴酸I(C17H11O7N)不得過0.001%。

俗話說物都有兩面性,當然細辛也不例外。對細辛這樣的藥材大家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擅自購買服用。


藥事健康


【細辛】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節間長1-2釐米,有多條鬚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葯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較短,柱頭側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釐米,棕黃色。花期4-5月。

性味:辛溫。

功效: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

適應症:感冒風寒,鼻塞,頭風痛,齒痛,風溼痺痛,痰飲咳嗽。

[主要成份]蒎烯丶甲基丁香酚、細辛酮。

[藥理作用]細辛具有解熱作用,水煎劑有鎮痛、鎮咳作用。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及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一般用量1.5~5克。


用戶18350606828


  細辛【別名】:小辛、細草、少辛、細條、綠須姜、獨葉草、遼細辛、金盆草、萬病草、臥龍丹、鈴鐺花、四兩麻、玉香絲。

  【性味】味辛;性溫;小毒。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及漢城細辛的乾燥根和根莖

採收和儲藏:移栽田生長3-5年,直播地生長5-6年採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kg捆成1把,放陰涼處陰乾後打包入庫。

  【歸經】:肺經、腎經、心經、肝經、膽經、脾經。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1、消除乳發炎症;散結消腫;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下氣祛痰,通竅。

  2、乳房痛腫;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溼痺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

  細辛的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3g;散劑每次服,0.5~1g。

  2、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臍;或煎水含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