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上世紀60年代是我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

好的是那是一個不看出身的時代,只要有能力人人平等;壞的是人們的遭遇刻骨銘心。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陸續關注了多位企業家,發現這批企業家中大多都是60年代的人,而且大多數也都抓住了恢復高考這個大機遇,從此一飛沖天。

史玉柱、張朝陽、段永平等都是在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不過細究之下會發現這些人都有著好於平均水平的家庭條件。而從農民出身崛起的還是較少的,上海灘的投資“一哥”郭廣昌就是其中一個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1

家庭條件相當悲催

郭廣昌,生於1967年,浙江東陽人。

郭廣昌的父親是一個建築工人,母親是一個菜農。浙江東陽在那個時候是一個盛產建築工人的地方,他的父親只是這些建築大軍中的一員。

有一次郭父隨著工程隊到了外地,施工過程中需要有爆破這個環節。但是雷管的線總是對接不好,以至於無法爆破。包工頭就派郭父過去看一下,把這個線接好。可是在郭父接線的過程中意外發生了,沒有跑及時,右手被炸傷了,從此建築隊再也不需要郭父了。

後來郭父被安排到村裡一家集體企業當了門衛,每個月領著區區15元的工資,一時間本就不富裕的郭家變得更加拮据了。

在郭父出事之時,郭廣昌才14歲。那個時候生產隊是需要每家每戶達到一個指定的公分才可以領取相應的食物。在失去了郭父這樣一個勞動力之後,郭廣昌自然是要頂上來的。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可是郭母這個時候決定不要讓郭廣昌幹活,就讓他安安心心地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是他母親非常堅信的。

不過郭母是想讓郭廣昌去上師範院校,將來當個老師,這樣家庭條件就會好不少。而郭廣昌卻認為要上就要讀個大學,最好是好大學,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命運。

因此郭廣昌考了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東陽中學。在高中裡,學校的伙食是要用糧票換的,郭廣昌每個星期都會從家裡背幾斤米和一瓶梅乾菜,隨便一湊合就是一個星期。

在學校裡,郭廣昌不僅專業知識學得紮實,還對課外知識求知若渴,大量閱讀。在強烈的學習慾望的趨勢下,郭廣昌的成績一直是前幾名,所以考一個好大學也是可以期待的。

2

瘋狂的大學暑假

郭廣昌在大學時期是學理科的,因此他的班主任希望他高考填志願的時候能夠報考清華大學或者上海交大的理科專業,這樣會更加專業對口一點。

萬萬沒想到,18歲的郭廣昌報考了復旦大學的哲學系,開始了哲學研究。

這一行為超出了所有人的意外,但是老師們也不好說什麼。他的父母也不懂這些,於是郭廣昌也就毫無阻礙的上了復旦大學。

在大學期間,郭廣昌除了愛學習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愛好就是騎自行車。1987年,大二暑假,郭廣昌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到了北京,沿途看到了無數的商業與創業故事。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真的挺佩服在那個沒有高德地圖或者百度地圖導航的年代裡,憑藉著一張地圖就能到北京的人,這注定是一件不平凡的事。

在有了大二的成功騎行經驗之後,大三暑假,郭廣昌組織了一個“黃金海岸3000裡”活動,這一次他更瘋狂,帶著一群人騎行到了海南。

這一路上,幫助郭廣昌見識到了我國更多不同的商業業態以及形式。

這也為郭廣昌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職做了一個較好的鋪墊。1989年,22歲的郭廣昌進入了復旦大學的校團委工作。

工作期間,郭廣昌也趕上了出國留學熱,他也就在努力考雅思考託福了。

3

復旦傳奇誕生

就在郭廣昌借了親戚朋友的錢準備出國留學的時候,我們親愛的Deng公開始了南巡工作。1992年,在聽到了激動人心的講話之後,他意識到中國才是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地方。於是他決定留下來,留在上海。

本來就在校團委工作的郭廣昌拉上了復旦大學校團委調研部長梁信軍一起出來創業,成立了上海廣信科技諮詢公司(兩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諮詢公司在當時的上海,在當時的中國都屬於是稀有物種。

創業的啟動資金只有3萬8千元,這錢還是郭廣昌找人借的錢,開始的創業。

一方面由於這個行當在當時競爭較小;另一方面是因為郭廣昌確實聰明和勤奮,於是很快就賺到了第一桶金30萬。同一年,臺灣元祖食品想要進入上海,於是聘請了廣信科技來做諮詢。這是一筆很大的單子,這讓25歲的郭廣昌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那是27年前的1992年,100萬元可以在上海買好幾套房子。

有了錢之後,廣信公司準備多元化發展了。在這時吸引了復旦大學的另外三個校友的加入,他們分別為生命學院團總支文書汪群斌、校謄印社的經理範偉(這個範偉可不是跟趙本山一起演小品的範偉哦)、談劍(唯一的女性聯合創始人,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等。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在有了三位復旦的校友加入之後,公司名字再叫廣信有點不太好吧,這讓其他三位怎麼想呢?於是改名復星,有復旦之星的意思。這五位也被尊稱為“復星五虎”。

此後公司還搞過嬰兒尿溼報警器(好前衛的思想哦)、咕咚健身糖(聽起來好有意思)、彩色火焰燭炬等,通通以失敗而告終。眼看著利潤將要消耗殆盡,公司盯上了我國最有可能爆發的領域——房地產市場。

一開始,復星做得只是房地產的銷售工作,經過一群人的努力,復星在1993年底通過房地產銷售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0萬。

僅僅房地產銷售並不是他們的真正強項,因為在聯合創始人的五人中,有三人是學習基因研究的。因此復星還進軍了生物醫藥製造。

1995年,隨著復星的研發成果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推向市場,市場反響熱烈,這一年郭廣昌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事實證明,賣藥的比賣房子還賺錢,手動捂臉)。

新型診斷試劑的研發成功,也讓復星成為了上海的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也讓郭廣昌成為了上海灘的一位“創業之星”。

僅僅三年之後,復星就登陸了上交所,一次性募集了3.5億元。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4

劍指成為“中國巴菲特”

上市之後,郭廣昌見識到了資本的魅力,於是便開始思考著如何將產業與資本實現完美對接。

自此以後,復星的重心便開始往投資方面轉移。

2001年,復星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成功入股豫園股份和百聯股份,其中復星集團為豫園股份的控股股東。這意味著復星集團正式涉足零售行業。

2003年,復星與南京鋼鐵集團聯合成立南京鋼鐵聯合公司,並控制了其上市公司南鋼股份。向外界宣告了復星正式進軍鋼鐵行業,2007年,南鋼股份為復星貢獻了230億元營收。

貧寒出身,18歲上覆旦,25歲賺百萬,28歲賺億元,現成上海灘一哥

2007年,復星集團旗下復興國際(復星的投資公司)在香港完成上市。

之後復星又紛紛投資了招金礦業、海南礦業、永安保險、分眾傳媒、Club Med、Folli Follie、復星保德信人壽等。

2013年,復星出資5億入股阿里巴巴組建的菜鳥物流,佔股10%。2015年,郭廣昌又與馬雲合夥組建湖畔大學,馬雲任校長,郭廣昌任校董。

經過27年的發展,復星逐漸形成了現在“1+N”的組織架構,也就是一個集團和N個不同的產業集團。目前可供復星投資的資金高達上千億。

投資多年,郭廣昌也毫不避諱的跟外界表示,自己的偶像就是巴菲特。他希望將復星打造成一家像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偉大的公司。

2019年,胡潤富豪榜揭曉,郭廣昌以570億資產落後於上海灘的新貴首富拼多多老闆黃錚。但是復星已經通過27年的發展成長為了一家功能相當健全的集團化公司,而拼多多是一家後起之秀(波動幅度可能會很大)。所以,郭廣昌依然是上海灘的“一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